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交通运输局溧宁高速公路郎溪开发区互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郎溪县交通运输局溧宁高速公路郎溪开发区互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郎溪县交通运输局溧宁高速公路郎溪开发区互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郎溪县交通运输局溧宁高速公路郎溪开发区互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郎溪县交通运输局溧宁高速公路郎溪开发区互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溧宁高速公路郎溪开发区互通项目项目代码2022-341800-04-01-627384建设地点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地理坐标经度:119°17′28.839″,纬度:31°13′12.363″建设项类别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260455m2/4.662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 (选)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发改审批〔2022〕130号总投资(万)23811.32环保投资(万元)688.56环保投资占比 )2.89施工工期18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专项评价设置情况一、设置噪声专项评价设置原则:本项目属于公路涉及环境敏感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的)项目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2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2本项目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2019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可知,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所规定的内容,属于允许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郎溪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前,郎溪县境内高速出入口2处,分别是沪渝高速上“郎溪南”高速口和溧广高速上“郎溪东”高速口。随着新一轮的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的建设,目前2个高速出入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十四五”期间,计划改建1处高速出入口,规划新增5处高速出入口。本项目为溧宁高速在郎溪县经济开发区处规划的出入口(郎溪开发区互通)。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该项目已取得项目代码:2202-341800-04-01-627384。1.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6年10月27日下发的《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要求: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本项目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如下: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对比安徽省宣城市“三线一单”文本可知。本项目位于宣城市郎溪经开区东侧中部、溧宁高速皖苏郎溪主线站附近,不涉及宣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一般生态空间,符合宣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和要求。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位置关系图见附图5和附图6。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2020年郎溪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可知,郎溪县6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均达标,拟建项目所在地为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本项目属于民生工程,建成后有利于城市发展及民众出行,项目运营期产生少量车辆尾气,少量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不外排,噪声在采取安装声屏障3的措施后能够达标,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①水环境分区管控对照宣城市水环境分区管控图,项目位于水环境一般管控区(宣城市水环境分区管控图见附图7)。具体管理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宣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一般管控区实施管控。项目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20年郎溪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可知,郎溪县境内6条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地表水环境具有一定的环境承载力。项目收费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二级生化处理+回用水池)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 (GB/T18920-2020)中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要求后回用于绿化不外排,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能够满足水环境一般管控区的管控要求。②大气管控分区图对照宣城市大气管控分区图,项目位于大气一般管控区(宣城市大气环境分区管控图见附图8)。具体管理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宣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一般管控区实施执行特别排放标准的行业实施提标升级改造。项目运营期产生少量车辆尾气和食堂油烟,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能够满足大气环境一般管控区的管控要求。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照宣城市环境管控单元图,项目位于生态环境一般管控区(宣城市环境管控单元图见附图9)。具体管理要求:对于一般管控单元,参照重点管控区提出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重点管控单元管控要求:对于重点管控单元,着重从现有源排放削减、新增源等量或倍量替代、排放标准加严、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或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等方面提出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从土地用途管控、环境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环境事故风险防控、有毒有害污染物和易燃易爆物质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环境风险防控要求;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地下水开采禁止或者限制要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要求,能源利用效率、禁燃区要求等方面提出资源开发效率要求,并提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要求。