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的课程标准是:1、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依据课标的规定,个人见解,本课时教学应该紧紧围绕长江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展开,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突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后的落脚点也在此处,才算落实好。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读好图用好图,知识点不是直接从课本文字中找到或者教师直白的告诉学生,而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或资料分析得出结论。本课时的人口、城市的分布就应该用这种方法达成目标。(教材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星球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教学任务,是在南方地区区域特征基础上,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具体认知,整节包括区位条件优越、鱼米之乡、沿江分布的城市、沿江工业走廊和保护“母亲河”五个框题,其中区位条件是贯穿本节的主线。本课时为本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区位条件优越”、“鱼米之乡”、“沿江分布的城市”三个框题。框题一“区位条件优越”,阐释的是长江为区域发展提供的优势条件;框题二“鱼米之乡”说的是长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框题三“沿江分布的城市”简要叙述了长江城市的发展与布局所产生的影响。本课时内容主要侧重于本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对农业、城市的影响,与第二课时工业的发展、分布和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及治理部分的内容关系密切,是第二课时的基础,与第二课时共同贯穿体现本节的思想教育目标——可持续发展观。(学情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地理学习情况: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地理,有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储备,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这些知识、方法和能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部分地理内容比较抽象,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得出结论。二、学生情况: 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基础不错,能力也较强,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学习积极性较高。这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过程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组织带头作用,也能主动积极发言。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上进精神,地理基础较差,地理学习方法不恰当,尤其是读图、用图能力欠缺,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不太自信,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沉闷,不大敢表现。为照顾这部分学生,问题的设置方面要特别精心,切入口要浅显,注意知识的衔接,跨度要尽可能的小。个别提问,也有意识的让这部分学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回答后适当给以表扬或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学设计)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教学目标:1、读图7—2—1,分析认识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区位条件。2、读图7—2—2,和7—2—3,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指出本区农业发展的方向。3、结合图7—2—4,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出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4、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及母亲河——长江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势条件。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产品分布。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1、长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发展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点拨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历代公认的富庶之地,描绘歌咏它的诗词很多,撷取几句,我们齐读欣赏:“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这两幅图片就是当地景观,美不美?向往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位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哪一个?这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它在南方地区的什么部位?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平原。二、新授:(一)区位条件优越大屏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分别找一位同学上台指图介绍,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完成课本P45读图1—2题,明确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区位条件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及分布特点:=1\*GB3①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互指后,指名大屏幕指图介绍完成读图第1—2题。=2\*GB3②师指图介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3\*GB3③师生共同读图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分布特点。2、交通、资源:提出问题:长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哪些优势条件?=1\*GB3①小组合作讨论后代表发言;=2\*GB3②师明确:航运发达、丰富的水资源、渔业资源。3、长江在区域联系方面的作用:师指图,师生问答明确长江中下游平原濒海、沿江的双重区位优势后,师讲解长江在区域联系方面的纽带作用。4、小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二)鱼米之乡大屏展示《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分布分布图》,完成课本P46活动1—2题1、生据《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描述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2、小组合作探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有哪些?=1\*GB3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全场,并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点拨)=2\*GB3②小组展示探究结果=3\*GB3③师生共同归纳明确:种植业: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平原,地形平坦;土壤: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水稻土;水源:充足(长江水系水、大气降水)——主要农作物及分布(重点强调水稻——米)渔业:河湖密布,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3、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GB3①课本P45最后一段中找到,划下来;=2\*GB3②大屏幕明确。=3\*GB3③大屏展示动画《稻田养殖》,树立人地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三)沿江分布的城市大屏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人口规模》图,完成课本P47读图1—2题师生共同分析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1、长江水运对流域城市发展、分布的作用:=1\*GB3①生自主学习,同桌互相指,指名上台指图介绍城市位置。=2\*GB3②师图中描出长江,指点观察总结城市分布特点。=3\*GB3③师生共同回顾前两框题内容,讨论梳理完成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哪个最重要?2、武汉:=1\*GB3①位置:指点观察位于长江哪个河段?,哪条支流在这里汇入长江?哪条重要南北向铁路干线经过?交通枢纽——利于发展。=2\*GB3②规模:指点从图例的大小判断城市规模;指点看课本介绍: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港口。=3\*GB3③地位: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师图上画圈儿:长江中游、下游各一个,边画边要求:比较哪个地区的城市更密集?1、数量:长江三角洲城市数量最多,城市最密集。2、规模:指点看城市规模,明确上海规模最大。3、地位:课本上找到,国际、国内的地位?“龙头”,比喻说明其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之情。三、总结:以上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回顾一下,幻灯片简要展示本节三个框体结构内容。四、达标检测:见评测练习。(评测练习)长江中下游平原(一)达标检测题单选题:1、下列平原不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是()A江汉平原B成都平原C洞庭湖平原D苏皖沿江平原2、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原沿江分布,地势低平B水资源、渔业资源极为丰富C濒临渤海和东海D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3、下列叙述与“鱼米之乡”无关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B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C众多的河湖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D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人口稠密4、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位于()A长江三角洲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珠江三角洲5、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运条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B上海在江汉平原上C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城市D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综合题:读图(中下游平原图)完成下列题目:填出图中地理事物:A()山B()江C()湖D()平原E城市()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是()。3、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油料作物是(),其它农产品还有棉花、茶、蚕丝、柑橘等。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城市主要沿()分布。(效果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问题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全面达成。四、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后反思)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本课时为本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区位条件优越、鱼米之乡和沿江分布的城市三个框题。采用指导自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结合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达成教学目标。总体来说,本节课较为成功,当然,课堂教学就是门不太可能完美的艺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一、成功之处:1、教学设计方面:教学内容准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2、双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