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1.3结论与建议 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必要性 92.3项目建设可行性 15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的确定 193.1需求分析 193.2建设规模 26第四章场址选择 274.1选址原则 274.2建设地点及场址条件 27第五章建设方案 315.1项目总体规划 315.2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单体建筑方案 365.3给排水设计 445.4电气 475.5暖通 495.6防雷 50第六章节能 526.1设计依据 526.2节能措施 526.3节水措施 55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577.1场址区环境状况 577.2评价依据 577.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87.4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0第八章劳动安全和卫生防疫 628.1项目施工单位安全保护措施 628.2卫生防疫 638.3安全保护 63第九章项目实施方案 659.1项目实施进度 659.2质量保证体系 679.3招投标方案 68第十章机构设置与定员 7010.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7010.2项目建成后机构设置与定员 72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11.1投资估算 7711.2资金筹措 7811.3资金使用 80第十二章效益评价 8112.1项目财务评价 8112.2社会效益评价 81第十三章风险分析 8913.1风险分析概况 8913.2风险因素识别 9013.3风险评价 9013.4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92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9514.1结论 9514.2建议 96****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59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2、承办单位:****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法人代表:胡志方3、建设地点:****市文昌大道东侧(****市科技园区内)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工期:34个月(2009年4月—2012年1月)6、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的规定,按新校区在校大专生3750人和高职生1500人的规模设计与建设,****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323亩。新校区基础设施含行政办公教学楼、图书馆、风雨球场、体育场、食堂、学生宿舍等,共计总建筑面积156504.7㎡。其中:新建院系行政办公楼8820.0㎡,教学、实验楼75391.2㎡,图书馆17955.0㎡,后勤综合楼12558.5㎡,学生宿舍38430.0㎡,风雨球场3150㎡;配套工程包括学校大门、五通一平、围墙、道路、绿化等,以及室外电气,给排水设施,室内强弱电、消防、电气等辅助设施建设及配套教研体育设备购置。7、项目建设目标通过新校区项目的建设,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完善。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服务全国,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产业、面向康复保健市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中医药专业人才。****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以大专中医药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逐渐建设成为“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办学有特色,学生有市场”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8、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19941.2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13234.64万元,配套工程费2415.02万元,配套教学设备购置费1082.00万元,工程其他费用987.17万元,预备费885.94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336.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银行资金贷款15000万元,其余4941.28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9、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每年可接收大专生1250人,高职生500人,在校生总数可达到5250人。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收入将有所增加,项目本身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财务评价结果看,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1.24%,财务净现值(FNPV)7462.65万元,投资回收期9.81年(含建设期),盈亏平衡点56.1%;按还款期限10年不等额偿还的还款方式,则平均利息备付率为3.96、平均偿债备付率为1.09,表明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10、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简介(1)承办单位简介****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1986年7月从****医学院****分院分出后择地重建的,原名********中医学校。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现座落在****省****市赣东大道1111号。是全国八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校。学校现有土地面积150.2亩,****市政府在科技园区规划323亩土地用于新校区建设,现已征用并取得土地证。学校现有固定资产1.5亿元,负债6000余万元,年收入约4000万元。学校现拥有一所附属医院、一所附属药厂及88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10000人(其中大专3285人,五年一贯制大专1854人,中专1473人,函授生3000余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生,招生分为四个层次,初中起点中专、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高中起点大专及本、专科函授,开设专业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护理、医学美容技术及医药营销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4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等10位国家级医药大师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人民政府和****省卫生厅分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卫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法人代表简介胡志方,男,1959年11月出生,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委党校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教系列和卫生系列高评委。现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理事、****省执业药师协会常务理事、****省药学会常务理事、****省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荣获“****省优秀青年教师”、“****省卫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省三下乡先进个人”和“****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一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转让江中集团;参与****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部分研究工作;参与****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科研研究工作。