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_第1页
旧民主主义革命_第2页
旧民主主义革命_第3页
旧民主主义革命_第4页
旧民主主义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01革命历程革命性质总结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旧民主主义革命包含了农民阶级的反抗革命,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都是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革命历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010302040506革命历程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以洪秀全为核心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以贫农和贫苦中农为主体的旨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天京事变”是这次运动的转折点。前期发展迅速,从广西省桂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金田村)起义,迅速辗转到永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春,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正式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这个既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背负着旧时代的沉重的阴影,又闪耀着历史远见的纲领,表现出了高度的彻底的革命性。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个“世外桃源”,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王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建立具有全国意义上的“天国”,太平军开始了北伐、西征和东征。尤其是西征和东征的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由于农民自身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天京事变”发生了。这种发生在最高领导集团内部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自相残杀和分裂使太平天国失去了它先前的魅力,后来,虽经洪秀全、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的辛苦经营,也颁布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但无奈太平天国已失去了它的黄金时期,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重重危机。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所谓“洋务”又称“夷务”,当时泛指一切与外国有关的事物。洋务派付出了实践,并且在这30多年中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先后创办了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带有浓厚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加强海防力量,建设海军,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其中最有远见的措施是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的首次尝试恩格斯曾经预言说:“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人口的整个陈旧社会制度也都在瓦解。”历史的发展证实了恩格斯的预见。

戊戌六君子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秀才”们开始造反,充当了当时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代言人。康有为以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船队的旗手、政治运动的领袖。这种“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在当时确实使世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康有为曾经努力试图超越传统的儒家学说的藩篱。但由于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着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他和同伴们也只能把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糅合到一块来宣传他的维新理论,尽力地编织他的“大同世界”的浪漫主义理想蓝图,包括最激进的谭嗣同和对西方知识了解最多的严复在内。

在政治方面都停止在君主立宪上,也从来没有超越出破坏君权的限度。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1898年秋,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竖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然后一路北上,攻城掠地,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震惊了中外反动势力。“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高度的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义和团民众致力于“灭洋”,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有利于争取官兵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地位和狭隘的眼界限制了他们,使他们无法从阶级本质上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使这种口号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没有把这个任务同反封建、争取民族进步的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而且严重地沾染上了封建主义的落后性和盲目的排外主义的毒素,因而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最后被清政府出卖。

农民群众的朴素和天真使他们意识不到他们的目标与清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背道而驰的,尽管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搏在反侵略战争的最前线,也仍然得不到清政府的丝毫怜悯,甚至当他们迎击当面的敌人的时候,却往往遭到从背后射击过来的子弹。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糊里糊涂地失败。

义和团运动虽然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里继续沉沦,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教训了列强侵略者,使帝国主义列强恐怖地看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辛亥革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同时也孕育着伟大的人物。他们不要康、梁跪着的“改良”,他们要进行站着的“革命”,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然后辐射全中国,以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他们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匍匐前进,即使到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也没有放松他们革命的脚步。正是这种坚强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扫除了一些障碍,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极大地配合了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成为“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新青年》杂志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社会上到处流传着这样的风气: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说教,对鬼神的迷信崇拜,使人精神萎靡的低级趣味的文艺,这三者互相交织,形成了束缚人民思想、扼杀民族生机,却仅仅有利于封建军阀统治的精神罗网,整个中国的上空布满了令人窒息的阴霾,整个社会对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表现出慌乱不安而又不置可否的悲观情绪。

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改名为《新青年》)震醒了昏睡中的人们,勇敢地站在正义的一边,以坚定的态度作为辛亥革命的辩护人。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向时下的尊孔逆流发起猛烈的冲击,冲破了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的思想语言枷锁。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经过认真研究,把中国革命的多次失败归结于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毒害。从而果断地提出救亡之道首先要打倒中国的封建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锋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北大校长蔡元培更是热情地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三原》《三原》的主要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它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这三篇文章的中心课题,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的理想社会,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地上天国。

洪秀全在《三原》里,巧妙地运用宗教语言,通过对正与邪的对立、公与私的对立、神与妖的对立这三对矛盾的阐发,把建立“公平正直之世”的地上天国的前提、憧憬蓝图、以及战斗目标和手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反清革命思想理论。它集中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愿望,代表了他们对于理想太平之世的向往和追求。

当然,《三原》所具有的那个历史时代的真理性,还是朴素的,并具有局限性。它的局限性概而言之,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它的封建性。在《三原》中,洪秀全宣传了封建主义的“天命观”,说什么:“贫富天排定”、“富贵在天生死命”,“知命安贫意气扬”,提倡“恕,道以及“非礼四勿”

等封建礼仪道德,还受“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传统思想影响,将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置于不正之列。这说明,洪秀全长期受儒家思想教育,虽然产生了革命思想,但还没有与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其二是它的宗教迷信。《三原》反对崇拜邪神,尊崇皇上帝,企图以一神教取代多神教,从根本上说,并未摆脱宗教迷信的羁绊。但是,任何宗教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反映,它不可能正确地科学地解释社会矛盾,不可能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革命性质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期间曾有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只有辛亥革命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内容任务领导阶级主力结束标志具体内容任务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相继进入帝国主义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也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而开始的。可见自1840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自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才是反帝反封建。领导阶级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而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应是自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中国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论从史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之前,农民阶级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在此期间根本不存在或很年幼的阶级——资产阶级,决不可能去充当领导阶级。主力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是人民群众,但却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参加的规模、深度、广度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法相比的。结束标志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去上海,标志着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8月孙中山被迫前往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通常认为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旧民主革命有一个交替时段。总结经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它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是一个逆来顺受的阶级,却起义反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是,在中国,农民阶级又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所以,虽然农民阶级不能作为领导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却必然以主力军的身份参与革命,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发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了成功的验证。

由于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因而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封建势力存在矛盾,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这就决定了它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