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查_第1页
临床生化检查_第2页
临床生化检查_第3页
临床生化检查_第4页
临床生化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临床生化检查一、血清电解质测定无机离子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组织构成

2.

维持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

维持细胞的兴奋性

4.

作为酶的辅基

5.

调节和参与代谢

(一)钾(Potassium,K)

【概述】人体内钾主要来源食物,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成人机体总钾约45mmol/kg,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血液中钾由肾排泄。

【参考值】3.5~5.5mmol/L(血)

25~10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血清钾增高见于:1.急性肾功能衰竭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

4.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

5.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

血清钾降低见于:1.钾盐摄入不足

2.钾丢失过多

3.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4.棉籽油性低钾麻痹症

尿钾异常:尿钾排泄增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尿钾排泄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二)血钠、血氯化物、血钾测定【概述】机体内的氯化物主要来源于食盐,细胞内外均有分布,氯离子是血浆内主要的阴离子,参与胃液中胃酸的生成。【参考值】98~106mmol/L(血)

120~132mmol/L(脑脊液)

(二)血钠、血氯化物、血钾测定【临床意义】

血清氯增高常见于:1.肾功能衰竭、输尿管梗阻或心衰;2.氯化钠摄入过多;3.过度换气所致

4.呼吸性碱中毒。

血清氯降低常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造瘘后;2.长期应用某些利尿剂及大量出汗;3.长期饥饿或无盐饮食等。4.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氯化物降低(三)血清钙(Calcium,Ca)

【概述】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血液中的钙以非扩散性钙和包括离子钙在内的非扩散性钙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相会转化并保持动态平衡。【参考值】2.03~2.54mmol/L(成人)

2.25~2.67mmol/L(儿童)

(三)血清钙(Calcium,Ca)

【临床意义】血清钙增高常见于: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骨肿瘤;3.急性骨萎缩;4.大量应用VitD治疗;5.血液内CO2张力增加的疾病。血清钙降低常见于: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VitD缺乏症;3.婴儿手足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4.钙或VitD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5.肾脏疾病;6.代谢性碱中毒。(四)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CO2Cp)【二氧化碳的运输】

◆以物理溶解的形式随血浆运输

◆以HCO3-

◆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3-)形式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是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平衡后测的血浆中以HCO3-形式所含的CO2量。(四)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CO2Cp)

【参考值】

21~30mmol/L

【临床意义】为血液碱储备,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受呼吸和代谢两个因素的影响。二、血糖及其代谢相关检查◆氧化供能◆是某些激素、酶、血液中凝血因子和抗体的成分,细胞膜上某些激素受体、离子通道和血型物质等也是糖蛋白。结缔组织基质的主要成分-蛋白多糖,是由氨基多糖和蛋白质所结合组成的。◆糖和脂类结合则形成糖脂,糖脂是神经组织和生物膜的重要组份。◆糖在体内可以转化成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并以核糖形式参与核酸的组成。糖的重要生理作用血糖浓度的调节

测定血糖的标本以血浆最为方便,测得结果最可靠。一般情况下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低10%-15%,毛细血管血样与静脉血样二者的测定值在空腹时无区别,但餐后1小时血样,二者可相差2.27±0.66mmol/L。测血糖的血浆中取空腹、进食一小时或随机取血,一般采用空腹血样本。抗凝剂用草酸钾氧化钠(2mg/ml可在24小时内阻止葡萄糖酵解)。血糖的测定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参考范围为3.9-6.1mmol/L。

血糖的测定空腹静脉血糖浓度大于7.0mmol/L,且有临床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若小于6mmol/L,则可除外糖尿病;若在6.0-7.0mmol/L之间,应复查做进一步检查。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随机血样浓度大于11.1mmol/L,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主要检测HBA1C正常范围:4%--6%超过6.5%对于糖尿病有诊断价值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三、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ACS的病理发病机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LDH,AST,HBDH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K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CK-MB(金标准),LDH1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心脏酶活性改变的机制

