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空间设计_第1页
静态空间设计_第2页
静态空间设计_第3页
静态空间设计_第4页
静态空间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态空间设计园林艺术原理空间的限定及感受1.对空间的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泥制作陶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空间的限定及感受2.空间的限定空间限定的强弱是由各种要素完成的。限定空间的实体越强,空间的有限性就越强;限定空间的实体越弱,空间的有限性就越弱。视线通透性、视域的宽窄、行动的难易、要素的高低、要素的宽窄、要素的强弱、到要素的距离、要素的形态、要素的明度、要素的间隔、要素的凹凸、要素的质地、要素的开闭、通过度、要素的移动、要素的约束性都会影响空间的限定。3.空间基本构成只有地面要素时,空间无封闭感增加一个垂直要素时,人在面对要素的情况下,有强烈限制当有两个相交的垂直要素时,对空间有一定围合,但领域感不强当有两个相对要素时,空间有连续性和流动感当有三个垂直要素时,人的行动和视线有向心性,如果人们没有面对要素的方向,则有一种居中,安心感当增加到四重要素时,空间只有上面是开敞的,给人封闭感一个水平要素时,人的视线和运动不受限制,但是有一定的隐蔽感、覆盖感一个垂直要素加一个水平要素时,人的行动和视线有方向性,由开发趋向封闭,但限定度任然低两个垂直要素加一个水平要素时,如果面向角落,则封闭感,背向角落,则有居中感两个垂直要素加水平要素形成管状空间,空间产生流动感,若长而连续,则闭锁性强三个垂直要素加水平要素,方向性限制非常强,开放性的自由度减少四个垂直要素加水平要素,空间完全封闭空间限定的方式1.围合形成的空间空间限定的方式2.覆盖形成的空间空间限定的方式3.凸起形成的空间空间限定的方式4.下沉形成的空间空间限定的方式5.设置形成的空间空间限定的方式6.架空形成的空间空间限定的方式7.变化质地形成的空间空间的感觉一、空间的尺度感D/H=2,可以看到物体的全貌;D/H=3,可以看到物体的群体;D/H=1为空间质的转换点。对人来说,舒适亲密的尺度是可以互相看清脸部的距离,其最远距离为21-27米,60米X140米则为大型外部空间。空间的质感第一次质感:当人靠近所观察物体时,能充分观赏到该物体材质的质感;第二次质感:当人离开所观察的物体一定距离时,便不能观赏到物体材料质感,这时显示出大尺度的肌理。第三次质感:当距离很远时,能看到物体间的群体组合关系。空间的封闭感墙体高度1.2米时,隔断感明显1.8米时,封闭感产生空间的层次感园林空间构成(1)开敞空间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2)闭锁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3)纵深空间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河流、山谷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所形成的这种狭长的空间就叫纵深空间。开朗风景:视域内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下。景观感受为:宏大辽阔,目光宏远、心胸开阔……缺乏风景层次。闭锁风景:视域内视线被许多高出视平线的近景遮挡。景观感受为:近景丰富,空间安定宁静……过于闭锁产生压抑。(3)三远视距除了正常的景物对视外,园林设计时还要为游人创造更为丰富的视景条件,以满足游赏需要。

1)仰视高远。

2)俯视深远。

3)中视平远。郭熙的《山水训》: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规律

独立的花坛或草坪花丛都是一种静态景观,花坛一般位于视平线以下,根据人的视觉实践发现,当花坛距离游人渐远时,所看到的实际画面也随之而缩小变形。

1)一个平面花坛,在其半径大约为4.5m左右的区段,观赏效果最佳。

2)花坛图案应重点布置在离人1.5~4.5m之间,而在靠近人1~1.5m的区段,只铺设草坪或一般地被植物即可。

3)在人的视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花坛半径超过4.5m时,花坛表面应处理成斜面。

4)当立体花坛的高度达到视点高度2倍以上时,应相应的提高人的视点高度。

5)如果人在一般平地上观赏大型花坛或大面积草坪花丛时,可采用降低花坛或草坪花丛高度的办法,形成沉床式效果,这在法国庭院花园中应用较早。

6)当花坛半径加大时,除了加大花坛坡度外,还应把花坛图案成倍加宽,以克服图案缩小变形的缺陷。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既然风景空间是由风景界面构成的,那么界面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必然会给游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视距、景高的空间感受示意图

