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供应商调查管理制度_第1页
贵州广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供应商调查管理制度_第2页
贵州广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供应商调查管理制度_第3页
贵州广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供应商调查管理制度_第4页
贵州广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供应商调查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共5页PAGE73附表二有害因素报告单附表二车间:测定日期有害因素名称测定地点测点结果备注测定者:负责人:测定单位(盖章):附表三噪声监测单附表三测定日期车间测试点dB(A)备注测定者:负责人:测定单位(盖章):七、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目的为履行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卫生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2管理内容(1)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卫生检查视同正常出勤。(2)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卫生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卫生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3)至少应每年组织一次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检查和异常人员的复查治疗。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4)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人事部门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并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卫生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5)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卫生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卫生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治疗。(6)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7)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做好个体防护并及时组织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8)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建立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并抄送安全环保处,安全环保处应建立公司职业卫生监护管理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GB3①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2\*GB3②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3\*GB3③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GB3④职业病诊疗资料;=5\*GB3⑤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公司职业卫生监护管理档案:=1\*GB3①公司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2\*GB3②职业卫生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3\*GB3③职业病诊断报告;=4\*GB3④对职业病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卫生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5\*GB3⑤公司在职业卫生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卫生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6\*GB3⑥设备,设施的改进,隐患整改情况等。(9)公司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卫生检查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10)职业卫生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公司负担。(11)建立参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体检制度。3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全环保处。本制度如有与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准。八、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目的为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报告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2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参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3管理分工(1)确立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专职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方案,明确各类危害事故发生时,各负责人和相应机构的职责和任务。4事故处置、报告(1)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2)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5)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6)事故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5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全环保处。本制度如有与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准。

九、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目的为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将事故对人员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2管理内容(1)公司应确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各部门负责人,确定总负责人。(2)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书面文件予以公布,应明确事故发生后的疏通线路、紧急集合点、技术方案、救援设施的维护和启动、医疗救护方案等内容。(3)明确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根据使用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4)确保应急救援设施完好。应急救援设施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处,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10秒内能够获取。应急救援设施存放处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和正确使用方法。现场应急救援设施应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产品,安全有效,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应急救援设施的安全有效性。(5)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公司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出相关规定,对演练的周期、内容、项目、时间、地点、目标、效果评价、组织实施以及负责人等予以明确。如实记录实际演练的全程并存档。(6)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机构职责=1\*GB3①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2\*GB3②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3\*GB3③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4\*GB3④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人员分工=1\*GB3①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GB3②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GB3③指挥部成员:生产组长: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安全环境及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各负责人: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负责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7)制定应急设备管理档案,包括:应急设备管理制度书面文件;应急设备台账;应急设备中文说明书;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台账;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日常运转记录;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维修记录;应急救援设施配备档案;应急救援设施定期检查记录;应急救援设施维修记录。3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全环保处。本制度如有与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准。

十、职业健康奖惩制度1目的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履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职责,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卫生事故及职业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管理内容(1)职业卫生安全涉及全体员工的身心健康,全体员工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相关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应纳入各车间总结、评比。应对下列生产经营过程中职业卫生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1\*GB3①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普及,三级教育率100%,组织机构、制度健全,能及时消除职业卫生安全隐患,安全装置完整好用,无各类职业卫生事故、工作成绩突出的。发生职业卫生事故后,及时组织抢救和处理事故,避免重大损失,有显著贡献的。在安全生产宣传月中有显著成绩的。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一年来未发生任何生产事故,成绩显著的。由于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转危为安,避免重大事故、装置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制止违章和误操作事故,有显著成绩者。为确保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有关部门审查,确有较大价值,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后,经实践考核有效者。对改善劳动条件,消除煤尘和噪声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对劳动保护贡献较大者。在职业卫生安全生产工作其它方面做出显著贡献的。(3)应对下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行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罚。=1\*GB3①违反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的。职业卫生设备设施长期失修,带病运转,或者弃而不用的。职业卫生事故隐患严重,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逾期不改的。职业卫生安全教育率未达100%,或者不参加单位、班组培训教育的。未穿戴好防护用品或将防护用品丢失。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劝阻不听,或者违反劳动纪律的。发现职业卫生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并且迟报、谎报或隐瞒不报者。发生职业卫生安全事故,隐瞒真相,甚至有意破坏现场,影响对事故调查分析的。干扰安全卫生监察、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4)对于发生职业卫生安全事故的,应根据事故原因的分析,将对相关责任部门或个人,进行处罚。(5)表彰和奖励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6)奖惩办法和数额按《安全环保处考核制度》具体规定执行。3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全环保处。本制度如有与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准。

