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检察监督权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刑事检察监督权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刑事检察监督权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刑事检察监督权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刑事检察监督权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刑事检察监督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刑事司法中的侦查、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是国家权力资源重要的一部分,为保障社会的有序发展,权力的正常运行,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刑事诉讼活动实施检察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也因此在立法上享有对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实施检察监督的权力和义务,刑事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其合法性不容置疑。然而,在中国司法改革的探索过程中,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成为制约刑事检察监督机制运行的羁绊,检察监督权的行使面临诸多的理性检视和挑战。因此,本文就在新刑诉讼法实施之初,研究刑事检察监督权的运行问题。如何看待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活动享有专门的法律监督权,如何在新刑诉法实施之际领会立法宗旨、贯彻实施好刑事检察监督权,探索更好的监督途径和方法,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我国刑事检察监督更具理性、更符合正义的要求,不仅是法学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也是司法改革面临的重要内容,更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好监督权的期许。“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肩负着建设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因此,领会新刑事诉讼法的指导精神,分析新刑诉法对检察监督的诸多完善,探索刑事检察监督权行使的方法和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刑事检察理论研究和诉讼监督实践中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一、刑事检察监督权概述(一)刑事检察监督权的概念检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检"即“考查、察验,约束、制止”“察”具“细看、详审,考察、调查"之义,这是《辞海》里的解释。“检察”一词,既指检视察验,又指检举制止,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M].法律出版社.2002:58.“检察”的监督之意便一目了然。在现代国家,检察作为主要的司法活动,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与社会公益所进行的一种以公诉为主要职能、以监督为属性、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为目的的国家活动。朱孝清.检察的内涵及其启示[J].人民检察,2010:30.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M].法律出版社.2002:58.朱孝清.检察的内涵及其启示[J].人民检察,2010:30.监督即“监察督促”,《后汉书·苟传》中古代监督的原意是指,对派出去打仗的将领进行监察、督促而设置的官职,“监督”于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官名发展下来,随后演变为超出军事语言范围的常用动词。现代汉语中的“监督"之义,超越自上而下的“监察”或同级之间的“督促”,其含义既包括上级有权对下级的错误行为予以指导、纠正,也包括同级之间的相互制约,还包括下级对上级的建议。“督”与“监”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前者引申为了解权、观察权,后者为督促权,纠正权,从而形成以观察纠正权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法律监督权力结构。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检察监督,常以检察法律监督、诉讼监督等类似的同义词出现。按照“检察”的字面含义理解,监督是检察的应有之义。于是,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各国的检察职能都多少承载着监督的属性,因为,“在民主法制的要求下,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不会排斥诉讼中的监督,这是诉讼中防止国家权力滥用的最基本手段。”张泽涛.中外检察制度比较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45.张泽涛.中外检察制度比较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45.(二)刑事检察监督权的性质与特征1.刑事检察监督权的性质(1)检察监督权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检察监督权根植于检察权,而检察权的性质也是学界与检察理论界探讨和争论的焦点,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概括为四种:观点一坚持检察权是行政权,该观点认为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各项权力都是具体程序性权力,与法律监督机关和其享有的法律监督权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观点二认为检察权是司法权,依据检察机关是可以独立行使职权的主体,检察机关的侦查、公诉以及诉讼监督等活动符合司法机关积极、主动追诉犯罪的特点;观点三,检察权兼具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属性,这种观点认为检察权是一种兼具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某些属性的独特的权力。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10):16.由于检察权同时具有这两种属性且无法判断哪种权力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种权力的属性应在传统的三权之外来判断;林钰雄.检察官论[M].学林出版社,1999:114.观点四认为检察权的性质有时表现为行政性,有时在某方面具浓厚的司法性,而本质属性是法律监督权。这种观点认为权力的划分可超越传统的“三权分立”,在三权之外设立其他的权力。检察权本质就是法律监督权,而不是行政权、司法权或者其他性质的权力。叶建丰.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J].河北法学,2004,3:89.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10):16.林钰雄.检察官论[M].学林出版社,1999:114.叶建丰.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J].河北法学,2004,3:89.源于宪法关于检察机关性质的定位以及检察权在我国法治社会中的功能,笔者赞同观点四——检察权的本质属性是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决定了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性质,固韩成军.检察权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2):90.