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析_第1页
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析_第2页
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析_第3页
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析_第4页
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析1.1企业概述1)企业简介炼钢厂成立于2007年4月18日,位于山西省XXX县XXX村,是经山西省委﹑省政府﹑省经委﹑省环保局批准立项的重点项目,是生产优质大型铸钢件的大型企业。公司经营范围:风力发电塔筒底座、发电机机壳及底座、钢锭模具、圆件及异形坯件等大型铸钢件生产。法定代表人:宋莹莹,山东省新泰市人。注册资本:人民币陆仟万元整;公司股东有XXX、XXX两人;股东XXX,出资额伍仟捌佰肆拾壹万壹仟贰佰元整,全部以货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总额的97.35%;股东XXX,出资额壹佰伍拾捌万捌仟捌佰元整,以货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总额的1.65%。公司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30000㎡,公司现有员工2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人,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管理人员10人。公司有国内新式节能环保的熔模铸造生产流水线设备,主要有70吨电弧炉、70吨LF精炼炉、70吨VD真空脱气炉等。不仅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生产设施和生产设备,而且拥有本行业内先进完备的顶尖检测设备:光谱分析仪、金相显微镜、拉力试验机、低温冲击试验机、X射线探伤机、磁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等。上述装备完全能确保满足客户对材料的理化性能、无损测试、高精度几何尺寸检测等全方位的检测要求。公司从管理到生产始终遵循国际质量体系,使原材料从进厂到最终产品销售,始终保持质量的严肃性,聘请太钢、太重等铸造专家结合实际,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质量分析,使产品销售赢得了市场,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公司年生产优质铸钢件10万吨,主要产品有: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模具钢等百余种型号,钢锭锭型有圆锭、方锭、梅花锭,单只锭型从1T—30T共20多种规格,产品远销北京、河南、山西、重庆、河北、陕西、天津、上海、江苏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被广泛用于机械、石油、化工、电力、轴承、工模具、铁路、汽车等行业。2)主要设备情况表2-1企业主要设备设施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计量单位数量1电弧炉70T陕西工业电炉厂套12钢包精炼炉70T陕西工业电炉厂套13真空脱气炉70T陕西工业电炉厂套14光电发射光谱PDA-5500V日本岛津台15液氧储罐30m³北京金海鑫套36除尘系统江苏江阴润发环保套17氩气储罐30m³台18起重机75T、50T、25T、25T山东光明重型起重机厂台49铲车ZL50C凯特机械台110晾水塔陕西工业电炉厂套211变压器1250KVA定向供电局台112电炉变压器1250KVA台213检测仪器HNV德国贺力氏台114蒸汽锅炉6T无锡锡能台115电子汽车衡50T泰安台116电子汽车衡180T大同台217电动大门16m*1m山西台118供电低压配电柜西安套119空气压缩机w-0.9/11.5台州市路桥博宇台120耐火砖切割机WQG-1沈阳科晶设备台121台式钻床25Z4118五台县七一机械厂台122砂轮机M3226-250山西长治砂轮厂台123卧式锯床GB4250济南台124电动打夯机HCD90成都台125铁屑压块机HDYJ6300郑州捷龙台126磨光机SJ100徐州台127电焊机BX-830凯尔达电焊台128通风机SFG8-1上海盈安台129喂线机WX-5BF河南巩义台130四轮拖拉机TS-12潍坊拖拉机厂台131碳硫仪HXE-3B江苏华新台132分析天平1/10000上海台133自动量热仪ZDHW鹤壁市高科仪器公司台134测硫仪KZDL-4江苏华新台135箱式电阻炉4月10日北京永光台136鼓风干燥机721南通嘉城台137分光光度计721上海精密科学台138光谱磨样机GM-6山东济阳转口机械台139稳压电瓶SBW-15上海稳压电器厂台140电抗器CKS-400-6-674-517长春变压器公司台11.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识别,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灼烫、起重伤害、淹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等。1)爆炸(1)电炉冶炼过程中电炉冷却水系统漏水入炉。(2)电炉冶炼过程中操作不当漏钢,区域地面有水。(3)测温取样过程中倒炉过快、操作失控泼钢。(4)出钢时钢水罐车不对位泼钢,地面有水。(5)出渣时渣罐不到位、泼渣渣罐内有水或有潮废物。(6)精炼过程水冷设备漏水入炉内,动炉时产生喷溅、爆炸(7)精炼过程加热中漏钢、喷溅。(8)精炼真空吹氧脱碳过程中氧气系统冷却水漏水入罐内。(9)转炉、电炉、精炼炉炉下区域积水。