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1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2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3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4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基础篇第一页,共215页。绪论5/20/2023第二页,共215页。第一章小儿推拿简史1、发源

按摩发源于我国中部地区,《黄帝内经》有记载2、春秋战国或更早时期

长沙马王堆帛书、竹木简扁鹊运用按摩抢救尸厥治愈虢太子的病说明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5/20/2023第三页,共215页。3、秦汉时期

把导引、吐纳、膏摩列入保健预防汉张仲景《金匮》有记载4、隋唐时期

列入国家医学教育正式科目按摩设有专科,有按摩专科医生5/20/2023第四页,共215页。5、宋金时期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宋庞安时运用腹部按摩催产在产科得以运用是世上首例5/20/2023第五页,共215页。6、明清时期小儿推拿有突破性进展,现存最早的推拿书《小儿按摩经》,

《小儿推拿秘诀》等30多部书出版,按摩被推拿一词代替,标志推拿史上很大的飞跃。乾隆(医学全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把骨伤按摩归结八法,现存古籍都是这时期出版的5/20/2023第六页,共215页。7、新中国成立

1956年推拿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成立推拿专科门诊建立推拿专科学校

50年代上海已设小儿疾病推拿。5/20/2023第七页,共215页。8、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在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一定会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5/20/2023第八页,共215页。基础篇5/20/2023第九页,共215页。第二章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生理病理五脏特点儿科辨证论治第十页,共215页。第二章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辨证论治5/20/2023第十一页,共215页。【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儿童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学龄期)第十二页,共215页。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第十三页,共215页。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第十四页,共215页。婴儿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第十五页,共215页。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第十六页,共215页。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第十七页,共215页。儿童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学龄期)第十八页,共215页。【小儿生长发育】

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一周岁以内

第十九页,共215页。【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第二十页,共215页。【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第二十一页,共215页。【小儿五脏特点】“三不足两有余”1、肝常有余2、脾常不足3、心常有余4、肺常不足5、肾常虚5/20/2023第二十二页,共215页。【小儿辨证论治特点】

四诊:望、闻、问、切儿科主张四诊和参,但特别重视望诊

《幼科铁镜》: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次之第二十三页,共215页。望诊主要内容:望神色察舌象察大便察指纹★第二十四页,共215页。望神色大凡小儿面青,一般病情较重,应注意观察第二十五页,共215页。察舌象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注意:新生儿舌红无苔,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

黑:橄榄、乌梅、铁剂

青:青黛

白:牛奶、豆浆

黄:橘子、蛋黄第二十六页,共215页。察大便胎粪:出生3-4天内,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2-3次/日纯母乳喂养: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3次左右/日动物乳品喂养: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1-2次/日第二十七页,共215页。大便燥结:实热、阴虚内热大便稀薄+白色凝块:乳食内伤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成果酱色+阵发性哭闹:肠套结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第二十八页,共215页。察指纹★①一般用于三岁以下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

按指节分为三关: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第二十九页,共215页。③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④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第三十页,共215页。⑤临床意义:三关测轻重——位置。红紫辩寒热——颜色。浮沉分表里——深浅。淡滞定虚实——颜色。第三十一页,共215页。第三十二页,共215页。第三十三页,共215页。第三十四页,共215页。第三十五页,共215页。小儿推拿适应症小儿推拿禁忌症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小儿推拿常用介质第三十六页,共215页。【小儿推拿适应症】

①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②传染病:百日咳、麻疹等;③时令疾病: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第三十七页,共215页。④内科杂病: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⑤骨伤科病症: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麻痹症等;⑥预防保健⑦传统小儿推拿主要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⑧无创伤医学,自然疗法。第三十八页,共215页。小儿推拿特点