而检察监督权是由立法赋予的,由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决定的对法律实施进行监督的权力,其根植于检察权,因此,检察监督权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便理所当然。刑事检察监督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监所检察一样,是系统内的、专门的诉讼监督,是唯一贯穿刑事诉讼始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在该制度中享有的监督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固韩成军.检察权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2):90.(2)检察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的延伸检察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接受人大的领导和监督。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确立了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中的性质,检察机关也因此有权代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检察监督权成为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因此检察监督又简称为“诉讼监督”,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是针对参与刑事诉讼的主体所进行的活动开展的监察督促工作。因而,刑事检察监督权也是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延伸。2.刑事检察监督权的特征(1)法定性首先,宪法及刑事诉讼法授权性的规定,是人民检察院享有刑事检察监督权的法律依据,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的方式赋予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权,除此,刑事诉讼法第8条的总则性规定,使检察机关有权对刑事诉讼进行监督成为一项基本原则。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因此,检察监督权的行使具有合法性且不容置疑;其次,刑事检察监督权的行使同权力来源的合法性相应,要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按照法定的方式和手段,一切违反法律程序的检察监督都是不被允许的。(2)程序性列宁指出:“检察机关和任何行政机关不同,它丝毫没有行政权,对任何行政问题都没有表决权。”列宁全集:第43卷[M].人民出版社,1987.

列宁的法律监督论是我国检察监督具有程序性特点的理论基础。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通过作出程序性决定并启动司法程序来解决发现的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实体处分权,相对于行政管理权和司法裁判权的实体性而言,检察监督是一种程序建议权,郝彦楠.刑事审判检察监督机制研究[C].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一点使得检察监督权与行政权和审判权得以区别开来。具体来说,检察机关监督诉讼活动但不可以决定诉讼结局,不能替代执法机关作出最终裁决。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通过对被监督者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以行使监督权,而对被监督者在诉讼中的决定无权改变,被监督者能否接纳监督意见决定着检察监督效果的实现。“检察监督是一种通过具体的诉讼职能而实现的权力,而不是一种超脱于监督对象之外以旁观者的姿态指手画脚的权力。”列宁全集:第43卷[M].人民出版社,1987.

郝彦楠.刑事审判检察监督机制研究[C].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周理松.论检察监督的程序性与实效性[J].人民检察,2001,(6):16—17.(3)有限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立法赋予的,是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延伸。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这就决定了检察监督效力的有限性。在我国司法体制中,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三者是平等的,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和法院以及刑罚执行机关具有监督权,仅是一种有限的权力制约,并不代表可以凌驾于后者之上。此外,检察机关必须在国家法律授权范围内,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程序与方式,对法律明确规定的监督对象和范围进行监督,且人民检察院开展诉讼监督的途径、具体监督的方法也极为有限。(三)刑事检察监督权存在的必要性1.我国宪政体制权力制衡的要求检察监督权是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中权力与权力相制衡的要求。所谓国家权力结构,是指国家机构系统内各权力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52.有着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之间,虽法律监督形式不同,但基于权力制衡以及维护法律实施、法制统一的需要,法律监督都是国家权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政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任何国家机关均须接受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虽然有权监督其产生的权能,但不能干预具体的法律实施。如房保国教授:“人大个案监督尽管有一定的价值,在部分个案中也可能会产生公正的结果,但其伴随的弊端也是非常危险的。”【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52.房保国.人大个案监督要谨慎对待[J].新京报,2004.2.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公正指公平、正义,是司法追求的价值和目标。美国著名学者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她多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或制度,不管他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正义之神一手提着天平,用它衡量法;另一手握着剑,用它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是赤裸裸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只有在正义之神操剑的力量和掌握天平的技巧并驾齐驱的时候,一种完美的法治状态才能占统治地位。【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德】鲁道夫•耶林著,潘汉典译.权力斗争论(法学译丛)[J].1985,(2).在诉讼活动中,公正不仅是人们评价司法程序和裁判结果的客观标准,更是司法致力于实现的价值。由于受证据情况、自身能力、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司法人员在查明案件事实时,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而导致判断模糊、失误。因此,为保证司法人员判断正确,公正执法,保障公民正当权利的行使,需要提高办案人员收集证据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更要防止办案中的随意性。此外,司法公正内涵中的程序公正也体现着国家司法制度的公平与正义,“即使实体法不合理,诉讼程序仍然是合乎逻辑的。这就是说,诉讼程序起到的是逻辑推理的作用,其结果并非如愿。不论最终判决如何,合乎逻辑的诉讼程序为发现必要的答案提供了最佳的工具。”检察监督是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最直接、最有力的保障。3.