植物学基础知识yl_第1页
植物学基础知识yl_第2页
植物学基础知识yl_第3页
植物学基础知识yl_第4页
植物学基础知识yl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学基础知识yl第一部分营养器官一、一般名称1.根据植物性状,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1)木本植物:是指植物体的木质部比较发达,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可分为:

①乔木:指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高达5m以上,如杨树、槐树、七叶树等。

②灌木:指主干不明显,常由基部分枝,呈丛生的,高不及5m的木本植物,如月季、紫荆等。③小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④亚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仅茎基部木质化,多年生,而上部枝草质,并于花后或冬季枯萎。(2)草本植物:植物体的木质部不发达,茎柔软,通常于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3)藤本植物:植物体细而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其他物体,缠绕或攀缘向上生长的植物。根据质地可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如葡萄、猕猴桃等。2.根据植物生长环境,可分为:

(1)陆生的:植物生长于陆地,通常茎生于地上,根生于地下。陆生环境丰富多样,生于沙漠的,根常有沙套,为沙生植物;生于盐碱地的,体内含有大量盐分,叫盐生植物;生于高寒山地的,个体低矮,垫状,叫高山植物等。(2)水生的:植物体部分或全部沉浸在水中。生于沼泽地的,通气组织发达,为沼生植物等。(3)附生的:植物附着生长于他种植物体上,但能自养,无需吸取被附者的养料而独立生活的植物。(4)寄生的:植物寄生于他种植物体上,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如菟丝子以其特殊的吸根吸取寄主养料。3.根据植物生活期的长短,可分为:(1)一年生植物:植物的生活周期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种子当年萌发,生长,并于开花结果后枯死,生活期比较短。短者数星期,如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的一些短命和类短命植物;长者仅数月,如春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2)两年生植物:生活周期在两个年份内完成,种子当年萌发,生长,第二年开花结果后枯死,如冬小麦、白菜、萝卜等。(3)多年生植物:植物生活期在3年以上者,乔木、灌木年复一年地生长,长者可达千年之久。多年生草本则地上部分于当年开花结果后枯死,而地下部分多年生,年年萌发新的地上枝,即多次结实,如芦苇、苜蓿等;也有少数多年生植物,仅结实一次而全株枯死的,如新疆阿魏(Ferulacaspica)。生长环境也可改变植物的习性,如棉花、蓖麻等植物,在北方为一年生植物,在华南则变为多年生植物。

二、根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根由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向地下伸长,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里,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根一般不分节,不生芽。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如做图。1.根的种类根据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类。(1)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直接生长而成主根,明显粗大,形成地下的主轴。(2)侧根:指主根上发生的各级大小支根。(3)不定根:指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这些根的位置不固定。2.根系类型

(1)直根系:主根与侧根在形态上区别明显,并在土壤中延伸较深的根,也称深根系。这是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系的特征。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部生出许多较长、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状根系,在土壤中延伸较浅,也称浅根系。这是大多数单子植物根系的特征。三、茎茎是种子幼胚的胚芽向上生长而成,在茎端和叶腋处生有芽,茎和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两节之间的茎叫节间叶柄与茎相交的内角为叶腋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图11-2):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如各种树木及玉米、辣椒等。2.平卧茎:茎平卧地面生长,不能直立,如蒺藜、地锦草(Euphorbiahumifusa)等。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但节上生不定根,如甘薯、蛇莓等。4.攀援茎: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此使植物攀附于它物上,如葡萄、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等。5.缠绕茎:茎不能直立,螺旋状缠绕于它物上,如牵牛、菜豆等。图11-2茎的生长类型5.茎的变态有些植物的茎在长期适应某种特殊的环境过程中,逐步改变了它原来的功能,同时也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比较稳定地长期保持下去,这种和一般形态不同的变化称为变态。有些变态的茎变化得非常奇特,以至在外形上几乎无从辩认。按照茎的变态来分:有茎卷须、茎刺、根茎、块茎、鳞茎、球茎等。四、叶叶是由芽的叶原基发育而成,通常绿色,有规律地着生在枝(茎)的节上,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和蒸腾水分的器官。

(一)叶序叶在茎或枝条上的排列方式叫叶序。常见的有:1.叶互生:每节上只着生1片叶,如棉花、杨树、苹果等。

2.叶对生: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石竹、女贞等。3.叶轮生:每节上着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如夹竹桃、茜草科植物等。4.叶簇生: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银杏、油松等。5.叶基生:叶着生在茎基部近地面处,如车前、蒲公英等。图11-3叶序类型(二)叶的形状

叶形(leafshape)通常是指叶片的形状,是按照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处的位置来划分的,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关叶形的术语,同样也适用于托叶、萼片、花瓣等扁平器官(图11-4,11-5)。1.心形:长宽比例如卵形,但基部宽圆而微生凹,先端急尖,全形似心脏。如紫荆、牵牛花。2.倒心形:顶部宽圆而凹入,像倒着的心脏,如酢浆草。3.三角形:叶片基部宽阔平截,两侧向顶端汇集,呈任何一种三边近相等的形态,如扛板归。4.圆形:长宽相等,形如圆盘,如猕猴桃。5.匙形:叶片狭长,上部宽而圆,向下渐狭似汤匙,如金盏菊。6.镰形:叶片狭长而少弯曲,呈镰刀状,如南方红豆杉。7.琵琶形:叶片似卵形或椭圆形,两侧明显内凹,如白英。8.针形:叶细长,先端尖锐,如松属。9.线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且全长的宽度略等,两侧边缘近平行,如小麦、韭菜。10.长椭圆形:长为宽的3~4倍,最宽处在中部,如栓皮栎。11.卵形:形如鸡卵,长约为宽的2倍或较少,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如女贞。12.椭圆形: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成弧形,如玫瑰、地肤。13.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中部以上最宽,向上渐狭,如桃。14.倒披针形:是披针形的颠倒,如细叶小檗(Berberispoiretii)。15.倒卵形:是卵形的颠倒,如紫云英、泽漆。16.肾形:叶片两端的一端外凸,另一端内凹,两侧圆钝,形同肾脏,如如意堇。17.扇形:形状如扇,如银杏。18.菱形:叶片呈等边斜方形,如菱(Trapabispinosa)、乌桕(Sapiumsebiferum)。19.卵圆形:长宽约相等或长稍大于宽,最宽处近叶的基部,如苎麻(Boehmerianivea)。20.鳞形:专指叶片细小呈鳞片状的叶形,如侧柏。21.管状(:长超宽许多倍,圆管状,中空,常多汁,如葱。22.带状:宽阔而特别长的条状叶,如高粱。以上是几种较常见的叶形,除此以外还有阔椭圆形、剑形、锲形、箭形等。这些只是叶片的基本形状,很多植物叶形常呈中间类型,这样的叶形常用复合名词来描述,如大叶桉(Eucalyptusrobusta)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的叶为三角状卵形。图11-4基本叶形表解