在担任****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期间,医院业务量四年翻两番,群众满意度全省名列前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医院获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6月,****省委授予医院党委“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主持临床医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评估成绩为优秀。在2007年省教育工委高校党建评估中,党建工作被评为优秀。****教育电视台根据省教育工委的要求,为医院党委拍摄了专题片《善谋实干写华章》。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药胃漂浮型控释片辅料选择与配比对载药量的多元相关性研究”和****省自然基金题“中胃漂浮型控释片预混辅料的研究”以及厅级课题六项。主持一项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参与槐定碱注射剂的研究,负责制剂研究工作,该项目获得2008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药剂学》和《临床药物学概论》两本专著,参加编写六本专著,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元胡止痛胃漂浮型控释片的研究》、《复方罗布麻胃浮型控释片的研究》、《清肺止咳平喘微丸的研究》、《芪参牡蛎口服液的研究》、《麻杏石甘栓剂的研究》、《当归、川芎混合油包合工艺的研究》等专业论文20多篇,发表《中医医院管理与经营》、《训练学生剂学实验技巧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等管理和教学改革论文5篇。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2、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或专科教育学院的意见》(2001年8月);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报送《关于发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或专科教育学院的意见》的函(国中医药教函[2001]59号;5、《****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07〕19号);6、《****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赣卫中发〔2006〕29号7、《****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国家计委2002年);9、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0、****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3结论与建议1、结论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高等教育的政策精神,符合“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项目建设有利于****中医药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学校是国家社会公用性基础设施,其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属全国八所中医药高专之一,其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省的中医药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新校区建设工程有利于提高****省中医药总体教育发展水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中医药人才。(2)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市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市“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新校区的实施将大大增强该校教育功能,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提高办学效率,为培养更多新一代高素质优秀中医人才,促进****市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3)可行性研究结论可行本项目属一般民用建筑项目,是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可研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了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以及建设方案,提出了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开展了投资估算分析,对项目招标方案进行了制订,同时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结论项目是可行的。2、建议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可研提出如下建议:(1)为使项目能顺利实施,建设单位应合理组织与安排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在保证必要的建设周期的同时,加紧设计审查、项目审批、工程招标和资金落实到位等各方面的工作,缩短中间环节。(2)本项目相关的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须配套完善。建议一次性做好地下管线的综合设计、预留及预埋工作,避免重复开挖、重复建设,节约建设投资。(3)学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标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背景中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化,并且中医药学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高等中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发展重要基础。推进中医教育与改革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医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医学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中医学员素质,也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国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人民群众希望健康的奔小康,他们既需要农村医疗人才“精品”和城市医疗人才“精英”,又需要各种层次的卫生医疗保健人员。因此,加大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输送大批中医药专门人才,是满足社区公共卫生、加强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等方面需要。可见,中医教育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我国一贯重视弘扬民族文化,高度评价中医药学在保护人民健康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把“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列入了国家宪法。1985年,国务院指示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88年5月,国务院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是我国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转折点,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八十年代以来,逐步建立了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中医医疗体系。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以至不断地吸收了同时代的先进科学知识,致使中医药学有了更大发展,也使祖国的这块瑰宝更加绚烂。****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八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2004年升为大专,学校现有用地150.2亩,在校住宿4000人,目前共有5幢宿舍,学校学生采取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模式培养。共有76个班,5层教学楼两幢。为省市共建以市管为主的体制,现有专业设置:中医学、医药营销、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中药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护理、医疗美容技术9个专科专业,现共有三系三部,将来计划扩大至5、6个系和三部。学校现有规模、校舍面积、教学设施等方面将达不到国家标准,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与教学、医疗、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市政府、学校领导及师生为了推动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期望接受教育部验收,并以此加快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的配套升级与建设。