十一、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1目的为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给劳动者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管理内容(1)各车间、部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做好相应的台帐。(2)装备车间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3)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4)安全环保处应会同装备车间按照公司实际,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经常检查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5)装备车间主要负责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检修。使用部门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6)安全环保处每月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使用部门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记录。(7)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协调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8)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结束后,维护检修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3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全环保处。本制度如有与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国家、省、市及上级指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准。

十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各车间控制和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本规程适用于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各车间职业病的预防和职业卫生的安全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3总则为规范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各车间在作业当中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病的预防,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公司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本规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冶金企业噪声与振动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现有生产条件和各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4规程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术语、危害程度、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01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粉尘2术语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3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4职业健康卫生标准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总尘PC-TWA(mg/m3)呼尘PC-TWA(mg/m3)10.70.70.30.50.25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02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噪声2术语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4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dB(A)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03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高温2术语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3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1)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2)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3)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3、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4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一二三四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表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工作地点温度(℃)轻度劳动中等劳动重度劳动30~32807060>32~34706050>34~36605040>36~38504030>38~40403020>40~42302010>42~44201010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04电离辐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电离辐射2术语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混合组成的辐射。是指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X和中子等射线。这些射线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电离(即原子或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电离辐射按粒子带电情况又可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如α、β、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辐射(如中子、X和γ射线)。放射性:某些核素具有自发地放出粒子或r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射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天然存在的核素的放射性电离辐射照射作业职工:其职业岗位伴有电离辐射照射的作业职工。个人剂量限值:个人在一年期间受到的外照射所产生的有效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两者之和的限值。辐射源:产生或能产生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放射性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因放射性衰变而使其活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一般来说,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长,而多数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都较短。外照射: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称为外照射。在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事故中,向下风向移动的放射性烟云以及已沉降于设备、建(构)筑物及地面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也可成为人体外照射的放射源。内照射:外源性放射性成物质经由空气吸人,食品或饮水食入,或经皮肤、伤口吸收并沉积在体内,在体内释出α粒子或β粒子,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照射,称为内照射。3危害程度电离辐射在人体组织内释放能量,导致细胞死亡或损伤。在少量剂量下,它并不能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细胞并不死亡,但是变成非正常细胞,有些为暂时,有些为永久的,那些非正常细胞甚至发展为癌变细胞。大剂量的照射将引起大范围的细胞死亡。在小剂量的照射下,人体或部分被照器官能存活下来,但是最终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大增加。受照损伤范围依赖于照射源的大小,受照时间以及受照组织。受低剂量或中等剂量的照射的伤害并不能在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中显示出来。4职业健康卫生标准1、职业照射计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岁-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3、特殊情况依照审管部门的规定,剂量平均期破裂延长到10个连续工作年;并且在此期间内,任何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任何单一年份不应超过50mSv;此外,当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自此延长平均期开始以来所接受的剂量累计达到100mSv时,应对这种情况进行审查;剂量限制的临时变更应遵循审管部门的规定,但任何一年内不得超过50mSv,临时变更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5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3、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就业前(含从非放射工作调到放射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从事电离辐射作业。4、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具有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安全的履行其职责的健康条件。5、电离辐射作业职工进入放射作业场所时,必须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开放型放射作业场所工作时,还必须佩戴防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的防护面具,在其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淋浴室和表面污染监测仪器。6、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个人检测。7、II级、III级作业条件下的职工应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当受到x,r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检测周期每月一次,当受到内照射时,应进行个人吸入量、呼出气和尿便样品的射性检测,检测周期每半年一次。8、电离辐射作业,必须符合GB4792规定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电离辐射作业职工个人剂量限值的基本原则。9、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应采用低毒性核素、低放射活度辐射源和高防护性能的新技术、新设备。10、使用外辐射射源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永久性或临时性屏蔽或确保人与辐射源之间有适当距离等可靠防护措施。11、在处理一个废弃、闲置或无主的放射源时,应尽可能利用长柄操作工具,远离放射源。有条件时,利用遥控设备处理放射源。除非有必要,无执勤任务的人员应远离放射源和不进入放射性污染区。12、应加强对从事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训练,提高工作熟练程度,缩短与放射源接触时间、缩短作业时间。13、在处理单个放射源时,应有效利用屏蔽物削弱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强度。或利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物体(如铅砖、铁板、混凝土版)来减少人体的受照剂量。也可利用建(构)筑物和大型车船体对贯穿辐射的屏蔽性能。在房屋内,里间的屏蔽性能优于外间,墙角处优于屋正中,更优于门后。14、为防止放射性微尘的吸入,首先应避免扬尘使近地面空气再度污染,如人员步行、车辆行驶或土工作业时,均应注意尽量减少扬尘。确实难以避免时则可采取加大车距、改变通过路线等方法避开多尘的地点,适当浇湿地面也可减少扬尘。对于放射性微尘,通常利用口罩就可以有较满意的效果,其阻留放射性微尘的效果可达80%~90%,但是应正确佩带口罩,防止侧漏。