第三十九页,共215页。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第四十页,共215页。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1、作用于皮肤组织2、作用与肌肉组织3、促进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4、纠正异常解剖位置5、改善血液循环6、帮助消化7、调节神经系统8、改善心理9、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5/20/2023第四十一页,共215页。【小儿推拿禁忌症】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疡疾患。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有严重症状而诊断不明确者慎用。脓毒血症。正在出血的局部。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急性期。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传染性及溃疡性皮肤病。烫伤局部及皮肤有破损者。危重病症一定在抢救脱离危险期后,方可配合推拿治疗。5/20/2023第四十二页,共215页。小儿推拿注意事项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治疗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及手法特性而定。治疗时间掌握在10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治疗一次,急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治疗时应选择相应的介质,一般取润滑剂为介质,如冬天用姜汁类温热药物,夏秋取酒精、滑石粉之类,一则可保护皮肤,二可增强疗效。根据病情,灵活掌握。推拿时不宜过饥或过饱,饭后1小时推拿最佳。手法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5/20/2023第四十三页,共215页。【小儿推拿常用介质】【滑石粉】可润滑皮肤,减少摩擦,一年四季均可使用,是小儿推拿临床最常用的一种介质。【生姜汁】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腹泻之证。【葱白汁】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鸡蛋清】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白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麻油】可适用于小儿身体各部位推拿,也可在使用刮法时用,常用于治疗痧气。5/20/2023第四十四页,共215页。第三章小儿推拿学常用手法1、定义: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第四十五页,共215页。2、要求: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3、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4、频率: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推拿三字经》说:“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说明推拿的时间和速度,应依据病情、年龄酌情增减,灵活掌握。第四十六页,共215页。5、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6、顺序: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7、处方:

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第四十七页,共215页。8、小儿推拿手法种类较多,很多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相似。9、一些手法在名称上和成人推拿手法一样,而在具体操作上却有很大差异,如推法。10、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成人推拿中则没有,如运法。5/20/2023第四十八页,共215页。11、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因手法不同而有差异。12、如推法、揉法次数多,而摩法时间长,掐法则要求重、快、少,掐后继用揉法。13、手法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使用,如按法和揉法配合应用。14、小儿推拿手法需和具体穴位结合使用,如清肺经(直推肺经穴)。15、掐、拿、捏等强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小儿哭闹,影响后来操作治疗。5/20/2023第四十九页,共215页。推拿手法分类:1、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2、其它手法:

拿、捏脊、捻、拍法等3、复式手法: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等。第五十页,共215页。单式手法5/20/2023第五十一页,共215页。

垂直方向↓逐渐用力↓按而留之↓逐渐放松第五十二页,共215页。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第五十三页,共215页。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人中老龙内关合谷(掐法)第五十四页,共215页。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第五十五页,共215页。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①直推法:

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进行;速度易快,200—300次/分。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第五十六页,共215页。②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第五十七页,共215页。③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④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反。第五十八页,共215页。⑤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第五十九页,共215页。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用力对称,快搓忙移。第六十页,共215页。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第六十一页,共215页。相对用力捏住↓逐渐内收提起↓持续不断揉捏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第六十二页,共215页。

捏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第六十三页,共215页。第六十四页,共215页。①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称“翻皮肤”)。②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第六十五页,共215页。第六十六页,共215页。捏脊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穴等。第六十七页,共215页。尾骶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一椎之上大椎穴,上至发际哑门行第六十八页,共215页。此自夹脊开寸半,第一大杼二风门第三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椎下至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百环二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推之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二一秩,……第六十九页,共215页。捏脊方法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第七十页,共215页。要领:

↗捻动(食指、中指)捏住→提起→↘推动(拇指)第七十一页,共215页。捻法(勒法):四肢小关节第七十二页,共215页。拍法:虚掌拍

(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第七十三页,共215页。复式手法特点:①特定的名称。A、根据操作形象——黄蜂入洞、二龙戏珠等;B、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运土入水、运水入土;C、根据操作功能和主治二定——按经搓摩、飞经走气。②特定的主治作用。③特定的操作程序。第七十四页,共215页。黄蜂入洞【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

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次数】50-100次。【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

发热无汗。第七十五页,共215页。第七十六页,共215页。运土入水【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脾

土根沿掌跟运至肾水根下。【次数】100次。【功效】滋肾利尿。【主治】小便黄短频数、癃闭等。第七十七页,共215页。运水入土【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肾

水根沿掌跟运至脾土根下。【次数】100次。【功效】健脾润燥通滞。【主治】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痢疾第七十八页,共215页。第七十九页,共215页。水底捞月【操作】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凉水从

水底开始运至内劳宫,带跳

动的手法,行走路线似月牙

形,操作时配合用嘴吹气。【次数】30-50次。【功效】清热。【主治】发热、高热实证。第八十页,共215页。第八十一页,共215页。打马过天河【操作】A、运内劳宫——直接滴凉水于