根据国家对医学类院校建筑设施规定的标准,学校提出了在****科技园区征地323亩建设新校区的计划。从而满足教育部规定的校园用地空间的要求,计划达到大专生3750人和高职生1500人的招生规模,在此基础至上逐步调整、完善现有学科建设需求,向全日制本科学校稳步发展。2.2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医学教育在国家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层次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卫生人力的社会需求也正向高学历倾斜。但是,我国医学教育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的现状,却很难适应这种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为此,卫生部和教育部制定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调整医学教育的总体规模,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育,使其与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人力发展需求相适应”。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校数量少,招生规模小,入学率偏低的状况仍比较突出,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学历教育的需求,要达到2010年适龄人群毛入学率15%的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加速发展。我省的医学教育已初具规模,现有5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院校,有两所综合性高校开设了医学类专业;另外,我省还有2所中等卫生学校。但****省的中医药教育总体规模较小、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很难适应我省农村基层、城镇社区、中药全行业和康复保健机构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实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开设以大专为主的中医药课程,对提高我省中医教育水平和推进中医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项目的建设是满足中药产业应用性专门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由于化学药物开发周期长,难度大,不能满足人类对保健及治疗现代疾病的需求,因此,中药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西方发达国家药物管理机构对中药注册也相继解冻,目前,国外有230多家公司,40余个研究机构致力于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每年研究费用达110亿美元。全世界约有80%人口应用植物药进行治疗和保健,植物药制剂年销售额达200亿美元以上。一些欧共体国家天然药物用量占25%,年销售增长率超过9%,比化学药品增长速度快。我国中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我国中医药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中医药发展甚为缓慢。中医药要发展,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尽可能吸收现代科学的一切最新成果,进行多学科方面的研究,使之实现客观化和标准化。我国为顺应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天然药物接轨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符合GAP的常用优质中药材种植的标准操作规范体系;通过对常用中药质量标准对照品的研究,组建中药材标准对照品研究中心,完善、补充和提高国家药典中药品种的质量标准;开展对中药材炮制、中药复方筛选、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建立规范化的中药药理实验、符合GLP的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符合GCP的临床试验研究与国际接轨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标准操作规范体系;研究开发30个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现代中药复方品种,并争取其中3个能够作为治疗药物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建立10个优质中药材规范生产示范基地、5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培育5个以民族医药为主体、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集团。促使中药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及管理上与国际化规范,如GLP、GCP、GMP、GSP、GUP、GRP等逐步接轨。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呼唤着新型人才。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医药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中药学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药品研制、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新药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关基础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药基础性研究和药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药学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除了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还包括了对中成药产品原料——中药材的质量要求,以及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就需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生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流通、临床应用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再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医药经济也不例外,如香港就需要从内地输入大量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外向型专业人才,以适应中药国际市场的需求。目前,中药产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实施中药产业的现代化,促进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速度。3、项目的建设是满足农村基层复合型中医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方针。多年以来,占80%的农村人口,享受的卫生服务仅占20%左右,而且服务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乡村卫生服务的中医人员中,有中专学历人员占三份之一),有的甚至没有学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中等学历的医务人员在农村市场也将受到局限,而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中医人才又下不到农村,即使下去也难于留住。国家制定的中医发展条例指出,乡镇卫生院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人员,设置中医科室和中药房。所以培养能医能药、能防能治、能中能西的复合型专科人才,不失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新校区项目的实施,既能满足提高乡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水平又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卫生需求。4、项目的建设是满足中医医疗机构、城镇社区高等护理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关心民生民计的医疗卫生保障的大事。