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平邑镇一中牛和军【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所属的岛屿和半岛,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分析其优越性。3、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中国的四至点,量算出南北间和东西间的距离,并能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用地球仪或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分析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掌握运用地图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重点1、理解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2、找出我国的四至点、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难点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学习中国地理,我们作为中国的公民,谁能说出中国的具体位置?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已在小学和其他资料上接触过,可让学生充分发言,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学习要点1:《同步学习与探究》P1“主干知识”部分学习要点2:《同步学习与探究》P2“主干知识”部分1、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自学时教师可以板出本课的轮廓图并标注本课学习需要的地理事物的代码并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3、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课时)平邑镇一中牛和军【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3、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此图,以探究、拼图游戏和竞赛的方式逐步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分布,以歌诀法帮助记忆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重点1、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难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及简称。【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教师让同学写如果把信由黑龙江邮到本校如何写收信人的地址,写后问同学为何这样写?从而引出行政区划的划分。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学习要点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1、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三级。2、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个,其中包括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省。首都是。1、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自学时教师可以板出本课的轮廓图并标注本课学习需要的地理事物的代码并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3、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三、34个省级行政区1、我国行政区基本划分为几级?2、出示《中国政区图》,指导学生在图上分门别类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并记住其简称。=1\*GB2⑴有哪34个行政区?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分别是什么?=2\*GB2⑵填《中国政区》空白图。=3\*GB2⑶各省轮廓有什么特点?=4\*GB2⑷34个行政区包括哪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是什么?。=5\*GB2⑸各省的简称是怎么来的?=6\*GB2⑹34个行政区都有哪些之最?三、34个省级行政区1、学生看课本回答,师强调:市分三级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2、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GB2⑴学生看图P7“1.7”,完成P8活动三。这时可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教师用黑板上先前绘画的中国政区空白图,和学生一起找出34个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找时就用活动中的七个方位,并填注在空白图上。填后按七个方位限时记忆34个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2\*GB2⑵记忆完成后,把全班分为两组,两组各找一人到黑板填注,看哪一组填的好,其他生完成活动4,填完后师生互纠,表扬优秀的组。=3\*GB2⑶分组游戏:四人一组认识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把轮廓模型发给各组,其中一同学拿其他同学认,限时记忆后教师拿轮廓问同学抢答。(轮廓形状特点可参照探究P8拓展性学习)=4\*GB2⑷学生在图中找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分组找出并记住,即时填图,比赛掌握情况)=5\*GB2⑸教师:可简讲简称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以便帮助记忆。=1\*GB3①历史名称:冀、晋、豫、鲁(黄河中下游)=2\*GB3②山名或河名:闽、赣、湘、皖(长江中下游)=3\*GB3③两个简称:云、贵、川、甘、陕(川为中心南北延伸)=4\*GB3④一个字或几个字:黑、吉、辽等(沿国界)=6\*GB2⑹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总结34个行政区的之最,总结后分别介绍总结情况,学生记忆没有总结到的。拓展应用三字歌诀记忆34个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教师出示,学生记忆,记住名称的同时也记住了简称。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校正补偿。1、我国共有省级行政区A.32个B.23个C.28个D.34个2、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区是A.广东省B.台湾省C.海南省D.云南省3、我国领土最西端所在的省区简称是A.藏B.滇C.新D.陇4、对右图中的地理事物,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海是我国内海B.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是济南市C.山东省有三个邻省D.图中区域全为平原地形5、成语“得陇望蜀”中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是A.陕西、贵州B.甘肃、四川C.四川、山西D.甘肃、陕西6、我国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区是A.黑、琼B.黑、粤C.新、台D.内蒙古、琼7、我国陆地邻国最多的省区是A.西藏B.内蒙古C.新疆D.云南8、下列省区是利用流经本省的河流作简称的是A.湖北B.湖南C.安徽D.辽宁9、既与渤海相邻又与黄海相邻的省区是A.河北、山东B.辽宁、山东C.辽宁、河北D.山东、江苏10、我国跨经度最广和纬度最广的省区分别是A.内蒙古、新B.内蒙古、藏C.琼、内蒙古D.内蒙古、琼11、读中国政区略图,回答:(1)将下列描述省份的字母填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A、简称“黑”的省B、我们所处的省(区)C、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D、省级行政中心是福州的省E、纬度位置最南的省F、我国的首都(2)根据上图,在下面图中填出以湖北省为中心的周围各省(市)的名称。参考答案:1.D2.C3.C4.B5.B6.A7.C8.B9.B10.D11.=1\*GB2⑴略=2\*GB2⑵重庆、陕西、河南、安徽、江西。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教学反思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平邑镇一中牛和军【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3、会计算人口密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柱状图、密度图)。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国情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尚情操。重点我国人口的变化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由当前生活中人人都十分了解的严历计划生育政策导入“众多的人口”教师: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我国为什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自主学习一、人口数量:《同步学习与探究》P9“主干知识”部分二、人口的分布:1.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_____人/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西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3.