项目位于宣城市郎溪经开区东侧中部、溧宁高速皖苏郎溪主线站附近,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等,符合生态环境一般管控单元要4求。求3、与资源利用上限相符性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占用一定土地资源。建设项目总占地260455m2(其中农用地162619m2,建设用地97836m2),不占永久基本农田,已按规定将补充农用地、征地补偿、土地复垦等相关费用足额纳入项目工程概算。建设单位将严格控制用地规模,节约利用土地。符合资源利用上限的要求。4、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指基于环境管控单元,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要求,提出的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的通知对列入负面清单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原则上禁止投资建设,对未列入负面清单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投资项目均为允许类投资。建设项目为新建公路工程项目,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项目,项目建设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所规定的内容,属于允许类。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5二、建设内容理位置本项目位于郎溪经开区东侧中部、溧宁高速皖苏郎溪主线站附近,K4+641~K5+960 (溧宁高速桩号)路段,与北侧溧宁高速江苏段在建社诸互通距离10.5km,与南侧郎溪东互通距离10.1km。根据本项目在路网中的位置、功能,结合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互通A匝道平交口设置在S202上。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目组成及规模2.1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范围包括主线设计范围K4+641~K5+960内G4012溧宁高速公路拼宽改造,临时收费站和拆迁建筑物的拆除、原有1座高速跨地方路立交桥拼宽、新建2座高速跨A匝道立交桥和5条匝道等。新建匝道总长3.343km,桥梁190.02m/3座,收费站1处(4进4出)及其附属设施。溧宁高速为设计速度120km/h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为28.0~41.7m,互通范围内主线为K4+641~K5+960(K表示主线桩号),长约1.319km。互通立交匝道设计速度均为40km/h,匝道总长约3.343km。A匝道:AK0+000-AK2+159.83(AK表示A匝道桩号),长度2.15983km;B:BK0+000-BK0+229.649(BK表示B匝道桩号),长度0.229649km;C匝道:CK0+148.328-CK0+517.029(CK表示C匝道桩号),长度0.368701km;D匝道:DK0+113.835-DK0+400.075(DK表示D匝道桩号),长km。互通立交平面图见附图2。2.2拟建互通接口现状1、G4012溧宁高速公路(1)现状路基标准横断面溧宁高速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28.0m,断面组成为:0.75m土路肩+3.5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2×3.75m行车道+0.75m路缘带+3.0m中央分隔带+0.7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3.5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0.75m土路)=28.0m。行车道及硬路肩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正常横坡为4%。6图2-1既有G4012溧宁高速主线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道路现状概况1)路基和路面现状根据现场实地踏勘,路面整体状况良好,局部路段存在少量裂缝等病害,病害程度较轻。考虑地区降雨丰富,路面应加强排水设计。图2-2道路路面现状现有溧宁高速的主线路面结构为:4cmAC-13C(SBS改性)+6cmAC-20C(SBS改性)+8cmAC-25C+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共74cm。桥面铺装为:4cmAC-13C(SBS改性)+6cmAC-20C(SBS改性)+防水粘结层,收费站广场为:30cm水泥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0cm。2)路基排水工程现状溧宁高速路基排水主要结合排水体系,地表水利用地势漫流,汇至沿线排水设施排出。根据现场实地踏勘,排水路径基本畅通,基本无积水现象。7图2-3排水工程现状排水体系由排水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组成。填方路段设置纵向排水沟,截面形式为梯形,尺寸为底宽0.6m,顶宽1.8m,深0.6m,采用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挖方路段设置盖板边沟,截面形式为矩形,尺寸为0.6×0.6m,盖板采用混凝土预制,沟身为混凝土现浇。现有排水设施良好,排水体系相对完整。3)道路防护设施现状根据现场实地踏勘,既有道路防护类型主要为植草防护形式,沿线边坡植被覆盖良好,整体稳定。图2-4道路防护设施现状2、S202省道(1)现状路基断面项目A匝道起点AK0+000与省道S202平交,省道S202为郎溪县至广德市的一条重要道路,现状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m,具体断面组成为: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2x3.5m行车道+0.75m硬路肩+0.75m土路肩。8图2-5S202横断面(2)路基路面现状概况根据现场实地踏勘,路面整体状况良好。图2-6S202现状照片2.3拟建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宣城市郎溪县境内,处于郎溪经济开发区东侧中部、溧宁高速皖苏郎溪主线站附近,是在G4012溧宁高速上新增互通。本互通项目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A匝道下穿溧宁高速,被交道路为S202。工程范围包括主线设计范围K4+641~K5+960内G4012溧宁高速公路拼宽改改造、临时收费站和拆迁建筑物的拆除、原有1座高速跨地方路立交桥拼宽、新建2座高速跨A匝道立交桥和5条匝道等。新建匝道总长93.343km,桥梁190.02m/3座,收费站1处(4进4出)及其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内容及技表2-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项目工程名称工程内容主体工程路基工程(1)G4012溧宁高速拼宽改建段:K4+641~K5+960,主线路基宽度为28.0~41.7m,长度1.319km。(2)新增怀宁西互通匝道共5条,小计总长约为3.343km,具体如下:A匝道:AK0+000-AK2+159.83,A匝道(起点至规划金牛路平交口段)路基宽度10.0m;A匝道(规划金牛路平交口至收费站段)路基宽度23.5AmAkmB匝道:BK0+000-BK0+229.649,路基宽度10.5m,长度0.229649km;路面工程本项目线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收费站采用混凝土路面桥梁、涵洞工程本项目新建线桥2座、拼宽利用桥梁1座,共长190.02m;其中2座分别是A匝道及互通连接线公路段下穿现状溧宁高速而新增的桥梁,1座是溧宁高速跨地方路现状桥梁拼宽。主线接长涵洞1道,匝道新建涵洞17道,接长、新建涵洞共长469.31m;通道2道,共长60.25m。路基、路面排水路基排水:全线通过设置路基边沟、排水沟、横向排水沟、纵向涵等排水构造物形成一套完整、独立的路基排水系统。路面排水:(1)路面表面排水设计:路面表面排水采用散排方式。填方路段,路面水经土路肩和边坡漫流至路堤边沟内;挖方路段,路面水直接漫流至路堑边沟。面层渗水通过路肩内侧的通料碎石与路堑边沟预留泄水孔排入路堑边沟,超高路段外侧不设置内部排水设施。 (2)路面内部排水设计:在路面基层顶面设下封层拦截路面下渗水。下渗水通过路拱模坡排至硬路肩边缘,经土路肩内埋置的隔渗土工布排出。 (3)桥面排水设计:桥面表面水通过路拱自然漫流至桥面铺装边缘并通过碎石盲沟将水排除。对于桥面下渗水,在桥面钢筋混凝土顶面设置防水粘结层,使下渗水经防水粘结层排至碎石盲沟,进而排至泄水孔流走。 (4)中分带排水设计:原主线中分带,利用既有排水设施进行排水。通过埋设在中分带的纵向排水碎石盲沟汇水,利用横向排水管排出至路基范围。