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5/2511导论农业政策学本章学习目标了解政策的概念、特点,以及政策科学的内容掌握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全书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2023/5/252本章结构第一节

政策和政策科学第二节

政策与农业发展第三节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特色第四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3第一节

政策和政策科学政策的概念、内涵和要素政策的概念政策的内涵政策要素2023/5/254什么是政策“政”和“策”政策是一个组织或团体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制定并付诸实施的行为规则和行动方案2023/5/255什么是农业政策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并使农业与整体国民经济体系、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和行为规则的总称农业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2023/5/256政策的内涵政策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政策、法律、习俗政策主要是通过引导来发挥作用的案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是一种手段和策略案例:“菜篮子工程”2023/5/257政策要素政策范围案例政策目标案例政策措施案例2023/5/258第一节

政策和政策科学政策科学的基本内涵基本概念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基本过程研究2023/5/259基本概念研究关于政策的定义问题关于政策的本质问题政策特点研究政策学基本概念研究2023/5/2510基本理论研究政策系概念研究政策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政策进化机制研究政策运动的一般规律研究2023/5/2511基本过程研究政策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和储存以及政策信息系统的建设政策的制定政策决策政策执行政策的反馈和控制政策评估2023/5/2512第二节

政策与农业发展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依靠政策调节才能得到稳定发展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产业的风险大于其他产业农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正效应2023/5/2513第二节

政策与农业发展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长期偏紧的局面不可能改变,部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2023/5/2514第二节

政策与农业发展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计划协调引导约束2023/5/2515计划通过政策手段对国家的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部署,以保证农业领域的各类主体按照国家的要求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生产经营、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活动五年规划纲要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2023/5/2516协调通过政策手段,协调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类型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23/5/2517引导

通过设置比较优越的条件,引导农民从事某一产业或者某一生产领域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良种补贴2023/5/2518约束通过发布限制性政策,禁止农民的某些行为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23/5/2519第三节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特色框架结构理论篇各论篇2023/5/2520第三节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特色特色注重研究方法的介绍注重案例分析注重每一项农业政策完整体系的分析2023/5/2521第四节

进一步导读陈锡文、赵阳、罗丹.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孔祥智主编.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FrankEllis.AgriculturalPoliciesinDevelopingCountrie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张红宇,赵长保主编.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023/5/25222023/5/252323谢谢!2023/5/252424第1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农业的概念、特点了解农业贡献的内容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含义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2023/5/2525本章结构第一节

农业的贡献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及其演变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第四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26第一节

农业的贡献农业的概念狭义农业广义农业农业的特点2023/5/2527什么是农业狭义农业

专指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林、饲料作物、油料及能源作物等的种植。广义农业

又称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2023/5/2528农业的特点土地是不可替代的特殊生产资料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空间的分散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2023/5/2529农业的贡献农业的经济功能贡献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2023/5/2530农业的贡献农业的社会功能贡献满足城乡居民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对农村不完善的社会保障有着补充功能保障国家自立自强2023/5/2531农业的贡献农业的文化功能贡献日本的“勤劳感恩节”柬埔寨的“送水节”等2023/5/2532农业的贡献农业的环境功能贡献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景观2023/5/2533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及其演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下降而发生改变2023/5/2534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及其演变小思考

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占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对此,有人怀疑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你怎么看?2023/5/2535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及其演变农业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2023/5/2536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城乡发展差距扩大且矛盾凸显城乡统筹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已具备2023/5/2537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支农政策体系的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形成

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在“三农”政策中的体现

“多予”的范围和力度

农村税费改革

“三农”财政投入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会事业2023/5/2538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与农民获益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生产补贴与农民收入托市收购与农民种粮收益2023/5/2539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2023/5/2540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2023/5/2541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2023/5/2542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2023/5/2543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城乡统筹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2001-2010年,农业支出从1456.7亿元增加到8579.7亿元,增加了近5倍;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7.7%上升到9.5%。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达10497.7亿元,比2010年增加1918亿元,增长22.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三农”投入在总量上持续增加、比例上稳步提高2023/5/2544第四节

进一步导读张忠根.农业经济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村改革与统筹城乡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张红宇,赵长保.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023/5/25452023/5/254646谢谢!2023/5/254747第2章农业政策分析框架本章学习目标理解政策概念、构成、特征、类型以及形成机制;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局限性;了解农业政策的目标及其历史沿革、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分析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模型。2023/5/2548本章结构第一节