a)封闭感b)庭院感c)空旷感CaseStudyTheDesignofDanielUrbanKiley来自空间设计大师丹.凯里的启示MillerGarden米勒花园的地块狭长,东西向,地形分为三个地块,有如古典的园林一般,分为花园与林园:有着有明显的序列关系:建筑——规则式花园——自然式公园——自然环境米勒花园的建筑由小沙里宁设计呈风车状,简洁而伸展在建筑的四周伸展出一圈道路,使得建筑向花园延伸花园的设计,以建筑为轴线,开始延伸,和传统轴线不同,凯利的轴线是非指向建筑的轴线的,平行于建筑的不对称均衡是米勒花园设计的重要特征。花园区域的图形关系有如抽象的画面。米勒花园的设计中,凯利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基准网格体系,从室内到室外的数值上,是以整数倍数扩大的,并且景观和建筑位置对应。把室内空间自然引导到更大尺度的室外空间空间组织的营造空间分隔空间的光影空间的暗示芝加哥艺术学院南花园中轴水系与端点的雕塑6.1X6.1米的花坛网格状布置

自学内容: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形态语素、形态语构、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景观的语言安娜·惠思顿·史必恩在《景观的语言》一书中提出,景观的语言表达也类似语言文学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是将各个层级所承载的意义进行组织编排后,便能成为形式多样而富有寓意的景观语言。一、形态语素

(一)形态的内涵与基本形形态(form)一词,源于morphe(形)和logos(逻辑)的词义组合,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形态由空间实体要素和空间虚体要素共同构成。对实体要素,形态描述了水平、垂直和顶部的形状、尺度、肌理等属性;对虚体要素,形态描述了其形状、尺度及空间连接关系。形态和形状有着明显不同的概念与维度。一、形态语素

(一)形态的内涵与基本形无论形态有多复制,都可以通过拆解、简化和还原,回归最基本的形态原型,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分别是正交转交形,非正交转交形和圆曲形三类基本形的代表。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五类基本的转换策略:减少、增加、旋转、介入和多种形态的综合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1.减少减少发生在内部,使得形态中形成内向型围合空间减少发生在边缘,使得空间的内外属性不很明显,减少的部分可以认为是空间的过渡。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不恰当的减少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2.增加增加可以考虑添加相异特征的形态,但为了保证增加后的形态统一,多数情况下,增加的形态与原有的几何形态应有相似性。重叠增加、共线增加和空间间隔增加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3.旋转某形态对初始形态的旋转复制性旋转旋转的减少,例如某一形态内部抽离一部分来旋转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4.介入介入的部分要凸显特色,同时也要产生对比。一、形态语素

(二)形态语素转换5.综合二、形态的语构

形态的组织一定要有组织逻辑常见的形态组织结构有:群组、线性结构、网格结构、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主导结构和相似组合结构二、形态的语构

(一)群组群组是指通过安排各种形态元素以较为紧密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感知意义上的整体,即便其中某些元素的形态差异较大,也能形成共存于一体的群聚效应。群组是其他空间形态组织的基础和起点,是后续更为精细的形态组织的总体概括。二、形态的语构

(二)线性结构沿着某一维度空间延展或集成若干形态,以形成形态间链状组织结构的方法称为线性组织结构。可以是笔直的、折角的、曲线形等多样化的结构考虑场地条件和人的行为上线性移动的需要也考虑视觉引导、营造纪念性气氛、形成形态空间间隔性韵律等需求。二、形态的语构

(二)线性结构非直线的、带有路径转折的线性组合结构将形成一种含蓄的、富有探索性和神秘感的视觉线索。二、形态的语构

(三)网格结构网格是元素沿着若干组连续且平行的线性空间所组成的结构类型,是在线性结构组合基础上的丰富和推进有平行网格、交叉线网格、点状网格和由间隔的空间网划分出的模块网格网格能组织不同内容二、形态的语构

(四)对称结构形态元素围绕特点的点、线、或面,以均衡分布的方式布局而成的结构类型。基本的对称:双边对称、交叉对称、放射轴对称二、形态的语构

(四)对称结构二、形态的语构

(五)非对称结构依据直觉编排景观元素以形成大体上的平衡的结构类型,只是满足视觉及主观意义上的相对均衡即可。二、形态的语构

(五)非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依然需要遵从基本的规则,例如:“中心与边缘”、“主与次”、“对比与统一”等二、形态的语构

(六)主导结构通过建立视觉主导点或区域来形成统领其他部分的结构类型。通常通过面积、围合感、方位、材质、色彩和肌理等对比予以凸显。好的景观设计,往往有一个重要的主导空间区别于其他部分,在那里,人们的视线不会漫无目的的移动,而能够让人稍作休息、定位自己并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甚至是产生回忆和冥想。二、形态的语构