实现诉讼目的的需要我国的刑事诉讼目的包括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诉讼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则是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秩序,根本目的实现依赖直接目的的实现。温军.论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合理重构[J].温军.论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合理重构[J].学习与探索,2007,(6).二、新刑诉法对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诉讼中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司法改革的要求,以许多新的条款规定了法律监督的内容,贯穿于诉讼全过程,使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从抽象步入具体,更为有效地指导刑事诉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新刑诉法对侦查监督中检察监督权的完善1.强化对侦查机关非法取证行为的监督新刑诉法第5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17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同时,新刑诉法第54条、第57、58条还分别就非法证据的范围、非法证据排除的主体、检察机关对取证过程合法性的证明义务及证明不能的后果等作出规定。上述条款详细规定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非法非法取证行为的监督,这是继“两高三部"下发“两个规定”之后,首次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纳入基本法予以确定。面对冤假错案频发、社会影响恶劣的现象,检察机关肩负着对侦查机关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行为进行监督的重任,强化对非法搜集证据行为的监督,符合司法程序正当性的要求。2.完善对执行强制措施情况的监督(1)区分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新刑诉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也可以监视居住。”两个条款分别就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条件加以规定,对比发现,二者适用条件明显不同,监视居住增加了第(三)、(四)、(五)项,相比1996年刑诉法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体现了人文化和灵活性。(2)规范监视居住的适用程序监视居住是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使用不当,会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因此,新刑诉法不仅明确了监视居住的地点,要求公安司法机关的尽告知义务,而且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及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权。如第七十三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指定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第七十四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对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内涵的丰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折抵刑期是一种探索,但具有合理性,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3)明确批准逮捕的条件和规范审查批捕程序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应当逮捕的条件未作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逮捕条件的把握标准不一。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批准逮捕的条件概括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社会危险性,但是哪些情形属于“社会危险性”,实践中难以把握。新刑诉法在第七十九条中对此予以明确:“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旌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逮捕作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不当适用,会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造成严重侵害,因此,新刑诉法规范了审查批捕程序,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审查逮捕时必须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必要时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特定情形是: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该规定使得审查逮捕部门在作批准逮捕决定时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犯罪嫌疑人的意见成为审查批捕的必经程序。(4)明确检察机关对强制措施的审查监督权新刑诉法第七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必要性进行审查并监督,是刑法保障人权目的和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是检察机关的权利也是义务。增设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对侦查违法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受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与侦查机关之间的权利与权力配置严重失衡,当事人的权利救济途径极为有限。为此,新刑诉法增设了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对侦查违法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解决实践中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强烈的超期羁押、取保难、辩护难等热点问题。第一百一五条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三)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四)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五)贪污、挪用、私分、调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明确了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可以进行投诉、申请救济的具体侵权行为的种类。“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新法首次确立对侦查违法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在处理投诉的机制上,将对申诉进行审查与处理的权限赋予人民检察院,意在强化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检察机关对侦查权的监督与制约。(二)新刑诉法对执行监督中检察监督权的完善新《刑事诉讼法》除了加强对侦查程序的诉讼监督之外,在现有法律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了对执行阶段的诉讼监督。韩成军.监所检察权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J].韩成军.监所检察权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5).1.