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5.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5.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2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5.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5.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5.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征婚者()①要求女性解放②追求文明婚礼③进行反清宣扬④崇尚西方科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9世纪60年头以后,上海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howdoyou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更包括()①英语起先在当地流传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剧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指责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事实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A.男女的婚恋观不同B.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C.男女地位基本同等D.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4.《阿Q正传》中描写有人进城后被剪掉辫子,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鸦片斗争D.北洋军阀统治5.原先的学堂,上课起先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更最有可能起先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后6.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A.道德论丧世风日下B.东西观念存在冲突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更,其中不包括()A.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更B.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C.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更D.金钱至上成为人们的思想指导8.禁止“良贱通婚”是持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这条。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婚姻制度变革B.婚姻风俗变革起先在全国推行C.近代婚姻观念冲击到统治阶层D.法制改革侧重于婚姻家庭制度9.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相互说明,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A.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B.清末女子普遍放足C.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D.清末政府迫令放足10.近代前期,中国整个学问阶层都在浓墨刻画女性的病态现象,将女性个人权利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认为人种弱,则国弱;人种强,则国强。如此营造女性形象的思维逻辑是出于()A.女性柔弱的现实B.塑造人格的要求C.救亡图存的须要D.男女平权的期盼11.1833年之前,普鲁士人郭士立三次进入中国沿海搜集情报,并于当年创办中国第一份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表示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工作。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多处引用了此报刊中的资料。下列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的是()A.郭士立搜集情报为发动鸦片斗争做打算B.外国人希望通过文化沟通促进相互了解C.中国近代创办报刊是东西方沟通的结果D.近代报刊间接对中国人起到了启蒙作用12.1912年,清廷倾覆,民国初创,临时政府随即发布“改历改元通电”,运用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增加国庆、元旦等新节日,用中华民国纪元。其缘由是()①“反清复明”,与清王朝彻底决裂②追求世界大同,与国际接轨③破旧立新,铲除专制思想束缚④呼应民心,彰显民族诉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3.下列现象反映了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洋葱进入老百姓的饭桌B.粤菜等四大菜系的形成C.中国人起先经营西餐馆D.中餐与西餐并行于中国14.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B.崇尚西方生活方式,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俗的一项重要内容15.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人人心B.新式交通变更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确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16.以下不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更的是()A.看电影B.剪辫子C.婚姻自主D.长拜作揖17.下列对20世纪70年头初北京一位一般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起着自行车去上班B.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C.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D.周末在家用移动电话和人闲聊18.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更,但不包括()A.出现移风易俗的热潮B.人际间的称谓体现出同等意识C.婚丧礼仪呈革新趋势D.半殖民地半封建色调渐渐消逝19.《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头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比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A.报纸上出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B.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C.主子公去教堂参与新式婚礼D.搭乘地铁出行成为现实20.杨乃武案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扭转了这一局面,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这说明报刊()A.发挥了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B.以维护公允正义为办刊宗旨C.对司法案件审理起了确定性作用D.具有显明的政治立场和看法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调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运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90年头,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来,地铁上高校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内诵读《弟子规》,实行“冠礼”,社会上挚友相见作揖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材料二法国礼仪制度著名遐迩: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起先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更加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成功,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起先运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20世纪初期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看法并分析其影响,分析20世纪90年头以来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看法变更的缘由,并对这种现象作简要评价。(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化的相同之处及其缘由。答案1.B2.A3.B4.A5.C6.B7.D8.C9.C10.C11.A12.B13.A14.D15.B16.D17.A18.D19.C20.A21.(1)看法:彻底批判传统礼仪文化.评价:打击了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捍卫了民主共和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但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全盘否定,不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缘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