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第四节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第五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49第一节

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政策体系的构成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设计政策实施条件政策实施手段2023/5/2550第一节

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政策的特征政治性阶段性实践性强制性政策效果的复杂性群众性2023/5/2551第一节

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政策的形成机制理论层面上的政策设计应遵循的技术路线实践层面的政策理念和政策措施的形成过程2023/5/2552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是政策产生与存在的基本依据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风险和不确定性失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2023/5/2553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福利分配的公平性是政策的首要目标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有关理论观点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有关政策涵义2023/5/2554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失灵”指出政策的局限性公共选择理论非市场失灵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2023/5/2555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农业政策的内涵经济政策属性社会政策属性生态环境政策的属性能否满足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农业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2023/5/2556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农业政策主要类型农业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政府对农业实施干预的领域将农业政策划分为制度框架性政策、重要农业生产要素政策、结构政策、价格与市场支持政策、服务支持政策、规范管理政策和农业对外政策在上述基础上,再细分为农业土地政策、农业组织化政策、食物政策与食物安全政策;农业劳动力政策和农业金融政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农村扶贫政策;农业价格政策、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农业教育与科研政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业对外开放政策2023/5/2557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农业政策分析方法制度主义模型理性主义模型有限理性模型渐进主义模型团体理论模型精英模型2023/5/2558第四节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农业政策分析方法工业化形成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2023/5/2559第五节

进一步导读了解关于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ThomasR.Dye著和谢明翻译的《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谢明著《公共政策导论》2023/5/2560第五节

进一步导读了解新中国建国后至今的农业政策历史沿革情况温铁军著作《八次危机》和《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程漱兰著作《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陈锡文、赵阳、陈剑波和罗丹著《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2023/5/2561第五节

进一步导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历史沿革情况孔祥智著作《崛起与超越》OECD编著、李先德等翻译《中国农业政策回顾与评价》张红宇、赵长保主编《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2023/5/2562第五节

进一步导读了解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农业政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程国强、朱满强著《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补贴制度与政策选择》韩俊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著《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2023/5/2563第五节

进一步导读扩展阅读有关农业政策学方面的书籍肖海峰主编《农业政策学教程》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谭向勇、肖海峰、李秉龙主编《农业政策原理》2023/5/2564第五节

进一步导读了解国外有关农业政策方面的情况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杨莲娜著《中国与欧盟的农业贸易政策改革及影响》2023/5/25652023/5/256666谢谢!2023/5/256767第3章农业政策制定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涵义、理论依据和原则。了解公共政策的系统构成。掌握农业政策问题的确认和农业政策议程。熟知农业政策方案规划及合法化。2023/5/2568本章结构第一节公共政策制定概述第二节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第三节农业政策议程第四节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第五节农业政策的合法化第六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69第一节公共政策制定概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农业政策制定的含义2023/5/2570什么是政策制定政策科学文献中对政策制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上把政策制定理解为政策形成过程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认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广义上(如德洛尔等人)把政策制定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包括狭义的政策制定和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调整和政策政策终结等环节)两个阶段。2023/5/2571什么是农业政策制定本书将从狭义上来理解农业政策制定。农业政策制定是指党和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问题所做的决策过程。农业政策制定构成了农业政策过程的起点,在全部农业政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政策制定过程包括对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农业政策议程建立、农业政策方案规划和农业政策合法化等环节。2023/5/2572第一节公共政策制定概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效应问题市场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市场的不完全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宏观经济问题2023/5/2573第一节公共政策制定概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针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2023/5/2574第一节公共政策制定概述公共政策系统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2023/5/2575政策主体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媒2023/5/2576政策客体社会问题目标团体2023/5/2577政策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制度(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全球和国际环境2023/5/2578第二节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社会问题政策问题2023/5/2579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及认定社会问题是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社会问题的类型从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地区差异分为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从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上划分为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2023/5/2580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含义和特征政策问题是指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予以解决的问题。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问题的认定是一个陈述议论、分析界定的复杂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并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2023/5/2581第二节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认问题察觉:是指某一农业农村问题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问题界定:是指对农业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数量的、文字的、符号的、图表的等表达方式,对农业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2023/5/2582第三节农业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的概念和类型建立农业政策议程的途径建立农业政策议程的策略2023/5/2583政策议程的概念和类型政策议程的概念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政策议程的类型政策议程的类型是人们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政策议程进行分类的结果。科布和爱尔德提出了广为人知的两种基本的议程:公众议程(或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或正式议程),这也是政策议程的两个主要阶段。2023/5/2584建立农业政策议程的途径政治领袖政治组织专家学者行政人员政府体制公众大众传播媒介突发性(危机)事件2023/5/2585建立农业政策议程的策略