强化了对暂予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只需在作出批准决定之后将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该监督方式属于事后监督,致使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权难以实现。新刑诉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的,应当将书面意见的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提出书面意见。"该条款将检察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由事后变更为事前监督,从而有利于检察机关执行监督权的实现。强化了对减刑、假释等刑罚变更执行的同步监督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以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该条对刑罚变更的监督也属于事后监督,新刑诉法则将对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变为事前的同步监督,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该条强化了检察机关对刑罚变更执行决定形成过程的监督,使检察机关能够参与刑罚变更决定的制作过程,避免事后监督存在的监督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确保刑罚变更执行的决定符合法治要求。这种监督手段的设计与诉讼监督目标更加匹配,符合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需要。(三)扩展了检察监督的范围新刑事诉讼法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增加条款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范围予以扩展,除上述侦查监督、执行监督外,还增加了对死刑复核程序以及特别程序的监督,弥补了检察监督在这些方面的空白。1.增加了对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按照1979年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死刑复核程序属于法院内部的报批核准程序,既不向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公开,也缺乏检察机关的监督,不利于保证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运行,不利于制约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而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诟病。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J].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333-334.新《刑事诉讼法》第240条第2款规定:“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J].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333-334.2.增加了对特别程序的监督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亮点之一是增加了“特别程序”,并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这些特别程序进行监督。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规定从抽象走向具体[J].检察日报,2012,(2).首先,规定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新《刑事诉讼法》第269条第1款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其次,规定检察机关享有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抗诉权。新《刑事诉讼法》第282条第2款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上诉、抗诉。”再次,赋予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程序的监督权。新《刑事诉讼法》第28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规定从抽象走向具体[J].检察日报,2012,(2).新法虽未具体规定对上述活动实施监督的具体机制,也未明确监督的效力,但毕竟赋予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死刑复核活动的监督权,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程序和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施监督的权力。新增的上述监督形式,使得刑事诉讼监督的范围,拓展为包括死刑复核程序和特定事项在内的监督,其边界涵盖到刑事诉讼流程的起始点和终结点,避免了国家刑罚权运转中监督真空地带的存在,满足了检察权对国家刑罚权运转过程进行制衡的要求,刑事诉讼监督范围的制度设计也更趋周密。向泽选.刑诉法修改与检察制度发展[J].人民检察,2013,(1):ll.向泽选.刑诉法修改与检察制度发展[J].人民检察,2013,(1):ll.(四)细化和完善了检察监督的程序总体而言,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的规定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导致检察监督的实践效果不很理想。新刑事诉讼法从贯彻落实检察监督原则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细化和完善了检察监督的程序,除上述对侦查阶段的批准逮捕条件和程序的完善外,还完善了对简易程序、再审程序的监督,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完善了对简易程序的监督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可以不派员出席简易程序的法庭审判。这导致在简易程序中,检察机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派员出席法庭,检察机关就不能及时地发现简易审判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违法行为,不利于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为此,新《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款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要求检察机关在简易程序中派员出庭支持公诉,有利于检察机关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发现简易程序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违法行为并加以纠正,维护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陈国庆.全面加强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J].法制资讯,2012,(21):18.陈国庆.全面加强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J].法制资讯,2012,(21):18.2.完善了对再审程序的监督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检察机关是否必须派员出庭没有作出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检察人员不出席再审案件的法庭审理。检察人员不出席再审案件的法庭审理,将严重影响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及时发现再审案件法庭审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违法行为并提出纠正意见。