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时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分钟,阅读目标并在做题中深化对目标的理解。)1.通过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通过训练,学会运用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相关知识,理解大一统国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3.通过训练,检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发现知识结构中的漏洞,明确课后自主学习的任务。(27分钟,完成下面的试题,并核对答案。其中无星题为必做题)基础巩固练习(必做题15-20分钟)1.相比于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秦朝疆域扩大的主要方向是今天的()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C.岭南地区D.辽河流域2.(2021·江西赣州高一期末)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唯朕独尊,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3.(2021·河南平顶山高一期末)下图为秦朝局部疆域图。据此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秦朝()。A.都城位于国家中心位置B.推行暴政引发农民起义C.开始建设长城防御边疆D.实行郡县制度管理地方4.先秦时期,称人的籍贯往往表述为“齐人”“鲁人”“楚人”……,后来逐渐以行政区划来表述人的籍贯,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延续C.郡县制的推广D.三省制的沿袭5.(2021·安徽宿州高一期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分析:“其后诸侯力政……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如下图所示。秦朝统一文字()。A.巩固了秦朝的大一统统治B.大大促进了秦国发展强大C.表明中国文字发展成熟D.有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6.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泰山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并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记功,这些活动表明()。A.推行文化专制B.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C.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D.确立新的祭祀礼仪7.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8.(2021·广东汕尾高一期末)秦王朝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传送系统,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常被人称为中国最早的“国道”)。这些举措有助于()。A.加强对全国的管理B.皇帝对各地的巡视C.实现对思想的控制D.疆域内各地的交流9.钱穆先生说:“始皇既卒,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A.用人不当,政治腐败 B.统治残虐,民心思变C.强推郡县,地方离心 D.刑法严苛,文化专制10.《里耶秦简》记载:一年中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的官吏要被免职,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同那些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为新地吏的官吏一样。当时这一规定()。A.制约了官员治理效能的提升B.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说明秦朝地方管理的随意性D.表明秦官施政受到了严格限制星级★培优练习(基本技能7-12分钟)★11.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列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这里的“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C.继承了西周传统 D.首创了郡县制度★12.下表是关于郡县制的三次争论高潮的基本概况,对此分析合理的是()。唐朝朱敬则:“高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失也”明末一清中叶顾炎武:“方今郡县之弊已极……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戊戌变法以来章太炎:“民国成立,首在规定政权,必中央之权略重,地方之权略轻”梁启超:“效瑞士之制,自分为数小邦,据联邦之制,以实行民主之政”A.同一时期评价基本趋同B.随社会环境和思维角度发生变化C.时间愈后评价愈加准确D.都只关注利弊但未提出处理方案★13.(2021·福建厦门高一期末)秦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跪射式士俑(如上图)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被视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镇馆之宝。2020年12月13日晚,《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二期对其进行隆重介绍。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唯一未经人工修复的秦俑,是弓弩手形象的生动写照,可作为军事史、政治史史料,帮助我们了解秦始皇实现统一霸业的历史。材料二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法家思想的核心概括地讲,就是“重刑”。秦统一以后,更加迷信法家学说,开始将法家思想推向极端,现实矛盾的激化使秦国这个风行万里的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摘编自刘仲一《法家思想与秦朝的速亡》(1)如需对材料一中的跪射俑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加以印证,可以参考哪部古代典籍?跪射俑还有哪些方面的史料价值?请举一例并简要说明。(2)请举法家代表人物一例。你认为秦王朝在治理国家时选择哪一统治理论最合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分钟,完成下面的反馈表)做错题目的题号原因分析:知识□方法□技能□题意理解□本课时的疑惑是否解决,解决的途径和程度如何?疑问情况:解决□未解决□解决途径:与同学讨论交流□询问老师□解决程度:一般□良好□其他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秦朝疆域扩展到岭南地区,设立南海、桂林、象郡,故选C;河套地区不是秦朝疆域扩大的主要方向,排除A;河西走廊、辽河流域在战国时,曾是秦国、燕国的部分统治区域,排除B、D。2.【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皇帝制度的独尊现象,“群臣莫敢用”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独尊,所以答案选D项;A、B两项是表面现象,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中的“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来管理地方,故选D项;由图示可以看出都城并不位于国家的中心位置,排除A项;B、C两项不能由图示看出,排除。4.【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知,“齐人”“鲁人”“楚人”是受分封制的影响,而“以行政区划来表述人的籍贯”则是受到郡县制的影响,C项正确,排除A;材料与宗法制、三省制无关,排除BD。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文字,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统一文字的是秦朝,而不是秦国,排除B项;统一文字不是中国文字成熟的表现,排除C项;统一文字是在秦统一中国后,排除D项。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秦始皇在泰山封禅,举行祭天大礼,并立石歌颂其功德,目的是把皇权和天命相结合,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以维护其统治,故B正确;题干内容没有体现秦始皇推行文化专制的政策,故排除A;虽然泰山地处山东,但秦始皇巩固统治却不只是针对山东,故排除C;题干内容只是体现秦始皇的祭天大礼,没有与以前比较,不能确定这是新的祭祀礼仪,且“新的祭祀礼仪”这一表述也是表面现象,没有揭示出实质问题,故排除D。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正是为了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可知,三纲五常是在西汉由董仲舒提出的,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C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分封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8.【答案】A【解析】传送系统和驰道都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从而强化对全国的控制和管理,故选A项;传送系统和皇帝的巡视无关,排除B项;文书传送系统和驰道属于交通通信措施,和思想控制无关,排除C项;这些举措是为了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而非为了促进各地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材料“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说明旧制度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在人们的观念中消弭。秦在推行郡县制时,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并未完全使地方从心理上接受集权国家的意识形态,消除分封的地方认同,故选C项;“用人不当,政治腐败”不能算是封建残念,排除A项;统治残虐不属于封建政体,排除B项;“刑法严苛,文化专制”属于思想文化角度,和封邦建国体制无关,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政治。材料“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表明,官员生病一段时间要被派去新地为官或成边,这是对官员的贬黜,不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官员的管理效能,故选A项;秦简是对所有逾期不能办公官员的规定,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B项;长期生病的官员受到惩罚,说明秦朝管理官员的规范化,不能体现“随意性”,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官员施政的限制,故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建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故选A项;地理位置优越属于“硬件”,B项错误;秦地处西陲,文化落后,继承西周传统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时期,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明末一清中叶、戊戌变法以来三个时期对郡县制的争论中都有褒有贬,时代不同,对郡县制的褒贬的思维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故选B;唐朝、明末一清中叶、戊戌变法以来三个时期对郡县制的争论中都有褒有贬,排除A;三个时期对郡县制的褒贬的思维角度不同,并非时间愈后评价愈加准确,排除C;梁启超提出效瑞士联邦之制,排除D。13.【答案】(1)典籍:《史记》。史料价值:秦朝的手工业、军事、社会生活等。举例:通过兵马俑可以了解当时的手工业制作水平和工艺。(2)代表人物:韩非。理论:儒家。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时期采用法家思想容易导致暴政。儒家思想主张实行仁政,符合国家的管理需要。【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兵马俑是秦代的遗迹,距离秦代最近的史学典籍是《史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