既有横向排水管应接长至改建后边坡外侧。辅助工收费站本项目设有匝道收费站1处,“4进4出”。客车ETC车道2进2出,含混合车道2进2出。收费大棚面收费站管理区占地9亩,总建筑面积(不含收费大程本项目设有匝道收费站管理区1处,位于收费站广场西侧,主要建筑功能包含:综合楼、宿舍楼、食棚)约2324m2临时工程临时堆场本项目共设置2个临时堆场,桩号:堆场#1K5+316,位于主线西侧,距主线中心线25.5m,占地类型为耕地,占地3000m2;堆场#2K5+367,位施工场地项目区位于郊区,办公区及生活区租用周边房屋;混凝土和沥青采用商购,不设置拌合站;设置两处施工场地,1#施工场地利用道路现状,不在征地范围内,属于临时用地,桩号:K5+150,位于主线东侧,距主线工场;2#施工场地,占地类型为林地,征地用途为收费站管理区,桩号:目部、预制场;机械停放在施工区域内,不单独设置存放处。施工营地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考虑租用周边民房,不自行建设。施工便道mm环保工程废气施工期:采取设置临时围挡、施工现场道路硬化处理、洒水压尘、沥青混凝土摊铺采用全封闭沥青混凝土摊铺车进行作业;临时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运营期:食堂油烟经复合静电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要求后引至屋顶排放;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加强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废水施工期:本项目不设混凝土及灰土拌和站,施工场地废水主要为雨天堆土场冲刷水及车辆机械冲洗水等。项目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生活区租用道路附近房屋。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由当地农民清掏做农肥,不外排。施工期车辆的冲洗废水,采取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沉淀回用后,可以用作施工区洒水抑尘,清洗车辆等,生产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将到最低。运营期:运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路面径流,通过公路沿线的截水沟、边沟和排水沟排入周边水体。项目收费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二级生化处理+回用水池)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GB/T18920-2020)中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要求后回用于绿化,不外排。噪声施工期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安排施工时间;运营期设置长期跟踪监测、道路两侧设置声屏障(声措施费用。固体废物施工期:临时收费站和建筑物拆除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运至城市管理部门指定位置;剩余的少量弃方(956m3)用于互通内场地的改造,挖余土石方进行集中堆放,场地改造时分层堆放,对场地进行防护绿化;施工营地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项目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机油及抹布,废抹布混入生活垃圾中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废机油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运营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收费站产生的生活垃圾(含厨余垃圾),收费站产生的生活垃圾(含厨余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生态环境施工结束后,采取土地整治等措施,全恢复为原有用地性质,对表土进行保护。地下水收费站的垃圾房和地埋式一体化中水回用设施为一般防渗区,要求防渗层等效于1.5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依托工程无注:主体工程内容实际按初设及初设批复内容进行评价,与可研批复有所稍微差别,可研内容具体如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要包含单喇叭互通匝道、溧宁高速公路拼宽、收费站等。互通范围内溧宁高速改造段长1.325公里。在互通A匝道上设置郎溪北收费站,收费站采用4进4出。互通立交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匝道长约3.459公里;A匝道标准段为对向三车道匝道,路基宽度为19.5米;A匝道起点至与规划金牛路平交口段,路基宽度10米;A匝道与金牛路平交口至AD分流段,路基宽度23.5米;B、D.E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基宽10.5米;C匝道为单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10.5米。路面采用沥青混领土路面。表2-2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本项目指标值溧宁高速设计速度(km/h)路基宽度(m)28~41.7平曲线最小半径(m)5594最大纵坡(%)互通形式叭A型交叉类型A匝道下穿高速设计速度(km/h)40路基宽度(m)AmB、C、平曲线最小半径(m)60最大纵坡(%)3.0最小凹曲线半径(m)最小凸曲线半径(m)3750表2-3主要工程规模汇总表名称主线路线全长(km)19B匝道长度为0.229649km;C匝道长度为0.368701km;D匝道长度为0.28624km;E匝道长度为0.298299km。5条匝道路线总长约为3.343km。路基长度(km)B匝道长度为0.229649km;C匝道长度为0.368701km;D匝道长度为0.28624km;E匝道长度为0.298299km。5条匝道路基总长约为3.343km路基宽(m)28.0~41.7路面面积(m2)613753753涵洞(m/道)通道/60.25/2中桥(m/座)190.02/3/征用土地(亩)269.0455拆迁建筑物(m2)628.88(主要为平房、楼房和水泥地坪)2.4主要工程内容工程(1)路基横断面布设1)主线路基横断面设计充分拟合老路平面线位。由于主线路基宽28米,由于主线向外延伸匝道,主线两边具有渐变段,因此采用在现有主线的基础上两边拼宽,原路基多余的拆迁,其余路基不动的方式,设置加减速车道,顺接到下行匝道。图2-7改建后主线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主线路基总宽度为28.0~41.7m。断面组成为:0.75m土路肩+3.5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0~9.5m渐变段+2×3.75m行车道+0.75m路缘带+3.0m中央分隔带+0.7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0~9.5m渐变段+2×3.75m行车道+3.5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0.75m土路肩。行车道及硬路肩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正常横坡为4%。2)新建匝道路基标准横断面①A匝道(起点至规划金牛路平交口段):采用双向两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0.0m。标准横断面几何尺寸布置为: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2×3.5m行车道+0.75m硬路肩+0.75m土路肩=10.0m。图2-8A匝道(起点至规划金牛路平交口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②A匝道(规划金牛路平交口至收费站段):采用双向四车道匝道,路基宽度23.5m。标准横断面几何尺寸布置为:0.75m土路肩+3.0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2×3.5m行车道+0.5m路缘带+1.0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5m行车道+3.0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0.75m土路肩=23.5m。图2-9A匝道(规划金牛路平交口至收费站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③A匝道(渐变段至终点段):采用对向分隔式匝道,路基宽度19.5m。