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卫生工作将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发展条例指出,县级以上西医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目前,全国仅县级以上中医院已有2600多家,但由于中医护理专业开办迟,招生规模小,故当前各中医医院的护理岗位中,中医护理人员所占的比例极小,同时,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从疾病护理向整体护理、心理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转化,因此对从事护理岗位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也要求我们增加高层次中医护理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5、项目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的‘三个基地’和‘一个后花园’,并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与互动”的战略构想。通过****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建设,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中医药行业的多类岗位需求;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健康质量需求,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我省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智力支持。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医疗、科研和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中医药国际交流项目正在成为我国对外合作交流的优势项目。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地区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合作项目明显增多,中医药合作项目年均增长率超过30%。通过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传统的中医药学,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医药。6、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层次的迫切需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八所中医药高专之一,但由于校园狭窄,无拓展空间,校舍不足等原因,招生规模十分有限,很难适应我省农村基层、城镇社区、中药全行业和康复保健机构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有必要重新选址进行新校区建设。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根本上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硬件“瓶颈”,基本达到国家普通高等院校设置标准,使得学校提升到一个新的办学层次。2.3项目建设可行性1、具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国一贯重视弘扬民族文化,高度评价中医药学在保护人民健康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把“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列入了国家宪法。中央、国务院、卫生部、省政府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中医药工作。1985年,国务院指示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88年5月,国务院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7年,国家颁布《发展中医条例》;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001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或专科教育学院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省也十分重视中医药工作,2002年7月29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决定》,条例对该省发展中医事业政府职责、机构、科研人才培养和监督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省卫生厅于2006年发布了《****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赣卫中发〔2006〕29号。《****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07〕19号)中特别指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省中医药高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在应用型学科上办出特色,培养高质量的高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2、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支撑从****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看,无论省内省外,尤其是经济发达省,对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多,对专科层次、技能娴熟的尤其欢迎。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预测,全国仅中药产业需求中药专业技术人员30万,从我省初步调查结果看也有近万人的人才需求。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看,大专层次的中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就业面广,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3、学校办学实力****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1986年7月从****医学院****分院分出后择地重建的,原名********中医学校。199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达标建设学校;1998年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校,同年通过****省教委办学水平评估,评为A等学校;2001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局级重点中专。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是全国八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校。学校的附属医院和饮片厂,每年业务收入可达400万元;学校有多年为农村基层和中药产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经验;有一批献身中医药教育事业的专业师资队伍,有积极创办高等专科学校的强烈愿望。4、地方政府支持****市委、市政府把该校作为做大做强临川教育品牌的大事来抓,实行重点扶持。为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承诺优先安排学校发展经费;土地购置和学校发展与建设的各项报建和审批的费用给以优惠,行政性收费免收,事业性和服务性减半征收;并将其列入2009年****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5、社会大力支持****具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文风鼎盛。勤劳勇敢的****人民创造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临川文化”,是“赣文化”的主要支脉。临川名人辈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帮”的誉称。****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院校,是全国八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校。新校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市的高等教育,满足****市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全市人民对****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给以了大力支持。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的确定3.1需求分析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卫生事业所独具的特点和优势。3.1.1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使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整个卫生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教育由传统师承方式实现了向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转变。几十年来,政府先后创办了高、中等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各种形式的函大、夜大、中医师带徒、自学考试和社会力量办学等,为中医药的人才培养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简本)》提供的数据,到2007年底,全国有中医医疗机构35477个,全国拥有高等中医院校47所,拥有部委属中医科研机构9个,省属中医科研机构49个。