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1页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2页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3页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4页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中考对阅读专项训练(一)林尽水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①留牍:公文。②潍县:地名,今山东潍坊市。③值:遇,遇到。④谴:谴责、责备。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异渔人甚异之属引凄异(《三峡》)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C(A.异:对……感到惊异/异常;B.舍:舍弃/房屋;C.去:离开/离开;D.道:说/道路。)2.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3.第一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4.①国家太平,没有战乱;②民风淳朴,生活富足;③政府官员勤政爱民,体恤百姓。《桃花源记》与《高士传·卷上·善卷》(甲)见渔人,……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善卷者,古之贤人也。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卷曰:“昔唐氏①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不作皇韶②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始矣。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去,人深山,莫知其处。(节选自《高士传·卷上·善卷》)(注)①唐氏:陶唐氏,即唐尧。②丕作皇部:丕,大。皇部,大部。韶,虞舜乐舞名。善卷,是古代贤能的人。等到唐尧去世以后,舜又要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从前唐尧统治天下时,不施行教化之令但是百姓纷纷听从他,不施行奖赏之令但是百姓却受到鼓励。现在你却盛大地制作华丽的服饰使百姓眼花缭乱,很复杂地弹奏五音使百姓的耳目受到扰乱,盛大地创作《韶》乐来愚昧百姓的心智,天下大乱,将从此开始。我即使做了天子,又有什么益处呢?我立于字宙之中,太阳出来就开始劳作,太阳下山便休息,在天地之间逍遥自在又感到心满意足。我凭什么要统治天下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就这样不肯接受舜的让位,于是离开,进入深山隐居,没有人知道善卷的住所。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便要还家要:②便扶向路向:③不教而民从之从④吾虽为之虽:6.翻译下列句子。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遂不受,去,人深山,莫知其处。5.①邀请②原先③听从④即使6.①其他的人又一一邀请(渔人)到家里,都拿出酒和饭菜(招待他)。②就这样不肯接受舜的让位,于是离开,进入深山隐居,没有人知道善卷的住所。7.(甲)文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乙)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甲】文的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安居乐业与世隔绝的社会环境【乙】文中的善卷向往自给自足,逍遥自在的生活,天下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益处,因此不肯接受舜的让位,可以看出他不慕名利,志在山林的处世态度。(甲)见渔人,……问今是何世,-----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①,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选自苏轼《和桃源诗序》)(注)①醯(xī):醋。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传言)都超过了这件事的真实情况。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桃花源)这里,那么渔人所见到的人,似乎都是避乱人的子孙,并非那些秦朝还没有死的人。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甜而香,住在那里的三十几户人家,喝菊水都长寿,有的人活到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有五世同堂的人。道路极其危险遥远,(那里的人)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们的根弯弯曲曲的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里的水就会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日益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当武陵太守得知,到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处处志之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B.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C.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D.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8.(1)值得(2)做记号(做标记)(3)仅,只(4)到,到达9.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11.甲文交代了什么事情?乙文中作者认为老人村中的人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作答)?10.(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11.第一问:甲文交代了渔人离开桃花源,众人再寻桃花源而不得一事。第二问: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一)晋……见渔人,……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①,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②,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节选自《庄子·胠箧》)注:①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民、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或部落首领。②结绳而用之:指文字产生之前的结绳记事。你唯独不知道那盛德的时代吗?从前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那个时代,人民靠结绳的办法记事,把粗疏的饭菜认作美味,把朴素的衣衫认作美服,把纯朴的风俗认作欢乐,把简陋的居所认作安适,邻近的国家相互观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百姓直至老死也互不往来。像这样的时代,就可说是真正的太平治世了。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芳草鲜美______(2)处处志之_______1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2.(1)新鲜美好(2)做记号13.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14.语段(一)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任选一处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15.结合两个语段说说陶渊明和庄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各是什么样的,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14.示例一: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桃花林的美丽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后文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意思即可)示例二: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主要表现桃花源的美丽、和谐安宁、自然淳朴的特点,与外界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5.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的,人人各尽所能地劳动生活幸福愉快庄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亲切的生活状态,没有生活的负累,连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原始的朴实无华的。他们的这种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平等的幸福生活的渴望,但同时也带有复古倾向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甲)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鸟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温州人李庭等,唐大历六年,上山砍树,迷了路,遇见了氵祭水。氵祭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氵祭。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跟着呻吟度过水流,忽然到了一个地方,大约在瓯和闽的中间,天地之间草木茂盛的地方,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有300多处。四面环绕着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飞起来很像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敬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谅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②,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注)①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另意: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时已经过去8年。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它,杀则地震。有一位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外地人,也非常惊诧讶异。问从什么地方来,贼人袁晁被平反了没,当时的朝政怎么样。都告诉他实情。因此说:愿意来这里居住吗?然而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被留下吃饭,期间被当做主客敬重对待。然后辞行,砍树标记道路。回到家,又重新走了原来的路,群山之间,寻找不到了。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4)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6.鲜嫩美丽;交错相同;同“邀”,邀请;做记号。17.(1)土地平整,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2)(桃花源中人)说他们的先人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争和祸乱,率领妻子儿女和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断了联系。18.语段中结尾语段为什么要反复写桃花源的“寻而不得”?19.请从内容方面说说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18.为桃花源笼罩神秘色彩,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与上文的“不足与外人道也”相照应;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答出两点即可)19.都是“发现乐土一一辞别乐土一一再寻乐土而不得”;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桃花源记》)(乙)四明山①道士叶沈,囊②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纪③,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有渌⑤,浅而白,白者激石,渌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⑥,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攫举欲动⑦,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⑧,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⑨亭亭,闲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屋宇,霞槛缭转,云蹬五色;雪冰肌颜,服食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几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舒元舆《录桃源画记》)(注)①四明山,在今宁波市西南。②囊,袋子。③仙纪,道教书籍。④趣,急。⑤渌,清。⑥本,棵。⑦攫举欲动,向上耸起,看上去似乎会动。⑧青其衿,使它(鸾)的胸毛变为青色的。⑨傞傞,参差不齐。41.解释(1)落英缤纷()(2)仿佛若有光()(3)闲而立者十有八九()4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1)武陵人捕鱼为业。(2)服食衣裳皆负星月文章。43.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44.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甲文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的武陵水源两岸只用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几句话全部概括,而乙文写画中武陵水源,则用了大量的笔墨,先写了溪水的

,再分别写溪的

,描写细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如同真境。【答案】41.

(2)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通“又”。42.(1)武陵人/捕鱼为业。(2)服食衣裳/皆负星月文章。43.(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它(桃花源)的两岸有千万棵树木排列着,如同人在作揖行礼,树叶红得像鲜艳的霞光。44.(态势和颜色南北两岸的山岸北的岩洞岸南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晋太元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同“垄”。⑤牧竖:牧童。⑥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