(七)相似组合结构将设计中的各类形态或空间在形状、尺度或材料等方面加以趋同化处理,然后经空间安排后,便可形成相似结构。主导是对比,相似是同化。二、形态的语构

(七)相似组合结构过多的相似会导致平庸和单调,一般的两种手段:通过加入不同形态的实体元素来制造变化,变化的关键点在元素本身,空间虚体变化不大,数量不宜过多。通过增加实体元素,但变化的主角在虚体空间,空间的对比、围合、高低,内外、明暗界面材料。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一)正交转角形1.直线形(1)几何特征:短捷的方式连接两点。语义上与效率、果断、不被打扰的移动相联系。最能体现人工干预的线条。(2)景观用途引导视线、规定路线、作为参照分割边缘、作为建筑的延伸、人工控制创造韵律垂直的元素强化直线的方向性当一条直线贯穿了各类元素的集合并连接这些元素的时候,这条直线相对于各类元素的参照关系也就建立了。作为参照物的轴线是指所有元素和空间对称布局在其两侧,以突出轴线相对于其他元素的中心性。

而脊线作为参照物更多体现于非对称结构中。类似于轴线,贯穿于各类元素的脊线仍然产生主导和调和的作用。脊线是整合元素的参照物彼得·沃克作品——IBM大楼花园,用灯带形成的脊线串联分离的绿地和建筑。长而狭窄的直线代替边界,分割的作用会凸显。沿直线长轴形成韵律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一)正交转角形2.方形(1)几何特征:最基本的正交转角形。内部轴对称、向心性、拥有集聚视线和身体庇护的角落。(2)景观用途作为空间创立的基础作为节点方形内部轴线和网格提供多种组织图案方形的向心性是与生俱来的,往往象征权力的控制点和视觉锚点,增加方形对称轴或对角线时,向心性被显著的放大。方形的转角,能捕捉视线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一)正交转角形通过方形可以生产两种基本空间类型:独立方形空间和复合方形空间独立方形空间是自我限定的,由四条清晰的边界定义、未经空间整体划分的方形类型。复合方形空间可以用减法和加法转化,减法可用网格或其他形态分割方形。柏林纸业的A4庭院使用加法常被用于节点的,城市空间中,方形常常视为广场代名词。例如天安门广场、纽约时代广场、莫斯科红场等等。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一)正交转角形3.矩形(1)几何特征:沿内部长轴延展的方形性、需要考虑适宜的比例。(2)景观用途作为空间创立的基础表达空间的纵深感矩形同样分为独立矩形空间和复合矩形空间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一)正交转角形4.网格(1)网格的类型:平行线网格、交叉线网格和模块网格、点状网格、混合网格。平行线网格交叉线网格交叉线网格和模块网格的比较点状网格混合网格平行网格的显著特征就是方向性和连续性交叉线网格其实是两组相交的平行线网格,而模块网格则是间隔于交叉线性网格之间的,呈矩阵关系的面状区域。点状和混合网格的例子混合网格的分析网格有无数变化改变网格方向一套以上的网格叠加网格线的空间位置变化网格要素变化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一)正交转角形4.网格(2)网格的景观用途:作为空间创立的基础作为场地协调的中介作为共享的基础作为主导结构作为视觉连接作为细部元素定位的参照网格是多种空间类型的基础詹姆斯·罗斯的南奥尔兰郡花园灵活的生产对称及非对称结构统一整体视觉上协同建筑与其临近场地协调临近地面的材料差异元素定位的参照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二)非正交转角形1.斜线(1)斜线的定义:任意一个多边形内,连接非相邻的两个转角而形成的斜向直线。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二)非正交转角形(2)斜线的类型1)单一直线型斜线2)要素组合型斜线作为直线的斜线潜在的斜线锯齿形构成的斜线3)整体旋转型斜线(3)斜线的景观用途1)环境介入2)分隔边缘3)变换方向4)延长视觉距离5)适配循环路线斜线的分隔不应造成整体环境的完全割裂,应在边缘两侧区域形成某些共性。延长视觉距离适配最短距离引导视线(4)斜线的设计导则1)审慎地采用斜线是表现力极强的元素,非常容易为人注意。容易带来不和谐。2)位置设定斜线不应对场地产生明显的分割,并且要考虑是否会产生残余空间。3)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斜线不应与周围的元素形成尖锐的转角斜线应与背景产生明显的对比三、空间形态的语义及应用导则

(二)非正交转角形2.三角形(1)几何特性:最简单的多边形。角度:锐角、直角与钝角类型:等边、等腰、不等边尖锐的角能吸引视线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