标准横断面几何尺寸布置为:0.75m土路肩+1.0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2×3.5m行车道+0.5m路缘带+1.0m分隔带+0.5m路缘带+3.5m行车道+4.5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0.75m土路肩=19.5m。图2-10A匝道(渐变段至终点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④B、D、E匝道采用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0.5m。标准横断面几何尺寸布置为:0.75m土路肩+1.0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3.5m行车道+4.5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0.75m土路肩=10.5m。图2-11B、D、E匝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图.⑤C匝道采用单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0.5m。标准横断面几何尺寸布置为:0.75m土路肩+1.0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2×3.5m行车道+1.0m硬路肩(含路缘带宽0.5m)+0.75m土路肩=10.5m。图2-12C匝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图.3)路拱横坡行车道及硬路肩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4%;护坡道保证向外物的横坡。4)护坡道、碎落台填方路基坡脚外设置护坡道,宽度1m。一般路段碎落台宽度1m,特殊路段为满足排水需要,碎落台予以加宽。(2)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填方高度既有高速填方拼宽段的路基设计高程与主线保持一致。新建匝道的路基填土高度应结合桥涵构造物、被交路高程、洪水位、内涝水位、地下水位、土石方调配平衡等各类因素综合考虑。本项目填方路堤高度不小于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设计最大填土高度不超8m,填土高度小于1.54m的路段按低路堤设计。2)路基挖方深度既有高速挖方拼宽段的路基设计高程与主线保持一致。新建匝道的路基挖方深度应结合地形特点区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与路线平纵组合设计综合确定,包括匝道下穿净空要求、道路纵面指标、地形起伏情况、边受A匝道下穿高速控制,本项目最大挖深约为11.9m,下穿路段满足净空要求。3)路基边坡设计本项目路基工程包括填方、挖方工程。填方路段根据填料种类、填土高度等情况选取边坡形式、坡率等。本项目填方高度均不超过8m,填方边坡采用一坡到底形式,坡率1:1.5,部分用地受限路段设置挡土墙收缩坡脚。挖方路堑边坡应结合边坡高度、岩土形式、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设计。根据既有高速地勘资料,本项目区城内主要覆盖土层为第四纪中更新统棕红色夹灰白色粘土、粉质粘土,具有弱膨胀性,综合考虑,边坡高度小于10m时,采用1:1.5坡率、一坡到顶形式,边坡高度大于10m时,路堑置2m宽平台,平台上设置截水沟和种植槽。(3)路基填料及压实标准、强度要求1)路基填料由于本项目挖方量较大,路基填筑可以利用部分挖余方。一方面可以减少弃方,降低弃土场规模;另一方面利用于路基填料,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节省造价。结合地勘资料及室内实验资料,挖余方多为弱膨胀土。由于路基填料有特殊要求,弱膨胀土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借鉴项目区域的建设经验,对级配碎石和石灰改善土进行路基填料比选。根据以下比选,路基填料推荐采用石灰改善土(路床掺灰6%,路堤掺灰4%)。2)路基压实标准及强度要求本项目既有高速主线拼宽及新建匝道的路基压实度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20)中重型击实实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压实度控制,具体如下:①地表处理:路基填筑前应进行地基表层处理,先清除表土并引排地下水,后夯实碾压,清表平均厚度50cm,回填采用5%石灰改善土,地基表层的压实度≥90%。②填方路段:路面底部以下0~0.8m范围内采用8%石灰改善土填筑,压实度≥96%;0.8m以下路堤采用5%石灰改善土填筑,其中0.8~1.5m范围内压实度≥94%,1.5m以下范围内压实度≥93%。③低填浅挖、挖方路段:路面底部以下0~0.8m范围内采用8%石灰改善土填筑,m4%,翻挖部分压实度≥93%。④桥梁、涵洞台背过渡段:台背过渡段采用8%石灰改善土填筑,过渡段压实度≥96%,台背处地表压实度≥90%。⑤穿塘段路基:水塘、河沟清淤后,采用40cm厚透水性材料填筑底层,其上采用5%石灰改善土回填至路面底0.8m,路面底以下0~0.8m回填8%石灰改善土,压实度与一般填方段对应层位保持-一致。(4)低填、零填及浅挖方路基设计填土高度小于1.54米(路面+路床厚度),属低填路基,挖方深度小于0.8米,属浅挖路基。低填浅挖段,清表后根据地质情况,开挖至路床底标高后,如压实度不满足要求时,继续向下超挖,或就地翻松进行拌合碾压。一般路段的低填、零填及浅挖路段基底开挖,采取路床底超挖20cm.、就地翻挖20cm,就地夯实后采用4%石灰土进行填筑处理,路床采用6%石灰土填筑;地下水丰富路段的低填。零.填及浅挖路段路床底超挖40cm采用未筛分碎石填筑,路床采用6%石灰土填筑。反挖、翻挖处理综合考虑地基垂直方向强度和密实度的变化,充分利用地基原状土的结构强度。由于低填。零填及浅挖方段路面结构紧贴地表,地下水对路面结构和路床强度的影响较大,设计时结合路整堑开挖和排水设计引排地下水。(5)特殊部位路基设计1)路基拼宽设计路基加寬部分的新老路基街接处理,为保证现有道路安全及防止雨水对削坡开挖台阶的侵害,台阶由下至上施工,挖第一个台阶,分层碾压填筑至第二级台阶底面。再开挖至第二个台阶,分层填筑至下一级台阶底面,依次类推。开挖台阶前,应先将原路堤cm率1:1.5。在原路床底部台阶位置加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寬度采用拼宽路基满铺宽度。在基底加铺一层高强土工格室。各台阶水平方向设置内倾2%-4%斜坡,竖向均垂直开挖。基底按照一般路基设计进行基底超挖、压实处理。图2-13路基拼宽处理设计图.2)路桥(涵)台背过渡段路基设计为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桥(涵)头跳车现象,桥梁及涵洞台背设置过渡段,采用6%石灰土填筑;暗涵台背及涵顶以上50cm范围内与过渡段填料一致,50cm以上部分与路基同层填料一致进行填筑;桥涵台背处原地表处理要保证压实度不小于90%,过渡段范围内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6%;过渡段与一般路基挖台阶衔接,台阶宽不小于2.0米,以4%坡率向路基内倾斜。3)穿沟渠段路基设计沟塘内排水后,清淤至硬土层,分级开挖台阶,每级台阶宽2.0m,高1.0m。优先采用老路破碎料填筑至原地面高程,压实度不应小于90%。若沟梁深度大于3.0m时,需设置反压护坡平台,平台宽2.0m,高程应比塘坝高程略高,一般控制在渠坝高程+0.5m。沟塘路段应先进行排水、清淤处理,必要时设置围堰拦水。围堰及排水等临时工程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若设置围堰待路堤防护工程完成并验收后方可拆除。2、路面工程为了减少主线路面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路面工程造价,在本互通项目中对主线路面的材料的回收并充分利用。计划将主线路面破除后,将废料破碎、筛分后回填使用。根据本项目特点及既有主线高速公路路面使用状况,参考在建芜宣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情况,从减轻噪音、保护环境,提高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施工、养护、营运服务水平、造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得到路面结构如下:主线及匝道:4cmSMA-13C(SBS改性)+6cmAC-20C(SBS改性)+8cmAC-25C+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共74cm。桥面铺装为:4cmSMA-13C(SBS改性)+6cmAC-20C(SBS改性)+防水粘结层,收费站广场:30cm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共70cm。3、路基、路面排水工程(1)路基排水方案1)路堤边沟采用现浇混凝土梯形排水沟,大型水塘段结合平台设置平台截水沟防止路面水直接流入水塘。