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三国演义》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败走汉津口 B.关羽——败走麦城C.曹操——败走华容道 D.张辽——败走逍遥津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组是()A.窒息磕绊(bàn)殉(xùn)职光怪陆离B.陶冶虬枝(qiú)鄙薄(báo)自出新裁C.流苏自艾(yì)亢奋(kàng)飞黄腾达D.秀颀轩榭(xiè)拮据(jié)入不敷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教育要回归本位、回归初心,端正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徳树人为中心来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B.该公司计划今年将“中国速度”的成功经验大量复制到海外,通过増加包机、加开海外航线,服务遍布全球的广大消费者。C.高远路上的团雾具有突发性强、预测困难等特点,极易使驾驶人在行车时率骤然视线模糊、应对不及,从而导致交通事故。D.我们的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変,实现了从高起来到强起来、站超来的佛大飞跃。4.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蓦然(mù)翘首(qiào)濒临(bīn)坦荡如砥(dǐ)B.两栖(qī)推搡(rǎng)诡谲(jué)吹毛求疵(cī)C.缄默(jiān)拘泥(nì)行头(xíng)殚精竭虑(dān)D.荣膺(yīng)怯懦(ruò)寒噤(jìn)怒不可遏(hè)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八则》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B.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人才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走向衰弱。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C.近期,人脸识别技术不断进入大众视野。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技术进入视野”。D.精准扶贫中国速度移民火星移动支付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6.请根据课外阅读积累,为教材中的这个单元增加一篇课文,并阐述选文的理由。要求:选文文质兼美,符合单元主题;抓住文本特点,阐述理由;100字左右。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鲁迅《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孤独之旅》曹文轩(1)______(2)入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7.古诗文理解默写填空《过零丁洋》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抒发国破家亡悲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十五从军征》中表达诗人家破国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中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总借助鸟语花香来描绘美丽怡人的景色,杜甫的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却与此相反。8.名著阅读,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1)《昆虫记》是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阅读?(2)请以《朝花夕拾》和《昆虫记》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科学小品文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锦江思李新(宋)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①斫:zhuó,用刀或斧砍。②鲙:kuài,鲙鱼。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10.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阅十余岁(________)(《河中石兽》)(2)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隆中对》)(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答谢中书书》)(4)讲信修睦(________)(《大道之行也》)(5)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曹刿论战》)11.名人墙王伟华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哥走了……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大爷好啊。”“大爷爷好。”……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1.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哥②,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3.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第③和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⑴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⑵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4.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12.人,要有五识①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②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③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④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⑤“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⑥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⑦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⑧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3.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1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1.文章说明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联合国将2012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B.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有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5.读完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三、语言表述14.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语病,请加以修改。①目前电信诈骗花样多多。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反而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为了避免各类电信诈骗每天不再重复上演,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④防范诈骗,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将______改为______。第②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_删去。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四、写作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①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犹太人哲学家维特根斯坦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

D.孙权——败走逍遥津。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亲自断后的后军,差一点生擒孙权。2、B【解析】

B.鄙薄(bó),自出新裁——自出心裁。3、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B: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应改为:通过加开包机、海外航线的方式。C:语序不当。应该是:视线骤然模糊。D.语序不当,应改为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故选A。4、C【解析】

C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A蓦然(mò),翘首(qiáo)。B推搡(sǎng)。D怯懦(nuò),怒不可遏(è)。5、D【解析】

D错误,精准扶贫、移动支付、中国速度是偏正短语,移民火星是动补短语。6、(1)所选篇目需要是小说(2)找寻到与其他三篇相关的切入点,抓住小说的内容、结构特点,阐述理由。【解析】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都是小说,都是写青春年少的,如选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正是因为杜小康忍受了孤独,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学会了坚强,完成了这段“孤独之旅”。我们相信杜小康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稳重,因为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无助、环境中的恐慌和对未来的茫然等诸多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的雕刻着他的灵魂。通过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如何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对于青少年来说有教育意义,故而入选。7、(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絮”“萍”“赢”“贻”等字词的书写。8、(1)示例:《昆虫记》是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2)示例:①选材不同。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如《藤野先生》不仅写了藤野先生的事迹,也写了中国留学生看櫻花、学跳舞等事件;传记必须围绕传主选材。散文的材料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事实,带有主观色彩;《昆虫记》是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其选材着眼于一些常见的小昆虫,着眼于对这些小昆虫的习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客观地描述。②人称不同。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有双重叙述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也有成年的“我”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昆虫记》是科普文学作品,主要采用笫三人称叙述。【解析】