政府积极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农业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社会积极社会上的个人和团体积极行动,要求政府将农业问题提上政策议程并加以解决。政府与社会均积极政府与社会对一些农业问题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都表示出了尽快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把农业问题变为农业政策问题,列入议事日程。2023/5/2586第四节农业政策方案规划

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特征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程序2023/5/2587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特征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就是通过对农业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特征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农业政策问题。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既是一种研究的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2023/5/2588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信息完备原则系统协调原则科学预测原则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稳定可调原则2023/5/2589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程序农业政策目标确立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农业政策方案后果预测农业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抉择2023/5/2590第五节农业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和要求农业政策的合法化2023/5/2591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政策合法化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具体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它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政策立法。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2023/5/2592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和要求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政策合法化程序指的是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一般是由审查、决议、批准、签署和颁布几个环节构成。政策合法化的基本要求主体合法化程序的法定性内容的合法性抉择的法定性2023/5/2593农业政策的合法化农业政策的合法化农业政策方案抉择之后,并不一定能立即付诸实施,按照规定还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提交有关机关讨论通过,并以公报、决定、决议等形式向全社会发布,才能使农业政策获得公认的合法地位。只有合法化的农业政策才能产生约束力,具有可执行性,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接受和遵从。2023/5/2594第六节

进一步导读[美]詹姆斯.E.安德森著,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制定(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美]史蒂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严强主编.公共政策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23/5/2595吴其元等人著.公共政策新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谢明著.政策透视--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左婷等人主编.农村公共政策与分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2023/5/2596郑有贵.对影响中国农业政策制定的若干理论的回顾与辨析.中共党史研究,2001(6)徐建玲,刘传江.中间选民理论在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制定中的运用--基于武汉市436位农民工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7(4)郭劲光.政府救济政策制定的时序结构与制度安排:基于大宗粮食商品价格波动的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10(12)2023/5/25972023/5/259898谢谢!2023/5/259999第4章农业政策的执行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

特点和意义了解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和农业政策执行的常用模型认识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熟悉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2023/5/25100本章结构第一节

农业政策执行概述第二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第三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第四节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第五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101第一节

农业政策执行概述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农业政策执行可以理解为将某种农业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组织和个人行动的集合;具体来说是指农业政策的执行者为了实现农业政策目标,通过动员各级相关的农业政策执行机构、利用各种农业政策资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使农业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2023/5/25102二、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一)专业性和具体性(二)阶段性和连续性(三)多样性和灵活性(四)综合性和复杂性2023/5/25103三、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一)农业政策执行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核心环节(二)农业政策执行是检验农业政策优劣的关键途径(三)农业政策执行是调整农业政策的重要依据2023/5/25104第二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一、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二、农业政策执行的常用模型2023/5/25105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理论“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上下整合”的政策执行理论总的来说,三种政策执行理论各有优缺点,但难分其优劣高低,因为它们各自可适用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对于农业政策而言,这些理论为农业政策执行及其研究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理论工具。2023/5/25106农业政策执行的常用模型

(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2023/5/25107政策制定过程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理想化政策政策环境政策压力处理建制反馈(二)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亚的综合模型2023/5/25108政策问题的特性1.现行具有有效的理论与技术2.目标群体行为的多样性3.目标群体的人数4.目标群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政策本身的可控因素1.政策本身含有充足的因果论2.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3.充分的财政资源4.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5执行机关的决定规则6.执行机关的人员配置7.公众参与的机会政策以外的变量1.经济环境与技术2传媒对的持续注意程度与态度3.大众的支持4.支持群体的态度与资源5.监督机关的支持6.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与领导策略执行过程的各阶段执行机构的政策产出目标群体对政策产出的顺服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感知的政策产出的影响政策主要的调整(三)戈金的府际沟通模型2023/5/25109地方政府能力地方政府输出的决定中央政府的诱导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诱导和约束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第三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一、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二、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2023/5/25110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一)人力与组织条件(二)资金与金融市场(三)物资与流通基础(四)信息与传播渠道(五)理论与权威资源2023/5/25111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一)农业政策本身的因素农业政策问题的特点农业政策目标的质量农业政策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农业政策执行方案的合理性(二)农业政策执行者的因素从农业政策执行人员的角度从农业政策执行的机构或组织体系的角度2023/5/25112(三)农业政策对象的因素农业政策对象是指农业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农民、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等。农业政策对象的反馈:一是他们对政策顺从、接受的程度,二是他们行为的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四)农业政策环境的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农业政策顺利执行的根本前提。繁荣的经济环境是农业政策成功执行的有力保障。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农业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社会环境,尤其是2023/5/25113第四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原则与方法二、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2023/5/25114执行农业政策的主要原则

