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知识讲解_第1页
《词五首》知识讲解_第2页
《词五首》知识讲解_第3页
《词五首》知识讲解_第4页
《词五首》知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五首》知识讲解撰稿:张晓春审稿:王书萍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约812—866),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做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负才名,屡试进士不中,于是出入歌楼妓馆,生活放荡。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望江南》共两首,本课所选的是第二首.这是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渔家傲秋思》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所作,当年春夏,密州天旱,旱蝗灾害相继发生.苏轼曾到位于东武(今山东诸城)西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后果然得雨,他再往常山祭谢,并开云泉、建云泉亭。同年十月,常山之庙整修一新,苏轼再往祭谢,归途中与同官会猎于铁沟.苏轼写下了一系列作品,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最为人们称道.《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从少年时起,就受其祖父爱国思想的影响.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起义队伍参战。回到南宋后,力主恢复中原.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等地安抚史。由于投降派当权,辛弃疾两次遭到弹劾,从四十二岁起将近有二十多年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六十四岁时又出任浙东安抚史、镇江知府等职,但他恢复中原的愿望依旧未能实现,不久就怀着未酬的壮志离开人世。这首词作于作者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从题目上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交谈,共同商讨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准备杀敌机会的到来.南渡近三十年,他梦寐以求的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这种复杂的感情。知识积累《望江南(梳洗罢)》1.斜晖:夕阳的斜光.2.脉脉(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3。白(pín)洲: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白:一种水中浮草.4.筠(yún)5。倚(yǐ)《渔家傲秋思》1。塞(sài)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2。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3。千嶂(zhàng):崇山峻岭.4.燕然:山名。5.勒:刻石。6。征夫:指戍边军士。7。衡(héng)阳8.羌(qiāng)管9.人不寐(mèi)《江城子密州出猎》1.老夫:作者自称。2。聊:姑且,暂且。3.黄:黄犬。4.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5.锦帽貂裘(diāoqiú):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6.千骑(jì):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称一骑。7。报:告、语.8。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9。孙郎:即孙权,他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作者借以自指。10。节:符节。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11.会:定将.12.雕(diāo)弓:饰以彩绘的弓。13。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14.擎(qíng)苍15。平冈(gāng)16.鬓(bìn)《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拟:打算.2.舴艋(zéměng)舟: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赋:写作。2。壮词:雄壮的词。3.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4.连营:连接一起驻扎的军营.5。分:分配。6。麾(huī)下:军旗下面,指军营里.麾:军旗。7.炙(zhì):切碎的熟肉.8.八百里:牛名。9。五十弦:本指瑟,古时最早的瑟为五十弦。这里泛指军中乐器。10.翻:演奏.11.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12.沙场:战场。13。秋:秋季,秋天。14.点兵:检阅军队。15。作:像……一样.16。了却:完结,把事情做完.17.的卢:马名.一种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难,骑的卢马“一踊三丈",脱离险境。18.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19.霹雳(pīlì):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20.赢得:博得.21.生前:活着的时候.22。身后:死后。23。可怜:可惜。考题例析(2011四川内江)品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ﻫ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ﻫ1.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交代的是季节特征,“______________",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思念的这份“浓愁"的?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答案:“花已尽”“日晚倦梳头”2.本题考查对词的写法的品析.答案: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课文讲解理解主旨《望江南(梳洗罢)》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表现了她盼归不得而失望的痛苦心情。《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北宋五朝的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词写作者流离生活中的孀居之痛,通过暮春寡居的生活片断和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切生动地表达了词人无尽而沉重的哀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追忆了词人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理清结构梳洗罢切盼重逢之情梳洗罢切盼重逢之情动态独倚望江楼凭栏眺望盼夫归静态形象刻画“独”字妙绝过尽千帆皆不是——频数过帆不见夫归船斜晖脉脉水悠悠——夕阳西下烘托失望景物描写情感抒发肠断白频洲——愁思满怀望江南即景生情塞下秋景异塞下秋景异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长烟落日浊酒一杯羌管严霜人不寐白发、泪白天黄昏夜晚上片写景(烘托铺垫)下片抒情渔家傲秋思左牵黄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老夫(动态)百姓:倾城随太守(动态)上片(叙事)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何日遣冯唐——盼被重用西北望,射天狼——渴望建功下片(抒情)江城子密州出猎风停花落,倦梳头青春不再风停花落,倦梳头青春不再物是人非,泪先流丈夫去世双溪春好,拟泛舟无心游春舴艋小船,难载愁内心惆怅上片下片万念俱灰惆怅悲伤武陵春闻号角闻号角麾下分炙奏军歌,沙场点兵马飞、弓鸣——杀敌情景了却、赢得——理想追求入梦醉里:挑灯看剑梦醒:可怜白发生——壮志未酬无限悲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追忆往事豪情满怀写作特色《望江南(梳洗罢)》这首词,凝练是其语言的主要特色。如首句仅三个字就概括了思妇在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妆、修饰的经过和切盼重逢的心情。“过尽千帆"极写江上船只之多,“皆不是"语意一转,用“千帆"反衬出思妇深深的失望。寥寥几笔,思妇的心情跃然纸上.景物层出,情感跌宕起伏。从梳头、千帆,到斜晖、江水、白茹,从人物的希望到失望直至断肠,内容丰富、感情充分。《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江城子密州出猎》语言刚劲有力,简洁质朴,用典自然,意境浑厚.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刻画,也有侧面烘托,把词中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满怀豪情生动地刻画了出来。通篇纵情放笔,挥洒自如;抒情议论畅快淋漓,风格豪放。《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词化抽像为具体的写法,是其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人的愁苦本是无形的,前人为了表达它已将它化为流水,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在这首词中,李清照赋予“愁”以重量,将“愁”搬上船,连船都无法承载,又如何去赏即将流走的春天.这样写,词人的愁就变得有形、具体、可感了。《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上下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从内容、情感,到形象、语言,都体现了豪放壮美的特色。另外本词多用典故,不仅贴切,而且寓意丰富.这也正是辛词的一个重要特色。把握重点《望江南(梳洗罢)》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渔家傲秋思》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2.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解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由何而来?“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用典。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内蒙古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词的意思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的打算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写尽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情。《江城子密州出猎》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提示:可从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3)“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4)“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5)“壮”在语言: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谨。在线阅读电子课文