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新《刑事诉讼法》第245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这一规定使得检察机关能够直接参与再审程序并掌握审判程序运作的相关信息,保证其对再审程序的监督有章可循,有助于提高对再审程序进行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五)强化了检察监督的效力和刚性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如何保障检察监督条款在实践中得到严格执行很少作出规定,导致检察监督权缺乏刚性,实践中检察机关的纠正意见不被执行的情况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监督的效果。新刑事诉讼法以提高检察监督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为出发点,着力强化了检察监督的效力,增加了检察监督的刚性权力。1.赋予检察机关以非法证据排除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现象非常普遍,也因此导致了许多司法冤案。为避免类似杜培武案、佘祥林案等冤假错案的再次发生,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维护司法的公信力,新《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规定:“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2.赋予检察机关以调查核实权和追究刑事责任权由于发现违法行为是纠正违法行为的前提,要强化检察监督的效力和刚性,首先要保证检察机关对违法行为享有知情权和调查权,所以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违法行为以调查核实权是十分必要的。卞建林.强化诉讼监督:刑诉法修改的浓墨重彩[J].卞建林.强化诉讼监督:刑诉法修改的浓墨重彩[J].中国检察官,2012,(3):77.(六)增设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向检察机关的申诉控告制度新刑诉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申诉控告制度的确立,使得检察机关能够掌握侦查中发生的阻碍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职权的情况,能够为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实施监督指明方向,使检察机关明确监督的重点部位,提升监督的准确度,保障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权利的正常行使,优化执法环境,实现司法公平、公正。三、刑事检察监督权运行面临的问题新刑诉法虽增加诸多条款进一步完善了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但在某些监督领域仍然缺乏具体的程序性指导,容易导致执法标准的混乱,同时,赋予检察机关监督的途径和方法有限,也影响了诉讼监督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一)诉讼监督的立法存在漏洞1.立法缺乏具体程序性规定新刑诉法增加了许多条款以丰富诉讼监督的内容,但是对原刑诉法关于诉讼监督的规定没有进行大的修改,诉讼监督的具体程序规定依旧处于盲区,监督缺乏可操作性仍然是一个不得不探讨的话题,如对第73条新增加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第98条、第203条、第265、第289规定的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的监督等,均属于宽泛性的规定,条文规定的内容过于原则和抽象,使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未在立法中得以充分实现。同时,对于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具体立法规定过于狭窄。如第47条、第115条对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的申诉、控告的受理程序、期限、权利救济手段均未作详细规定;第111条仅规定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行为的监督,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以及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其他侦查机关立案活动的监督却未作规定;只规定了对立案活动的监督,对撤案、立而不侦也未作规定,这使得检察机关不能全面实施诉讼监督职能的现象长期存在。2.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的途径极为有限新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审判、执行等活动以监督权,但未明确检察机关可以采取的监督手段,导致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手段和方式极为单一,能够引起相应法律后果的监督措施匮乏,制裁性方式匮乏,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立案监督、侦查监督还是审判监督,通过审查批捕、起诉卷宗材料以及法院的裁判文书进行监督是最常态的监督途径,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是最常见的监督手段,且所发出的文书都具有“事后性”、“外在性”特征,而事前、事中监督方式匮乏,程序性违法行为及其后果的监督方式明显不足,同时,对于诉讼监督手段的大胆探索,其合法性及效果的争议性,影响了检察机关实施诉讼监督权的效力和积极性。(二)诉讼监督的效力缺乏刚性新刑诉法关于诉讼监督的大量条款,依旧沿袭了原来的规定,因缺乏具体的程序性规定,导致刑事诉讼监督工作开展的手段和力度不足,甚至怠于监督或监督权滥用,影响了检察监督的效果。新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检察监督的效力,如赋予检察机关以调查核实权和追究刑事责任权,但这一规定仅适用于新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情形,其余缺乏刚性的强制权和制裁机制。例如,新《刑事诉讼法》第20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再如,第255条规定对监狱、看守所提出的暂予监外执行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条文中仅用“有权”、“可以”授权检察机关以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的权力,却没有强调被监督机关“应当”接受监督并及时纠正的义务,以及,如果法院或刑罚变更执行的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拒不接受检察机关的意见,拒不纠正,检察机关有权采取哪些措施?这种仅限于通知或提出纠正意见的监督方式,对被监督机关没有任何威慑力,被监督者即使不纠正也无制裁措施,导致检察机关的指令经常被消极抵制,检察监督流于形式,检察监督的许多条款在实践中形同空文。以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为例,刑诉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可以作出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和起诉、不起诉的决定,且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但由于检察监督的效力不足,公安机关退而不查、查后不报、报而超期的现象非常严重。(三)诉讼监督的执法理念滞后长期以来,因刑诉法对诉讼监督的具体程序性规定存在的不足,导致诉讼监督活动中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的同时,也在艰难探索有效的监督方式,在监督不被采纳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监督的积极性受挫,致使不敢监督或者怠于监督。