心脏酶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内,当心肌细胞缺血时,心肌酶释放入血,其升高的时间及浓度和以下机制有关:★心肌酶的释放速度:

①心肌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影响因素②酶在心肌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③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心肌酶在细胞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心肌细胞中的酶经过两种途径进入血液:途径一:心肌酶释放后进入毛细血管直接入血途径二:心肌酶释放后进入组织液,经淋巴系统回流进入血液。心脏受损时心肌酶主要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血液,故酶升高存在延迟

★★★血中酶的清除:不同的酶在血清中清除时间不同

①从尿路排泄。②肝脏及网状内皮系统对酶的清除。③酶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可能的机制包括:

1、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酶类标志物1、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分布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中,也存在于脑和其它组织细胞。亚类由M和B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有三种同工酶:

CK-MM,CK-BB,CK-MB。

CK-MB1和CK-MB2

CK-MM1、CK-MM2和CK-MM3CK-MM1>CK-MM2>CK-MM3,CK-MB1>CK-MB2。

正常血清中各亚型的含量AMI时

组织型的MM3和MB2大量释放入血,CK-MM3/CK-MM1和CK-MB2/CK-MB1比值超过1.0,此变化明显早于CK和CK-MB的升高。CK-MB2/CK-MB1在AMI发病后1小时达到峰值,CK-MM3/CK-MM1在3小时达到峰值。显然CK亚型分析在诊断AMI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优于CK总酶和同工酶。

【概述】肌酸激酶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肌、脑及消化道中。CK是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根据其亚单位的组成及电泳特点将CK分成三种同工酶,即:脑型同工酶(CK-BB),混合型同工酶(CK-MB),肌型同工酶(CK-MM)。正常人血中以CK-MM为主,CK-MB只占总CK的5%,CK-BB量极微。测定CK及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十分有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种族CK活力水平存在差异。

(1)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

【参考值】酶偶联法:38-174U/L(男),26-140U/L(女)

肌酸显色法:15-163U/L(男),3-135U/L(女)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4~10小时血中CK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72~96小时恢复正常。在AMI病程中CK再次升高提示有再次心肌梗死发生。

2.心绞痛、心肌炎、手术后CK水平也有上升。

3.急性或慢性骨骼肌损伤时CK上升,但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

(1)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概述】CK-M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占心肌总CK活力的15%~20%,在骨骼肌、脑及消化道中含量甚微。急性心肌梗死后3-6小时开始升高,18-24h到达高峰,2-3天降至正常水平。其分析方法主要是免疫抑制法及电泳法。

【参考值】

免疫抑制法:CK-MB<16U/L;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活力):CK-MM占94%~96%;CK-MB<5%;CK-BB极微。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后CK-MB出现早,故对其早期诊断期十分有价值,诊断的灵敏度高于总CK。

2.CK-MB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也有帮助。CK-MB还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

3.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纤颤,心脏手术,安装起搏器及冠状动脉造影时CK-MB水平升高。

4.某些肌病和骨骼肌损伤时,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萎缩,挤压综合症,肌肉注射等血中CK-MB也可升高。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几乎遍及全身,其中以心脏及肝脏含量最多。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6-12h血清中AST升高,24-48h达峰值(正常上限2-20倍),4-6天恢复正常。

【参考值】<45U/L(速率法)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临床意义】

AST升高主要见于:

心肌梗死、肺梗死、肾梗死、脑血管意外。

急性肝炎、中毒性肝炎。

心衰、活动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概述】乳酸脱氢酶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其次为骨骼肌、心肌、脾、脑、肺。心肌细胞中LDH含量为正常血清的3000倍。急性心肌梗死后12-24h,80%的病人血清LDH升高,第二天达峰值,从第七天开始下降,第十二天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考值】104~245U/L(L酶法)3、乳酸脱氢酶(LDH)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酶的时相变化对单纯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二)急性心肌梗死蛋白类标志物血清心肌酶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存在的不足之处:

③特异性较差①酶活性升高出现较晚②持续时间短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希望的心脏标志物是①在心肌细胞中高浓度存在而在非心肌组织中不存在,即高特异性。②心肌损伤发生后能快速释放到血中,以便在早期损伤获得高灵敏度的诊断。③在血中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即长“窗口期”。④能被快速分析。1、急性心肌梗死的蛋白类标志物1、肌红蛋白

结构特点: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横纹肌组织特有的色素蛋白,分子量为170kD。分子结构和血红蛋白的亚基相似,由一条多肽链和1个血红素分子构成。分布:Mb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其含量为:骨骼肌3~9mg/g,心肌为1.4mg/g。功能特点:Mb能可逆地与氧结合,在肌细胞内有贮存和运输氧的能力。

测定的方法:临床意义:①Mb是AMI血清中最早出现的生化标志物;②AMI患者血清Mb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和心肌坏死程度呈明显正相关;③Mb既存在于心肌又存在于骨骼肌,通过肾脏排泄来清除,当骨骼肌损伤或肾排泄功能障碍时可引起血清Mb升高,引起AMI诊断的假阳性。因此,应用血清Mb诊断AMI时,必顺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排除引起血清Mb升高的其它因素,才能确定诊断。

免疫化学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胶乳凝集试验和免疫比浊法、荧光免疫测定法和滴金免疫法等。2、心肌肌钙蛋白

结构特点:肌钙蛋白(troponin,Tn)是肌肉组织收缩的调节蛋白,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n由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和肌钙蛋白C(TnC)三个亚单位组成。功能特点:TnT将肌钙蛋白复合物与原肌球蛋连接在一起,大部份以结合形式存在于细丝,约6%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丝外。TnI是肌原纤维ATP酶的抑制性亚单位,有防止肌肉收缩的作用。TnC则能和钙结合,肌肉收缩时活化细丝。

测定的方法:临床意义:

cTn在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早期,血清浓度也明显增加,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持续时间长,可作为缺血性心脏疾病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心肌细胞中的cTnT和cTnI是唯一存在于心肌中的收缩蛋白,对心肌坏死或损伤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在血中含量极低,因此少量的心肌坏死,血液中浓度快速升高。cTnT在胞浆中有少量的游离形式,心肌梗死发生后快速释放入血,肌原纤维中cTnT以cTnT-I-C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释放缓慢。cTnT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4小时血中出现升高,并能维持10天或更长的时间。cTnI无游离形式,心肌梗死发生后,释放到血中的形式主要为cTnI-C和少量的cTnT-I-C复合物。与cTnT相同,AMI发生后其变化同CK-MB,即4小时可检测到升高,峰值在14~18小时,血中维持升高5~10天。主要是免疫法cTnT和cTnI是目前心肌损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微小心肌损伤”(minormyocardialdamageMMD)

常用肾脏功能检查排泄(水、体内代谢产物、废物)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产生生理活性物质

肾素(调节血压)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

前列腺素(调节内分泌)

活性VitD(调节钙、磷代谢)肾脏的生理功能肾内脏分泌网络图肾小管吸收和分泌示意图

分段特点功能

近曲小管尿容量大,等渗尿,重吸收:HCO3-的

大部分原尿在此重85%,Na+,K+和

吸收,本段有多种水的60-75%,全部

特异运输系统糖,大部分氨基酸和

二价离子等

髓袢尿容量减少,形成重吸收Na+,K+的

渗透梯度20-25%,在升支水

不能透过,形成渗透

梯度,Na+,Cl-主动

转到肾小管细胞

远曲小管尿容量更少,受H+及K+的分泌与

ADH和醛固酮影Na+交换重吸收

响,调节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肾小管的分段功能肾功能检查的目的由于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及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故既使最敏感的试验也难检测出轻微和早期的肾实质损害。

肾功能检查的目的是:

①了解肾广泛性损害,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②动态观察肾功能变化以帮助了解病情和预后。一、肾32小球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血清肌酐测定

●血清尿素氮测定

●血清尿酸测定

●血ß2-微球蛋白测定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r)