1.忠实性原则2.灵活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2023/5/25115执行农业政策的主要方法

1.行政权威法2.法律约束法3.市场调节法4.思想诱导法2023/5/25116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准备1.农业政策理解2.制定实施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案例:农业部的主要职责2023/5/25117(二)开展农业政策宣传与动员案例:张掖市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惠农政策落实2023/5/25118(三)进行农业政策实验1.选择实验对象。2.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3.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案例:浙江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23/5/25119(四)农业政策的全面实施实施注意事项: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防止强行实施带来的不良后果;二是由局部试点到整体推进,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切忌操之过急;三是要把握轻重缓急,重点解决难点问题,不能平均用力,避免政策损耗、增加执行成本;四要注意在把握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照搬试点经验。2023/5/25120(五)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协调一是执行机构内部的协调。二是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案例:农业部门综合协调助推“菜篮子”升级2023/5/25121(六)农业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政策失真的概念政策失真的表现一是政策表面化二是政策扩大化三是政策缺损四是政策替换政策失真的原因一是农业政策执行者的认知问题。二是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差别。2023/5/25122实施监督的主要做法:首先,明确各个农业政策执行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者的工作任务,建立起评价执行情况和执行任务完成情况的客观标准;其次,按照这一统一的监督标准,发现、收集和分析政策执行行为与标准行为之间偏差的信息;再次,准确判明问题性质和执行者应负责任的大小,确定主要责任人;最后根据问题性质和大小,采取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甚至追求法律责任等必要措施,及时地纠正一切违反政策执行要求或有悖于政策目标的错误行为,以保证农业政策执行活动的正常进行。2023/5/25123第五节

进一步导读李允杰和丘昌泰主编的《政策执行与评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陈庆云主编的《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刘伯龙等著的《中国农村公共政策:政策执行的调查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谭秋成发表在《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4期)上的《农村政策为什么在执行中容易走样》2023/5/25124★复习思考题

1.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与意义。2.试述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3.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4.什么是政策失真,为什么会出现农业政策失真的现象?2023/5/251252023/5/25126126谢谢!2023/5/25127127

第5章

农业政策评估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农业政策评估的基础理论知识:农业政策评估的定义、内容、类型、功能、过程、原则、标准和程序辨识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控制和政策调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针对某一农业政策开展评估工作2023/5/25128本章结构第一节

农业政策评估概述第二节

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原则和标准第三节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2023/5/25129第一节

农业政策评估概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由来与发展农业政策评估的界定农业政策评估主体农业政策评估的类型2023/5/25130(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教育、卫生、就业等领域的政策和政府项目进行评估。(二战期间)人事政策和宣传策略评估,(二战后)在城市发展、住宅建设、科技、教育、就业、卫生等方面制定大量政策措施(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政策干预有效性,对所采取的政策进行评估。(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行政改革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公共政策评估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评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公共政策评估的由来与发展