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

边操作边配合吹气。100次。

B、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

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

至肘弯(尺泽穴)。30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

力度较差)。第八十二页,共215页。

【功效】清热、通经、行气。

【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谵语、高热等第八十三页,共215页。第八十四页,共215页。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操作】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2分钟。

B、揉龟尾100次。

C、推(上、下)七节骨100次。【功效】健脾理气止泄。【主治】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第八十五页,共215页。总收法【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

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

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次数】20-30次。【功效】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主治】感冒、上肢痹痛。第八十六页,共215页。第八十七页,共215页。第八十八页,共215页。

第四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义:

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第八十九页,共215页。

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第九十页,共215页。骨度分寸法标准5/20/2023第九十一页,共215页。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头面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前后发际不明时可帮助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位置。确定前发际确定后发际

眉心至大椎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至后发际3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寸横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寸

胸腹胁部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9寸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寸直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直寸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两乳头之间8寸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12寸直寸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寸横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横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寸直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臀横纹至腘横纹14寸腘横纹至外踝高点16寸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5/20/2023第九十二页,共215页。

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第九十三页,共215页。特点:1、形态——点状、线状、面状。2、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3、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4、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第九十四页,共215页。1、五脏六腑——心经、大肠、膀胱等2、人体部位——五指节、腹、脊等3、作用功能——端正、精宁等4、五行学说——脾土、肝木等5、山谷河流——山根、洪池等6、建筑物体——天庭、三关等7、动物名称——老龙、龟尾等8、哲学名词——阴阳、八卦等名称第九十五页,共215页。5/20/2023第九十六页,共215页。5/20/2023第九十七页,共215页。(一)头面部穴位5/20/2023第九十八页,共215页。5/20/2023第九十九页,共215页。1、攒竹(天门)

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5/20/2023第一百页,共215页。2、坎宫(阴阳、眉弓):线穴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次数:30到50次。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5/20/2023第一百零一页,共215页。3、太阳穴位置: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操作:推、揉、运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牙痛等疾病5/20/2023第一百零二页,共215页。4、人中:位置: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操作:掐、揉3~5次或醒后即止次数:3~5次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黄疸。

5/20/2023第一百零三页,共215页。

5/20/2023第一百零四页,共215页。5、迎香位置:鼻翼旁5分操作:食、中指揉次数:20~30次主治: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5/20/2023第一百零五页,共215页。6、百会: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操作:拇指按或揉次数:100~200次主治:头痛、惊风、脱肛、遗尿等5/20/2023第一百零六页,共215页。7、耳后高骨位置: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5/20/2023第一百零七页,共215页。8、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处操作:用拿法次数:5~10次主治:头痛、感冒。5/20/2023第一百零八页,共215页。9、天柱骨:线状穴,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作用同推天柱次数: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主治: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5/20/2023第一百零九页,共215页。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①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天柱②镇惊开窍:按揉百会、揉迎香③升阳举陷:按揉百会5/20/2023第一百一十页,共215页。(二)、胸腹部穴位5/20/2023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15页。1、天突:位置:胸骨上窝中央操作:中指端按或揉次数:10~15次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②咽喉肿痛,暴喑。5/20/2023第一百一十二页,共215页。2、膻中:点、线状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主治:胸闷,咳喘、吐逆,等5/20/2023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15页。3、乳旁位置:乳外旁开2分。操作:中指端揉。次数:20到50次。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

5/20/2023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15页。4、乳根穴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操作:常与乳旁穴合并应用,食、中两指揉20~50次次数:20到50次。主治:胸闷,咳喘,呕吐,痰鸣.5/20/2023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15页。5、中脘:点、线、面状穴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操作:揉、摩、推次数:100~300次主治: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5/20/2023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15页。6、腹:面、线结合穴位置:腹部。操作: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腹。次数: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钟。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5/20/2023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15页。7、脐:点状、面状结合穴位置: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次数:揉100到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吐泻。5/20/2023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15页。8、天枢:左右成对,食、中指揉50~100次位置:脐中旁开2寸操作:食、中指揉50~100次。次数:50~100次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5/20/2023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15页。9、丹田:点状、面状相结合穴位置:脐下2到3寸之间。操作: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次数:揉50到100次,摩5分钟。主治: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疝气、尿潴留。5/20/2023第一百二十页,共215页。10、肚角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操作: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刺激性较强,可在诸手法施毕后再拿此穴。次数:3到5次。主治:腹痛、腹泻。5/20/2023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15页。胸腹部常用穴位小结①胸部诸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喘,痰鸣,胸闷诸症。②中上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功能性紊乱: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诸症。③下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温煦下焦,培肾固本,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等。5/20/2023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15页。(三)、背部穴位5/20/2023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15页。