(三)叶尖

叶尖(leafapex)是指叶片尖端的形状,常见的形状有(图11-6):1.渐尖: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尖头延长而有内弯的边,如杏、榆叶梅。2.急尖:尖端成一锐角形而有直边,如荞麦、女贞。3.尾尖:先端呈尾状延长,如郁李、梅。4.芒尖:叶片顶端突然变成一个长短不等,硬而直的钻状的尖头。5.骤尖:先端逐渐尖削成一个坚硬的尖头,又叫骤凸或硬尖。6.凸尖:叶端中脉延伸于外而成一短突尖或短尖头,又叫具短尖头。7.钝形:先端钝或狭圆形,如厚朴、冬青卫矛。8.截形:叶尖如横切成平边状,如鹅掌楸、蚕豆的叶。9.凹缺:先端中间部分凹缺稍深,且较显著。10.倒心形:叶尖宽圆而凹缺,如酢浆草。11.二裂:先端具二浅裂,如银杏。12.微凸(具短尖):中脉顶端略深出于先端之外,如胡枝子、紫穗槐等。图11-6叶尖类型(四)叶基叶基是指叶片基部的形状,常见的叶基形状有(图11-7):1.楔形:中部以下向基部两边渐变狭状如楔子,如垂柳。2.渐狭: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弯曲,向下渐趋尖狭,但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如樟树)。3.下延:叶片向下延长,而着生在茎上成翅状。如烟草、山莴苣(Lactucaindica)。4.钝圆:基部呈半圆形,如苹果。5.截状:叶片基部平整,如平截槭。6.心形:于叶柄连接处凹入成缺口,两侧各有一圆裂片,如甘薯、牵牛花。7.偏斜形:基部两侧不对称,如秋海棠、朴树(Celtissinensis)。8.箭形: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后并略向内,如慈姑。匙形:叶基向下逐渐狭长,如金盏菊。9.耳垂形:叶片基部的两侧呈耳垂状,如苦荬菜、油菜。10.戟形: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外,如打碗花。11.盾形:叶柄连结与通常为圆形叶身下面的中央或近中央,如旱荷花、荷花。12:抱茎:叶片基部扩展包围在茎上,如苦荬菜。13:穿茎:叶片基部似被茎所贯穿,如元宝草。14:合生穿茎:具二片对生、无柄的叶子,其基部融合,例如部份金銀花属(Lonicera)的顶生叶。图11-7叶基类型(五)叶缘

叶缘:是指叶片的边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图11-8):

1.全缘:叶缘成一连续的平线,不具任何锯齿或缺刻,如丁香、女贞、玉兰、樟、紫荆、等。

2.锯齿状:边缘具尖锐的锯齿,齿端向前,如大麻、苹果。

3.重锯齿:叶缘有较大的锯齿与小锯齿相间,如榆、樱桃。

4.牙齿状:边缘具尖锐齿,两侧边近等长,齿端向外,如苎麻。5。细锯齿状: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细锐的叶缘(如茜草)。

6.钝齿状:也叫圆齿状边缘具钝头的齿,如大叶黄杨。

7.波状:边缘起伏如微波,如茄子、槲栎(Quercusaliena)。

8.皱缩状(crisped)。叶缘波状曲折较波状更大,如羽衣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acephala)。

9.刺毛状(aristate)。叶缘刺芒状,如栓皮栎、冬青、梨等。

图11-8叶缘的类型(六)叶裂叶片边缘常有深浅和形状不一的凹陷,此凹陷叫缺刻,两缺刻之间的叶片部分叫裂片。按缺刻深浅、裂片排列方式,叶裂类型主要分为下列几种(图11-9):1.羽状分裂:叶片长形,裂片自主脉两侧排列成羽毛状,依其缺裂深浅程度分为:(1)羽状浅裂:缺裂深度不超过叶片宽度1/4的羽状分裂,如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2)羽状深裂:缺裂深度超过叶片宽度1/4,如山楂、牻牛儿苗。(3)羽状全裂:缺裂深度几达中脉,如萎陵莱(Potentillachinensis)。2.掌状分裂:叶近圆形,裂片呈掌状排列,依其缺裂的深度分为:(1)掌状浅裂:缺裂深度不超过叶片宽度1/4,如槭树。(2)掌状深裂:缺裂深度超过叶片宽度1/4,如葎草、蓖麻、梧桐。(3)掌状全裂:缺裂深度几达叶片中心叶柄处,如大麻。

图11-9叶裂的类型3.三出分裂:(1)三出浅裂:缺裂深度不超过叶片宽度1/4,如槭树、三裂秀线菊。(2)三出深裂:缺裂深度超过叶片宽度1/4,如牵牛。(3)三出全裂:缺裂深度几达叶片中心叶柄处,如益母草。(七)脉序脉序:是指叶脉在叶片上分布的方式,常见的脉序类型有(图11-10):1.网状脉:细脉分枝交错,连接成网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的脉序属此种类型。网状脉又分为两类:(1)羽状网脉:或称羽状脉,中脉明显,侧脉由中脉两侧分出,细脉连接成网状,如苹果。(2)掌状网脉:或称掌状脉,叶柄顶端同时有数条大脉成掌状射出,细脉连接成网状,如蓖麻。2.平行脉:侧脉与中脉平行达叶尖或自中脉分出走向叶缘而没有明显的小脉连结。如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脉序。平行脉可分为:(1)直出平行脉:侧脉与中脉平行达叶尖,如竹。(2)横出平行脉:侧脉自中脉两侧分出走向叶缘,彼此平行,如香蕉、美人蕉。(3)弧形脉:各脉自基部平行出发,但彼此逐渐远离,稍作弧形,最后集中在叶尖汇合,称为弧状平行脉或弧形脉,如车前。