公共政策评估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是20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研究和政策研究中的广泛运用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2023/5/25131农业政策评估的界定公共政策评估的概念对政策的效果、效益、效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决定政策修正、调整、继续或终止的依据政策评估也称政策评价,包括政策的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三种类型。(曾爱玲,2012)。农业政策评估的概念根据某些公认的标准、运用科学合适的办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总结、衡量、分析和评价,以判断具体的农业政策的价值程度。2023/5/25132政策评估的主体政策评估主体的定义和类型定义:参与政策评估的组织或个人类型:按政策评估主体分:内部评估者和外部评估者内部评估者:包括政策决策部门、政策执行部门、政策监督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绩效考评部门外部评估者:由政策主体以外的组织或个人构成(高兴武,2008)。2023/5/25133内部评估者:某项农业政策出台的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监督部门和绩效考评部门中的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外部评估者:直接受农业政策影响的农业从业者(农民个体、企业)、各种NGO组织、代表农民利益的政党以及大众传媒等。2023/5/25134农业政策评估的主体农业政策评估的类型(一)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1.正式评估。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2.非正式评估。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政策做出评鉴的评估。2023/5/25135农业政策评估的类型(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1.内部评估。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2.外部评估。由行政机构以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2023/5/25136农业政策评估的类型(三)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1.事前评估(预评估):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2.执行评估(过程评估):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事实情况的评估,就是具体分析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定政策是否得到严格地贯彻执行。3.事后评估(结果评估):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2023/5/25137第二节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原则和标准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政策的反馈和控制政策评估2023/5/25138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验农业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合理配置农业政策资源的必要前提决定农业政策调整、延续或终止的重要依据实现农业政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2023/5/25139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2023/5/25140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制定农业政策评估标准的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方向性准确性2023/5/25141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农业政策评估标准的基本内容

生产力标准,是评估农业政策的根本标准。农业政策运行成本标准,是衡量政策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农业政策效益标准,是判断、衡量农业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农业政策效率标准,追求如何以更快、更好、更省的方法来实施政策。社会福利标准,通常可采用人均收入、基尼系数等经济指标;营养状况、健康、文化程度,人们对农业政策的支持和响应情况等社会指标。2023/5/25142第三节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农业政策方案的评估方法农业政策执行的评估方法农业政策效果的评估方法2023/5/25143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农业政策方案评估

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又称“事前评估”,是指在农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将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中某一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主要任务是为农业政策的选择、修正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23/5/25144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是对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检查、分析与评价,它一方面是要搞清楚农业政策是否确已到位,即是否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是要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为与措施是否符合政策设计的要求与目标。2023/5/25145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农业政策效果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评估政策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一是评估政策的执行效率,衡量“政策绩效”的大小,即判断政策行为对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的满足程度。农业政策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2023/5/25146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

农业政策方案的评估方法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属于事前评估,一般采用试算分析法来进行。试算分析法,又称标准比较法,是根据有关定额和政策参数或历史资料,按事前确定的评估标准及具体指标测算政策方案的影响或效果,并从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2023/5/25147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

农业政策执行的评估方法1.直接观察法。政策评估人员以多种形式直接参与执行过程,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记录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及重要事件的发生。2.资料分析法。对已有相关农业政策执行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政策执行做出评估。3.访问调查法。主要是对政策执行机关及工作人员、政策的各种参与者进行调查。2023/5/25148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

农业政策效果的评估方法农业政策影响的评估方法I=E2-E1(公式1)式中:I——农业政策影响;E2——农业政策对象在接受政策之前可以衡量的值;E1——农业政策对象在接受政策之后可以衡量的值。式中所确定的数值为政策的粗影响,即政策对象在接受政策之后的变化。所以,这种估计只是大致和粗略的,它仅仅反映政策影响的基本趋势。I=E2-C2(公式2)式中:C2——可以衡量的同期未接受政策控制的团体的值;I=[E2-E1-(C2-C1)](公式3)式中:C1——可未接受政策控制的团体在政策实施之前可以衡量的值;2023/5/25149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

2023/5/25150方法定义优点缺点政策对象评定法由政策对象通过亲身感受对农业政策进行评定和分析比较直接实际,增强了评估结论的说服力由于政策对象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不能对政策效果进行全面、准确和客观公正的评估政策执行者评定法由政策执行者自行评估政策效果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材料,对政策效果进行及时地、充分地评估由于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为同一主体,对政策产生的影响和效果难以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德尔菲法运用匿名和反复通信的方式,充分地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就农业政策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做出研究判断发挥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过程复杂,花费时间长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

2023/5/25151式中:I——政策效率;

Bi——第i年该农业政策实施所获得的收益;

Ci——第i年该农业政策实施所花费的成本;

n——农业政策年限。当只有I大于1时,农业政策才有意义,I值越大表明农业政策效率越高。如果考虑时间价值,公式变换如下:式中:IC——总政策成本现值;

IB——总政策效率现值;r——社会贴现率农业政策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1)成本收益法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农业政策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2)成本效能评估法