我国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大体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1、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3、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一、我国人口的变化1、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多少亿?2、我国的人口增长有哪些特点?现在有什么特点?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4、我国采取的人口措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该措施有什么意义?二、人口的分布5、完成活动1,如何计算人口密度?6、看图1.11,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稠密和稀疏的分界线经过哪里?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条件有什么差异?。一、我国人口的变化1、学生读课本了解我国现在人口状况。2、读图1.9思考回答,分析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师结:人口基数大,增长趋势越来越快。3、学生分组活动:分组(社会组,资源组,环境组,经济组)结合活动1并联系实际讨论(可以提示世界地理中学到有关内容)师生结:带来影响:社会组:交通拥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学校卫生设施落后等,资源组:人均资源减少等,环境组:环境污染、恶化等,经济组:贫穷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等4、学生讨论回答,并结合活动2分析实行计划生育意义,并补充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二、人口的分布5、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14的活动1中的表总结出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据公式分组分别计算表中四省的人口密度,找四人道黑板演示。6、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分界线,并通过下表总结出东西的差异。地形降水交通城市东部西部拓展应用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答案,师生共同总结解决办法。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矫正补偿。1、下列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是()2、1995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推迟的原因是()A.人口死亡率高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负增长D.大量人口迁移到国外3、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A.城镇多、交通运输业发达B.工商业发达C.耕地多、气候适宜D.外来移民多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B.南方比北方少C.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0人D.大江、大河的上游人口密度大5、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你能从图上看出A、B、C、D四点人口密度分别在什么范围之内吗?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在图中划出我国的人口界线,其两端分别是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和云南省的__________。(3)此线东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却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分布______;西北部面积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却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分布_______。参考答案:1.D2.B3.C4.A5.=1\*GB2⑴A大于400人,B1—50人,C100400人,D小于1人=2\*GB2⑵黑河、腾冲=3\*GB2⑶43%、94%、稠密,57%、6%、稀疏。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教学反思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平邑镇一中牛和军【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2.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重点我国民族构成状况。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指导学生读课本图1.14,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学生读图、听歌、谈体会。自主学习学习要点1:《同步学习与探究》P13“主干知识”部分学习要点2:《同步学习与探究》P14“主干知识”部分1、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自学时教师可以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解决一些必要的问题。)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3、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一、各民族分布1、我国民族构成状况如何?并回答以下问题:=1\*GB2⑴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民族是什么?=2\*GB2⑵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什么?=3\*GB2⑶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什么?=4\*GB2⑷人口超过400万的民族什么?=5\*GB2⑸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什么?2、中国和日本、美国的民族构成相比,有何不同?我国民族政策是什么?安排学生活动: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各小组根据收集的民族的图片和物品、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资料,选派代表上台。第一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图片和物品并进行介绍学生组织竞赛:分别猜猜他们是什么民族?第二组:介绍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第三组: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二、民族的分布5、各民族的分布状况A、我国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B、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C、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6、我国的民族地区的管理和发展A、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怎么管理的?B、我国是否要求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民族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而遵从汉族呢?一、各民族分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并要求学生记忆。2、学生讨论:全班分成两组分别讨论不同。3、学生阅读教材了解。4、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展示交流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最后同位交流归纳整理情况。并让学生结合活动2、3记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二、民族的分布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图1.17和P19的表自由回答。教师强调总结。6、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强调总结。拓展应用1、我国人民币上的文字是那几个民族的?2、你能说出下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自由起来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教师总结: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有蒙古字、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分别属于蒙、藏、维、壮四个少数民族。10元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是汉族和蒙古族,5元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是藏族和回族,2元人民币的的少数民族是彝族和维吾尔族)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矫正补偿。1.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B.壮族C.藏族D满族2.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是()A.汉族B.回族C.傣族D.朝鲜族3.