3.射出脉:多数叶脉由叶片基部辐射出,如蒲葵(Livistonachinensis)、莲。4.叉状脉:叉状脉见于蕨类植物和少数种子植物。这类脉序的每一条叶脉都进行2~3级的分叉,为较原始的脉序,如银杏。

图11-10叶脉的类型(八)单叶和复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单叶(simpleleaf)。一个叶柄上生有二至多数叶片的称复叶(compoundleaf)。复叶的叶柄仍叫叶柄,也可称总叶柄,叶柄以上的轴叫叶轴。叶轴两侧所生的叶片叫小叶。小叶的柄叫小叶柄。复叶依小叶排列情况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11-11):

1.羽状复叶(pinnateleaf)。小叶排列在叶轴的两侧呈羽毛状,羽状复叶又分为:

(1)奇数羽状复叶(imparipinnateleaf)。顶端生有一顶生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的羽状复叶,如刺槐、核桃。

(2)偶数羽状复叶(paripinnateleaf)。顶端生有两片顶生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偶数的羽状复叶,如花生、锦鸡儿。

总叶轴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分枝,此分枝叫羽片(pinna),分枝上再生羽状排列的小叶,这样的叶子叫二回羽状复叶(bipinnatelycompoundleaf),如合欢、皂荚;如羽片像总叶柄一样再次分枝,叫三回羽状复叶(tripinnatelycompoundleaf),如楝树(Meliaazedarach);依次羽片再次分枝,叫多回羽状复叶(pinnatelydecompoundleaf),如蒿属、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

2.掌状复叶(palmatecompoundleaf)。小叶在总叶柄顶端着生在一个点上,向各方展开而成手掌状的叶,如七叶树。

3.三出复叶(trifoliolatecompoundleaf)。仅有三个小叶着生在总叶柄顶端。有羽状三出复叶与掌状三出复叶之分,前者是顶生小叶生于总叶柄顶端,两个侧生小叶生于总叶柄顶端以下,如大豆;后者是三个小叶都生于总叶柄顶端,如酢浆草。

4.单身复叶(unifoliatecompoundleaf)。两个侧生小叶退化,总叶柄顶端只着生一个小叶,总叶柄顶端与小叶连接处有关节,如柑桔。图11-11复叶的类型(九)叶的变态植物的叶因种类不同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产生很多变态,常见的变态有:1.叶柄叶:即叶片完全退化、叶柄扩大呈绿色叶片状的叶,此种变态叶,其叶脉与其同科植物的叶柄及叶鞘相似,而与其相应的叶片部分完全不(如阿魏、柴胡)。2.捕虫叶:即叶片形成掌状或瓶状等捕虫结构,有感应性,遇昆虫触动,能自动闭合,表面有大量能分泌消化液以腺毛或腺体(如茅膏菜)。3.革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革质而呈鳞片状的叶,通常被覆于芽的外侧,所以又称为芽鳞(如玉兰)。4.肉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肉质而呈鳞片状的叶(如贝母)。5.膜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膜质而呈鳞片状的叶(如大蒜)。6.刺状叶:即整个叶片变态为棘刺状的叶(如豪猪刺)。7.刺状托叶:即叶的托叶变态为棘刺状,而叶片部分仍基本保持正常的叶(如马甲子)。8.苞叶:即叶仅有叶片,而着生于花轴、花柄、或花托下部的叶。通常着生于花序轴上的苞叶称为总苞叶,着生于花柄或花托下部的苞叶称为小苞叶称为小苞叶或苞片(如柴胡)。9.卷须叶:即叶片先端或部分小叶变成卷须状的叶(如野碗豆)。10.卷须托叶:即叶的托叶变态为卷须的叶(如菝葜)。第二部分花及花序一、花的概念和组成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被子植物典型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几部分组成。构成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组成单位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它们均为变态叶。㈠花梗与花托

花梗是枝条的一部分,花托是其顶端膨大成各种形状的部分,有密集的节,着生花的其它部分,起支持和输导的作用。㈡花被

花萼和花冠总称花被。当花萼和花冠相似不易区分时也统称花被,其每一特征则称花被片。1.花萼

由若干萼片组成,保护幼花,并有光合等作用。萼片之间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彼此之间基部合生或全部合生的称合萼,基部合生部分称萼筒,顶部分离的部分称萼裂片。有的植物在花萼外还有副萼。2.花冠

由若干花瓣组成,常呈鲜艳色彩或散发出香气,有保护雌、雄蕊和招引昆虫传粉的作用。花瓣之间完全分离的称离瓣花冠,花瓣彼此基部合生或全部合生的称合瓣花冠,其基部合生部分称花冠筒,顶部分离的部分称花冠裂片。具备花萼、花冠的花称两被花,仅有花萼的花称单被花,两者皆无的花称无被花或裸花。㈢雄蕊群

花中所有雄蕊总称雄蕊群。雄蕊的形态可分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花药是产生精子的地方,故雄蕊群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㈣雌蕊群

花中所有雌蕊总称雌蕊群,但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枚雌蕊。雌蕊由1至多个心皮组成。心皮是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花中只有一个心皮的称单雌蕊;具有两个以上的心皮而所有心皮合生形成一个雌蕊的称合心皮雌蕊(复雌蕊),心皮彼此分离单独形成雌蕊的称离心皮雌蕊(离生单雌蕊)。形态上雌蕊可分为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是种子的前身即胚珠着生的地方,胚珠内可产生卵细胞,故雌蕊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称为两性花,仅有二者之一的称单性花(雌花或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缺少其1至3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㈤禾本科植物的花及小穗

禾本科植物的花被变态为浆片,因此无花萼和花冠,花由2枚浆片、3或6枚雄蕊和1枚雌蕊组成;花及其外围的内稃和外稃组成小花;1至多朵小花、2枚颖片和它们着生的短轴(小穗轴)组成小穗。禾本科植物即以小穗为单位组成各种花序。二、花序花序: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如果花序轴自地表附近及地下茎伸出,不分枝,不具叶,叫花亭。如果花序轴上有多数花,除顶花以外,其余各花都是由侧生变态叶的叶腋生出,这种变态叶较小而简单,叫苞片,有些是苞片集生在花序基部,叫总苞。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一)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或向心花序是一种类似总状分枝的花序,开花顺序是花序轴下部或周围的花先开放,渐及上部或向中心依次开放,而花序轴可继续生长。

1.简单花序(simpleinflorescence)。花序轴不分枝,其上直接生长小花。包括如下几种:

(1)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序轴上,花柄长度相等。如油菜、荠菜等。

(2)穗状花序:花轴直立,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近无柄,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3)葇荑花序:花序轴柔软,常下垂,花无柄,单性,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如杨、柳、桑。

(4)肉穗花序:花序轴肉质化,呈棒状,花无柄,单性。如玉米雌花序、芋、马蹄莲(Zantedeschiaaethiopica)等。大多数花序下面有大型的佛焰苞片,故也称佛焰花序。

(5)伞形花序:花序轴极短,许多花从顶部一起生出,花柄近等长或不等长,状如张开的伞。如五加、报春花(Primulamalacoides)等。

(6)伞房花序:花序轴较短,下部花柄较长,向上渐短,近顶端的花柄最短,花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如苹果、梨、山楂。

(7)头状花序:花无柄,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花序托)上,而成一头状体。如菊科植物。

(8)隐头花序:花序轴特别肥厚膨大而呈凹陷状,很多无柄小花着生在凹陷的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仅留一小孔与外方相通,为昆虫进出腔内传布花粉的通道。小花多单性,一般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如无花果等。

2.复合花序:花序轴具分枝,分枝上生长着简单花序。

(1)圆锥花序(复总状花序):花轴分枝,每一分枝上形成一总状花序,又称复总状花序,如玉米的雄花、水稻、葡萄等。

(2)复穗状花序:花轴分枝,每一分枝上形成一穗状花序,如小麦等。

(3)复伞房花序:花序轴上的分枝呈伞房状,每一分枝上又形成伞房花序。如麻叶绣线菊(Spiraeacantoniensis)、花楸属(Sorbus)等。(4)复伞形花序:花序轴顶端丛生数个长短相等的分枝,各分枝形成伞形花序。如胡萝卜、芹菜等。

(二)有限花序

有限花序或离心花序。也叫聚伞花序。花序中最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放,渐及下边或周围,花序轴不再延长。

1.单歧聚伞花序:主轴开花后,侧枝又在顶端开花,逐次继续下去,各次分枝的方向又有变化,包括:

(1)螺旋状聚伞花序:一侧发育而卷曲如螺旋状的聚伞花序,如附地莱(Trigonotispeduncularis)、聚合草(Symphytumofficinale)等。

(2)蝎尾状聚伞花序:侧生聚伞花序左右间隔形成。如唐菖蒲(Gladiolusgandavensis)、委陵菜等。

2.二歧聚伞花序:每次具有两个分枝的聚伞花序。如冬青、石竹等。

3.多岐聚伞花序:从主轴分出两个以上分枝的聚伞花序。如泽漆等。

4.轮伞花序:聚伞花序着生在对生叶腋,花序轴及花梗极短呈轮状排列。如夏至草等。

另外,有些植物在同一花序上既有有限花序又有无限花序的花序就叫混合花序,这类花序的主花序轴形成无限花序,侧生花序轴形成有限花序。如丁香。图11-28花序的类型1.总状花序2.穗状花序3.肉穗花序4.葇荑花序5.圆锥花序6.伞房花序7.伞形花序8.复伞形花序9.头状花序10.隐头花序11.二岐聚伞花序12.螺旋状单岐聚伞花序13.蝎尾状单岐聚伞花序14.多岐聚伞花序15.轮伞花序16.混合花序二、花的形态

(一)花的基本形态

1.依花的组成状况,可分为

(1)完全花:指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均具备的花,如油菜、桃。

(2)不完全花:指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缺少任何一部分的花。如黄瓜雄花和雌花、杨树的花。

2.依雌雄蕊发育状况,可分为

(1)两性花:一朵花中的雌雄蕊都存在,且能正常发育的花。如油菜、棉花。

(2)单性花: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只有一个存在且正常发育的花。其中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雌花和雄花生于同一植株上叫雌雄同株,如玉米、瓜类;雌花和雄花生于不同植株上叫雌雄异株,如杨树、大麻。

(3)中性花(无性花):一朵花中的雌雄蕊均不具备或缺少,向日葵花序中的边花。

(4)杂性花:指一种植物既有单性花,又有两性花。如槭属。

(5)孕性花:指雌蕊发育正常,能够结种子的花。

(6)不孕性花:指雌蕊发育不正常,不结种子的花。

3.依花被状况,可分为

(1)两被花:同时具有花萼与花冠的花。如油莱、白菜、桃等。

(2)单被花:一般指只有花萼而无花冠的花。如桑、菠菜等。

(3)裸花(无被花):不具花萼和花冠的花,如杨、柳、胡桃。

(4)重瓣花:指在一些栽培植物中花瓣层数增多的花。如月季、樱花等。

4.依花被的排列状况,可分为

(1)辐射对称花:。一朵花的花被片大小、形状相似,通过它的中心可以有两个以上对称面,又叫整齐花。如桃花、向日葵等。

(2)两侧对称花:一朵花的花被片大小、形状不同,这种花通过中心时,只有一个对称面,又叫不整齐花。如唇形科植物等。

(3)完全不对称花:一朵花的花被片大小、形状不同,这种花通过它的中心一个对称面也没有,也是一种不整齐花。如美人蕉、三色堇(Violatricolor)等。

(二)花萼

花萼由萼片组成,萼片彼此完全分离的叫离萼,如油菜、枣;部分或完全合生的叫合萼,如蔷薇、西瓜。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萼片,外轮的叫副萼,如锦葵科植物。菊科植物的萼片常变态成羽毛状、鳞片状、针形、刺状,称为冠毛。

(三)花冠类型及其在花芽中排列的方式

由于花瓣分离或连合、花瓣形状、大小、花冠筒长短不同,形成各种类型的花冠,主要有下列几种:

1.蔷薇花冠(roseformcorolla)。花瓣5片或更多,分离,成辐射对称排列。如桃、梨、蔷薇、月季。

2.十字形花冠(cruciatecorolla)。花瓣4片,离生,排列成十字形。如十字花科植物。

3.蝶形花冠(papilionaceouscorolla)。花瓣5片,离生,成两侧对称排列,最上一片花瓣最大,称旗瓣;侧面两片较小称翼瓣;最下面两片合生并弯曲成龙骨状称龙骨瓣。如碟形花科植物。