(1)《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可用通读法,先确定计划,明确时间和要求。通读要求要做阅读摘抄和文中批注。这两点都要做到具体细化。比如说阅读摘抄,要摘抄好词好句,写好感受;文中批注要圈点勾画。如阅读《二十四孝图》,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会查询资料,先把“二十四孝图”百度出来看一下,明白“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到底怎么回事,再去阅读文章,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指导一两句话就可以教会学生。不过有些问题是需要以整堂课的形式加以落实。比如说批注。阅读指导课分为阅读前指导,阅读中指导和阅读后指导。(2)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如从写作目的: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如,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忧思。《昆虫记》是科普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二、阅读9、(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2)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思”即“想”,作者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就是作者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牵风柳带绿凝烟”写的是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得鱼且斫金丝鲙”写的是“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定会斫成生鱼片”。“醉折桃花倚钓船”写的是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10、(1)过了,经过(2)通“伸”,伸张(3)参与,这里指欣赏(4)建立,培养(5)实情【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1)句意:过了十多年。(2)句意: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注意“信”是通假字,通“伸”。(3)句意:世上已没有再能像谢康乐(谢灵运)领略这神妙山水的人了。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4)句意:讲究信用,谋求和睦。(5)句意: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11、1.①回绝并责怪哥折腾②操管修桥(或出资动员指挥修桥)③带巨款回县为刻名。2.哥身体无比虚弱仍坚持去看桥,表明哥对这座桥感情深厚,表现出哥修桥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与满足,哥的光辉形象如雕塑一般,定格在村民心中。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桥修成后小清河驯顺、柔顺的情形,突出了新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哥听到弟为留名花那么多钱时的不理解、震惊、心痛、表现出弟的做法对哥的打击之大、伤害之深。4.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退休多年操心筹钱修桥;哥慷慨无私,拿出自己全部的养老金用于修桥;哥勇于担当,年老体弱仍一手操管修桥。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乡情,不为乡亲办实事。【解析】1.本题是对故事情节的考查。做题时首先要理解全文,再根据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故事情节是围绕哥与弟对修桥的不同表现展开。哥找弟筹资修桥,弟回绝并责怪哥折腾;哥操管修桥(或出资动员指挥修桥);弟带巨款回县为刻名;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2.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哥动员大家出资修桥,并亲自上阵带领村民修成了桥.桥修成后,哥虽身体无比虚弱但仍坚持去看桥,表明哥对这座桥感情深厚,表现哥修桥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与满足,哥的无私形象将像指雕塑一样屹立在人民心中。3.本题是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要注意从修辞、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赏析,赏析是一定要联系上下文。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②是神态和动作描写,联系全文,联系句意可做以下赏析。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清河比做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桥修成后小清河驯顺的情形,突出了新桥所发挥的作用之大。②此句是对哥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哥听到弟为留名花那么多钱时的不理解、震惊与心痛、表现出弟的做法对哥的打击、伤害。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所给的句子,联系实际,概括解答。哥哥一心一意为村里修桥办事,慷慨无私;身为将军的弟弟却爱慕虚荣,不念亲情乡情,不肯出一分钱,为村里修桥,却为了上名人墙捐资二十万.由此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退休多年操心筹钱修桥;哥慷慨无私,拿出自己全部的养老金用于修桥;哥勇于担当,年老体弱仍一手操管修桥.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乡情,不为乡亲办实事。12、1.人要有五识。2.道理论证3.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4.理解: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事例:围绕“赏识他人才能走得更远”举例即可。【解析】

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抓住“五识”中的“识字”来梳理文章,抓住关键句的提示来作答,如“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可以提炼出上文的“知识、常识、见识”,根据“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可以提炼出“胆识”;再根据第7段的论述找到“赏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段落的作用分析。一般文章中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根据句段的意思来分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中与“赏识”有关的第七段,从文段中“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可以理解“赏识”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再联系“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从人才受到重用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围绕“赏识他人才能走得更远”举例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13、1.物种正在加速灭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3.不能删去。或许是也许,表示估计和推测,说明某种生物灭绝有导致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发生,去掉后过于绝对,这一词的使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C5.示例:启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做出贡献。【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文章题目中体现的是蜜蜂的灭绝,但是根据全文内容,以及第七段的内容,“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因此本文介绍的是物种灭绝的现状,原因是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分析:“1000倍、100万倍”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以前快了、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综述: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3.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或许”是也许,表示估计和推测,说明某种生物灭绝有导致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发生,去掉后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选项。A项错误。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B项内容意思太绝对与“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不相符;C项正确;D项,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球上的生物,是由生物之蜜蜂说起,顺序是由个别到一般,所以与D项说法不相符。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保护环境,关爱动物”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即可。【点睛】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引用是一种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引用指的是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三、语言表述14、(1)“反而”“而且”(2)“不再”(3)“校园”“活动”(4)“提高”改为“增强”【解析】

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①句关联词使用错误,“不但……而且”。②句否定词使用错误,去掉“不再”。③句缺少与“开展”搭配的词语。④句“提高”与“意识”不搭配。四、写作15、从小事做起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从小事做起。正可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从单纯地练习将木头砍成四方形开始,经数年刻苦练习,最终成为名流千古的土木建筑发明家。鲁班曾拜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工匠师傅向他学艺。他每天早出晚归,按师傅的旨意,从练习砍木头开始,经苦练到熟练以后,又开始进行砍木块、木条的基础训练。后来再制作各种小模型。日积月累,有一天他终于自己发明创造并制出了第一架活动小亭——现在的伞的“雏形”。后来又成为了著名的工匠、土木建筑发明家。我认为鲁班之所以会有昔日的辉煌,是因为他当日有恒心能从小事做起,技术、经验与日俱增,才能有此成就。我领悟到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他的青少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