05煤气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煤气2术语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有毒性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煤气设施:所有流经煤气(特别是高压煤气)的设施,包括与其相连的其他介质(如蒸汽、氮气、水等)的管路,设备到与煤气介质第一个切断装置都视为煤气设施。隔断装置:凡在系统无异常状况下,处于关闭、封止状态,其承受介质压力在设计允许范围,具有煤气不泄露到被隔断区域功能的装置。3危害程度煤气的特性: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20倍,而且CO与血红蛋白结合以后分离的速度极慢。煤气中毒的实质与危害:人体吸入CO后,大量的血红蛋白与CO结合就失去了与O2结合的机会,使身体各组织缺乏O2的供应,而发生的呼吸障碍,这就是煤气中毒。中毒后病人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会有强烈虚脱感、呼吸及脉搏加速、意识模糊,身体无法自主移动,全身无力;脸色潮红、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痉孪,严重者导致心跳停止而致死忘。4有害物质工业卫生允许值:名称工业卫生允许值(mg/m3)CO30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岗位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对生产现场的煤气设备设施要经常性的进行点检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煤气设备的不安全隐患和煤气泄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煤气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煤气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4、生产现场和操作室内必须保持通风良好,轴流风机必须有备用电源。时刻监视现场的煤气浓度是否有骤然的波动,防止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5、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6、应经常性的对现场进行煤气浓度的监测7、进入煤气设备内部作业时,应取样进行一氧化碳、氧气含量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进塔(器)或动火前30分钟。作业中应根据情况经常进行测定。8、当空气中CO浓度小于24PPm时可连续工作;24~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40~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80~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时,禁止入内工作。当作业人员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设专人监护,防止煤气中毒、窒息。9、进入煤气区域,严禁吸烟和动火,禁止穿戴钉鞋和易产生静电的衣物进入现场。10、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时,救护者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后,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11、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直接送往附近医务室急救。12、中毒较重者,如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赶到现场急救。13、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同时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急救。14、中毒者可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就近医院抢救,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15、当发生多人煤气中毒事故时,应先将中毒者全部抢救出危险区域,再分轻重进行急救。