用来分析、评估一项政策在实现既定目标上产生的功效以及需要投入的成本,多数情况应用于政府非经济性的社会政策的评价。成本效能分析不要求通过货币形式表现政策的价值,它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察政策的合理程度。2023/5/25152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农业政策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2023/5/25153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效能分析1.政策效果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均可以货币化,操作方法复杂;2.强调政策的净收益,显示出经济理性的特征3.由于强调政策净收益的货币计价,因此依赖成本的考察;4.不重视具有外部性和无形结果的政策;5.适合处理成本变动与效能变动的问题1.避免用货币来衡量政策收益问题,操作较为简单2.强调政策的功效,显示出技术理性的特征3.极少依赖市场价格,不大依赖利润最大化的逻辑4.适合于外部性和无形结果的政策5.适合处理固定成本与固定效能的问题表2成本收益分析与成本效能分析的差异比较文献来源: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2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农业政策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3)加权评判法基本原理:先设立农业政策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2023/5/25154式中:S——综合指标值,

Wi——各具体指标组合权重值,

Pi(V)——各具体指标实测值Pi(V)通过观察、统计可以取得,Wi可以通过主观或AHP方法确定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农业政策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4)模糊评判法

在农业政策效果评估过程中,对于决策目标的模糊性既可以采取忽略的方法,也可以采取简化的方法,即对模糊目标进行“主观划界”的办法简化成“确定”的、“明晰”的目标。2023/5/25155第四节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农业政策评估报告的撰写2023/5/25156第四节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是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一般要经历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即政策评估的组织准备、政策评估的实施、政策评估的总结(钟甫宁,2011)。2023/5/25157第四节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2023/5/25158阶段具体内容准备阶段(1)确立评估对象;(2)制定评估方案;A、阐述评估对象B、明确评估目的、意义和要求C、确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3)挑选和培训评估人员。实施阶段开展具体的评估活动,如文献查阅、实地考察、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参与式评估等,收集评估所需的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等。结束阶段(1)评估报告撰写、修订、反馈、完善和定稿;(2)处理评估结果:反馈结果;决定政策的延续、调整和终止。第四节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农业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农业政策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农业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农业政策评估涉及现存利益关系评估资料不完整和经费欠缺2023/5/25159第四节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报告的撰写农业政策评估报告主要包括:(1)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总体的评价,对政策结果、政策效益做出定性与定量的说明;(2)对未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建议。2023/5/25160第四节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农业政策评估报告的撰写农业政策评估报告构成

农业政策的评估背景

确定评估目标

评估内容和方法的界定

农业政策运行情况及实施现状

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经济、社会、生态效果)

分析影响农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制约因素

为改进和完善农业政策而提出的措施和建议。2023/5/25161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政策监控目的:为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分类:2023/5/25162划分标准类型政策监控过程政策制定监控,政策执行监控,政策评估监控,政策终结监控政策监控时态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政策监控层次自我监控,逐级监控,越级监控政策监控内容目标监控,关键点监控政策监控主体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政党监控,利益集团的政策监控,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政策控制含义:为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分类:2023/5/25163划分标准类型政策监控过程政策制定监控,政策执行监控,政策评估监控,政策终结监控政策监控时态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政策监控层次自我监控,逐级监控,越级监控政策监控内容目标监控,关键点监控政策监控主体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政党监控,利益集团的政策监控,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政策控制程序2023/5/25164预期绩效预期绩效实际绩效实际绩效衡量比较实际绩效与标准发现确定偏差分析偏差产生原因制定纠偏措施执行纠偏措施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农业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政策控制的联系与区别区别:从定义上看,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控制出现在不同的政策实施环节上,并且发挥的作用略有差异。联系: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控制三者相辅相成,有利于确保农业政策的调整完善及顺利实施。2023/5/25165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原则、内容与形式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1.决策者价值取向的变化导致农业政策调整2.政策环境的改变导致农业政策调整3.人们认识的深化导致农业政策调整2023/5/25166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原则、内容与形式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则:1.“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2.“慎重与协调”的原则3.“自然适用”与“适度规范”相结合的原则2023/5/25167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原则、内容与形式农业政策调整的步骤

个别调整--局部调整--整体调整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1.政策目标调整2.政策方案调整3.政策措施调整4.政策功能调整2023/5/25168第五节农业政策监控、政策控制和政策调整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原则、内容与形式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1.农业政策的修正2.农业政策的增删3.农业政策的终结2023/5/25169第六节