而侦查阶段的刑讯逼供、违法办案情形不在少数,冤假错案频频发生,法院审理与判决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约束性不足,法庭上出现许多闹剧,执法者的类似行为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在新法实施之初,通过对立法宗旨的学习、领会,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执法行为上均有大的改进,如依照刑诉法的规定,制定内部规章制度以规范执法行为,接受监督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受旧的执法理念和执法习惯的影响,面对案件数量依旧只增不减的压力,重大违法行为的发生虽有所减少,办案随意性及不积极接受监督的现象仍会存在。执法机关尊重、保障人权的理念的树立与依法办案、自觉接受监督的执法习惯的培养,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有效方式、良好效果的探索与实现,以及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由紧张到缓和局面的出现,需要双方长时间地共同探索与努力。四、刑事检察监督权的正确行使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权的运作承前启后,诉讼监督活动贯穿始终,检察机关大力推动新刑诉法贯彻实施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行使好诉讼监督职权,需要从立法、制度、保障措施等多方面改进。(一)刑事检察监督权行使的理念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观念先行、积极转变执法理念,是正确行使监督权的前提。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基本原则予以确立,强调打击犯罪的同时重视保障人权,并有许多具体规定加以跟进,如不得在办案区内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后要依法及时通知家属,拘留、逮捕以后立即移送看守所,增设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侦查机关违法行为的申诉处理机制等措旌,都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在以往偏重惩罚犯罪的执法形势下,人权理念的导入是顺应世界趋势、时代潮流及司法文明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指引执法人员走出执法误区,更新执法理念。因此,检察人员更应加强学习新刑事诉讼法,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对在诉讼活动中侵犯当事人合法权利的随意性、不规范性、不统一性行为,严格依法监督;其次,要树立程序公正理念。程序公正作为一种基本的诉讼理念,不仅具有实现实体公正的工具价值,更具有独立于实体公正的自身内在的社会价值,即程序正义。强调程序公正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的异化,防止职权诉讼行为恣意行使,避免人治在诉讼中的膨胀,为保障人权、依法打击犯罪提供保障。实现程序公正,防止司法权滥用,一方面要靠司法机关严格执法来实现,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加强对职权性诉讼行为的监督与制约来实现。因此,检察机关强化刑事检察监督职能是实现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最直接、最有力的保障,程序公正理念是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根本的理念基础。(二)刑事检察监督权行使的方法1.创新机制,探索特色监督方法虽然新刑事诉讼法对诉讼监督行为作了诸多规定,但多属于原则性的指导性条文,且不可能在所有的监督领域都面面俱到,监督权如何具体实施,是所有检察机关需要直面的问题。由于中国地域宽广,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有差异,在法律统一实施的原则下,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全面具体的实施细则或者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各个检察机关也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不违背立法宗旨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机制,完善监督方式方法,开展有特色的执法行为。例如,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包括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医疗和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以及对侦查机关扣押和冻结财产的纠正和监督,这些都是新内容新任务,需要检察机关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监督的方式方法,并对相应程序予以细化。又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中,对未成年人的“慎捕慎诉”如何准确把握,则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探索监督方法,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履行监督职责的要求。2.转变模式,规范监督行为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机关的办案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检察机关实施监督权面临的新挑战,如何在新的办案模式中发现侦查机关、法院、刑罚执行机关在执法行为中存在的违法之处,需要检察机关转变监督模式,规范监督行为。如:以往办案中,侦查以口供为中心,审查逮捕、起诉以书面材料为中心,法庭审理以公诉为中心的模式,新刑事诉讼法将上述有弊端的旧办案模式予以改变,实践中将严格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审查逮捕时,需要讯问犯罪嫌疑人及必要时询问被害人、证人、辩护人;提起公诉时,发现侦查机关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缺失材料要求予以补正,证据不充分时予以补强等;法庭审理时,确立“必要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规定了在几种情况下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包括简易程序、再审程序派员出席法庭;对法院错误判决的抗诉、对执行违法行为的监督等等。(三)刑事检察监督权行使的保障措施新刑诉法实施近一年,为适应新法对诉讼监督的新规定,更好地贯彻新刑诉法指导精神,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促进司法公正,检察机关需要改革不适应的机制,同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1.改革检察机关管理机制(1)改革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立法规定,检察机关受上级院及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导致检察监督权的独立行使难以实现,司法地方化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建议取消检察机关双重领导的工作体制,建立上下级检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的工作体制。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都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采取上下级检察机关的垂直领导,可有效抵御来自地方政府及权力机关的不当影响,实现检察机关的整体独立,促进检察监督见成效,维护国家法制的正确实施。(2)改革检察财政管理体制现行体制下,地方检察机关财政基本上均由地方财政负责。地方检察机关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无疑成为地方检察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的羁绊。要使检察机关挺起腰板履行监督职能,必须保证检察机关拥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改革检察机关的财政供给保障体制就成为迫切之需。