2)路堑边沟采用矩形盖板边沟,路堑边坡平台设置截水沟,路堑坡口外如存在可引发冲刷的水流,则结合地形设置堑顶截水沟,截水沟施工前应做生态和视觉景观效果调查。3)陡坡路段或排水设施进入沟渠水塘,流量≥0.10m/s时设置急流槽,并配套设置消力池,边坡平台截水沟与下方排水设施连接时设置急流槽。4)路堑边坡根据需要采用渗沟或仰斜排水孔排出地下水,低填及软弱土路段通过渗沟排出地下水,填平凹地及沿洼地纵向填筑的路堤内设置渗沟排除地下汇水。5)取土场根据场地的汇水状况设置排水设施,结合蓄水灌溉功能的排水设施可根据水塘的调节功能适当减小排水设施尺寸。6)经净化池过滤后再与自然水系连通,有条件时将路面径流导出敏感区。净化池一般采用开挖集水式,有条件路段尽量布置在桥下以减少占地。(2)路面排水方案1)本项目需对既有高速拼宽段的横向排水管进行延长,保证横向排水畅通。2)路面表面排水采用漫流方式,挖方段通过降低土路肩,使漫流路面水直接流入边沟;填方段通过混凝土硬化的土路肩漫流排出。3)在路面基层顶面设下封层拦截路面下渗水。填方路段,下渗水通过路拱横坡排至土路肩边缘预留的纵向碎石垫层内,通过碎石垫层排出。4)路面水流经水质环境敏感区(如水库、河流、居民点、水源等)路段设置净化池及事故应急池。净化池用于净化一般路面、桥面径流,事故应急池用于应对突发性泄漏事故。4、桥涵工程(1)概况全线设置桥梁3座,均为不涉水的分离立交桥,共长190.02m;其中主线桥2座,mm。全线设置涵洞18道,其中主线涵洞接长1道,匝道新建涵洞17道,接长、新建涵m0.25m。(2)主要技术标准①设计荷载:公路—Ⅰ级。②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涵洞1/100。③桥下净空:上跨高速公路及匝道≥5.0m。④桥面宽度:与路基宽度保持一致。⑤抗震要求: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重要性修正系数⑥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⑦结构安全等级:Ⅰ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3)主要建设内容全线设置桥涵结构物如下各表:表2-4桥梁、分离立交一览表中心桩号交叉方式角度(度)孔数×跨径(孔径-米)桥梁全长(米)结构形式备注1K5+267.7溧宁高速跨A03×25小箱梁新建2K5+630.0溧宁高速跨地方路028.02矮T梁拼宽3K5+903.4溧宁高速跨A3×25小箱梁新建2合计190.02表2-5涵洞设置一览表桩号角度(度)孔数及跨径(孔-m)新建涵长(米)结构类型备注AK0+045.00401-4×2.721.71盖板涵新建涵洞AK001-Φ1.522.03圆管涵新建涵洞20AK0+266.0001-Φ1.529.00倒虹吸新建涵洞AK0+450.0001-Φ1.535.00倒虹吸新建涵洞AK0+573.7501-Φ1.52.00倒虹吸新建涵洞AK0+850.00-401-4×2.735.71盖板涵新建涵洞AK+194.0001-Φ1.544.00圆管涵新建涵洞AK1+424.0001-Φ1.541.00圆管涵新建涵洞AK1+615.0001-4×2.733.00盖板涵新建涵洞AK1+939.00-201-4×3.035.00倒虹吸箱涵新建涵洞AK1+978.5001-Φ1.520.00倒虹吸新建涵洞AK2+091.0001-Φ1.546.00倒虹吸新建涵洞BK47.5001-Φ1.52.00圆管涵新建涵洞DK170.0001-Φ1.520.00倒虹吸新建涵洞DK0+290.00201-4×2.7盖板涵新建涵洞EK0+290.00-301-4×2.7盖板涵新建涵洞CK0+285.00-401-Φ1.59.51圆管涵新建涵洞K4+933.30301-4×2.7盖板涵涵洞接长合计469.31表2-6通道设置一览表桩号角度(度)孔数及跨径(孔-m)新建涵长(米)结构类型洞口形式左侧右侧AK1+685.0001-4×3.028.00整体式盖板涵八字墙八字墙AK1+526.00251-6×3.532.25整体式盖板涵八字墙八字墙合计60.25(4)主要桥梁方案1)K5+267.7溧宁高速跨A匝道分离立交桥郎溪开发区互通立交A匝道在AK2+004.34处下穿溧宁高速,交叉处A匝道路基宽度19.50米,交叉角度接近正交。根据互通立交平面布置,溧宁高速采用3×25米跨径跨越A匝道,桥下净高不小于5.5米。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组合箱梁,下21部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梁总体布置图如下:图2-14横断面图图2-15桥型立面图2)K5+630.0溧宁高速跨地方路拼宽桥应采用与原桥相同的结构型式,以利拼接。本项目拼宽桥上部构造采用16m标准跨径的PC.矮T梁结构,桥梁下部构造型式采用扶壁式桥台、桩基础。3)桥梁附属设施设计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C50;墙式护栏:C30;桥面铺装:上层为10cm厚沥青混凝土,下层10cm厚C40防水混凝土。墩、台帽采用C40混凝土;柱式墩身采用C40混凝土;墩台桩基均采用C30水下混凝土;耳背墙、牛腿、搭板采用C30混凝土;桩顶系梁、承台采用C30混凝土。伸缩缝:本标段桥梁,单跨桥一端采用伸缩缝,另一端采用背墙连续,多跨桥两桥22台处均采用80型伸缩缝。预制桥梁上部结构和浇筑台帽时,应注意预埋伸缩缝预留钢支座: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支座一般采用球形支座,低高度密肋式T梁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其性能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的规(JTT873-2013)、《桥梁球型支座的规定》(GB/T17955-2009)的规定和要求,其安装应按厂家要求进行。4)涵洞设计涵洞的设置,以尽量不改变现有沟渠自然状态、不降低原有沟渠使用功能,充分考虑沟渠泄洪及灌溉的需要,尽可能顾及群众生产、生活方便为原则。根据沟渠断面、流量及路基两恻排水需要而设置,孔径的确定主要依据汇水面积、流量、沟渠性质及断面尺寸、设计流量及沟渠规划等综合考虑,结构上一般采用施工方便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或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对于冲沟、沟塘等有软土地基及需考虑通道机通的位置,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本项目主线共设置涵洞16道,其中圆管涵13道、盖板涵3道、通道1道。5、交通安全设施(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是交通标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道路交通信息的具体反映。因此,在版面设计中,充分结合本项目的具体道路线形和交通特点,结合遒路使用者的行动特点,增加其可读性、易判性,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22的规定,根据设计速度,主线上标志版面的汉字高度选用70cm,距道和被交道路上的标志版面汉字高度选用40或50cm。版面文字均采用单独中文的方式,字体采用交通标志专用字体。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交通标志所反映信息的多少进行版面设计,确定版面的大小。交通标志专用字体规定:位于平面交叉指路标志方向箭杆上的公路编号标志应采用C型交通标志专用字体;除采用C型字体的规定外,公路命名编号标志和公路编号标志、出口编号标志、里程牌和百米牌中的英文与阿拉伯数字应采用B型交通标志专用字体;除以上两条规定之外的其他标志中字体均采用A型交通标志专用字体。(2)交通标线本项目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遵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结合路段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别设计。本项目路面标线涂料采用全天候雨夜反光型、热熔突起型(振荡标线)、树脂防滑型等。(3)护栏本项目护栏的设计执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及《公路23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中的相关规定。1)路侧护栏本项目全线设置路侧护栏,除桥梁外侧均采用混凝土护栏外,其它路段路侧均采用波形梁护栏。2)中央分隔带护栏主线:由于护栏使用年限久远,且不符合现行规范,全线中分带护栏拆除新建。A匝道:路基段中分带采用单柱双面型波形梁护栏(Grd-Am-2E)﹔桥梁段使用新泽西混凝土护栏。(4)轮廓标本项目全线重新设置轮廓标,轮廓标采用附着形式,为提高夜间视线诱导效果,轮廓标采取加密设置,轮廓标设置间距不大于24m,匝道内根据平曲线半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的设置间距。护栏段设置附着式轮廓标。考虑美观性,桥梁钢筋混凝土护栏上采用长条形轮廓标。