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的主要分布区排列一致的是()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4.右图人物所代表的民族是()A.回族B.朝鲜族C.蒙古族D.维吾尔族5.以“摔跤”为传统体育项目的是()A.傣族B.回族C.蒙古族D.哈尼族6.手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A.朝鲜族B.彝族C.壮族D.蒙古族7.下列民族中人口数量不在400万以上的是()A.满族、维吾尔族、壮族B.蒙古族、藏族、彝族C.回族、苗族、土家族D.傣族、瑶族哈尼族8.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西南、华北、东南B.西南、西北、东北C.西南、东北、东南D.东南、西北、华南9.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A.汉族只分布在东部地区B.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山区C.大杂居,小聚居D.大聚居,小杂居10.生活在牧区的一组少数民族是()A.高山族、朝鲜族B.维吾尔族、苗族C.满族、壮族D.藏族、蒙古族11.将下列省区简称与其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连线:A内蒙古①壮族B桂②藏族C藏③回族D宁④维吾尔族E新⑤蒙古族参考答案:1.B2.B3.D4.D5.C6.A7.D8.B9.C10.D11.A--=5\*GB3⑤B--=1\*GB2⑴C--=2\*GB3②D--=3\*GB3③E—=4\*GB3④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赛博中学东野广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的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明确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各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3.分析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以及交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地势的总特征。2.通过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界线及地势特点分析对气候、河流、水能及交通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认识我国地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2.通过对壮丽好河山的了解,培养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重点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划分。2.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歌词引入:刘欢的《好汉歌》中有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呀,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思考为什么大河向东流?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河流大多向东流?”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学习要点:《同步学习与探究》P19“主干知识”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知识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地形和地势有何不同?2、我国地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1)学生观察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特点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2)分组观察讨论交流:在中国地形图上,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色彩有什么变化?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3、我国地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4、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三阶梯的位置分布及划分依据是什么?(2)各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5、地势对我国的影响(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2)河流从高一阶梯向低一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的交通来往有什么影响?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地图册P11图)。引导学生区分“地势”和“地形”。2、引导学生识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根据《地形剖面图》(教材P22-图2.1)引导学生总结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读我国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学生读图分析:我国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势自西向东的特点是什么?4、(1)教师: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让学生分别找出地势第一、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布。再分布分析各阶梯的地形分布和海拔差异,得出阶梯划分是依据海拔的高低来划分的。(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2,找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或板图,在板图上教师画出三阶梯的界线)学生完成:P23活动1,在教材图上填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的名称。(或让学生到板图上填出)5、(1)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地势对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从我国河流的分布及流向分析与地势的关系。(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2)学生讨论:阶梯交界处的地势特点,并分析此处的水流特点,从而得出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发电。教师提示拓展我国三峡、葛洲坝等大型水电站分布位置,来理解水能的分布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来分析。有利方面: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勾通的东西交通。不利方面: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且有许多高大山脉分布,阻碍了东西交通。拓展应用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A图,在A图中的甲、乙、丙、丁四条游览线路,能体会B图地形剖面示意图的是哪条线路?AB教师引导学生观察B图的地势特点,再让学生结合课本P22页图2.2分析我国阶梯分布特点,来解答此题。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校正补偿。1.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是()A.山地、平原、高原B.山地、高原、盆地C.平原、高原、盆地D.丘陵、平原、高原2.下列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3.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地形类型B.山脉走向C.平均海拔高度D.相对高度4.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交界线上的山脉是()A.昆仑山B.祁连山C.横断山脉D.巫山5.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某一级阶梯内部B.两级阶梯交界处C.南方低山丘陵区D.平原河道上6.下列关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高东低,使高山高原平均分布在东部B.地势向海洋倾斜,利于形成降水C.呈阶梯状分布,利于东西交通D.大河流向,沟通南北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7.读沿北纬32°N纬线所作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海域)(2)图中①是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_____米以上;③是第二级阶梯,这里是一系列宽广的__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__,海拔高度下降到1000米到2000米之间;⑤是第__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3)从图中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征使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为由__________向_______流,方便了东西交通,也使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产生了丰富的_____________资源。