仍有多家中医药院校在积极发展规模,提高质量,努力申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发展的力量和平台在不断得到增强和拓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中医医疗机构人员总数达579338人。全国卫生机构有中医执业医师206842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5091人,执业中药师(士)82494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生总数增加到377475人。高等中医院校在校专任教师1852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57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197人。高等中医院校在读博士研究生3255人,硕士研究生20937人,留学生4752人。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782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338人。目前,我省的医学教育已初具规模,现有5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院校,有2所综合性高校开设了医学类专业;另外,我省还有2所中等卫生学校。虽然中医药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多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就业市场的萎缩和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一种模糊观念,认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包容量和辐射量已经到了饱和点。由此导致一些单位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开拓招生市场诸多方面显得保守和犹豫不决,高等中医教育的资源也并未充分挖掘,高等中医教育远远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规模效益。可见,培养人才种类的单一和招生数量的不足,成为制约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2、从目前状况看,各省、市一般均设有本地区直属高等中医药院校(系)。数目多、规模小、档次低;同时,在招生和就业等方面也带有明显区域性。多数院校不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安于现状,致使多数院校中医教育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3.1.2****省中医药高等专科教育发展的潜在需求由于****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主要面向****省招生和就业,因此,学院招生规模从全省潜在需求来分析。****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有十一个设区市,九十九个县市区,土地面积十六万平方公里,四千四百万人口。1、从****受中医教育,看中医药高等专科教育发展的潜在需求。****省卫生厅的统计资料显示,我省现有中医师(士)10459名,其中研究生学历仅占0.28%,本科学历占32.23%,其余多为中专学历和学徒出身。随着《执业医师法》的正式实施,医疗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其中部分不合格人员势必被淘汰或更新。另外,在全省98所县级以上中医院中,受过中医护理专业教育的中医护士仅有368人,且多为中专学历,专科以上学历为白。在这些中医院里,85%的护理人员为中专毕业的西医护士,这使中医医院的特色无法体现,中医护理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受中医教育情况统计表中医医师(士)中医护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比例(%)0.2832.234.6362.860000人数(人)29333704846512000368总数104593682、从中药产业,看中医药高等专科教育发展的潜在需求。近些年来,中医药现代化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同。中药产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成,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1)我国现有中药工业企业1100余家,生产品种8000多个,剂型40多种。我省现已形成“江中”、“建昌帮”、“樟树”等一批龙头中药制药企业。(2)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已经开始实行许可证制度,其从业人员也需要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在全国现有的12万家药品营销企业和零售门店中,仅有2.62万名执业药师,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合理安全用药的需要。****省缺乏执业药师的情况更为严重,全省中药营销专业人员的总数尚不足1000人,其余均为非专业人员顶岗。我省缺乏中药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省是中药材蕴藏量极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据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调查,我省有中药560种,草药1341种,年药材产量78.2万吨。但全省中药种植还处在凭经验而低水平发展发展阶段,中药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统计,全国中药产业需要中药技术人员30万,从我省初步调查结果看也有近1万人的人才需求。除其中少数高层次的学科性、科研性、开拓性人才由本科以上院校培养外,其余大多数面向中药全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及高级熟练技术工人,则应通过高职高专这类院校培养。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看,专科层次的中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3、从农村医疗,看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需求。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4400多万,75%以上在农村。全省有1573个乡镇卫生院,24470个村卫生所。据调查,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以中专为主,村卫生所大多数是无学历人员。农民看病难、找好医生更难的状况依然很普遍。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时间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完成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农村卫生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每个村卫生所必须有1名中医乡村医生,并要求其中的10—20%必须具有专科学历。****省现有5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院校,其中的中医药类院校却只有两所,一所是实施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的****中医学院,一所就是实施中专和大专教育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农村卫生事业的迫切需求。2010年****省农村卫生中医需求情况表乡镇卫生院0.28293村卫生所4.63484卫生机构数(个)127924479总需求人数254824479大专需求数5092448——4895大专总需求量2957——55044、从城镇医疗和康复保健,看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需求。我省仅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有517家,按照我省《****省发展中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西医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以每家医院配备10个中医医生计算,需要5170人;县级以上中医医院98家,平均每家以100个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计算,需要9800人;我省中医医疗专业人员中,有91.7%的人从事中医内、外、妇、儿科,只有很小比例的人员从事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康复保健等专业。中医康复保健和中医药美容在我省医疗机构中基本空白,但这类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却迅猛增长,据从初步估计,全省缺口最少在8000人以上。