——最常用,较敏感。原理:体内肌酐水平相对恒定,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几乎不被肾小管排泌,故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1.方法试验前三天低蛋白饮食,禁肉(无肌肝饮食)避免剧烈运动。留取试验当天24h尿,测定尿中cr浓度。同时测量血cr。计算。尿cr(mol/L)×24h尿量(L)24hCcr=————————————血cr(mol/L)2.参考值成人:80~120ml/min3.临床意义:(1)是较早反映肾小球率过功能的敏感指标。Ccr<80ml/min即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2)初步估计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Ccr:70~51ml/min肾功能轻度损害。50~31ml/min肾功能中度损害。<30ml/min肾功能重度损害。20~11ml/min为早期肾功能衰竭。10~6ml/min为晚期肾功能衰竭。<5ml/min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3)指导治疗30-40时应限制蛋白摄入,<30利尿治疗无效,<10应行肾替代治疗。(二)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测定

1.原理:血中cr、BUN主要经肾小球率过随尿排出,当肾实质损害时,GFR降低,血中cr、BUN浓度增加。2.参考值:BUN3.2∽7.1mmol/L.cr男:53∽106μmol/L

女:44∽97μmol/L3、临床意义

(1)BUN增高

肾脏疾病:BUN高于正常时,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如: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晚期。(对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肾前、肾后因素引起尿量显著减少/尿闭。如:脱水、休克、水肿、尿路结石等。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甲亢、大手术后、急性传染病等。(1)BUN增高(2)血cr增高肾源性:常>200μmol/L,见于各种肾脏疾病所致肾功能受损。(较BUN敏感,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cr才明显上升。)。(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少、基本能反映病人肾功能情况,明显增多,提示预后差。)非肾源性:如心衰、休克所致的肾血流量减少。一般<200μmol/L与BUN同测更有意义同时增高:肾功能严重受损。仅BUN增高:可能为肾外因素引起。

二、肾小管功能检查肾小管功能试验●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

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尿渗量测定

急性少尿的鉴别诊断指标

●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

尿酸化功能测定

尿浓缩与稀释试验肾的浓缩与稀释功能:正常人缺水、禁水16h后,出汗多或脱水时,血容量不足,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明显增多,使尿液浓缩,比重上升至1.020以上。相反在大量饮水或应用利尿药后,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尿液稀释,比重降至1.010以下.夜尿增多。

——主要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进行。尿浓缩与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借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除正常进餐外不饮任何液体,上午8时排尿弃去,10、12、14、16、18、20时及次日8时各留尿一次,测尿量及比重。

方法参考值

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昼夜尿量为3-4:1;12小时夜尿不超过750ml;最大比重为1.020以上,比重差不应少于0.009。

少尿及高比重(血容量不足所致);多尿及低比重,夜尿增多或比重固定在1.010(肾小管浓缩功能差,慢性肾炎,肾衰,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痛风肾损害及急性肾衰多尿期)。临床意义

肾前性肾性

尿渗量(mOsm/kgH2O)>500

<350

尿比重>1.016<1.014

尿Na(mmol/L)<20>40

BUN/Cr>10:1<10:1

急性少尿的实验诊断指标肾功能应用的注意事项◆非早期诊断指标

◆注意肾外因素的影响(心力衰竭、休克、水肿、输尿管梗阻及药物等)

◆不要以个别指标代替全面的肾功能检查

肾前性尿毒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管内容量减低蛋白质分解增加:感染、胃肠道大出血、创伤内在性肾疾病:肾小球功能障碍肾后性尿毒症:泌尿道阻塞(如输尿管狭窄、膀胱癌、前列腺肥大)血浆尿素浓度升高的原因◆肾前性:肾脏血供不足;

◆肾后性:由于阻塞致肾脏排尿障碍;