1、肩井:点、面结合穴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操作:按30~50次;拿3-5次可用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手法。次数:按30~50次;拿3-5次。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5/20/2023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15页。2、肺俞:左右成对位置:大椎下第三个脊椎下凹窝左右外各量一寸五的地方操作:推肺俞(分推肩胛骨)100~300次揉50~100次;。主治:咳嗽、气喘5/20/2023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15页。3、脾俞:左右成对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时,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操作:食、中两指揉脾俞。50~100次。主治:胃肠病、腹泻5/20/2023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15页。4、肾俞:左右成对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时,俯卧,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操作:食、中两指揉肾腧。50~100次主治:泌尿系统疾病。5/20/2023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15页。5、大椎穴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用中指揉,20~30次。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头痛项强、小儿惊风5/20/2023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15页。6、风门:左右成对位置: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旁开1.5寸操作:揉风门,20~30次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等。5/20/2023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15页。(四)腰部穴位5/20/2023第一百三十页,共215页。1、腰俞:左右成对位置:第三、四腰椎棘突尖左右旁开3.5寸。操作:可食、中两指或双手拇指揉。50~100次主治:腰痛、下肢瘫痪5/20/2023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15页。2、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3到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次数:推100到300次;捏3到5次。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5/20/2023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15页。3、七节骨:线状穴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七节法。

次数:100到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5/20/2023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15页。4、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到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本穴调节大肠具有双向性。5/20/2023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15页。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结①按揉肺俞、脾俞、肾俞能调治肺、脾、肾本脏器及其相关的疾病,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②推脊、揉大椎、揉风门均能清热。前者清热作用较大,后两者以解表平喘为长。③龟尾、七节具有双向调节大肠功能的穴位,一起应用,形成一组合穴。5/20/2023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15页。(五)手掌及上肢穴位5/20/2023第一百三十六页,共215页。手背及上肢伸面穴位5/20/2023第一百三十七页,共215页。

1、脾经:面、线结合穴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100~500次。宜补不宜清,或清后加补主治:食欲不振、便秘、腹泻5/20/2023第一百三十八页,共215页。2、肝经:线、面穴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500次。宜清不宜补,补后加清,或补肾经代之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5/20/2023第一百三十九页,共215页。3、心经:线、面穴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500次,宜清不宜补,补后加清,或补肾经代之。主治: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烦不安等5/20/2023第一百四十页,共215页。4、肺经:面、线穴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到500次。

宜清宜补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虚汗、脱肛等5/20/2023第一百四十一页,共215页。5、肾经:面、线穴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100~500次。宜补不宜清,若清以清小肠代替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5/20/2023第一百四十二页,共215页。6、大肠:线穴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100到300次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5/20/2023第一百四十三页,共215页。7、小肠:线穴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5/20/2023第一百四十四页,共215页。8、四横纹:短线状穴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推四横纹;掐四横纹。推100~300次,掐5次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惊风、气喘。5/20/2023第一百四十五页,共215页。9、板门:面状穴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板门穴推向腕横纹能止泻,腕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5/20/2023第一百四十六页,共215页。10、内劳宫:位置:在掌心中央,屈指时中指、无名二指所指处中间操作:用中指端或拇指按揉,约揉50~100次。主治:发热,口干口渴等一切热证。5/20/2023第一百四十七页,共215页。5/20/2023第一百四十八页,共215页。11、小天心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关节或屈曲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揉100~300次;掐捣5~20次。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5/20/2023第一百四十九页,共215页。12、总筋位置: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处操作: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抽掣,惊风等症。5/20/2023第一百五十页,共215页。13、大横纹(手阴阳):线状穴位置:在手掌下一道横纹,挠侧纹头尽端称阳池,尺侧纹头尽端称阴池。操作:两拇指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向中央(总筋)合推,称合阴阳。30~50次主治: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5/20/2023第一百五十一页,共215页。14、外劳宫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掐外劳宫。掐5次,揉100到3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5/20/2023第一百五十二页,共215页。15、三关:线状穴位置:前臂桡侧,自腕部到肘部操作: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挠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100~300次。主治:腹泻、腹痛、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等,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5/20/2023第一百五十三页,共215页。16、六腑:线状穴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操作: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100~300次。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拍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5/20/2023第一百五十四页,共215页。17、天河水:线状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100~300次。主治:外感发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惊风等一切热证。总筋→洪池(曲泽)推天河水,或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5/20/2023第一百五十五页,共215页。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结