2010年****省中医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情况表单位:人医药产业0.28293城镇卫生农村卫生康复保健中医医护合计100001497027027800056967116964注:县级以上医院按医护人员1:2设置,县级以下按医护人员1:1设置根据以上各类岗位群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省到2010年,全省的中医教育具有非常大的需求空间。如果按照国家规定医护人员1:2设置,那还将增加近6万人的中医教育需求。随着中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取消,显然社会需求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依靠专科层次的医学院校来培养。3.1.3学校发展前景分析发展大环境:我国一贯重视弘扬民族文化,高度评价中医药学在保护人民健康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扶持和发展中医药;近年来,中医药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面对疾病谱的变化和环境污染,以及化学药品毒副作用、耐药性的影响,寄希望于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中医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人预言,21世纪在科学上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中医学的世纪。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从总体上已进入小康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健康质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卫生工作将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康复保健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在康复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这既符合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也有利于此类行业逐步走上规范健康发展道路。《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调整医学教育的总体规模,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育,使其与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人力发展需求相适应”。发展小环境:****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才子之乡”、“赣抚粮仓”的美誉,需要大量高等专科人才以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市有人口近400万,2006年全市初中毕业生人数56573人,高中毕业生人数25066人,但从****市2006年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其中普通高中招生只有27884人,约占全市初中毕业生的49.3%,高考本科录取人数仅有8900人,占全市高中毕业生考生的31.9%,专科录取人数7050人,占全市高中毕业生考生的25.3%,仍有大部分生源出外打工或流失,这些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数没有专业技能。因此,从上可以看出中医高等教育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2建设规模1、专业设置新校区规划设置中医、护理、中药3个系;开设中医、医药营销、针灸推拿、中药、护理、中医骨伤、中药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2、办学规模新校区招收大专和高职教育,年招收大专生1250人,高职生500人。3、新校区建设规模及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的规定,按新校区在校生5250人的规模设计与建设,****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323亩。新校区基础设施含行政办公教学楼、图书馆、风雨球场、体育场、食堂、学生宿舍等,共计总建筑面积156504.7㎡。其中:新建院系行政办公楼8820.0㎡,教学、实验楼75391.2㎡,图书馆17955.0㎡,后勤综合楼12558.5㎡,学生宿舍38430.0㎡,风雨球场3150㎡;配套工程包括学校大门、五通一平、围墙、道路、绿化等,以及室外电气,给排水设施,室内强弱电、消防、电气等辅助设施建设及配套教研体育设备购置。第四章场址选择4.1选址原则1、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2、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3、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4、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5、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4.2建设地点及场址条件4.2.1建设地点根据****市中心城区规划,****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位于****市南部的科技园区,西临文昌大道,距离市中心空间距离为2公里左右。该片区有南昌大学****校区、****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已为新校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些学术环境,促进学院间的交流,为学校4.2.2场址条件1、地形、地貌条件所选场址地形为长方形。地形地貌主要表现为红土丘陵地。红土壤较好,覆盖较厚,地势呈现为:西北为高坡,中部为低洼地,其中南部有多个山坡,山坡坡度不大,呈缓坡状。场地中部红土有明显被大量挖掘现象,以致地势低洼,红土裸露。且该场地内有两处积水成湖,可规划成为景观中心水面。整个场地的植皮覆盖较好,使得生态环境比较优越。2、气候条件项目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17.9℃,年日照时数为170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42.2毫米,年无霜期248天。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项目建设场地地层自上向下可分为如下六层:(1)素填土层:色杂,灰色或灰黄色,松散很软状态,为粘性土或淤泥质土夹少量碎石组成。层底表格变化大,-0.5—-2.6米,层厚0.5—2.6米。承载力标准值:fk=60—110kpa。(2)淤泥或淤泥质土层:灰色—黑灰色,软塑局部流塑状态,局部有臭味,层底标高-1.60—-3.2米,层厚0.6米—2.1米。承载力标准值:fk=50kpa。(3)粘土层:红色夹黄色和灰白色,硬塑—坚硬状态,稍湿,块状构造,包含少量石英粗砂颗粒,该分布不均匀,层面标高变化大,-0.6—-3.0米,层底标高变化也大,-2.8—-5.0米,局部缺失,最厚处3.7米。fk=30kpa。(4)粉砂层:分选性好,颗粒大小均匀,稍密—中密,含较多粘,该层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该层缺失,层面标高多在-2.7—-4.1米,层底标高多在-3.7—-5.1米,最厚处2.1米。fk=160pa。(5)粉质粘土层:红黄色夹灰白色,稍湿,硬塑—坚硬状态,局部含较多粗砂颗粒,该层分布也不均匀,许多地方缺失,层面标高-4.0米左右,层底标高-4.2米—-5.1米,最厚处1.3米。fk=32kpa。(6)泥岩强风化层:紫红色,岩质软,麻花钻进,力学性质较为均一,层面标高-4.2—-5.4米。fk=32kpa。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很高,水量补给来源为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素填土层和粉砂层为透水层,其它地层为弱透水层。4、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工程建筑可不考虑抗震设防。5、区域性规划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由规划部门统一放线,总平面布置结合科技园区详规,合理进行功能布局、组织交通,满足绿化景观设计、消防、交通、城市景观等要求。6、交通条件位于****市南部的科技园区,西临文昌大道。7、公共设施条件项目建设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可直接接入场区,征地前期工作已完成。8、施工条件本项目施工条件良好,施工所需建材在当地均能供应,交通便利且运距不长,施工用水,用电可直接从规划市政管网接入。9、周边环境条件场址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本项目选址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市金巢经济开发区详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区规划为科技园区,场址建设条件较好。项目场址符合学校建设条件,无需进行场址方案比选。第五章建设方案5.1项目总体规划5.1.1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单位提供的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书与用地现状图;4、****市用地红线界桩放点报告。2006.75、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8;6、现场勘测调研。5.1.