蝶形花

假蝶形花

4.唇形花冠(labiatecorolla)。花瓣5片,基部合生成筒状,上部裂片分成二唇状,两侧对称。如唇形科植物。

5.漏斗形花冠(funnelformcorolla)。花瓣5片全部合生成漏斗形。如甘薯、牵牛。

6.管状花冠(tubularcorolla)。花瓣连合成管状,花冠裂片向上伸展。如向日葵花序的盘花。

7.舌状花冠(ligulatecorolla)。花瓣基部连生成短筒,上部连生并向一边开张成扁平状。如向日葵花序的边花。

8.钟形花冠(campanulatecorolla)。花冠筒宽而稍短,上部扩大成钟形。如南瓜、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沙参(Adenophorastricta)。

9.高脚碟状花冠(hypocrateriformcorolla)。花冠下部是狭圆筒状,上部突然成水平状扩展成碟状。如水仙。

10.坛状花冠(urceolatecorolla)。花冠筒膨大成卵形,上部收缩成一短颈,然后短小的冠裂片向四周辐射状伸展。如柿树、乌饭树属(Vaccinium)。

11.辐射状花冠(rotatecorolla)。花冠筒极短,花冠裂片向四周辐射状伸展。如茄、番茄。花瓣与花萼在花芽中排列的方式也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镊合状(valvate)。指花瓣或萼片各片的边缘彼此接触,但不相互覆盖。如茄、番茄等。

(2)旋转状(convolute)。指花瓣或萼片每一片的一边覆盖着相邻一片的边缘,而另一片又被另一相邻片的边缘所覆盖。如夹竹桃、棉花等。

(3)覆瓦状(imbricate)。与旋转状排列相似,但必有一片完全在外,有一片则完全在内。如桃、梨等。(四)雄蕊类型

不同植物的雄蕊群,由于花丝的长短、雄蕊数目与分离、联合等不同,因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

1.离生雄蕊(distinctstamen)。一朵花中雄蕊的花丝、花药全部分离,如桃、梨。

2.单体雄蕊(monadelphousstamen)。一朵花中雄蕊的花丝互相连合成一体,而花药分离。如木槿。

3.二体雄蕊(diadelphousstamen)。一朵花中雄蕊的花丝连合并分成二组(两组的数目相等或不等)。如刺槐、大豆。

4.多体雄蕊(polyadelphousstamen)。一朵花中雄蕊的花丝连合成多束。如蓖麻、金丝桃(Hypericumchinensis)。

5.聚药雄蕊(syngensiousstamen)。一朵花中雄蕊的花丝分离,花药合生。如菊科植物。

6.二强雄蕊(didynamousstamen)。一朵花中雄蕊4枚,2个长,2个短。如一些唇形科植物。

7.四强雄蕊(tetradynamousstamen)。一朵花中雄蕊6枚,4个长,2个短。如十字花科植物。

8.冠生雄蕊(epipetalousstamen)。一朵花中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如丁香、茄。花药成熟后开裂散出花粉,开裂方式很多,主要有:

1.纵裂(congitudinaldehiscence)。花药沿长轴方向纵裂,是一种最常见的开裂方式。如百合、桃、梨等。

2.瓣裂(valvulerdehiscence)。花药的每个药室有活板状的盖,成熟时,花粉由活板盖掀开的孔散出。如小檗、樟树。

3.孔裂(porousdehiscence)。药室顶端成熟时开一小孔,花粉由小孔中散出。如茄、杜鹃等。

花药在花丝上着生的方式,常见的有:

1.全着药(adnateanther)。指花药全部着生在花丝上。

2.基着药(basifixedanther)。指花药的基部着生在花丝顶端。

3.背着药(dorsifixedanther)。指花药的背部着生在花丝上。

4.丁字药(versatileanther)。花药的背部中央着生在花丝顶端。

5.个字药(divergentanther)。花药爿基部张开,花丝着生在汇合处,形如个字。

6.广歧药(divaricateanther)。花药爿近完全分离,叉开成一直线,花丝着生在汇合处。(五)雌蕊类型

根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离合情况可分为以下类型:单雌蕊(simplepistil)。一朵花中只由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称单雌蕊。如桃、豆科植物等。

离生雌蕊(apocarpouspistil)。一朵花中有由数个心皮形成彼此分离的雌蕊。如草莓、牡丹等。复雌蕊(compoundpistil)。一朵花中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相互联合形成的雌蕊,可分为三种:(1)柱头、花柱分离,子房合生。如梨。(2)柱头分离,花柱、子房合生。如南瓜、向日葵。(3)柱头、花柱、子房都合生。如油菜。(六)子房的位置子房着生在花托上,由于与花托连生的情况不同,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子房上位(superiorovary)。子房仅以底部与花托相连,有二种情况:(1)花下位(hypogynousflower)。花的其余部分着生位置低于子房。如油菜、棉花等。(2)花周位(perigynousflower)。花托或花筒凹陷,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凹陷花托或花筒边缘。如桃、月季等。2.子房半下位(semi-inferiorovary)。子房下半部与花托或花筒愈合,子房上半部、花柱和柱头仍独立露出,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周围。如太平花(Philadelphuspekinensis),马齿苋等。3.子房下位(inferiorovary)。整个子房埋于花托或花筒中,且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上部。如苹果、黄瓜等。胚珠在子房室内着生的位置叫胎座(placenta)。胎座一般都发生在心皮边缘相结合的部分,即腹缝线上,但有的也发生在心皮基部。常见胎座类型有以下几种:1.边缘胎座(marginalplacentation)。雌蕊由单心皮构成,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腹缝线上。如桃、豆科植物等。2.侧膜胎座(parietalplacentation)。雌蕊由两个以上的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相互合生,胚珠沿腹缝线着生,子房一室。如黄瓜、油菜等。3.中轴胎座(axileplacentation)。雌蕊由两个以上的心皮构成,各心皮的一部分卷向子房室内,在中央连合形成中轴,将子房分为与心皮数相等的数室,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棉花、苹果、百合等。4.特立中央胎座(freecentralplacentation)。多心皮构成的一室子房,子房基部与花托愈合向上突起形成短柱,或多室子房的隔膜和中轴上部消失,但中轴下部仍然存在,胚珠着生在其四周。如石竹科、马齿苋、报春花科植物等。5.基生胎座(basalplacentation)。子房一室,胚珠着生于子房基部。如向日葵等。6.顶生胎座(apicalplacentation)。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子房顶部,悬垂室中。如桑等。(八)胚珠类型胚珠在生长时,珠柄和其他各部分的生长速度,并不是一样均匀的,因此,胚珠在珠柄上的着生方位,也就有着不同的类型。