原则上,检察机关的办案、办公、福利、工资等经费问题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预算并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核,由国家财政统一负担。但是,受国家财政负担的有限能力及各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建立以省级财政为主的检察系统经费解决机制较为妥当。(3)改革检察机关人事管理和职务保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由省级院统一编制并负责落实,省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官的人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名并任命,省级以下地方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官人选,应当参照省级院选任规则,坚持公平、公正、民主,并接受上级院的监督,防止地方检察机关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存在的随意性,杜绝检察长的“一长专制”,创造任人唯贤、良性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检察队伍的干净、纯洁,树立检察机关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其次,保障检察官任职后履行职务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保障其检察监督作用有效地发挥,因此,需要改革检察人员职务保障机制,并从法律和物质上保证其享有并有效行使职权,同时建立统一的检察官惩戒机制。可设立二级统一的惩戒机构。中央一级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设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负责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官检察官和省级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的行为惩戒;地方一级,在省级人大的内务司法委员会内设立省级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负责对省级(院长、检察长除外)和省级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的行为惩戒。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J].法学研究,2003,(6).2.完善检察机关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检察机关是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法律仅规定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对检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不能有效监管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行使。霍布斯在几百年前就曾断言:“没有人能受他自己的限制,因为约束者能解除约束,所以只受自己约束的人就没有约束。”【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著,潘勤等译:宪政与民主,生活•【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著,潘勤等译:宪政与民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26.(1)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首先,强化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上级检察机关与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领导关系,应包括工作上的支持、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上级检察机加强对下级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权的监督,需要改变领导方式和措施,参与下级检察机关的业务办理和诉讼监督活动,上级院党组也要加强与地方党委的沟通与协调,做好对下级人民检察院领导班子的考察工作。其次,规范检察委员会及检察长审批制度。在我国检察机关中,检察委员会是对检察工作实行集体领导、自我监督的组织。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实践中,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采取派员出席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会议或通过审查检察委员会会议记录的形式,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的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切实履行检察委员会制度的作用。同时,检察长领导全院工作,享有审批权,应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领导好全院的检察工作,督促检察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2)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第一,改善党和人大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检察机关政治上必须坚持的“法律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检察机关正确贯彻国家政策,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龙宗智:论依法行使检察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3.党的正确领导是监督权依法行使、有效开展监督工作的保障。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以党权干预检察权的现象,阻碍了检察监督权的独立行使。董必武同志曾指出:“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应把党的机关的职能和国家机关的职能混同起来。党不能因领导政权机关就包办代替政权机关的工作。”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M].法律出版社,2001:109—110.党委或政法委对于有影响的重大案件,不能违背法律规定向检察机关发号施令,禁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为此,必须改善党对检察机关的领导方式、程序和范围,减少地方党委对检察机关的约束和控制。此外,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向同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的监督。人大负有维护检察机关独立,支持、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的职责。“龙宗智:论依法行使检察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3.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M].法律出版社,2001:109—110.刘立宪、张智辉.司法改革热点问题[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25.第二,强化检务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权力行使在阳光下”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途径,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检验检察监督的质量,是促使检察机关自觉、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增强检察监督的功效的有效途径。“在检务公开方面,健全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制度,提高检务公开的及时性和实效性。”罗昌平、王喜娟.