(10)与铁水、钢水、液渣接触的罐、槽、工具及其作业区域,有冰雪、积水,堆放潮湿物品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2)中毒和窒息(1)铁水罐、钢水罐、中间包(罐))烘烤过程中烘烤系统泄漏煤气或天然气。(2)冶炼过程中烟气泄漏。(3)氩系统阀位、接头等泄漏,在氩气阀门室无通风设施,进入氩气阀门室未采用通风、氧含量检测等措施前进入。(4)地下隧道、地下室滞留易燃易爆、窒息性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地沟,未设置通风措施。(5)进入有毒有害危险区域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具。3)火灾(1)电气设备火灾:电气设备缺相运行或机械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引起电气设备过载,温度骤升,导致绝缘热击穿短路或接地;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其负荷如果超过额定值或电动机缺相运行,经过一定时间,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层就会发热炭化甚至燃烧;电气设施绝缘老化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绝缘损伤发生漏电、接线错误以及其他意外原因,造成电气短路产生强大的短路电流,从而出现高温、火花和电弧,引起火灾。(2)电缆火灾:电缆敷设不合理,受水浸渍,绝缘破坏、电缆接地或短路,继电保护装置未动作而发生火灾;电缆密集敷设的封闭通道或场所存放有易燃物品;绝缘层过热或遇到漏电火花等点火源,可能发生电缆起火。电缆中间接头处连接不紧,造成局部电流过大,温度过热引起自燃;配变电所开关发生故障爆炸,引起母线短路导致电缆起火;电缆头相间距过小,导致闪络放电起火。在爆炸危险场所电缆沟内未用砂子填埋,可能会引发火灾。(3)动力(照明)配电箱(柜)制造安装质量不符合作业环境要求;箱(柜)内有杂物、积水;箱(柜)体PE线连接松动;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不良,会导致严重发热烧损现象。如果动力配电箱柜到各固定用电设备线路布局凌乱;保护装置缺损,且与线路载流量或负载容量不匹配,会造成线路过载过热引发火灾。电气元器件选用不合理,如设计时选择的断路器(熔断器)额定电流比线路的允许持续载流量、配电保护整定值过大,当发生过载时,断路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动作,线路就长期处于过载状态,对绝缘、接线端子和周围物体形成损害;若线路实际载流量超过设计载流量,其断路器频繁跳闸,无法用电。如强行使用(如用铜丝代替熔丝或拆除断路器),就会因过载引起火灾。安装断路器的场所严重潮湿,断路器虽未合闸,但其上的刀开关因疏忽被合上,则会在断路器电源端的相间(如连接为裸铜排)因布满水汽,引起相间击穿而短路,致使配电箱被烧或起火。(4)变压器火灾爆炸:当变压器长期过载,会引起线圈发热,使绝缘逐渐老化,造成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引起变压器燃烧爆炸。变压器绝缘油在储存、运输或运行维护中不慎而使水分、杂质或其他油污等混入油中后,会使绝缘强度大幅度降低。当其绝缘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短路。油浸电力变压器的二次侧(380/220伏)中性点都要接地。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零线上就会出现电流。如这一电流过大而接地点接触电阻又较大时,接地点就会出现高温,引燃可燃物。油浸电力变压器的电流,大多由架空线引来,很易遭到雷击产生的过电压的侵袭,击穿变压器的绝缘,甚至烧毁变压器,引起火灾。高温熔融金属、液渣喷溅影响范围内的地面有积水。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是非冶金铸造起重机,或不满足强制性安全技术条件。易发生火灾建(构)筑物和电气室、主电缆隧道、油库重点防火部位未设置火警信号中心,车间主控(室)等要害部位的疏散出口未按要求设置2个安全出口。危险区域动火。在氧气储罐周围有可燃材料堆放。4)触电该公司的生产设备及公用辅助系统配套设施、设备等均为用电设备。这些设备设施在隔离、漏电、过流、短路及过载保护、绝缘防护失效的情况下,容易引发触电伤害。电气设备安全距离不足;防雷、防静电装置、接地保护不合格或失效等,也可能引发触电伤害。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生产用的电器设备无过载、过电压、过电流保护措施(如继电器、熔断器、断路器、自动空气断路器、过载保护器、欠压保护等);无维修用断开、紧急切断、功能开合所用的电路、开关、按钮等;用电设备外的裸露带电体或传动装置没有设置使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的遮拦、防护罩、防护盖等装置;用电设备电源和连接线护套破损有裸露,绝缘不良;设备金属外壳未设保护接地或接地线松动;设备电源控制箱的指示灯、仪表及各开关调节、控制装置动作不灵敏;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未切断电源进行检查、检修等均可能造成触电事故。(2)电气设备及用电设施安全距离不足、安装位置不合理、设备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失效或不符合安全要求,带电体没有设置使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的遮拦等装置,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声光报警信号等。易造成人员不慎触及带电部分,发生触电事故。(3)低压配电柜在运行、维修过程中在漏电保护、绝缘保护、电气隔离、屏护失效;防雷、防静电装置不合格或失效,作业场地地面积水、潮湿,设备四周地面未设置绝缘胶板,人员误入带电隔间等。