①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等诸穴主要用于本脏腑的病证;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脾经、肾经两穴宜补不宜清。5/20/2023第一百五十六页,共215页。②清热类穴位: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推三关,治外感发热。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下六腑、揉小天心,清营分血分之热。揉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烦内热。揉内劳宫与揉小天心结合,可清心经之热。分手阴阳能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5/20/2023第一百五十七页,共215页。③健脾类穴位:推板门、揉板门、推四横纹、推小横纹,健脾和中、助运消滞。5/20/2023第一百五十八页,共215页。(六)、下肢部穴位(正面)5/20/2023第一百五十九页,共215页。下肢部穴位(背面)5/20/2023第一百六十页,共215页。1、箕门:线状穴位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推箕门。100~300次主治:穴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5/20/2023第一百六十一页,共215页。2、百虫: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操作:或按或拿,称按百虫或拿百虫5~10次主治:通经络,止抽搐,若用于惊风、抽搐,手法应加强刺激。5/20/2023第一百六十二页,共215页。3、足三里:位置:正坐曲膝垂足,由外膝眼(膝盖外下凹陷处)直下3寸(或四横指),距离胫骨约一横指尖的地方操作:按揉足三里。50~100次主治:胃、腹痛,呕吐,腹胀,便秘,痢疾等。本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按摩足三里,好比吃只鸡5/20/2023第一百六十三页,共215页。4、三阴交: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操作:按揉三阴交。100~300次。主治:遗尿,尿潴留,惊风,腹痛等,按揉三阴交能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等;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穴5/20/2023第一百六十四页,共215页。5、委中穴位置: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操作:拿委中。3~5次主治:肚子疼痛、腰部疼痛或疲劳5/20/2023第一百六十五页,共215页。6、涌泉:点状、线状结合穴位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可出现一个凹窝,就是本穴。操作:推涌泉;揉涌泉。50~100次主治: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要用于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症。退实热,可与推脊,退下六腑,清天河水等穴合用;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5/20/2023第一百六十六页,共215页。下肢常用穴位小结

①百虫、承山、前承山、解溪、委中、仆参等诸穴均能治惊风抽搐和下肢转筋,亦能治下肢痿痹诸证。②箕门、三阴交两穴能治尿闭、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疾病。③有个性的穴位足三里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主穴。丰隆能化痰湿,止咳平喘。推涌泉釜底抽薪之法,不仅能退实热也能退虚热。5/20/2023第一百六十七页,共215页。治疗篇

5/20/2023第一百六十八页,共215页。第五章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5/20/2023第一百六十九页,共215页。【感冒】(一)风寒感冒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治则:疏凤.解表,散寒。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揉一窝蜂,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5/20/2023第一百七十页,共215页。【感冒】(二)风热感冒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济浊涕,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苦薄白微黄,脉浮数。治则:清热解表。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5/20/2023第一百七十一页,共215页。【小儿腹泻】(一)伤食泻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5/20/2023第一百七十二页,共215页。(二)寒湿泻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红。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小儿腹泻】5/20/2023第一百七十三页,共215页。【小儿腹泻】(三)湿热泻: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5/20/2023第一百七十四页,共215页。【小儿腹泻】(四)脾虚泻:主要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5/20/2023第一百七十五页,共215页。【疳积】

(一)积滞伤脾:主要症状: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略紫。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足三里。5/20/2023第一百七十六页,共215页。

