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秋日已进入尾声而凛冬将至_第1页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秋日已进入尾声而凛冬将至_第2页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秋日已进入尾声而凛冬将至_第3页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秋日已进入尾声而凛冬将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秋日已进入尾声,而凛冬将至

每年的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终一个节气,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头降霜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的过度节气。

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聚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不耐寒的农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头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1、霜降之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在气象学上,秋天消失的第一次霜降称为“早霜”或“初霜”,春天消失的最终一次霜降被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2、霜降三候

(1)一候豺乃祭兽

《逸周书·时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霜降时,豺狼开头大量捕获猎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里,就像是在“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犹如人丰收之时,向上天献祭,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2)二候草木黄落

霜降一到,草木开头枯黄,叶子纷纷飘落。冬季,生物的代谢缓慢,为削减自身的消耗,大多数树木仅保留枝干,而落叶归于大地,来年化为春泥,为生命供应更多养分。

(3)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寒风瑟瑟,天气是真的寒冷。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头俯身进入冬眠。收敛自己,蛰伏一冬,蓄积能量,度过寒冷。待到来年,又会焕发新生。

3、霜降诗意

(1)《和陈述古拒霜花》

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2)《赋得九月尽》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3)《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4)《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霜降习俗

(1)吃柿子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霜降季节,柿子是当令的果实,吃红柿子,据说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有些地方认为“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也有说法是“霜降吃柿子,冬天不裂嘴唇。”

(2)饮酒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季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许多地方在这时要进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3)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终一个节气,人们同样特别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超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

霜降季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终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5、霜降养生

(1)多运动增加耐寒力

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体温调整机制不断地处于紧急状态,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量,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更简单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时有度地进行。

此外,还需顺应“春困秋乏”的生理反应,保证充分的睡眠。每次运动前,肯定要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留意动与静的合理支配,不宜过度劳累,更不行常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减弱机体的反抗力。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服,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衰弱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2)注意“御寒清热”

霜降季节气候渐冷。人与植物虽然同属生物,但人与植物体内流淌的液体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血见寒易凝。在这段时间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

面对这种气候,阴天时要适当地增加外衣;艳阳天适当减外衣,不要被寒气所伤,也不要热伤风。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过快和压力过大等缘由,导致很多人的阳气不能与自然阳气同步变化,因而秋冬交际阳气不能保藏,受到自然界燥气压迫形成体内郁火。

郁火是阳气太过部分,属于体内邪气。邪气太盛进入脏腑,百病开头横生。霜降15天之后即是立冬。这个季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者留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是关键。

(3)霜降季节防秋燥

霜降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亦依据自然界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头下调,汗腺分泌量削减,使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下降,皮脂腺分泌量的削减,使角质层的保水力量下降,加之气候干爽,多风少雨,大部分人感觉皮肤干燥,易发生过敏反应。所以,霜降季节护肤就显得尤为重要。

深秋季节,气候渐渐干燥,皮肤重点要保湿,应如何保湿呢?

一是饮足够的水饮水量为每日6~8杯,同时还要饮用果汁、矿泉水、茶水等;

二是可用蒸气熏蒸脸面,给面部补充水分;或用保湿护肤剂涂于脸面,以削减表面水分散发。

三是留意饮食调养:多喝豆浆、牛奶等饮料,多吃新奇的蔬菜、水果、鱼、瘦肉,戒除烟、酒、咖啡、浓茶及煎炸食品。多吃些芝麻、核桃、蜂蜜、银耳、梨等润燥滋阴的食物,能滋润肌肤。

四是选择合适的护肤品:选温柔的洗面奶,不含酒精成分的化妆水,滋润但不油腻的日霜及晚霜,有增白效果的软性面膜等。协作使用含有松香油脂酸和维生素A的面部润肤剂,促进血液循坏,有效改善皮肤生理环境,削减皮肤皱纹。

五是皮肤护理分白天和晚上:白天的护理,坚持每天做两次面部清洁,让皮肤干净、滋润,外出时要使用有防晒作用的日霜;晚上的护理,先用温水、洗面奶彻底清洁面部皮肤,再用不含酒精的化妆水进一步洁肤及补充水分,然后在面部薄而匀地抹渗透性强的滋润晚霜,适当地热敷,让养分渗透到皮肤深层中去。

(4)心静平和远离悲秋

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之感,易产生抑郁心情,所以还应注意调摄精神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