答案:1、B2、B3、C4、D5、B6、B7、(1)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2)一4000盆地高原三(3)西高东低西东水能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赛博中学东野广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走向及分布。2.了解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3.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形图,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2.利用景观图和地形图上的位置,分析各地形区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理解我国各种地形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确立万物相联系的观点。重点1.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2.各地形位置分布及主要地形区的特点。难点各种地形的相对位置分布【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世界上有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有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有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地形复杂多样,我国有哪些高大的山脉、盆地、高原和平原呢?教师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世界地形之最激情导入,并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学习要点:《同步学习与探究》P22“主干知识”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知识点: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的山脉(1)山脉的走向(2)山脉分布①东西走向的山脉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③南北走向的山脉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⑤弧形山脉2、四大高原(1)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的位置分布。A、从海陆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哪一地区?B、从阶梯位置上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一阶梯?C、你能说出每个高原的相对位置吗?(2)观察几幅图片,结合实际讨论这四大高原分别有什么特点?3、四大盆地在图上找出我国四大盆地的位置分布。(1)从海陆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哪一地区?(2)从阶梯位置上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一阶梯?(3)你能说出每个盆地的相对位置吗?4、平原和丘陵(1)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个地区?(2)平原和丘陵对我国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A、平原和丘陵的优势条件有哪些?B、平原和丘陵对我国的农业和经济有什么影响?1、(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7山脉走向示意图,认识山脉的走向。(2)按照读图、绘图、填图三个步骤分别学习山脉的分布:第一:教师让学生在图2.6中国陆上的主要山脉,分别找出①东西走向的山脉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③南北走向的山脉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⑤弧形山脉第二:教师板图,在板图是分别板图①东西走向的山脉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③南北走向的山脉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⑤弧形山脉第三:让学生到板图上填出主要的山脉2、(1)教师: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名称及位置。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名称、位置。学生:在黑板空白图上填出来四大高原的位置。(2)教师出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图2.5),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我国四大高原的自然景观图及图下资料后。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高原的特点,派代表回答。3、教师: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根据右下角盆地的图例,找出四大盆地的名称及位置特点。学生:在黑板空白图上填出来四大盆地的位置。4、(1)教师: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根据右下角平原的图例,找出我国的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名称及位置。学生:在板图的相应位置填出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2)提示学生从土壤、开发历史、经济林木、人口城市的分布、耕地分布来分析回答。拓展应用暑假期间,北京的小明和小红分别想乘坐火车到我国西藏拉萨看布达拉宫和到上海看世博会,如下图线路。(1)小明乘坐火车到拉萨的路上会看到我国哪些高大的山脉和地形区?(2)小红乘坐火车到上海的路上会看到我国哪些高大的山脉和地形区?让学生依据图上所提示的线路和我国地形分布图,分组讨论小明和小红经过的高大山脉和地形区。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矫正补偿。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最北的一列是()A.昆仑山—秦岭—大别山B.祁连山C.天山—阴山—燕山D.长白山—武夷山2.下列那一条山脉的走向与其它不同?()A.长白山B.大兴安岭C.祁连山D.台湾山3.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盆地分别是()A.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B.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4.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中。下图表示东北平原的是()ABCD5.为使“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下列地形中最合适是()A.四川盆地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是()A.青藏高原B.山东丘陵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代表我国许多著名的山脉和地形区,请写出他们的名称:山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2)地形区: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注我国下列地形区名称:①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高原②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③四大盆地中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盆地(4)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决定了许多大河发源于___(地形区),最终向东,流入了海洋,属于_________(内、外)流河。答案:1、C2、C3、A4、B5、B6、D7、(1)昆仑山秦岭太行山祁连山(2)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3)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4)青藏高原外归纳总结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赛博中学东野广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山区的范围和在我国所占的比例。2.了解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不利条件。3.掌握各种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和预防措施。过程与方法1.从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了解山区面积广大的含义。2.从教材景观图了解山区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发生的自然灾害。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重点1.山区的范围及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2.各种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和预防措施。难点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教师出示我国地形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比较:我国地形类型中,在我国分布最广我是哪一类型?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比较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在国我分布最广我地形类型是哪一种?