【疳积】(二)脾胃虚弱: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寐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色淡。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5/20/2023第一百七十七页,共215页。【小儿肌性斜颈】症状: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另一侧的疾病。治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大椎、风门、肩井、患侧桥弓穴、翳风、风池以及肿块周围。5/20/2023第一百七十八页,共215页。【小儿夜啼】(一)惊吓啼主要症状: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疗原则:平肝,镇惊安神。处方: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清补脾经,掐五指节,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揉内劳宫。5/20/2023第一百七十九页,共215页。【小儿夜啼】(二)伤食啼主要症状:夜卧不安,时时啼哭,不想喝奶,胃脘胀满,或者腹痛拒按,甚至呕吐酸腐,大便秘结或泻下秽臭,舌苔腻,脉滑,指纹滞。治则:消积导滞,和中安神。处方:清补脾经,揉板门,清肝经,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揉中脘,推下节骨。5/20/2023第一百八十页,共215页。【小儿夜啼】(三)心热啼。

主要症状:面赤唇红,哭声洪亮有力,手腹俱热,口中气热,大便秘结,舌尖红,指纹紫滞,小便短赤。治则:清心导滞处方:清心经,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掐五指节,捣小天心,清小肠。5/20/2023第一百八十一页,共215页。【小儿夜啼】(四)脾寒啼。主要症状:面色白,手足欠温,蜷曲而啼,啼声无力,不欲吮乳,口中气冷,腹痛喜按喜暖,大便色青而溏,唇舌淡白,指纹淡红。治则:温中健脾,养心安神。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补脾经、揉中脘、揉脐、揉小天心,揉百会。5/20/2023第一百八十二页,共215页。【呕吐】(一)寒吐症状: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不甚酸臭,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治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处方:补脾经,清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5/20/2023第一百八十三页,共215页。【呕吐】(二)热吐主要症状:食入即吐,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红,舌干,苔黄腻,指纹紫色。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5/20/2023第一百八十四页,共215页。【呕吐】(三)伤食吐症状:呕吐频繁,吐物酸馊,口气臭秽,拒食拒乳,脘腹胀痛,拒按,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黄腻,脉滑实,指纹滞。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处方: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分腹阴阳。5/20/2023第一百八十五页,共215页。【腹痛】(一)寒痛症状:腹痛急暴,哭叫不安,常受凉或饮食生冷后发生。遇冷痛剧,得热较舒面色青白,苔白滑,指纹色红。治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处方: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5/20/2023第一百八十六页,共215页。【腹痛】(二)伤食痛症状: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失气频作,厌食,苔厚腻,脉滑实。治则:消食导滞,行气止痛处方: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5/20/2023第一百八十七页,共215页。【腹痛】(三)虫痛症状:腹痛突然发作,以脐周为甚,时发时止,小儿消瘦,食欲不佳,或嗜食异物。

治则:温中行气,安虫止痛。处方: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拿肚角。5/20/2023第一百八十八页,共215页。【腹痛】(四)虚寒腹痛症状:腹痛隐隐,喜温喜按,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治则:温补脾肾,益气止痛。处方: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5/20/2023第一百八十九页,共215页。【遗尿】症状:睡眠中不由自主的排尿,若白天疲劳,加之天阴下雨更易发生。长期遗尿的患儿常面色萎黄,智力减退,精神不振,四肢不温,肢体倦怠等症。遗尿是指年满三周岁后睡觉时尿床的病症。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足,或排尿习惯尚未形成,不属病理现象。治则:温补肾阳,益肺健脾,固涩下元。处方:揉丹田、关元、气海,揉龟尾,按揉三阴交。下元虚寒者加补肾经,清小肠,揉肾俞,擦八髎以温补下元,因涩止尿。肺脾气虚者加按百会,补脾经,补肺经,清小肠,揉中脘以达到益气健脾,固涩的作用。5/20/2023第一百九十页,共215页。【咳嗽】(一)外感咳嗽症状:主证:咳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痰稀白或黄稠。治则: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清肺经,按天突,推膻中,开璇玑,揉乳旁揉乳根,擦胸背。加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拿风池,推上关,退下六腑,拿合谷。

5/20/2023第一百九十一页,共215页。【咳嗽】(二)内伤咳嗽症状:咳嗽,胸闷气短,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形体消瘦。

治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处方:清肺经,按天突,推膻中,开璇玑,揉乳旁揉乳根,擦胸背。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上马,按揉气海,揉中脘,揉肺俞,揉肾俞。

5/20/2023第一百九十二页,共215页。【发热】(一)外感发热症状:分风热,风寒:

主证:风寒者:发热轻畏寒重,无汗,鼻塞,咳嗽,流清涕,指纹鲜红。

主证:风热者:发热重畏寒轻,有汗,鼻塞,流脓涕,咽红,痰黄,指纹紫红。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加减(1)、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

(2)、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腹阴阳,推天柱骨。

(3)、烦躁不安,睡卧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

5/20/2023第一百九十三页,共215页。【发热】(二)阴虚内热症状: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欠佳,舌红苔剥,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处方:补脾经,补肺经,揉上马,清天河水,推涌泉,按揉足三里运内劳宫。加减:烦躁不眠加清肝经,清心经,按揉白会。自汗盗汗加揉肾顶,补肾经。

5/20/2023第一百九十四页,共215页。【便秘】症状:实证可见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短赤,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痛,苔黄燥,指纹色紫。虚证可见面色光白无华,形瘦乏力,神疲气怯,大便努挣难下,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治则:通下处方:基本手法:揉中脘,摩腹,揉龟尾,推下七节。实证:顺气行滞,清热通便。国清脾胃,清大肠,搓摩胁肋,揉天枢——以消积行气导滞。虚证: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加补脾胃,清大肠,推三关,揉天枢,捏脊,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润肠通便。5/20/2023第一百九十五页,共215页。【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常见于4-7岁的智力基本正常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多,情绪冲动,并可有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一)肝肾亏虚症状:神思涣散,多动多语,烦热消瘦,毛发不荣,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肾补肝、潜阳止动处方:补肾经、清肝经、捣小天心、揉威灵、精宁、上马。5/20/2023第一百九十六页,共215页。【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二)心脾不足症状:神疲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多语而少激昂,舌淡胖苔薄白。治则:养心健脾、安神止动。处方:补脾经、补胃经、揉足三里、揉胃俞、脾俞、心俞5/20/2023第一百九十七页,共215页。【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三)痰火扰心症状:多动多语,烦怒冲动,痰多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处方:清心经、清天河水、退六腑、揉丰隆、揉阳陵泉、推脊、捣小天心、揉丘墟、揉行间5/20/2023第一百九十八页,共215页。【厌食】症状:以纳呆,甚则拒食为主症;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病程在一个月以上;有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病后失调史;排除因各种疾病、药物引起的食欲低下。治则:健脾益胃,消食化滞处方:推脾经、揉板门、掐揉四缝、分推腹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5/20/2023第一百九十九页,共215页。【近视】推拿治疗假性近视有明显效果,对轴性近视有改善作用。症状:视力减退、外斜视、视力疲劳、眼球突出。治则:调和气血,疏通脉络。处方:揉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翳风,按风池、按揉天柱骨、分推坎宫,抹眼眶。5/20/2023第二百页,共215页。附录篇5/20/2023第二百零一页,共215页。小儿推拿流派介绍

所谓“推拿流派”,是指世袭相传的,有其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关于推拿操作与运用的群体。目前国内发展比较充分,影响较大的儿科推拿流派有山东地区的推拿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推拿流派及张汉臣推拿流派,北京地区的小儿捏脊流派,上海地区的海派儿科推拿和湖南地区的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5/20/2023第二百零二页,共215页。推拿三字经流派1、传承:以山东青岛市中医院已故老中医李德修为代表,李德修是清末胶东著名推拿名医徐谦光的四代传人,继承了徐氏推拿学派之精华并有所发展,著有《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一书。2、学术特点:该派常用穴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较其他学派简单,归纳起来只有推、拿、揉、捣、分合、运六种。主张取穴少而精,还强调用“独穴”治病。所谓“独穴”,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取一个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为度。在辨证上主张祛邪为先,重视小儿纯阳之体,取穴少而多用清法。5/20/2023第二百零三页,共215页。认为小儿虽然“稚阴稚阳”,抵抗力不足,但是“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易趋康复。因小儿患病临床多表现为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纯虚者较为少见,所以论治小儿,实证用清法,虚中带实亦多用清法。在处方取穴上,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肺脏娇嫩”、“肝常有余”等生理病理特点,根据木能克土,“木火刑金”之理,临床取穴常常首选平肝穴,治疗呼吸道疾病喜取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运八卦、一窝风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常用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大肠、运八卦、清板门、揉外劳宫等。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