望江南

温庭筠ﻫ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秋思ﻫ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ﻫ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ﻫ苏轼ﻫ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ﻫ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ﻫ武陵春ﻫ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ﻫ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ﻫ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ﻫ

拓展阅读一、情真意切,清丽自然──读温庭筠《望江南》(高国平)ﻫ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应该说,这个评语是中肯的;“精艳绝人",镂金错彩确是温词风格的显著特征。但温庭筠也有自然可爱之作,比较而言后者更能体现他的艺术成就,《望江南》就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的名篇。ﻫ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象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有《情诗》,曰:“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荣?”他的《室思》六首之三中的“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之句,后人多有拟作,成了一个很流行的体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ﻫ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白香词谱笺》)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花色白,洲生故名白洲。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言采白寄与所思之人。白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并引中唐赵徵明《思归》诗中间两联“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惟见分手处,白满芳洲”,认为“合于本词全章之意,当有些渊源"(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象,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ﻫ《旧唐书》说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温词是绮靡丽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有的成了若明若昧,“若可知若不可知”;反映的生活面也较狭窄单调。但他对中国词的艺术发展是有贡献的。在他之前,早期民间词和文人词,不仅用的词调有限,而且句法、风格和诗相近。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使“词之体以立",可以说,他是中国早期词的总结者,又是后来唐末五代花间一派的鼻祖,婉约派的先驱。这首小令并不能代表他整个词的风格,但却是体现他词的艺术成就的佳作,既有民间词的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的特点,又有文人词的含蓄凝练、耐人咀嚼的韵味.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选自《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夏承焘)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见《三国志》)。ﻫ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末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与此词同时,苏轼写过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中云:“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也说自己犹能挥白羽扇退敌(西凉簿:用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见查注苏诗引《乌台诗案》)。还有一首《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开头两句说:“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书生,也要为国戍边抗敌.

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ﻫ在作这词的后几天,苏轼有《与鲜于子骏简》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可见这首《江城子》可能是他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查朱孝臧先生的苏词编年,此词之前果然不曾见豪放之作;他的豪放作品代表作如《念奴娇》《水调歌头》诸词,皆作于这首《江城子》之后。于此,我认为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宋词的发展看来,在范仲淹那首《渔家傲》之后,苏轼这词是豪放词派中一首很值得重视的作品.ﻫ(选自《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版)三、《武陵春》赏析(沈祖)ﻫ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53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ﻫ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ﻫ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上一首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ﻫ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像“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ﻫ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ﻫ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惊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彩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选自《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四、欲语泪先,舟轻愁重──《武陵春》鉴赏(朱德才)ﻫ绍兴四年(1134)冬十月,清照避乱金华,次年归临安。此词写双溪晚春,则当在绍兴五年(1135)春三月.是年词人53岁,由于饱受战乱,历尽劫难,心情十分悲切。