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整体建筑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结合中医药大学的传统核心文化特点来规划设计硬件设施。2、依托学院园区的总体布局,合理进行结构安排,功能设施完善,最大限度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和社会资源的交流、协作与互动。3、校园的建筑空间环境应有利于学科交叉和渗透,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力求创造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开拓性、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所需的良好校园环境。4、以“生态化、园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大学规划设计为目标,积极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结合药用植物园林的建设,强化中医药大学特色和园林绿化景观,使校园的建筑融合在植物园林和山水绿野之中。5.1.3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1、追求生态脉络的安全、完整;使其达到生机盎然。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本次规划从用地空间的原生态出发,分析和尊重原有的地形和地貌,包括基地内洼地、湿地、水体、较有价值的树木等等。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中部山地地形和林木,集约化利用土地,将某些建筑功能优化组合,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突出自然生态群落的完整性,改善校园微小气候的自然性。校园生态化的模式有很多途径,而结合用地环境寻求森林化的模式,应该是新的探索。在经过了广场、草坪等景观设计之后,种植大片树木,更能体现“百年树人”的教学理想的追求。2、追求空间经络的开放、高效;使建筑群体与单体空间和谐而具张力。校园的外部空间就是一个有机的经络系统。规整的硬地空间、广场空间、结合标高、花池的台地空间,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自然开放的湖面和草坡、山岗、密林空间相互连接、穿插渗透,交织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外部空间体系。而单体与群体建筑对江南传统建筑的通透、灵气和怡人尺度的把握,将融合在变化丰富的“书院型”空间的建构之中。由此营造了各级交往空间,促进师生从封闭、内向、单调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快捷的信息交流,如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增加学生之间及人与环境间的情感交流。大学校园的“书卷气息”借助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以及各种尺度的“书院型”室内外空间经络的有机结合,形成和谐而不失个性,团结而不失创造力的空间场所。3、追求信息网络的发达、迅捷;满足学术开拓的多维要求。新建的高校力求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逐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之间、校际之间、国内外医科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国际化、网络化、开放化、普及化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物管自动化、教学设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等等将被引入校园管理当中,这也将是高校以学术研究开拓为主,创新发展所必需的综合途径。4、追求人文精神的情理交融;探索哲理和医德的形神兼备。大学校园建筑空间等硬件设施的建造只是一个必要的手段。而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其闻名遐迩之内在根本,还在于其独特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树立。本次中医药高等学校的规划立足于传统医学的哲理和济世救人的人文关怀的思想,使当代的科学理性和传统医德相互结合,形神兼备。为此,在室内外空间的设计上,如通过一些壁画、碑刻、铭文、雕塑等等来彰显学校的办学思想、校训校风的建设和弘扬,培养自己校园的人文精神。当然,这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顽强进取才能获得,而一个合理的校园规划设计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5.1.4总体布局整个校园规划设计总体布局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将主入口放到文昌大道的南侧,由梯形围合的前导广场空间和文昌大道成正向垂直的“实轴线”关系。广场空间都有一个隐含着不同距离尺度的空间实轴线,在引导师生进入不同的空间环境。在西向主入口前导广场空间,北侧为教学和试验楼,南侧为校办公楼。进入前导广场空间后为呈六边形围合的第二层次的广场空间,正面面对教学试验楼。到此空间后,空间轴线将转向北侧,形成较长向的第三、四层次的主题广场序列空间。轴线北端为图书馆空间,两侧的教学和试验楼空间呈院落空间布局,依据现状地形地貌形成高低不同的错落有致的建筑关系。从图书馆往东侧穿过柱廊,能看到主题的药用植物景观园的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如叠泉、太极拳广场等等。从图书馆往东侧经过缓坡,拾级而下,能看到主题的药用植物景观园的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象等等。本方案园林景观空间占地较大,是为了形成较大规模的药用植物景观园区空间。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中部山地地形和林木,集约化利用规划土地,将风雨操场和会堂相结合,提高使用率,不需要单独设计会堂,在图书馆增加500人的报告厅。在校办公楼增加了200人的会议厅。风雨操场紧邻体育运动场,在教学楼的东侧坡地上布局设计。宿舍区充分考虑建设用地和规模限制,按5250人规模考虑,可分成四栋宿舍楼,其中两栋用连廊、门厅连接,既提高使用效率又方便管理。如此,在用地东北侧近期可空出一单元楼做单身教师宿舍。在学生宿舍区、教学与科研区,体育活动区之间按排后勤服务用房如学生餐厅、超市、浴室、邮局等各种配套的服务用房,学生活动距离合适,使用效率高。本方案设计中,根据风向关系,学生餐厅、厨房的气味也不会影响宿舍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活动区根据地形特点和面积需要,安排在宿舍区的南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南向开阔的视野和良好朝向、景观,同时也形成实体建筑与开放体育空间的负阴抱阳的格局。主要建筑利用南方的书院、庭院与园林空间组合为手法,同时利用柱廊空间将各主要建筑空间组合在一起。柱廊空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之一,同时也是西方民主开放的教育与文化政治空间的主题要素。在本方案中的充分、巧妙使用,还可以大大增加学生活动、学术交流、感悟自然和体验医道文化的空间场所,提高学生对“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多角度理解。5.1.5道路广场设计以东西向校园主路为交通干线,将进出学校的机动车尽量控制在教学、生活、景观区外,人车分流,避免过多的交叉路口。而便捷的人行系统,将整个校园有机的联系起来。校园道路规划分为四级,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主路12米,次干路9米,次路6米,园林路1.5~2.5米。连接校园东西向的主干道路是12米,南北向的次干道路是9米,用地东侧一期与二期的分隔道路属次路宽6米,由次干道路通往宿舍的道路属次路,宽也为6米。通往药用植物园的园林路根据室外园林绿地空间的大小变化,采用1.5~2.0米不等的宽度,教学科研区、后勤服务区的宿舍楼之间等园林路宽度也为1.5~2.5米。在教学科研区的图书馆南侧的校园中心广场,尺度为120米×110米5.1.6竖向设计竖向规划设计原则为尽量减少挖填土石方,保持基地内的现状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尽量保持校园用地中部东西向较高的岗地及其之上的植被(尤其以松树为主),而利用基地靠文昌大道的洼地取土后蓄水,作为药用植物园的水面景观,这也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之举。出于校园建设用地的需要,规划设计对基地内地形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如填上了岗地北侧即体育场位置内的部分洼地,挖去了一些小山包,基本填平了宿舍楼区域内起伏不大的洼地。通过本次规划,道路坡度最小不低于0.3%,最大不超过4%,沟坎台地处设毛石砌筑挡土墙,并保证建筑距离挡土墙3米以上。教学科研区的主要教学试验楼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成台地,高差2米以上的设毛石挡土墙,建筑室内外高差平均取0.45米。5.1.7主要规划技术指标(见表)表5-1:主要规划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层数数量人均面积

(㎡/生)1学校规模人—5250-2总用地面积亩—32341.023总建筑面积㎡—156504.729.814其