1.直生胚珠(orthotropousovule)。胚珠各部分能平均生长,胚珠正直地着生在珠柄上,因而珠柄、珠心和珠孔的位置列于同一直线上,珠孔在珠柄相对的一端,这类胚珠称为直生胚珠。如酸模、荞麦等。2.弯生胚珠(campylotropousovule)。胚珠下部保持直立,而上部扭转,使胚珠上半部弯曲,珠孔朝下,向着基部,但珠心并不弯曲,称弯生胚珠。如芸苔、豌豆、禾本科植物。3.倒生胚珠(anatropousovule)。胚珠的珠柄细长,在珠柄处整个胚珠作180°扭转,呈倒悬状,珠心并不弯曲,珠孔的位置在珠柄基部一侧。靠近珠柄的外珠被常与珠柄相贴合,形成一条向外突出的隆起,称为珠脊(raphe)。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胚珠属于这一类型。4.横生胚珠(amphitropousovule)。胚珠在形成时胚珠的一侧增长较快,使胚珠在珠柄上形成90°的扭曲,胚珠和珠柄的地位成为直角,珠孔偏向一侧,这类胚珠称为横生胚珠。如锦葵、毛茛属植物。5.拳卷胚珠(circinotropousovule)。如果珠柄特别长,并且卷曲,包住胚珠,这样的胚珠称为拳卷胚珠。如仙人掌属、漆树等。

图11-52胚珠类型的纵切面简图

A.直生胚珠B.横生胚珠C.倒生胚珠D.弯生胚珠E.拳卷胚珠三、花程式和花图式1.花程式(floralformula)。

把花的形态结构用符号及数字列成类似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叫花程式。通过花程式可以表明花各部的组成、数目、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表示花各部分的代号,一般用每一轮花部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通常用Ca或K(kalyxorcalyx)表示花萼,Co或C代表花冠(corolla),A代表雄蕊群(androecium),G代表雌蕊群(gynoecium),如果花萼、花冠无明显区分,可用P代表花被(perianth),每一字母的右下角可以记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各轮的实际数目。如果缺少某一轮,可记下“0”,如果数目极多,可用“∞”表示。如果某一部分的各单位互相连合,可在数字外加上“()”表示。如果某一部分不止一轮,可在各轮数字间加上“+”号。子房位置也可在公式中表示出来,如果是子房上位,可在G字下加上一划“G”;子房下位,则在G字上加一划“”;周位子房,则在G字上下各加一划“”。在G字右下角第一个数字表示心皮的数目,第二个数字表示子房室数,第三个数字表示子房中每室的胚珠数目,中间可用“:”号相连。整齐花用“*”表示,不整齐花用“↑”表示。♂表示单性雄花,♀表示单性雌花,表示两性花。

现分别举例说明:

2.花图式(floraldiagram)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图。现仍以百合和蚕豆为例说明。图中的空心弧线表示苞片,实心弧线表示花冠,带横线条的弧线表示花萼。雄蕊和雌蕊就以它们的实际横切面图表示。图中也可以看到连合或分离,整齐或不整齐的排列情况。图11-53花图式和花图解

A.百合的花图式B.蚕豆的花图式四、果实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单果、聚合果和复果。(一)单果单果(simplefruit)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果皮的质地和结构,可分为干果和肉质果两类。

干果(dryfruit)

干果(dryfruit)成熟时果皮干燥,根据果皮开裂与否,可分为裂果和闭果。

1.裂果(dehiscentfruit)。果实成熟后果皮开裂,依心皮数目和开裂方式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1)蓇葖果(follicl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一边开裂。如飞燕草(Delphiniumajacis)。芍药聚合果中的每一小果是蓇葖果。

(2)荚果(legum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沿背缝线和腹缝线两边开裂。如豆科植物,但少数豆科植物的荚果不开裂,如槐树、花生等。

(3)角果。由两个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果实中央有一片由侧膜胎座向内延伸形成的假隔膜,成熟时果皮由下而上两边开裂。如十字花科植物。根据果实长短不同,又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分,前者如萝卜、白菜,后者如荠菜。(4)蒴果(capsul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

①背裂(loculicidaldehiscence)。果瓣沿心皮背缝线开裂,如百合、棉花等。

②腹裂(septicidaldehiscence)。果瓣沿腹缝线开裂,如龙胆、薯蓣、烟草等。

③背腹裂(septifragaldehiscence)。果瓣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如牵牛、曼陀萝(Daturastramonium)等。

④齿裂(teethdehiscence)。果实成熟时顶端呈齿状裂开,如石竹等。

⑤孔裂(porousdehiscence)。果实成热时,果瓣上部出现许多小孔,种子通过小孔向外散出,如罂粟、桔梗等。

⑥盖裂(pyxis)。果实成熟时上部成盖状开裂,也叫周裂(circumscilliledehiscence),如车前、马齿苋等。

2.闭果(achenocarp)。果实成熟后,果皮不开裂,又分下列几种:

(1)瘦果(achene)。由单雌蕊或2~3个心皮合生的复雌蕊而仅具一室的子房发育而成,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如向日葵、荞麦。

(2)颖果(caryopsis)。与瘦果相似,也是一室,内含一粒种子,但果皮与种皮愈合,因此常将果实误认为是种子。如禾本科植物。

(3)坚果(nut)。果皮坚硬,一室,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有些植物的坚果包藏于总苞内。如板栗、榛子等。

(4)翅果(samara)。果皮沿一侧、两侧或周围延伸成翅状,以适应风力传播。除翅的部分以外,其他部分实际上与坚果或瘦果相似,如臭椿、榆等。

(5)分果(schizocarp)。复雌蕊子房发育而成,成熟后各心皮分离,形成分离的小果,但小果的果皮不开裂。如蜀葵。

(6)双悬果(cremocarp)。由两心皮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成两瓣,并且悬挂在中央果柄的上端,种子仍包在心皮中。如窃衣(Torilisjaponica)、柴胡等伞形科植物。

(7)胞果(utricle)。亦称囊果,是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具一枚种子,成熟时干燥而不开裂,果皮薄疏松地包围种子,极易与种子分离,如藜、菠菜等。肉质果(ficshyfruit)