进一步导读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D.Nachmias《PublicPolicyEvaluation:ApproachesandMethods》(N.Y.:St.Martin’sPress,1979)H.Wollmann《EvaluationinPublicSectorReform》(Chel-tenham:EdwardElgar,200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023/5/251702023/5/25171171谢谢!2023/5/25172172第6章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掌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内容熟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阶段挑战清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思路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态势2023/5/25173本章结构第一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二节家庭承包经营的优势及成效第三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与阶段挑战第四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五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第六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174第一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1991年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第一款

2023/5/25175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形成1949-1956年:合作化推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57-1978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原高级社)、生产队的三级所有制及其演变数据链接集体所有制时期我国农产品增长情况2023/5/25176为何保留集体所有和统一经营?2023/5/25177农村改革是群众实践和中央推动的过程土地集体所有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改革方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农民只想获得土地使用权,并不奢望所有权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是保留土地集体所有的外部因素统一经营有利于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承包管理第二节家庭承包经营的优势及成效农村改革的过程就是重新发现家庭经营,让家庭成为微观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直到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村中的家庭,从来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农村的生产、交换、积累和消费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1978年以后,包产到户获得快速发展,家庭作为农村经营微观主体的地位才被重新确立。2023/5/25178家庭经营的优势家庭经营与农业生产的特征相适应家庭经营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家庭经营与血缘关系、历史关系相适应知识链接家庭农场的概念及其特征2023/5/25179恢复家庭经营后取得的成效农作物产出迅速增长粮棉油总产出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农户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情况明显改善绝对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快速脱离绝大部分收入用于购买食物的贫困状态相对收入也明显提高,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023/5/25180第三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与阶段挑战农村改革之后,家庭经营过于分散、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发挥不足等导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难度加大新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引发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失,加剧了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2023/5/2518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亟待修补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农村土地细碎化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农村土地所有权界定不清,影响了农地利用效率2023/5/25182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亟待修补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发挥不够退出了生产环节,为农户提供的服务种类普遍较少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以产前、产中为主,产后服务比较薄弱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大多是自发性的,服务稳定性和市场化程度不够有计划向农户提供服务的集体经济组织不多2023/5/25183新形势要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23/5/25184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给“三农”带来挑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业生产率提高缓慢“谁来种地”问题突出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知识链接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要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23/5/25185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产生新问题如何保障第二轮承包时放弃承包土地的农户的权利如何在已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大城市郊区落实长久不变如何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村庄落实长久不变如何在长久不变的基础上解决“有地无人耕”和“有人无地耕”的现实矛盾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和相关法律的修订问题2023/5/25186农民土地流转需求旺盛引发新情况上世纪末,土地流转迅速兴起,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农民的土地流转参与率不断提高。利: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吸引资金投向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解除农民的土地束缚弊: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意愿不够尊重,对农民的利益考虑不够充分,存在行政手段强制流转、流转后利益分配不公等现象,引发了社会矛盾新形势要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四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造,是集体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决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动摇。”2023/5/25187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目前,近半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土地对农民的生存和生活保障功能依然突出。对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新世纪以来,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土地制度做出了详细安排2023/5/25188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需要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023/5/25189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何为长久不变?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第二轮承包“30年不变”到期以后,农民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延续,相应的面积、地块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仍然保持不变,农民对承包经营的耕地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长久不变。长久不变的另外一层意思,亦即我国农村基本制度的核心——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久不变。2023/5/25190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作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从“统”和“分”两个层次提出了“两个转变”两个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式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2023/5/25191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统一经营程度不足问题制度建设主体建设市场建设2023/5/25192如何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第五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四化同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强调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3/5/25193何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通过自发形成或政府引导,形成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生产性服务主体及其关系的总和,是各种利益关系下的传统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称。2023/5/2519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容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23/5/25195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态势专业化的小规模农户和兼业农户可以组建农民合作社传统农户中的小部分种粮能手或经营能人发展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既无法成为家庭农场,也不愿加入农民合作社的小规模农户,可以走联户经营的路子小规模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都可以和农业企业相连接专业组织继续为小规模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5/25196第六节进一步导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稳定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农业法制建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陈锡文.中国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孔祥智等.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与机理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23/5/251972023/5/25198198谢谢!2023/5/25199199第7章农业法律体系本章学习目标理解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以及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的关系掌握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发达国家农业法律体系构成框架掌握我国农业法律体系发展演进中的主要问题2023/5/25200本章结构第一节

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概述第二节

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框架第三节

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第四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201第一节