可能引发人员触电事故。(4)若作业环境湿度较大,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其线路或元器件易受到水蒸汽的侵入导致线路受潮、绝缘强度降低,操作人员人体的某一部位碰触到破损并裸露的带电线路时可发生触电事故。(5)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其线路或元器件受到粉尘、切屑、水等的侵入使绝缘降低;没有按照电气设备的作业环境特点选用设备及适合的导线、电缆、开关等,或设备的软电缆被过重的工件或车辆碾压造成绝缘层破损;电缆在露天和具有腐蚀性和潮湿的环境中设置其绝缘层极易损坏;电缆未设置遮蔽雨雪的设施,钢管保护套管接头部位未封堵有雨水进入,或因冬季套管内结冰,维护保养不力,可能造成其绝缘层损坏;没有按照规定在设备、设施及相关场所安装漏电保护器和实施漏电分级保护;生产工艺设备、试验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或电源电缆绝缘损坏等,均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和电气火灾。(6)使用插座电源频率较大的作业场所及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等作业场所,具有用电设施与人密切接触的特点。尤其是对手持电动设备没有根据要求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没有采用安全电压,没有安装漏电保护器,如果插座、工具和仪器防护装置失效,如果试验设备的金属外壳部分接地线与接地端子或与连接插头的接地触点之间的电气连接不可靠,当其绝缘发生破坏时,检验和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或个人防护、操作不当等,有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7)电气作业及维修人员不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维修用电设备时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锁闭保护装置和现场监护人等;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用电常识,修理电气设备未及时切断电源;未按规定进行验电、放电;非专业人员或电工违章作业;在设备运转中进行检查、修理等均有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8)管理不善、违章指挥、员工违章操作、不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非电气作业人员维修电气设备;动力配电箱(柜)内线路的编号、标识不清、不正确或标识污损等;电动工具插座接线不正确,且未配备相匹配的漏电保护器;检修时外露带电部分无屏护隔离措施拆除等均有可能导致触电伤害事故。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不合理;高、低压电气柜前未铺设绝缘胶板,使用不合格安全用具;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绝缘性能不符合标准,电气装置的绝缘或外壳损坏,未及时修复或更换;电气作业时,未采取相应的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电气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其他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部分发生故障;电工、操作人员未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措施失效或不规范、违章作业等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10)10千伏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此时的电压会变成谐振过电压,几倍高于正常电压,导致变电器绝缘性减弱,甚至会造成击穿,发生严重事故。生产过程中由于有大量带电设备及各式高低压电气设备,生产操作过程若发生误操作或漏电,就会引发触电事故。因检修人员不熟悉情况,接触电压滑轨线,极易发生触电。动力控制柜四周无绝缘板,电工、操作人员未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配带不齐全、不合适,如:绝缘手套、绝缘鞋、靴等绝缘用品发生潮湿、漏洞、损坏,绝缘性能不良,作业时极易发生触电事故。高温场所,电气设备的防护及绝缘易被破坏从而导致触电。5)机械伤害该项目物料输送设备均为传动机械。这些机械在运转时,如果裸露运动部分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失效,人在接近运转的设备,与设备发生接触时,就会受机械力的挂带、挤压、碰撞、击打等,使人受伤。将可能对人身造成机械伤害事故,引发此类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生产过程中,都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控制。具有设备体积大(重型设备)、分布面广、运动部件多等特点,因此在日常生产和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2)企业有各类电动机多台,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高速旋转,如果存在防护罩缺陷、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易造成现场巡检或作业人员的机械伤害。机械的传动部分、电机的对轮无安全防护罩,或安全防护罩设计、安装有缺陷(如固定不牢或未固定、安全防护罩未完全将对轮遮挡住、安全防护罩的强度不够)。