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48年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都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也进入最后的战略决战阶段。下图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中的一次战役示意图,这次战役后()A.东北地区实现全境解放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C.国民党军主力丧失殆尽D.中国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2.“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电影《地道战》中的这句台词,形象地说明了华北平原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根据地男女老少齐上阵,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此可知,地道战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A.民主革命纲领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全面抗战路线D.过渡时期总路线3.《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重要文章。文章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才能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观点,为抗战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指导。该文章发表于()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湖南长沙D.陕西延安4.近代史上,中国东部沿海工业一度大规模向西南地区迁移,华北、华东许多著名高校师生也迁到西南、西北地区。这主要是为了()A.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B.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C.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D.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5.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6.“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歌词中的“地道战”发生在()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7.“此战严重破坏了正太铁路、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北段及白晋铁路,有力回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强化政策’,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此战”应为()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保卫战D.百团大战8.1937年,八路军在山西对日军发动了一场伏击战,歼敌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伏击战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9.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其主要目的是()A.推动抗战胜利B.讨论国民党的改组C.争取和平民主D.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10.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要求全党同志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由此可知,这次会议决定()A.转移党的工作重心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C.争取抗战最后胜利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基于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的号召是()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和平、民主、团结”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2.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抗战,另一方面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发展生产,实行()A.“打土豪,分田地”B.土地国有C.“耕者有其田”D.减租减息13.中国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前后两大阶段,其中全面抗战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西安事变14.照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对该照片解释正确的是()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A.打退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覆灭1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中国劳工远赴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做出贡献②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日军总兵力③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总伤亡人数的70④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以下时间轴梳理的是抗战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方框空白处应补充的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17.1940年7月,八路军总部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根据这一作战计划,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这一进攻作战称为()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18.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中国全面抗战开始D.解放战争即将胜利19.“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热播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过的四幅油画如下,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20.读下图,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该战役属于()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国民党领导人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2.“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标志着()A.全面抗战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23.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的是()A.孟良崮战役胜利B.千里跃进大别山C.战略决战的胜利D.百万雄师过大江2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制造了一系列侵华暴行,其中包括()①制造南京大屠杀②组建731细菌部队③制造“皖南事变”④推行“慰安妇”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1938年10月10日,《新中华报》社论指出:“辛亥革命之失败,即在于内部的瓦解,今天我们不应重蹈覆辙,而应以辛亥革命为前车之鉴!”该报主张()A.维护统一战线B.开展工农武装割据C.发动武装起义D.坚持正面战场作战26.1947年5月,北京大学学生罗荣渠在日记中写道,当月下发公费生活补贴五万元,而膳食费即需四万元,交完饭费已近乎无钱生活;同月、全国各地学生陆续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这是因为()A.全面内战引发恶性通货膨胀B.重庆谈判破裂引发民众不满C.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大幅减产D.日军掠夺导致物资严重短缺二、非选择题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达、陈望道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精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3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上山”与“进城”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1927年9月毛泽东果断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