词写其流离生活中的孀居之痛.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既真率自然如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似浪峰波谷,形成一种凄婉劲直的词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从暮春三月景色切入,“风住尘香花已尽”,起首用“以扫为生”(或谓“扫处即生”)法,即略去“春归”的漫长过程,只将“春归”的最终结局如实写出,从而造成一种突兀而起,令人触目惊心的开端。帷幕拉开,闪出的第一组镜头便是: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春色终于了结了!从这个开端,人们不难想象出前此的全部情景,比如词人如何独守窗前,如何眼看着风雨摧花,乱红飘坠,最后又“零落成泥碾作尘".这一切,虽没有明白写出,却自在不言之中。此种开笔,最与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诗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又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飘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人:“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这句依然采用含蓄手法,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ﻫ“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三四句紧承上文,具写“日晚倦梳头"之缘由,但手法有变,由含而不露转向坦陈胸臆.景物依旧,人事俱非,这一句把南渡后的全部辛酸囊括其中,概括力极强。欲说无语,泪在语先,将满腹辛酸表现得异常细腻深刻而鲜明生动。欲说无语,是百感交集,无从说起;千言万语,欲诉无人,于是,唯有借诸两行热泪以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了。因此,泪在语先,实际上也就是以泪代语。

此词的上片,读来似与词人前期《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开端相仿:“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然细加品味,一则伉俪小离之苦,一则夫妇永别之恨;兼之家国破碎,文物沦丧,不仅流离颠沛,又身遭“玉壶颁金”之诬,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和“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相较,感情之深浅,自不可同日而语。再读下片舟轻愁重句,此种感觉就越发强烈。ﻫ上片歇拍两句似已把话说尽,下片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忽然又出新境,那是词人用轻灵跳荡的笔触,展现自身瞬息变幻的复杂心灵。“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起首两句宕开,不再痛陈愁苦,却写意欲探春。“春尚好"反承“花已尽”,是虚想之景,所以冠之“闻说”;“泛轻舟”;继“双溪”而来,也是虚拟之行,所以用“也拟”出之。总之,这可说是词人意念上的偶一闪光。而在这意念一闪之间,也许就有往昔种种欢乐涌上心头,浮现眼前。然而今非昔比,昔欢今愁,自有天渊之别。因此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既然担心双溪舟小,载不动如许之愁,那就只有闭门负愁,独自销魂了。ﻫ黄了翁《蓼园词选》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词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首词的下片也是具有这一艺术特色.看其本意不过是说小小春游,实不足慰藉词人天大之愁,但词人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翻腾挪转,把自身刹那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如此曲折尽情,把暮春寡居的凄婉情思表现得那么生动真切,真不愧为“圣于词者”。

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总之,“愁”与“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已化为可感的实体。摆在李清照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继承而有所创新。应该指出,“以舟载愁"的写法并非始于清照,前辈苏轼已有“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虞美人》)之句,同时人张元干《谒金门》中也说:“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清照的创新,在于“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它本身可以因人而异,具有不同的重量,以致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目的无非是渲染己愁之深重,但舟轻愁重之喻,意新语新,夸张奇特,想像惊人,已达匪夷所思之境了。李清照的这一写法,对后世词曲创作有较大影响,如董西厢的“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仙吕·点绛唇缠令·尾》),王西厢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正宫·端正好·收尾》),显然是由李清照的“舟轻愁重”层层脱化而来.公允地说:李词有师承但力主创新,相比之下,董、王曲文则虽富变化而终稍欠创新之意了。

(选自《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版)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朱德才、王华)

唐乐中有《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可见是武舞曲。当时唐太宗观后就有“发扬蹈厉"之赞。词中《破阵子》一调当是由此大曲摘编而来,以之“赋壮语”,自然是声情并茂.但任何形式的艺术创造都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辛弃疾有着自己独特的境遇和感受.仔细体味本词,豪壮中蕴涵着深沉和苍凉.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ﻫ开篇“醉里挑灯看剑",突兀而起,刻画的正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这里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蕴涵着多么深沉而丰富的感慨啊。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后醉里,满腹心事,万千惆怅,充郁心头,难遣难消。这一句先声夺人,把读者的情感紧紧摄住.“梦回吹角连营”平接一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以下承“吹角连营",回忆梦中情景.ﻫ“八百里”谓牛,晋王恺有一条良牛名“八百里”。一次王济与恺比射,以此牛为赌。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一脔便去”。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这里用此事,乃取济之豪气,苏轼有诗曰:“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约公择饮,是日大风》)。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禁不止.这与悲壮苍凉的“塞外声”有相近之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重笔点化──“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军营,用“分"“翻”,重在热烈的动;最后一句刻画主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