(3)正常情况下冶金行业生产的连续性较强。现场巡检和控制室操作人员的劳动量大,如果劳动工时安排不合理疲劳作业,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4)机械的检修、保养一般在停机状态下进行,在设备检修、保养时其危险部件往往处于外露状态,容易出现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险状态,如果违章作业或管理制度不完善,最容易发生机械伤害。(5)如果各电力传动设备缺少开、停车声光信号或声光信号失效,易造成现场作业或检修人员的机械伤害事故。(6)如果岗位停车按钮、联锁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失效而得不到及时修复,或者机械外露的转动部位安全防护罩(护栏)被拆除,检测仪表及安全附件不定期检验等,导致设备的安全性能得不到保证,容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机械设备伤人事故。(7)如果设备的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多台设备、设备开关在一起,又无明显标示,易造成误开、关机,进而发生机械伤害事故。(8)如果管理不善、安全防护设施未投用,或者不严格执行本设备和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则造成潜在的事故隐患,多数机械伤害事故都和安全管理有密切联系。(9)多人操作时,联系沟通不够,误开动机器。(10)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有故障运行。6)灼烫铁水罐、钢水罐、中间包(罐)、渣罐有缺陷、操作不当。铁水罐、钢水罐、中间包(罐))烘烤时。吊运高温铁水罐、钢水罐、罐,因吊车、吊具缺陷、损坏、操作不当。电炉冶炼过程中电炉冷却水系统漏水入炉。电炉冶炼过程中操作不当漏钢,区域地面有水。测温取样过程中倒炉过快、操作失控泼钢。出钢时钢水罐车不对位泼钢,地面有水。出渣时渣罐不到位、泼渣渣罐内有水或有潮废物。精炼过程水冷设备漏水入炉内,动炉时产生喷溅、爆炸。精炼过程加热中漏钢、喷溅。起重伤害起重机械及其安全装置未按规定开展定期检验、检测、维修、保养及大修。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是非冶金铸造起重机,或不满足强制性安全技术条件。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是非冶金铸造起重机或不满足强制性安全技术条件。起重机械功能缺失或失效。锅炉爆炸该项目辅助设施采用型号燃煤蒸汽锅炉1台。在蒸汽锅炉设备选型、购置过程中,如果没有从具备锅炉生产资质的厂家选购,生产厂家没有生产资质私自生产,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锅炉安全附件不全;在锅炉安装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安装后没有经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就投入使用,可能导致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在蒸汽锅炉运行过程中,如果锅炉安全附件损坏或存在缺陷,安全阀、压力表没有定期检验,超压报警装置失灵,高低水位报警装置失灵,可能导致锅炉锅筒超压爆炸,锅炉水位不正常、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管,严重时会造成干锅,盲目加水也会导致爆炸。锅炉因结垢、严重腐蚀也可引起锅炉爆炸。蒸汽管道如果没有安全泄放装置,监测仪表损坏,蒸汽压力过高,也可引起管道爆炸。锅炉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果违章操作、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①锅炉缺水;②锅炉满水;③汽水共腾;④设备设施缺陷;⑤操作失误:⑥炉内沉渣沉淀过多;⑦管理不善;⑧其他原因引起的事故等。9)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主要有压缩空气储罐、氩气罐、氧气罐、电炉、精炼炉、地坑、地下排污管道、电缆井、给排水管道等。作业人员进入密闭设备和有限空间前未先进行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即行作业;作业空间通风不畅或无通风设施,温度、湿度较高,有毒、有害物质和窒息性气体滞留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或指挥不当,强令作业人员冒险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进行作业;作业人员事先未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出现缺氧危险时未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监护人员监护失误或监护不当;发生事故后救援人员盲目施救;缺氧危险作业管理有缺陷,如未制订作业方案,未申请安全作业许可,未经安全审查,无安全操作规程和规范操作方法等,均可能发生事故。如果企业未建立健全限空间作业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未进行专项安全培训,进入有限空间区域作业,未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进行有毒气体浓度、氧含量的测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不符合规定;企业未对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管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未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不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等,均可造成事故。