肉质果(ficshyfruit)是指果实成熟时,果皮或其他组成部分,肉质多汁,常见的有:

1.浆果(berry)。由复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薄,中果皮、内果皮均为肉质,或有时内果皮的细胞分成汁液状。如葡萄、番茄等。

2.柑果(hesperidium)。由多心皮复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和中果皮无明显分界,或中果皮较疏松并有很多维管束,内果皮形成若干室,向内生有许多肉质的表皮毛,内果皮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如柑桔、柚(Citrusgrandis)等。

3.核果(drupe)。由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形成坚硬的壳,通常包围一粒种子形成坚硬的核,如桃、枣等。

4.梨果(pome)。由下位子房的复雌蕊形成,花托强烈增大和肉质化并与果皮愈合,外果皮、中果皮肉质化而无明显界线,内果皮革质。如梨、苹果等。

5.瓠果(pepo)。由下位子房的复雌蕊形成,花托与果皮愈合,无明显的外、中、内果皮之分,果皮和胎座肉质化,如西瓜、黄瓜等葫芦科植物。(二)聚合果

聚合果(aggregatefruit)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花托上。因小果不同,聚合果可以是聚合蓇葖果,如八角(Illiciumverum)、玉兰,也可以是聚合瘦果,如蔷薇、草莓,或者是聚合核果,如悬钩子(Rubuscorchorifolius)。(三)聚花果

聚花果(复果)(multiplefruit)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花序中的每朵花形成独立的小果,聚集在花序轴上,外形似一果实,如桑椹、菠萝、无花果。

第三部分附属器官、质地及被毛一、附属器官及被毛

所谓附属器官是指植物体外部的,对于其营养和生殖无关紧要的部分而言。

1.卷须(tendril)。是由枝条变态而成或由枝条顶端部分、花序柄、叶柄、复叶上端部分小叶或托叶变成。卷须柔韧而旋转,分叉或不分叉,一经触及别物即缠绕其上,是支持植物体的一种器官。例如葫芦科、葡萄科等科植物;又如葡萄科的爬山虎属(Parthenocissus)其卷须顶端还生有能吸附于它物上的吸盘。

2.棘刺(thorn)。是由枝条、叶柄、托叶或花序柄变成,如皂角。皮刺是由枝条、叶、花萼等的表皮细胞形成,如蔷薇属植物。

3.毛被(indumentum)。是指一切由表皮细胞形成的毛茸。植物表面被毛情况主要有:

(1)无毛(glabrous)。指表面没有任何毛,如石竹、王不留行。(2)平滑(smooth)。表面平滑,手感不糙,如杨树属植物树皮。(3)变无毛(glabrescent)。初有毛,后来变无毛或几乎无毛,如胡桃的果实。

(4)几乎无毛(glabrescent)。基本上无毛,但用扩大镜看仍有极稀疏、极细小的毛,如油菜。(5)有毛(piliferous)。仅指有一般的毛,是无毛的反语如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6)有腺毛(piloglandulose)。具有腺质的毛,或毛与毛状腺体混生,如玫瑰。(7)有短柔毛(pubescence)。具有极微细的柔毛,肉眼不易看出,在光线照视下才能看出,如野棉花(Anemonehupehensis)。(8)有茸毛(downy)。具有直立的密生成丝绒状的毛,如猕猴桃的果实。(9)有丛卷毛(floccusflocci)。具有成丛散布的、长而柔软的毛,呈羊毛状,如秋海棠属的某些种类。(10)有绵毛(lanugo)。有长而柔软、密而卷曲缠结、但不贴伏的毛,如棉花种皮外的表皮毛。(11)有短硬毛(barbellate)。较上项的毛细小,如大叶铁线莲(Clematisheracleifolia)的药隔处。(12)有刚毛(bristle)。有密而直立的、直或多少有些弯的、触之糙硬、有声、易断的毛,如蜀葵的苞片。(13)有星状毛(stelipilous)。毛的分枝向四方辐射如星芒,如悬铃木的幼叶。(14)有盾状鳞片(pelta)。有圆形的盾状着生的鳞片状毛,如油橄榄(Oleaeuropaea)的表皮毛。(15)有钩状毛(glochid)。毛的顶端弯曲成钩状,如苍耳(Xanthiumsibiricum)的果实。二、质地

描写植物器官的质地,主要有下列术语:

1.透明质的(hyaline)。薄而膜质,几乎是透明的,如透茎冷水花(Pileamongolica)的茎。

2.膜质的(membranous)。薄而柔软,有韧性且多少呈薄膜状,半透明的,如蓼科植物的托叶。

3.草质的(herbaceous)。薄而柔软,绿色,如大多数温带的阔叶乔木、阔叶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子。