(5)隔离设施为防止拖拉机、非机动车辆、人和动物等随意进入高速公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沿线两侧用地界及互通立交交叉等保留用地的边界设置隔离栅。与原有隔离栅保持一致,本项目全线采用焊接网隔离栅。(6)防眩设施全线有两种防眩形式:即对一般路段,采用在中央分隔带内种植低矮灌木进行防眩;对构造物上的防眩措施,则采用附着方式安装防眩板进行防眩,防眩板条间距为1米。(7)缓冲设施本项目在互通立交主线出口三角端、匝道分流三角端、收费岛岛头设置可导向防撞垫进行防撞、消能,防撞垫端部应与收费岛头应进行安全可靠连接,其中收费岛头前可导向防撞垫防护等级采用TB级,其余采用TS级。可导向防撞垫须有国家认可资质单位提供的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安全性能评价报告,并符合《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B05-01-2013)的要求。从路面到防撞垫顶面的高度宜为80~110cm,同时防撞垫长度范围内应设置连续的视线诱导设施。(8)防落物网在主线上跨匝道、主线上跨地方路桥梁两侧设置防落物网。防落物网所有材料热浸镀锌加漫塑,网片镀锌量≥120g/m2,浸塑层厚度≥150um;立柱镀锌量≥275g/m2,浸塑层厚度>250um。主线桥拼宽段及新建桥梁混凝土护栏上采用预留孔的方式设置防落物网,新建主线桥梁上设置4道,拼宽桥上设置外侧2道。立柱采用普通无缝钢管,混凝土护栏顶部预留立柱插孔,预留孔的垂直度偏差≤1%,预留孔与立柱间隙采用环氧树脂砂浆填充。同时,防落物网应做好防雷接地处理,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24防落物网的设置范围为下穿公路等被保护区的宽度(当上跨构造物与下穿公路斜交时,应取斜交宽度)并各向路外分别延长10~20米。跨越公路时防落物网网孔尺寸为50mm×100mm,防落物网应做好防雷接地处理,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9)里程牌、百米牌、公路界碑为了给道路使用者随时提供行驶里程的信息,在公路两侧对称设置里程牌。里程牌采用铝合金板制作,版面采用V类反光膜,阿拉伯数字高采用18cm,汉字高采用8cm,里程牌大小为700×480mm。利用电焊钢管支架将里程牌固定于路侧波形梁护栏立柱上。百米牌采用冷弯钢板固定于波形梁螺栓上、混凝土护栏顶面上。公路界碑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成15×15×120cm的正方形白色柱体,设置于公路用地两侧边缘,每200m设置--块,河流范围可不设置。(10)桥梁信息公示牌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公路桥梁信息公示牌设置要求》和《公路桥梁限载标志设置要求》的通知(交办公路〔2021〕20号),应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信息公开。公路桥梁应统一设置桥梁信息公示牌,所有桥梁应做到“一桥一牌”。桥梁信息公开内容应包括桥名、路线编号、路线名称、桥型、养护单位、管理单位、监管单位、联系电话等主要信息。桥梁信息公示牌设置于桥梁两端靠近桥头的行车方向右侧护栏上,每座桥梁安装2块。(11)道口标柱本项目在改道路口、小交叉口及被交路路口两侧设置道口标柱,用于提醒被交道路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路口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道口标柱采用钢管内浇筑C25混凝土制作而成,钢管表面粘贴红白相间反光膜,反光膜等级为Ⅳ类,道口标柱采用现浇C25混凝土基础固定。小交叉路口每处设置6个道口标柱,一侧3个。(12)减速带在沿线具备条件的设置减速带的改路平交口处设置减速带,颜色为黄黑相间,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设置于距平交口加铺转角起点10米的位置,设置长度为横跨整个路面。减速带采用橡胶型,由黄黑相间的减速带单元组成。减速带应一体成型,外表面应有增大附着力的条纹。每个减速带单元正对车辆行驶方向应有便于夜间辨识的逆反射材料。减速带通过螺栓与地面连接,减速带各个单元应以可靠方式连接。、房建工程TC进2出。收费站管理区占地9亩,位于位于收费站广场西侧,收费大棚面积约691m2本项目设有匝道收费站管理区1处,位于收费站广场西侧,收费站主要由综合楼(2层)、257m2、200m2、328m2和691m2。收费站配备收费人员15人,并安排食宿。7、机电工程(1)设计内容机电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管道改造方案、收费系统和供配电、照明系统。(2)运营管理体制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网建设情况,本项目管理体制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不在本项目设计范围)一宣城西路段中心(不在本项目设计范围)一收费站”。(3)监控系统本项目根据路段管理中心现状及本项目视频监控数据接入需求系统软件调整优化,以满足本项目改造后的接入管理、处置需求。外场设备由摄像机、可变情报板等设备组成.监控系统通过摄像机视频监视重点路段的车流等信息;气象检测器将沿途气象采集数据传输至省气象局中心站并从中心站获取气象信息;路段监控中心分析监控所有的数据,制定相关的引导交通正常运行的措施,最后将交通引导控制等信息显示在情报板上。外场设备经数字传输系统及通信系统传输,实现与路段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的远程通讯;监控设施具备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实时控制、报文处理、系统自诊断等功能。(4)通信系统本项目不设置千线传输设备,本项目收费数据及监控图像等通信业务数据均上传至宣广路段通信中心,利用其已建成的干线网实现本项目通信数据与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信息中心的联网.溧宁高速建设时各无人通信站已配置PTN分组传输设备(中兴6300)作为接入网使用。考虑到现有通信设备接入宣广路段中心的通信带宽仅为1GE。故本次改造新配置10GE等级光纤网络单元(ONU)一套,接入宣广高速10GE等级接入网链路,为本项目数据、图像业务提供传输通道。宣广路段中心在其它项目中已配置基于IP的语音软交换机。本项目由该软交换机负责本项目用户的语音业务,本项目收费站新配置语音接入网关通过10GE等级路段接入网接入语音软交换机.本项目需要敷设与主线相同芯数光缆实现通信机房与主线光缆的互联。(5)收费系统按照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规划,本项目纳入安徽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营有限公司进行联网收费。本项目采用开放式收费制式,分段计费。26(6)沿线设施供配电及照明1)供配电系统收费站控制室配置2台UPS给监控、通信、收费设备供电。广场市电配电箱给收费广场照明、收费亭配电箱配电;UPS电源安装于监控机房室,对收费车道设施采用奇偶供电方式。2)照明系统收费站照明应以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为主,同时还应为监控系统提供所需要的照度:收费站广场照明:平均照度20~50lx,均匀度应大于0.4。8、绿化工程(1)互通区绿化设计互通推荐方案中绿化面积共57000平方米。本次推荐方案采用螺旋状曲线构成整体形象,乔木林、灌木林、色带植物在大尺度的曲线造型下,形成向内流淌的曲线方向,整体大气,在互通立交的大尺度下,更容易展现动态的、富有韵律的美景。绿化种植以自然式组团为主,乔木栽植以成片、成带为主,花灌木勾勒林缘,并在匝道与主桥、匝道与匝道汇流区域,设置模纹灌木,保持视线通透,在大弧线区域,设置诱导树林,提升告诉交通的安全性。适当预留大块空间仅设置草坪,形成开阔通透的视线,放松驾驶者的心情,带来愉悦的车行视角。(2)中央绿化带设计中分带绿绿化满足防眩要求,并注意中分带景观视觉效果,以达到美化路容,改造行车环境的目的。中央分割带空间位置较小,土壤贫瘠,环境恶劣,植物选择适应性强,便于移植,容易成活,管理成本低,有充分苗源的品种,主要防眩树种早期和后期树冠变化较小,选择的植物品种,以常绿为主,适当搭配彩叶和开花灌木,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动态景观。中央分隔带正常绿化在满足防眩功能的基础上兼顾立地条件特点,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以大尺度栽植的形式,选择蜀桧、法国冬青等为主要防晕眩树种,搭配红枫、紫叶李等花灌木,地被以草坪和爬地柏满铺,按照上述原理细致布置。图2-16中央分隔带标准段平面图图2-17中央分隔带标准段立面图27(3)植物的选择绿化设计中应力求反映地方特色,并结合道路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绿化应突出景观、生态效益,满足道路绿化功能的需要,贯彻“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大气势”的设计原则,达到稳定边坡、遮光防眩、诱导视线、改善环境的目的,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设计所采的绿化树种、草种应选用当地原生植物,可适当增加一些适合当地气候并且在公路绿化中常用到的品种。