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事故的可控性及结合,应急响应分为I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IV级响应,具体如下:(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含一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Ⅱ级),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Ⅲ级),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Ⅳ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炼钢厂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接到汇报后,迅速作出判断,确定响应级别,启动本公司相对应级别的应急预案,按照应急响应程序,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5.2响应程序5.1.1响应启动程序1)炼钢厂事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总指挥命令后,立即按“安全事故电话通知顺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组人员到办公室集中,通知现场抢险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2)炼钢厂应急救援办公室同时根据总指挥的指示,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将所发生事故基本情况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发生一般事故(Ⅳ级)时报X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生较大事故(Ⅲ级)时报X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生重大事故(Ⅱ级)时报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时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指挥部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办公室,听取事故简单情况介绍,接受总指挥命令,分头开始行动。4)应急启动后,要求尽快做到应急救援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派出现场总指挥协调抢险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如需紧急疏散或转移人员,立即报警并通知周围群众。5.1.2救援行动1)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知情人员要立即向公司有关人员汇报详细的事故情况,现场一切抢救事宜统一由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由生产部部长王鼎担任。2)现场总指挥及指挥部成员应分析事故的程度,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向周边社区、单位发出预警信息,同时向政府部门请求支援。

3)现场抢险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应配戴好防护用品,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开展堵漏工作,控制火势,消灭火灾。当公安消防部队到达后,配合消防部队灭火。当火灾扑灭后,进行必要的洗消。

4)警戒协调组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组织人员撤离;同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过往行人向上侧风方向300m以外的安全地带疏散。根据现场指挥的命令,对内对外联系,准确报警,及时向社会救援组织传递安全信息,发布险情,进行现场与外界有效沟通,以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援。4)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与抢险组配合,应立即救护受伤人员。

5)保障善后组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总指挥的命令,及时组织事故抢险过程中所需物资的供应、调运。当事故得到控制后,清点参与抢险人员,清理事故现场,组织抢修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洗消,尽快恢复正常运作。协助指挥部成立专业小组,进行事故调查。6)应急指挥部人员(总指挥、副总指挥等)密切注意事故动态,对事故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本公司应急人员进行避险,同时通知周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应急疏散。如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