4.纸质的(chartaceous)。具有纸的质地,通常非绿色,如银杏的内种皮。

5.革质的(coriaceous)。具有皮革般的质地,如枇杷(Eriobotryajaponica)的叶片。

6.干膜质(scarious)。膜质,干而薄,脆,非绿色,如苋科植物的花被片。

7.木栓质的(suberous)。质地像木栓,如栓皮栎的周皮。

8.海绵质的(spongiose)。软而蓬松有弹性,如莲的花托。

9.角质的(corneous)。像牛角质的,如玉米的角质胚乳。

10.骨质的(osseous)。像骨一样的质地,如花椒的种皮。

11.木质的(ligneous)。像木材一样的质地,如木瓜的果肉。

12.肉质的(carneous)。肥厚而多汁的,具肉的质地,如银杏的胚乳。

13.蜡质的(ceraceous)。质地呈蜡质,如盐肤木(Rhuschinensis)的种皮。

14.纤维质的(fibrous)。像纤维一样的质地,如大麻的韧皮部。

15.粉质的(farinaceous)。质地粉状,含淀粉,如小麦的胚乳。第四部分植物系统与分类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林奈的两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赫凯的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科帕兰的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维德克的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1.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标准。●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标准。2.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种下单位还又分为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亚变型。确定种的四个主要标准:(1)各个体彼此间应有密切的相似性,易于将它们识别为该类群的的成员;(2)近缘种所表现出的变异谱之间有间隙(gaps);(3)每个种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或宽或窄),并证明对于他们所遇到的环境是适应的;(4)有性分类群各个体之间应该能互交繁育,很少甚至于不失去其能育性,与其它种杂交的水平或成功率应有所下降。3.植物的命名法则:国际植物命名法规:①.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它名只能作异名或废弃.(异名Synonym)②.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③.一植物如已见有2个或以上的拉丁学名.应以了早发表的名称(不早于1753年林奈的<<植物种志>>一书的年代).并且是按"法规"正确命名的.方为合用名称.④.一个植物合法有效的拉丁学名,必须为有效发表的拉丁文描写。⑤.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的模式种.新种一模式标本。⑥.保留名(nominaconservwnda)是不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通用通行.但由于历史上已习惯用久了.经公议可以保留.但这一部分数量不大。一般采用双名法:属名+种名+定名人例: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苹果Maluspumila(L.)Mill.4.植物检索表应用植物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的工具。常是运用植物形态比较方法,按划分类群(科.属.种等)的标准.和显著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未知植物(已记载过的).一一区分开来,最后分出其科、属、种来。检索表的编制一般采用二歧分类法: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1).定距检索表(级次式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每一组特征写在右边一定的距离处,前有号码1.2.....与之相对的一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每分歧下一级一组相对性状则在上一级的稍后处开始,如此继续下去,描写愈来愈短。直到检索出某类或某种植物的名称为止。优点:对照区别清楚,使用便当。缺点:种类较多时,左边空白太浪费篇幅,每组对句两边部分难翻书寻找。2).平行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区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项号虽变但不退格,项未注明应查的下一项号或查到的分类等级。与上共同之处在于每组相对特征紧紧相连易于比较在一组特征叙述后,为一数字或名称。3).连续平行式检索表: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二歧检索表:平行检索表: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第五部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长久以来,植物分类学家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将植物分成许多不同等级的类群。自进化论问世以后,不少分类学家结合古植物学上的证据,试图探究各植物类群的起源、发生、进化途径、系统演化过程,以及彼此间的亲缘关系,提出了植物分类系统。由于被子植物种类繁多,古老的原始类型和中间类型已大部分绝灭,而化石资料还不丰富,考证不足,因此,要建立一个反映被子植物真实演化过程的分类系统,还非常困难。一百年来,分类学家们根据被子植物形态演化的趋势,结合古植物学和其它现有资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系统。

关于被子植物起源可能的祖先,存在着不同的假说,有多元起源说、二元起源说和单元起源说。

1.多元论(Pleiophyletic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如维兰德(G.R.Wieland,1929)、胡先骕(1950年)、米塞(Meeuse)等人。

2.二元论(Diphylefic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类群,二者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如兰姆(Lam)、恩格勒(A.Engler)等人。

3.单元论(Monophylefic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如哈钦松(J.Hutchinson)、塔赫他间(Takhtajan)、柯朗奎斯特(Cronquist)以及Judd等现代多数植物分类学家。图12-54真花说与假花说示意图

1-2.真花说示意图3-4.假花说示意图

图12-55单性和两性孢子叶球

1.雄孢子叶球2.雌孢子叶球3.两性孢子叶球关于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也存在着两大学派。一派是恩格勒学派,他们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单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买麻藤目(弯柄麻黄等)花序内单性的大、小孢子叶球,演化成雌、雄葇荑花序,进而再演化成花;具有单性的葇荑花序植物应是现代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这种理论,称为假花说(PseudanthiumTheory),由韦特斯坦(Wettstein)建立。另一派称毛茛学派,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已绝灭的原始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两性花)演化而来;本内苏铁目(或种子蕨等)的两性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具有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的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这种理论,称为真花说(EuanthiumTheory)。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较多,尚无完全统一的看法和比较完美的分类系统。在当前,影响较大的分类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1999年,Judd等人在《PlantSystematics》一书中发表了一个维管植物新分类系统,还有待认可。一、恩格勒系统

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于1892年编制的一个分类系统。在他与普兰特(K.Prantl)合著的《植物自然分科志》(1897)和他自己所著的《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中均应用了他的系统。该系统的要点如下:

1.赞成假花学说,认为葇荑花序类植物,特别是轮生目、杨柳目最为原始。

2.花的演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无被花到有被花;由单被花到双被花;由离瓣花到合瓣花;花由单性到两性;花部由少数到多数;由风媒到虫媒。

3.认为被子植物是二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平行发展的两支;在他所著《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一书中,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同书1964年的第12版,由迈启耳(Melchior)修订,已将双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植物前面。

4.恩格勒系统包括整个植物界,将植物界分为13门,1—12门为隐花植物,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种子植物门分为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裸子植物亚门分为6个纲;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整个被子植物分为39目,280科。但1964年经Melchior修订,分被子植物为62目,344科。

5.恩格勒系统图是将被子植物由渐进到复杂化而排列的,不是由一个目进化到另一个目的排列方法,而是按花的构造、果实种子发育情况,有时按解剖知识,在进化理论指导下作出了合理的自然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被子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除英法以外,大部分国家都应用该系统。我国的《中国植物志》,多数地方植物志和植物标本室,都曾采用该系统,它在传统分类学中影响很大。然而,该系统虽经Melchior修订,但仍存在某些缺陷。如将葇荑花序类作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把多心皮类看作较为进化的类群等,这种观点,现在赞成的人已经不多了。

图12-56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图(1897)二、哈钦松系统哈钦松(J.Hutchinson),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著有《有花植物科志》一书,分两册于1926年和1934年出版,在书中发表了自己的分类系统。到1973年已经几次修订,原先的332科增至411科。该系统要点如下:

1.赞成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目、毛茛目为原始类群,而葇荑花序类不是原始类群。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2.花的演化规律是:花由两性到单性;由虫媒到风媒;由双被花到单被花或无被花;由雄蕊多数且分离到定数且合生;由心皮多数且分离到定数且合生。

3.双子叶植物在早期就分为草本群、木本群两支。木本支以木本植物为主,其中有后来演化为草本的大戟目、锦葵目等,以木兰目最原始,有54目,246科。草本支以草本植物为主,但也有木本的小檗目等,以毛茛目最原始,有28目,96科。分单子叶植物为三大支:萼花群12目29科,瓣花群14目34科,颖花群3目6科。

哈钦松系统把多心皮类作为演化起点,在不少方面正确阐述了被子植物的演化关系,有很大进步。该系统问世后,很快就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和引用。但这一系统也存在某些问题,即将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群和草本群,人为性较大,为一些分类学者所不赞成。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修订,塔赫他间系统、柯朗奎斯特系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12-57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