06酸碱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酸碱2、术语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对其必须密封保存,且要用橡胶瓶塞。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HCl)的水溶液,是一元酸。盐酸是一种强酸,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一般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在38%左右。同时,胃酸的主要成分也是盐酸。3、危害程度:氢氧化钠、盐酸物质可以烧伤皮肤及眼部,造成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部灼伤。4、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严格按照酸碱操作规程作业,不违章作业。2、有呼吸道疾病及其他职业禁忌症患者严禁上岗作业。3、在进行酸碱作业时,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作业现场要保证通风良好;在狭窄空间和容器内作业还要戴防毒面罩,且有强制通风设施,并设现场监护人一直在场监护作业。4、在进行酸碱操作时,人员尽量在上风方向操作。5、防腐作业时,防腐原材料在取用后要及时封盖严密。6、作业人员不能够在酸碱作业现场抽烟、吃东西。7、在作业之前要与现场操作人员有效交流,开具作业票证,经操作现场管理人员条件认可后方开始作业,严禁对设备管线的锈蚀情况进行随意敲打检查,以防管线穿孔介质喷泄。8、在酸碱场所作业要戴防护眼镜,劳保服装穿戴要做到“四紧”及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裤口紧;严禁徒手摸擦设备管线,严禁靠座在设备及管线上;作业间歇期间人员要待在安全的地方,作业完毕经过验收后要及时撤离现场。9、有酸碱物质灼伤时要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10、高温天气高温时段不露天作业,必须露天作业时要人员轮流操作,并做好防晒及防暑降温措施,尽量进行早晚错时作业。11、定期保养和使用个人的职业人卫生防护用品。12、平时加强职业卫生法规、制度和常识的学习与了解。13、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并且定期进行体检。

07电焊作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焊接2术语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电焊烟尘: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烟尘颗粒小,极易吸入肺中。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肺中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剌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氟化气:无色的腐蚀性气体,毒性剧烈。可由呼吸系统和皮肤吸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能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电弧光辐射: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红斑症。眼部长期接触红外线照射,会造成红外线白内障。3焊接作业安全规范3.1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规范1、在氧气瓶嘴上安装减压器之前,应进行短时间吹除,以防止瓶嘴堵塞。严禁使用未装减压器的气瓶。2、氧、乙炔瓶嘴部和开瓶的扳手上不得有油污。3、氧、乙炔瓶应距明火10m以上,氧、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应在5m以上。4、氧、乙炔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不得靠近火源与其他热源。5、焊割炬点火前应检查连接处和各气阀的严密性。对新使用的焊炬和射吸式割炬还应检查其射吸能力。6、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后开氧气阀,嘴孔不得对着人。7、焊炬、割炬的焊嘴因连续工作过热而发生爆鸣时,应用水冷却,如因堵塞而爆鸣,则应停用,剔通后方可继续使用。8、在易燃易爆生产区域内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9、气焊与电焊在同一地点作业时,气瓶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止气瓶带电。3.2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技术由于手工电弧焊利用的能源是电,同时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和弧光,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尘埃。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触电、弧光和电热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侵蚀、火灾与爆炸等不安全因素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要求:1、在下雨、下雪时,不得进行露天施焊。2、在高处作业时,不准将焊接电缆放在电焊机上,横跨道路的电焊线必须有防压措施。施焊前应先检查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品,并系好安全带。3、二次线不宜过长,一般应根据工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4、在施焊过程中,当电焊机发生故障而需要检查时,须切断电源,禁止在通电情况下用手触及电焊机的任何部位,以免发生事故。5、严禁将焊接电缆与气焊的胶管混在一起。6、在容器内焊接时,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具,通风、照明应良好。7、在焊接时,不可将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着工件进行焊接。8、露天装设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的场所,并应有棚遮蔽。9、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