检察业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5.罗昌平、王喜娟.检察业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5.3.加强检察人员队伍建设“法的生命在于执行”,发挥检察监督的作用,需要科学的法律和健全的司法体制,还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检察人员队伍。因此,加强检察人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提高检察官资格任命的门槛。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检察官必须具备能够胜任检察职业条件的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个人品行和职业道德,向检察官的社会精英化迈进;其次,加强检察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检察干警要树立“公正执法、强化监督"的执法理念,增强监督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和方法,克服“不敢监督,怠于监督"的心理,同时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发挥刑事诉讼检察监督职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再次,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是提升刑事诉讼检察监督能力的基础,检察人员要善于学习并用理论知识指导诉讼监督实践,接受实务训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最后,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保证检察官的薪酬、待遇,职务升迁机会,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提升检察干警的工作积极性。结语在我国宪政体制框架下,宪法赋予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权,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司法权力进行制衡,对侦查机关、人民法院、刑罚执行机关的诉讼活动进行检察监督,维护国家的法律统一及法的正确实施。检察机关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担,检察监督权的设立是我国宪政体制权力制衡的要求,是司法公正和实现诉讼目的的需要,在新刑诉法实施之初,检察机关应怎样更好地行使监督权,及时准确纠正诉讼违法行为,以制约和规范被监督者权力的行使,又能有效维护被监督者依法独立执法办案,是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面临的问题。检察机关在深入领会、贯彻新刑诉法立法宗旨的前提下,应探索诉讼监督的新的方法和手段,积累并互相学习监督的经验,完善检察机关的正确行使监督权的保障措施,提升干警检察监督的积极性及监督的理论和业务水平,确保检察监督权的顺利行使。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的目标和应发挥的作用,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并依法行使检察监督权对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平正义起着关键的作用。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刑事检察监督权的健康行使及和谐、有序、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创建将不会久远。参考文献著作类:[1]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2]张泽涛.中外检察制度比较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3]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林钰雄.检察官论[M].学林出版社,1999.[5]列宁全集:第43卷[M].人民出版社1987.[6]【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7]【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8]【德】鲁道夫·耶林著.潘汉典译:权力斗争论法学译丛[M].1985(2).[9]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10]【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著,潘勤等译:宪政与民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1]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M].法律出版社,2001.[12]刘立宪、张智辉.司法改革热点问题[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3]罗昌平、王喜娟.检察业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论文类:[14]朱孝清.检察的内涵及其启示[J].人民检察,2010,(9).[15]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10).陈兴良.从“法官之上的法官”到“法官之前的法官”[J].中外法学,2000,(6).[16]叶建丰.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J].河北法学,2004,(3).[17]韩成军.检察权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0,第18卷(2).[18]郝彦楠.刑事审判检察监督机制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房保国.人大个案监督要谨慎对待[J].新京报,2004年.[20]温军.论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合理重构[J].学习与探索.2007(6).[21]韩成军.监所检察权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5).[22]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规定从抽象走向具体[J].检察日报,2012,(2).[23]向泽选.刑诉法修改与检察制度发展[J].人民检察,2013,(1).[24]陈国庆.全面加强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J].法制资讯,2012,(21).[25]卞建林.强化诉讼监督:刑诉法修改的浓墨重彩[J].中国检察官,2012,(3)[26]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J].法学研究,2003,(6).[27]龙宗智.论依法行使检察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致谢本文从选题到完成,无不倾注了岳瑞芳老师诲人不倦的关怀、指导和教诲。写这篇论文期间,岳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洞察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以及为人师表的风范给了我巨大的启迪、鼓舞和鞭策,并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楷模。至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老师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诚挚地祝愿岳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安康,全家幸福!在专升本这两年,同时得到社科系毛文清、蔡世杰、韩敏、唐慧俊,董会咏,许韶平等老师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谨向所有在学校期间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HYPERLINK"/detail.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