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概述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政策法律和政策的关系2023/5/25202什么是法律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由国家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以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法律的目的2023/5/25203法律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际条约2023/5/25204什么是政策政策是政治实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规定的、用来调控社会行为和发展方向的规范和准则。政策即政治策略在我国,政策就是执政党的主张2023/5/25205法律和政策的关系政策和法律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是实现政策的重要手段2023/5/25206法律和政策的关系法律和政策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制定法律的机关与出台政策的部门不同法律的稳定性强于政策的稳定性法律用语比政策用语更加规范、具体、准确法律的实施效力强于政策法律比政策更具系统性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如法律2023/5/25207第一节

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概述政策法律化政策法律化概念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政策法律化的特征政策法制化的步骤2023/5/25208政策法律化概念政策法律化,就是一项政策经过实践证明在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是适用的、有效的、成熟的,因而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2023/5/25209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2023/5/25210政策法律化的特征并非所有的政策都可以法律化政策法律化的主体具有特定性政策法律化的程序具有规范性和程式化2023/5/25211政策法制化的步骤第一步:立法倡议,只有经过立法提案权的部门或人员提出立法倡议,原有政策方案方可列入立法程序;第二步:法律草案的讨论;第三步:法律草案的通过;第四步:法律的公布。2023/5/25212第一节

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概述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的联系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的区别2023/5/25213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的联系农业政策指导农业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农业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形式,又对党的政策有制约作用2023/5/25214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的区别制定程序不同实施手段不同农业法律确定了农业经济主体在农业经济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农业政策涉及的范围比农业法律要广。农业法律的稳定性更大一些。2023/5/25215第二节

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框架法律体系与农业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划分法律部门需遵循的标准农业法律体系2023/5/25216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为“法的体系”法律体系(Legal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法律体系是由法律部门构成的。2023/5/25217划分法律部门需遵循的标准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法律调整的机制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另一个标准。2023/5/25218农业法律体系农业法律体系是指以保障农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为目的,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结构合理有序,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的、调整农业领域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农业法律体系的总体目标就是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调整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行政关系。2023/5/25219第二节

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框架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农业法律体系层次农业法律体系的范围2023/5/25220农业法律体系层次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构成农业法律体系的层次根据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效力体系的构成,农业法律体系主要有以下五个层次:农业基本法——《农业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特定领域的专门法律全国性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国际条约2023/5/25221农业法律体系的范围所谓农业法律体系的范围就是指农业法律调整对象的范围。现有的研究探索在农业法律体系的具体覆盖范围方面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在主要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当前的中国农业法律体系包括的范围2023/5/25222第二节

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框架发达国家农业法律体系的构成框架日本的农业法律体系构成框架韩国的农业法律体系构成框架美国的农业法律体系构成框架2023/5/25223第三节

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业法律体系建设历程以法律为主变革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时期(1949年-1958年)政策为主、法律为辅调整农业时期(1958年到1993年)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调整农业时期(1993年至今)2023/5/25224第三节

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业法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农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法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23/5/25225农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立法的理念滞后农业立法目标不明确、法律的有效性不足立法过程中农民的话语权未得到充分重视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内容的表述过于原则对法律的调整和修订滞后2023/5/25226农业法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备,许多重要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农业法律体系构成中,低层次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较多。农业法律体系协调性不足。农业执法体系不健全。2023/5/25227第三节

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思路提高立法质量。抓紧制定农业投入、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认真评估现有农业法律体系中不协调的规定,并尽快进行修正。完善农业执法体系。2023/5/25228第四节

进一步导读张云秀主编.法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屈振辉.试论公共政策法律化的限度.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农业部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农业法律知识读本.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闫洪奎主编.农业法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023/5/252292023/5/25230230谢谢!2023/5/25231231第8章农业土地政策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农业土地和农业土地政策的概念;掌握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变迁过程、政策效果和最近的变化;认识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变迁历史、流转概况;掌握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和效果。2023/5/25232本章结构第一节农业土地与农业土地政策第二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第三节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第四节耕地保护政策第五节进一步导读2023/5/25233第一节

农业土地与农业土地政策农业土地的概念和分类什么是农业土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土地管理法》)2023/5/25234什么是农业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2023/5/25235什么是农业土地?

狭义的农业土地特指耕地。本章探讨的农业土地政策主要针对狭义的农业土地,即耕地。2023/5/25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