◆肾性:各种肾脏疾患致肾组织内在损害。

◆长期的肾前及肾后因素也可致肾损害。

◆急性肾衰(ARF)肾功能衰竭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是可逆的。慢性肾衰(CRF)持续数月或数年后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衰,是不可逆的。急性肾衰的病因学分类☆血清尿素及肌酐浓度升高,尿素升高的比例高于肌酐。☆代谢性酸中毒。(肾排泄氢离子障碍)☆高钾血症。(GFR降低及酸中毒)☆高尿渗量。肾前性肾衰的生化检查结果表现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肝脏主要功能代谢功能,如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激素、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铁、铜及其他金属的代谢等。排泄功能,如对胆红素和某些染料的排泄;解毒功能:如对各种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检测肝功能状态的实验室检查称为肝功能试验

肝脏主要功能肝脏主要功能

另外,有些检查与肝的病理变化有关,虽然和肝的正常功能无关,但为肝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如:血清中酶的增加;肿溜标志物的出现及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查等。

通过对肝脏的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肝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对肝功能状态作动态比较,观察病情变化;协助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诊断;评价肝的储备功能等。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汁酸代谢检查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一、3蛋白质代谢检查

血清蛋白总量(TP)、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测定

血清蛋白总量(TP)、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测定1.标本采集法:空腹静脉血2∽3ml,干燥试管,勿溶血2.参考值:总蛋白(TP):60∽80g/LA:40∽55g/LG:20∽30g/LA/G:1.5∽2.5:1

3.临床意义(1)高蛋白血症

--------血清总蛋白>80g/L。主要为球蛋白增加所致。

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恶性淋巴瘤、SLE、多发性硬化、某些寄生虫病等。(暂时性: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3.临床意义(2)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60g/L。主要为白蛋白减少

A、血清蛋白丢失/消耗过多:如肾病、结核、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等。

B、血清蛋白摄入不足:如消化、吸收不良。

C、蛋白合成障碍:如慢性肝病、肝功能受损。(暂时性: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稀释。)

3.临床意义(3)白蛋白降低

A、意义同低蛋白血症。B、其含量与有功能肝细胞的数量呈正比,白蛋白逐渐下降者提示预后不良。治疗后上升,提示治疗有效。

白蛋白<25g/L时,易产生腹水。3.临床意义(4)球蛋白增高(主要以球蛋白增多为主)

A、意义同高蛋白血症。

B、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多有白蛋白,球蛋白。

3.临床意义(5)A/G倒置(<1)见于肝功能严重损伤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必须指出: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TP、A、G及A/G多为正常。急性重症肝炎多数病例TP不下降,而球蛋白增加;此时肝功能已有损害。亚急性重症肝炎TP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若呈进行性减少,应警惕发生肝坏死。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

1.采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防止溶血)。2.参考值总胆(STB):2~18mol/L结胆(CB):0~4mol/L非结胆(UB):2~14mol/L

胆红素代谢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三、血清酶学检查标本采集法:空腹、静脉血3~4ml。(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参考值:<40u/L

2.临床意义(1)协助诊断肝疾病40∽80u/L可疑。>80u/L有诊断价值。增多对急性肝炎早期诊断有价值(阳性率80-100%)。显著增高:见于急性肝炎

(2)其他疾病也可轻中度升高:如胆道疾病,心肌炎,脑血管病、药物/毒物对肝损害等。(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测定

1.参考值:<45u/L2.临床意义:AST: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急性肝坏死等。AST:见于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心肌炎等。(其他:肺炎、胸膜炎等可有轻度增高)(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测定

必须指出:1.急性肝炎多为ALT>AST,当肝细胞严重坏死时,AST>ALT。2.如果重症肝炎、亚急性肝炎患者,一度上升的转氨酶突然降低,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表现,提示预后差。

“胆--酶分离”(三)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1.参考值:<270u/L2.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

2、ALP升高临床意义

(1)生理性:妊娠、新生儿、儿童阶段。(2)病理性A、肝内或肝外梗阻性黄疸:与ALT、尿胆红素同测可协助鉴别黄疸。阻塞性黄疸时,ALP显著增高、ALT轻度增高。毛细胆管性肝炎,ALP、ALT显著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