种植时要严防外来植物可能带来的病虫害,特别注意避免可能的隐性病虫害引起当地植被遭受侵染破坏。沿线自然景观应该一年四季各有特征,各有展现。在绿化设计中通过将具有不同季相特点的植栽巧妙的进行穿插搭配设计,使得区域内的栽植景观富于四季变化,不同的时间来到这里,都有不同的体验,春天的鲜艳,夏天的浓荫,秋天的斑斓,冬天的常青树和阳光。1)冬季及早春的植物为主景树种突出冬季与早春的植物景观,同时也兼顾春景与秋季的景观。本次采用的主要乔木有雪松、女贞、香樟、黄山栾树、广玉兰等,小乔木有紫叶李、金桂、三角枫、紫薇、紫荆、花石榴等,灌木有南天竹、红叶石楠、蜀桧、海桐、爬地柏等。2)初夏与夏季的植物为主景树种,兼顾其三季主要的乔木有合欢、香樟、女贞、法梧、朴树、苦楝、广玉兰等,小乔木有紫薇、桂花、碧桃等,灌木有红叶石楠、南天竹、杜鹃、金丝桃等。3)以秋季秋景植物为主景树种大乔木有丛生朴树、栾树、银杏,小乔木有红枫、金桂、三角枫等。4)以春季季相为主景主要树种有迎春、日本晚樱、碧桃、红叶石楠、金丝桃、杜鹃等。9、土方工程本项目位于平原微丘区,沿线挖方较多,总体土石方挖余。互通范围,考虑清表回填、夯实沉降、超宽碾压等情况,填方约199081方,绿化约71751方,挖方约271788方,本段土石方总体挖余956方,用于互通内场地的改造,挖余土石方进行集中堆放,场地改造时分层堆放,对场地进行防护绿化。土方表见下表。工程填方挖方其他填方借挖余挖余28范围清淤清表超宽碾压填前夯实绿化方土石方利用方案互通范围1447292717888824299895760977971751/956用于互通地的改造m道380m,坟墓3座。以上拆迁全部为工程拆迁,不涉及环保拆迁,本项目拆迁各类设施数量详见下表。表2-8拆迁建筑物情况桩号建筑物(m2)自来水管道坟墓(座)平房楼房水泥地坪1AK0+70032AK0+930165.84149.3770.0424.822003AK1+0100.044AK1+490152.49合计328.37230.4770.0424.823803表2-9拆迁电力设施情况桩号(根)通讯通讯线钢筋砼杆钢筋砼杆铝绞线1AK0+04022AK0+06023AK0+75032814AK0+75015AK0+75016AK0+75027AK1+51028AK1+53029AK1+5301AK1+8101合计5581857(1)施工场地本工程沿线拟定设置2处临时施工场地。表2-10施工场地设置一览表大临工程名称桩号位置临时用地数量设置内容29(m2)1#施工场地主线东侧建设用地预制场、钢筋加工场2#施工场地AK1+307A匝道西侧4500林地项目部、预制场(2)临时堆场本工程沿线拟定设置2处临时堆场。表2-11临时堆场设置一览表大临工程名称桩号位置1#临时堆场K5+316主线西侧3000耕地2#临时堆场K5+367主线东侧耕地(3)施工便道本工程拟定设置3条施工便道。表2-12施工便道设置一览表大临工程名称桩号位置便道长度(m)便道(m)路面类型路基土方(m3)面积(亩)备注1#临时便道AK0+000—LK1+526匝道施工便道5泥结碎石路面42857.55新建2#临时便道CK0+000—CK0+148匝道施工便道2005417新建3#临时便道K5+790—K5+903.4主线西侧53180.95新建、建设工期工期安排18个月,2022年12月初开工建设,2024年5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13、交通量预测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本项目未来特征年平均交通量及车型比例预测结果见表,根据项目区域机动车出行量统计结果,各车型车流量折算成当量小客车流量时的折算系数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取值,各型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进行归并,预测年昼夜小、中、大型车流量见下表。表2-13各特征年车型构成比例一览表路段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中货车大货车拖挂合计2025年74.50%5.80%4.00%6.20%5.40%00%2031年76.70%4.00%3.60%5.70%4.90%00%2039年78.80%3.90%4.60%4.50%00%表2-14各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d小客序号道路名称2025年2031年2039年1溧宁高速24016302114510025497739610895331014177636042396321945353052396321945356310141776360平面及现场布置根据初设文件和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本工程总占地26.0455公顷,其中农用地占地16.2619公顷,建设用地占地9.7836公顷,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本项目的临时工程主要包含临时堆土区、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等,本项目共设置2个临时堆场,1#堆场桩号:K5+316,位于主线西侧,占地类型为耕地,最近的敏感点张家湾(北)位于1#临时堆场的西南方向67m处;#2堆场桩号K5+367,位于主线东侧,占地类型为耕地,用于堆放物料,最近的敏感点陈郭庄位于1#临时堆场的东南方向160m处。项目设置两处施工场地,1#施工场地利用道路现状,不在征地范围内,属K线东侧,距主线中心线50m,占地1200m2,作为预制场、钢筋加工场,最近的敏感点西郭庄位于1#施工场地的东面270m处;2#施工场地,占地类型为林地,征地用途为收费站管理区,桩号:AK1+307,位于A匝道西侧,距匝道中心线32m,占地4500m2,作为项目部、预制场,最近的敏感点张家湾(南)位于2#施工场地的东南方向146m处。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大临工程施工管理。散状物料堆放在棚内或采取遮盖;施工现场材料和机械停放在施工区域内;临时堆土进行覆盖,并定期洒水抑尘;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生产废水经收集后,沉淀处理,循环使用,禁止随意排放。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在采取有效环保措施后,临时工程对敏感点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大临工程选址总体较为合理。工方案(1)路基工程施工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14)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设计要求进行,尤其要加强分层检验,确保填土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土方的开挖、调运、填筑、压实、护坡道的整修等,整个施工过程自2023年5月初至2023年9月底,计划5个月完成。本段路基土方采用机械施工,工期安排自2023年5月初至2023年9月底,计划安排5个月完成全部路基土方工程。部分路基段受到其他分项工程进度影响,工期可适当机动延后。路基填筑工程施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挖方路段应尽量布置多个作业面以推土机或挖掘机作业,配以装载机和自卸翻斗车运至填方路段填筑路堤或弃于废土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专业队伍,也可采用铲运机进行连续挖运作业;填方路段则以装载机械或推土机伴以人工找平,能采用平地机找平更好,碾压密实。施工过程中须加强施工管理、严格工序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31(2)路面工程施工路面工程在2023年10月初至2024年4月底进行施工,整个路面工程计划4个月完成。路面工程开工前,应对路基外观质量和局部缺陷进行整修或处理,路床顶面表层的整修,应根据质量缺陷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案、工艺进行。补填的土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0mm,压实后表面应平整,不得松散、起皮。对于路基,碾压检验是最重要的。用重型压路机在准备验收的路基上错轮碾压3~4遍,能暴露潜在的薄弱位置,以便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该项目施工。当大部分路基峻工后,可开始底基层施工。本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标准》设计要求进行。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并及时为施工现场提供数据,并随时检查工程质量,为保证路面基底层质量,要求对水泥稳定类基层采用机械集中拌和的方法,然后用机械配合人工摊铺碾压,面层采用大型机械摊铺成型设备,集中拌和,确保工程质量。