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院感相关知课件_第1页
检验科院感相关知课件_第2页
检验科院感相关知课件_第3页
检验科院感相关知课件_第4页
检验科院感相关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科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1整理课件医院环境分类和消毒Ⅰ类环境:Ⅱ类环境: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Ⅳ类环境:传染病病区、污物处理暂存区2整理课件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臭氧消毒;通风:日2次,经济、环保、效果好。紫外线消毒;≥1.5W/m3,≥30min

,无人,

薰蒸或喷雾消毒(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液;中草药空气消毒剂喷雾消毒)3整理课件Ⅲ类环境的物表、环表消毒4整理课件Ⅲ类环境的地面消毒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次~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有效氯25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min;致病性芽孢菌污染时,用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对结核病人污染的表面,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洗;对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表面,如霍乱、炭疽等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1000mg/L~2000mg/L作用30min消毒。5整理课件

在一般情况下医院墙面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m~2.5m高即可。Ⅲ类环境的墙面消毒6整理课件

对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mg/L~500mg/L、2000mg/L与2000mg/L~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50ml/m2~200ml/m2。7整理课件Ⅲ类环境的物品表面消毒

室内用品表面一般情况下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可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各种物表及台面等每日用5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擦拭,湿拖把拖地。8整理课件Ⅲ类环境的物品表面消毒

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地面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物表消毒,不推荐。9整理课件Ⅲ类环境的卫生学控制标准:

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m2

;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消毒合格。

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10整理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tandardforhandhygieneforhealthcareworkersinhealthcaresettings

11整理课件12整理课件13整理课件14整理课件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15整理课件许多感染与手卫生有关!甲流(H1N1)SARS人禽流感流脑各种寄生虫病皮肤性病、泌尿生殖道感染与手部卫生有关的其它传染病:伤寒、痢疾、霍乱、甲肝、出血热、轮状病毒腹泻…16整理课件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污染!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可减少20~30%的医院感染!17整理课件

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但依从性最低、最难做好的,也是洗手洗手。(why?)18整理课件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5手卫生设施6洗手与卫生手消毒7外科手消毒8手卫生效果的监测19整理课件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整理课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1整理课件3术语和定义22整理课件3.1手卫生handhygiene

泛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3整理课件3.2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以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24整理课件3.3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handrubbing

(when?)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25整理课件3.4外科手消毒

surgicalhandantisepsis

(when?)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26整理课件3.5常居菌residentskinflora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27整理课件3.6暂居菌transientskinflora

寄居在皮肤表层,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28整理课件3.7手消毒剂

handantisepticagent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分为2类:

1.速干手消毒剂

2.免冲洗手消毒剂

29整理课件3.8手卫生设施

handhygienefacilities

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30整理课件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31整理课件手卫生设施32整理课件

5.1.3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why?)

33整理课件肥皂含菌浓度:1×104-5个/g肥皂含菌浓度:1×106-7个/g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3434整理课件5.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5.1.4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共用毛巾应取消!

电吹风干手机不推荐使用!

推荐消毒小毛巾或干手纸巾。

35整理课件××××36整理课件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37整理课件6.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38整理课件

6.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或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前。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39整理课件6.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先洗再消!!!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0整理课件6.4医务人员洗手应遵循

6步洗手法41整理课件42整理课件43整理课件44整理课件6.5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

以下方法:

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b)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45整理课件外科手消毒(略去此部分)46整理课件8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8.1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致病性微生物检测。47整理课件

附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B.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B.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B.3检测方法:略48整理课件

手卫生是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操作,它不是选择性的,而是强制性的。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以减少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正确实施手卫生不仅是医护人员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标志,更是医护人员敬业的一个标志。49整理课件

病区中被手部频繁接触的物体和仪器设备表面是更加危险的污染区域。比如血压计、听诊器、病历、病历车、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器、血液透析机、计算机、水龙头等。不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手和上述设备可互相污染和被污染,导致致病菌传播,易发生医院感染。

病从“口”入病从“手”入50整理课件

超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以及泛耐药细菌是当前医疗卫生界热议的话题,是社会的焦点,也是对医务人员的严峻挑战。

1、落实手卫生规范;

2、做好接触隔离;

用常规的措施应对超常规的致病菌,医务人员不当医院感染的二传手。51整理课件防控医院感染从自己做起、从落实手卫生规范做起!52整理课件标准预防

standardprecau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53整理课件个人防护用品

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

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54整理课件口罩的使用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55整理课件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56整理课件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不应一只手捏鼻夹。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57整理课件摘口罩方法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先解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58整理课件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59整理课件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60整理课件隔离衣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61整理课件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62整理课件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63整理课件防水围裙的的使用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4整理课件帽子的使用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65整理课件医疗废物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80号):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36号):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医发【2003】287号: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66整理课件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共分五类,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院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67整理课件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要求

68整理课件

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志。69整理课件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灭菌的相关记录及灭菌效果监测?70整理课件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71整理课件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72整理课件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73整理课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74整理课件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75整理课件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76整理课件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病理性废物:77整理课件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78整理课件

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79整理课件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80整理课件医疗废物存在的问题:医疗废物容器不符合要求。不能及时盖盖。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混放。盛装过满。不超过3/4利器盒的使用:重复、无盖、溢撒81整理课件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