中院系行政用房㎡78820.001.68教室、实验室楼㎡675391.214.36图书馆㎡717955.003.42后勤综合楼㎡412758.52.43学生宿舍㎡638430.007.32风雨操场㎡3150.000.605总建筑密度%14.867容积率0.73-8绿地率%42.5-5.2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单体建筑方案5.2.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使用合理,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建筑平面布置应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设计既要有合理的组合平面,在选址上还要考虑该地段对学生心理发育产生的影响,并合理安排学校用地。学校平面要布局整齐、视野开阔,建筑设计要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感的目标。21世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教育的内涵由注重课本知识传授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德、智、体身心的素质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5.2.2建筑艺术与风格建筑是该校园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设计是规划思想的基本体现。在规划中,建筑的构思服从于大的规划意图,同时也和具体的景观设计形成互动。本次校园规划的整体建筑风格以地区文化的特色为底蕴,以建筑的时代精神和当代医学的科学理性为设计脉络,采用现代的建筑风格为主调。突出表现了现代医学院校的严谨、务实的办学理念,蕴涵着传统建筑的优雅、端庄与强调校园整体空间的造型、气势与风格。建筑单体设计结合书院型的空间组合,基本形态采用方正体型的构成,进行有规律的变化设计组合。建筑形态强调水平体量的构图,包括大面积的水平向的带型窗。在此形态之上,主要立面以有力而轻盈的竖体墙和尺度相近的飘檐板的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构图风格。给人清新而又有传统典雅细节的设计意向。建筑单体材料以白色、青灰色面砖、暖灰色石材的组合为主调,柱体多数以混凝土本色饰以白色涂料;体育馆等大体量建筑柱体可采用铝合金板饰面。玻璃窗采用淡蓝色玻璃,屋顶架空构架可结合屋顶绿化来装饰。形成清新脱俗、和谐统一的组合关系,表现了建筑的力度感和时代特征。5.2.3建筑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房屋部分)。2、本项目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3、荷载竖向荷载:恒重(自重、设备重)根据构件和装修尺寸及材料重量直接计算;活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风荷载:基本风压取值0.30KN/㎡(50年一遇)。雪荷载:基本雪压取值0.35KN/㎡(50年一遇)。地震荷载:根据2001年2月颁布,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小于六度),本项目可不设防。4、结构体系选择和结构布置竖向承重体系: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立体面型及施工条件,推荐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办公楼、风雨操场等采用框架结构竖向承重体系,为建筑提供布置灵活的平面空间。学生宿舍采用砖混结构,既可满足使用要求,又能节约投资。楼板体系: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等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有梁板肋型楼板,其最小厚度不小于80㎜,食堂和风雨操场应采用悬臂板,其厚度不小于100㎜,满足建筑刚性及整体性要求。其他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向板,最小厚度不小于80㎜。5、建筑基础根据周边同类建筑物情况以及本项目建筑物上部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初步拟定采用人工挖桩基,待作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后再确定建筑基础形式。6、主要建筑材料基础钢筋为I、II级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板钢筋为I、II、Ⅲ级钢,钢网架结构为型钢、角钢、槽钢、无缝钢管等,混凝土强度为C20、C25、C30。砌体结构、材料:240厚多孔节能砖,混合砂浆M7.5、M5.0,水泥砂浆M7.5、M5.0。5.2.4单体建筑介绍1、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楼是学校精神风貌、办学力度和教学理念展示的重要体现,是校前区展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在整个用地的西南侧,从大门进入校园,往右侧就能看到该行政办公楼。由于用地呈三角形格局,又需要照顾南侧和西侧的道路两侧建筑界面的完整性,故整个行政办公楼的大形态以三角形的空间组合为主。主要建筑空间为南北朝向,内部安排了一个内部庭院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和建筑形态。主要房间按甲方提出的设计任务书设计,为了强化校园景观在主要交通干道上的标志性,将办公楼的竖向交通楼梯间结合钟楼设计,从而成为校园里的一个标志性的节点。该楼建筑面积8820.0㎡。2、教学、实验楼(②—③;④—⑤教学、实验楼连体建筑)②#教学楼和③#临床课实验楼在入口广场的左侧,位于⑥#教学楼的西侧,通过东西两端连廊围合成一相对独立的庭院空间,并且将西侧植物园内的自然水体引入庭院,从文昌大道观看此组建筑,其外部建筑景观倒影在池水中,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使庭院景色更加生动活泼。主体建筑东西向山墙以实体墙面和中段的柱廊相结合,实体墙面上有青石刻制的传统经典药物学铭文,使学生们在课余休息之际也能“寓教于乐”,学习传统药典,感悟知识的力量,建筑面积19476.72㎡。④#教学楼和⑤#药学实验楼坐落在图书馆的西南侧,在②、③#教学实验楼的北侧。顺着湖岸水势相对②、③#楼向西侧偏出一些,成为②、③#教学实验楼的自然延续。整个建筑同西面的水塘和北面生态植物药园相互辉映,景色优美、环境怡人。两栋建筑之间的连廊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休憩、学习和研讨的空间。建筑面积19476.72㎡。④#教学楼和⑤#实验楼;⑦#实验楼和⑧#实验楼同②#教学楼、③#实验楼的形态一致。并且,以上各栋建筑同图书馆大楼一起围合成校园中心景观广场。⑥#教学楼坐落在入口广场的东北侧,处于校园规划主入口广场的核心位置,属于本广场的对景建筑,为了顺应地形、朝向与主题广场的多个关系,建筑外部的整体形态成六边菱形状,既照应主入口广场的对景关系,又与其西面的②#、③#教学实验楼景观墙遥相呼应。主体建筑是内走廊五层,为了满足采光和经济要求,两翼建筑采用单廊四层,建筑庭院中有一联系南北主楼的连廊,围合成两个独立的内庭院。建筑面积15690.72㎡。⑦#实验楼和⑧#实验楼坐落在入口广场的东北侧,在⑥#教学楼的北侧。建筑面积20747.04㎡。4、图书馆图书馆位于行政教学地块的西北端,是进入校园后中心步行广场的主体建筑。其北临药用植物园的中心水景区。基地位置得天独厚,与其作为校园标志性建筑的性格相符。图书馆设计依据“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追求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发达、迅捷;满足学术研究的多种要求。利用其基地环境的先天良好条件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各阅览空间围绕大中庭展开,既有明确功能分区又使各区相互交融,营造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建筑面积为:17955平方米。5、后勤综合楼(学生食堂、商业服务楼)。位于地块的西端,与图书馆隔水相望,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后勤综合楼依据日照、风向等自然因素组合各功能空间。其主体建筑食堂的就餐的餐厅空间滨水布置,借用水景创造景观良好,清静优雅的就餐环境。后勤综合楼初步安排包括学生食堂,教师食堂,浴池、超市、邮局、学生活动中心以及车库和设备用房等。后勤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12758.5平方米。6、学生宿舍楼(4栋)学生宿舍楼位于后勤综合楼的北侧考虑建设3栋楼的组合设计。其中两栋楼通过连廊相互连接,共用一个门厅,提高服务效率。连廊二层可设置一较大的活动室。学生宿舍为南北朝向,立面造型结合外阳台框架结构作有韵律的构图设计。后勤综合楼的南侧一块空地设置1栋学生宿舍楼。学生宿舍按6人一间安排。为方便学生住宿的管理工作,采用集中的卫生间、盥洗室和活动室。每栋宿舍楼建筑面积为:9607.5㎡×4栋=38430㎡。7、风雨操场布置在6#教学楼和体育场之间,用地十分紧凑。建筑功能满足基本的体育锻炼要求,设置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其周边预留有体育器械场地。另外,安排了体育教研室、器械库、淋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等用房。风雨操场突出的外廊强化了公共建筑大空间的个性和特点,风雨操场也可以兼作一般的学生集会、文艺会演的场所。总建筑面积为:3150平方米。5.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表5-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单位层数数量结构形式总建筑面积㎡—156504.7—其

中院系行政用房㎡78820.00框架结构教室、实验室楼㎡675391.2框架结构图书馆㎡717955.00框架结构后勤综合楼㎡412758.5框架结构学生宿舍㎡638430.00砖混结构风雨操场㎡3150.00框架结构5.3给排水设计5.3.1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