(3)桥梁工程施工桥梁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要求进行,根据下部结构基础、墩台浇筑情况和上部结构预制、现浇情况分别统筹安排施工。工期安排自2023年5月初月至2023年10月底,计划工期6个月。施工工序:桩基础→承台→墩台→盖梁→主梁→桥面系。全段桥梁工程根据不同结构型式及部位,分别采用机械、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或人工施工的方案。简支板、梁式上部构造,建议采用向专业化预制厂定购、工厂化集中预制或工地集中预制等,运至工点安装。连续板(梁)上部构造,一般采取搭架现浇施工或砌筑。当采用工场预制或定购构件时,应着重考虑相应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条件,并考虑对原有施工道路的改建。钻孔灌注桩基础,最好采用成套钻孔机械,钻孔及浇注水下砼一次成型,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加快工程进度,钢筋砼柱式墩、台及盖梁一般采用人工立模,一次或分段浇注到位。石砌运工、挖孔桩及板式扩大基础,一般可以人工施工为主。(4)涵洞通道工程:施工同桥梁工程,由于涉及到排水、农田灌溉和与路基土方工程的交叉干扰,涵洞工程应结合路基施工同时进行,并尽量提前,便于路基贯通,也便于后续工序的展开。为了尽快恢复原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功能,应抓紧涵洞施工和改沟工程。工期安排自2023年6月初至2023年8月底,计划工期3个月。(5)排水与防护工程本项目防护工程主要形式包括拱形护坡、植草、浸水护坡。防护、排水工程施工应32注意与桥涵工程、绿化工程的配合,尽量抢在雨季前基本完成绿化和排水系统。防护与排水工程伴随整个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基本上与路基土方工程同步完成或稍许延后完和排水工程的工期安排自2023年7月初至2023年10月底,计划4个月完成。(6)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1)交通工程本项目的沿线设施中的安全设施中的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自2024年2月初至2024年5月底,计划4个月完成。2)绿化工程:沿线绿化工程主要是按设计及实地情况,播散草籽、栽植花卉、树木等。绿化工程3年12月初至2024年3月底,计划4个月完成。3)其它工程,计划4个月完成。4)临时用地的处理本项目临时用地均采用租借方式临时租用,在项目完成后应做好还耕工作,尽量降低耕地的占用量。2、施工工期本项目计划工期18个月,工程建设实施内容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沿线工程及其他设施等。项目工程概略进度表见下表。33他1、路线方案选择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郎溪经济开发区←→溧阳方向为主交通流方向(4989pculd),凌宣镇←→广德方向为次交通流方向(3582pcu/d),主要的上下高速公路交通流走向是往来郎溪经济开发区方向。郎溪经济开发区为苏皖合作示范区主阵地,交通需求主要为北上至江苏,而现状郎溪东互通在郎溪经开区南侧10km,且郎溪东互通距在建社渚互通为25.5km,距离较远,交通出行的不便利,已较大制约了郎溪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本项目所在区域整体南北高、中间低,项目影响区及外围的微地貌单元有河漫滩、波状平原和低丘,地势高差较大,结合地形地物、控制因素及工可评审结论,初步设计拟定了A型单喇叭互通方案为方案一,同时在原位置提出一个梨形互通方案进行同等深度论述比选。34(1)方案一:方案一A匝道起点平交口设置在S202上,互通形式采用A型单喇叭,A匝道下穿溧宁高速,下穿处溧宁高速路基改桥梁。方案一匝道尽量考虑对现状皖苏主线站土地的利用。该方案对经开区上下互通路径便捷,互通服务效率高,与主交通流方向基本相符。A匝道为对向三车道匝道,宽19.5m;C匝道较长,为满足超车需求,采用单向双车道匝道,宽10.5m;B、D、E匝道采用单车道,宽10.5m;变速车道均采用单车道出入口。收费站布设于A匝道,车道采用4进4出,由于A匝道收费站至现状主线站收费管理区1.1km,距离较远,考虑到收费人员安全及使用便利,本方案考虑在收费站广场西侧非基本农田区域新建收费站管理区,不利用现状主线站收费管理区。图2-18方案一平面布置图(2)方案二:考虑A型单喇叭方案对主线收费站站区域土地利用较少新增征地较多,提出了方案二梨形互通方案,充分利用主线收费站区域地块布设匝道。本方案B、C匝道均下穿G4012溧宁高速公路,高速路改桥采用3×25m小箱梁。35A匝道为对向六车道匝道,宽30.5米;B、C匝道较长,为满足超车需求,采用单向双车道匝道,宽10.5米;D、E匝道采用单车道,宽10.5米;变速车道均采用单车道出入口。收费站布设于A匝道,车道采用4进4出,由于A匝道收费站至现状主线站收费管理区1.1km,距离较远,考虑到收费人员安全及使用便利,本方案考虑在收费站广场西侧非基本农田区域新建收费站管理区,不利用现状主线站收费管理区。本同时,方案二采用梨形互通,B、C匝道线形指标较差,行车舒适性较差,且B、C匝道下穿主线使得桥梁数量增多,互通范围内挖方量较大,互通排水难度增大,工程量明显增多。图2-19方案二平面布置图经综合比选,方案一更符合主交通流向,线型指标较高,互通规模及造价较方案二较低。相较之下方案一优势较为明显,本次推荐方案一,即A型单喇叭方案。比选情况见下表:表2-12方案综合比较表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比选结果互通规模主线长度(m)相当匝道长度(m)3324.7194102.947方案一优桥梁规模总长度/座(m/座)190.02m/3座271m/4座方案一优桥梁面积(m2)51908552方案一优路面面积主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积(m2)48746方案一优匝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面积(m2)1501551920方案一优36土石方挖方数量(m3)271788320549方案一优总用地面积(公顷)26.045526.4729方案一优占农用地面积(公顷)16.2619方案一优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公顷)00相当大气环境保护目标44相当水环境保护目标//相当声环境保护目标44相当生态环境影响不涉及生态红线,且不涉及其他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等分布不涉及生态红线,且不涉及其他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等分布相当社会环境文物古迹不涉及不涉及相当与相关规划关系符合符合相当从上表比选结果看,方案一相比方案二匝道长度较短,桥梁、挖方量、总占地面积和占农用地面积均为方案一较优,且方案一和方案二对大气、水、声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基本一致,方案一与方案二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综上所述,从工程因素和环保因素比选结果看,推荐方案一。37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态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地宣城市郎溪县,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下:(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县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地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37公里,状似犁钟。东至上海297公里,至无锡167南至杭州226公里。西至宣州58公里,至芜湖130公里,西北至合肥268公里,北至南京141公里。郎溪县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岗峦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地形。境内地貌比较复杂,北部和中部沿郎川河主、支流和南漪湖东岸以平原为主,南部和东部边缘为起伏岗、丘和低山。总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面积80%,岗地占全县总%,丘陵占全县总面积6%,低山占全县总面积2%。(2)气候条件项目选线区域郎溪县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为:全年气候温和,季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