源自GB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82整理课件

在实验室入口处设置生物危险标识。

经过有控制措施的安全门才能进入实验室,记录所有人员进出实验室的日期和时间并保留记录。

所有进入人员要知道实验室的潜在危险,符合实验室的进入规定。

确保实验室人员在工作地点可随时得到生物安全手册。83整理课件

定期采集和保存实验室人员的血清样本。

只要可行,为实验室人员提供免疫计划、医学咨询或指导。84整理课件

正确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口罩、帽子、鞋等。

个体防护装备在工作中发生污染时,要更换后才能继续工作。85整理课件

专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工作前先做培训、个体适配性测试和检查,如对面具、呼气防护装置、正压服等的适配性测试和检查。86整理课件戴手套工作:

每当污染、破损或戴一定时间后,更换手套。

每当操作危险性材料的工作结束时,除去手套并洗手。

严格遵守洗手的规程。

不要清洗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87整理课件

如果有可能发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溅出,要佩带防护眼镜。

存在空气传播的风险时需要进行呼吸防护,用于呼吸防护的口罩在使用前要进行适配性试验。88整理课件

在处理生物危险材料时,穿着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前按程序脱下防护服,用完的防护服要消毒灭菌后再洗涤。工作用鞋要防水、防滑、耐扎、舒适,可有效保护脚部。89整理课件

离心操作或移液操作时按规程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溢洒或产生感染性气溶胶。90整理课件规范个人行为:

在实验室工作区不要饮食、抽烟、处理隐形眼镜、使用化妆品、存放食品等;

不要穿个人衣物和佩带饰物进入实验室防护区,离开实验室前淋浴,用过的实验防护服按污物处理,先消毒灭菌再洗涤。91整理课件

所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的操作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92整理课件

定期清洁实验室设备。

必要时使用消毒灭菌剂清洁实验室设备。

仪器设备在修理、维护或从实验室内移出以前,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93整理课件

医务人员意外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要立即报告和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医学评估、监护和治疗。94整理课件

所有生物危险废物在处置前要可靠消毒灭菌。需要运出实验室进行消毒灭菌的材料,要置于专用的防漏容器中运出,运出实验室前要对容器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处理。95整理课件

包装好的具有活性的生物危险物不要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打开包装。如果发现包装有破损,立即报告,由专业人员处理。96整理课件

建立实验室人员就医或请假的报告和记录制度,评估是否与实验室工作相关。

建立对怀疑或确认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人员进行隔离和医学处理的方案并保证必要的条件(如隔离室等)。97整理课件

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装备,在修理、维护或从实验室内移出以前要彻底消毒灭菌,比如生物安全柜的内外表面以及所有被污染的风道、风扇及过滤器均要采用经确认有效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并监测和评价消毒灭菌效果。98整理课件

科室制定应急程序,包括可能的紧急事件和急救计划,并对所有相关人员培训和进行演习。99整理课件

保持工作表面的整洁。每天工作完后都要对工作表面进行清洁并消毒或灭菌。100整理课件

用专用的耐扎容器收集带针头的注射器、碎玻璃、刀片等锐利性废弃物。101整理课件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

处理指南

源自GB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102整理课件

本指南为实验室制定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程序提供参考。

溢洒指包含生物危险物质的液态或固态物质意外地与容器或包装材料分离的过程。实验人员熟悉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程序、溢洒处理工具包的使用方法和存放地点对降低溢洒的危害非常重要。103整理课件

本指南描述了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的常规处理方法,实验室需要根据其所操作的生物因子,制定专用的程序。如果溢洒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危险性化学物质,则应使用特殊处理程序。104整理课件溢洒处理工具包105整理课件基础的溢洒处理工具包括:对感染性物质有效的消毒剂或灭菌剂,按使用要求定期配制;消毒灭菌液盛放容器;镊子或钳子、一次性刷子、可高压的扫帚和簸箕或其他处理锐器的装置;足够的布巾、纸巾或其他适宜的吸收材料;用于盛放感染性溢洒物以及清理物品的专用收集袋或容器;106整理课件基础的溢洒处理工具包包括:橡胶手套;面部防护装备,如面罩、护目镜、一次性口罩等;溢洒处理警示标识,如“禁止进入”、“生物危险”等;其他专用的工具。107整理课件

明确标示出溢洒处理工具包的存放地点。108整理课件撤离房间发生生物危险物质溢洒时,立即通知房间内的无关人员迅速离开,在撤离房间的过程中注意防护气溶胶。关门并张贴“禁止进入”、“溢洒处理”的警告标识,至少30min后方可进入现场处理溢洒物。撤离人员按照离开实验室的程序脱去个体防护装备,用适当的消毒灭菌剂和水清洗所暴露皮肤。109整理课件撤离房间如果同时发生了针刺或扎伤,可以用消毒灭菌剂和水清洗受伤区域,挤压伤口周围以促使血往伤口外流;如果发生了黏膜暴露,至少用水冲洗暴露区域15min。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必要时,由实验室主管人员安排专人清除溢洒物。必要时向主管部门报告;110整理课件溢撒区域的处理

准备清理工具和物品,在穿着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鞋、防护服、口罩、双层手套、护目镜、呼吸保护装置等)后进入实验室。需要两人共同处理溢洒物,必要时,还需配备一名现场指导人员。111整理课件溢撒区域的处理

判断污染程度,按消毒灭菌剂的说明确定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用消毒灭菌剂浸湿的纸巾(或其他吸收材料)覆盖溢洒物,小心从外围向中心倾倒适当量的消毒灭菌剂,使其与溢洒物混合并作用一定的时间。112整理课件溢撒区域的处理

到作用时间后,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吸收材料连同溢洒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纸巾(或其他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的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