学生: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学习要点:《同步学习与探究》P25“主干知识”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知识点:山区面积广大1、山区(1)我国各种地形类型各占的比例是多少?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哪一种?(2)山地和山区表示的含义是否相同?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的多少?2、山区的优势和不足(1)山区存在哪些优势?(2)山区有哪些不利因素?山区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在开发和保护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1、(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8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比较各种地形的面积比例。学生:根据五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完成P29活动1,体会我国地形所占的比例。(2)让学生阅读P30活动2,理解山区的范围,掌握山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2、(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30活动2山区存在的优势。(2)A、学生观察图2.9体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B、引导学生阅读P30活动3,体会山区与贫困县的分布。(3)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10,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B、教师让学生根据P30活动2分析如何开发山区和保护山区。拓展应用2010年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该村两个村民组38户107人被掩埋。(1)贵州省主要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形区?(2)滑坡这种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让学生根据材料所述,分析讨论滑坡发生的贵州省所在的地形区是山区,再从所学知识回答山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校正补偿。1.我国各种地形类形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山地B.高原C.丘陵D.平原2.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我国的()A.东部地区B.西部地区C.北部地区D.南部地区3.习惯上,山区是指()A.山脉众多的地区B.山地C.山脉和丘陵D.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5.下列哪一类自然灾害,不是在山区经常见到的?()A.崩塌B.滑坡C.荒漠化D.泥石流6.下列可以有效防止泥石流的措施是()A.清挖B.开挖排水沟C.网包D.修建拦沙坝7.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8.下图是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的比例图,读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种类________,其中面积最大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2)就我国东部和西部而言,平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山地、高原主要集中在________地区。(3)针对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对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的影响是:有利于发展_________,而不利于发展____________。答案:1、A2、B3、D4、C5、C6、D7、C8、(1)齐全山地(2)东部西部(3)多种经营种植业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赛博中学东野广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原因。2.掌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原因。3.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过程与方法1.读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原因。2.读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原因。3.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图2.13,掌握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的分布。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气温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重点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的因素。难点影响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除夕之夜,哈尔滨的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展翅待飞的冰天鹅,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广州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流连忘返。同一时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为什么进行着不同的活动?教师描述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在除夕之夜有两种不同的景观,学生讨论回答产生差异的原因。自主学习学习要点:《同步学习与探究》P28“主干知识”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知识点:南北气温的差异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1)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A、1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出现在哪里?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B、1月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出现在哪里?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C、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D、找出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影响我国冬季南北差异大的因素有哪些?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1)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A、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B、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C、我国南北7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D、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的原因是什么?3、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读2.15图,讨论回答。A、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B、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致(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D、北京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3)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1、(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在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找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在地区,找出0℃经过的地区。(2)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大。(3)教师:提示学生从纬度和冬季风源地来分析,可分为:纬度考察组和冬季风影响考察组,分组讨论。学生得出:影响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低得到的太阳光热多,纬度高得到太阳光热少)和冬季风(北部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了北方的寒冷)。2、(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学生:在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上找出最北部和最南部的气温,我国气温最高和最低出现的地方。(2)学生: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3)教师:引导学生从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来分析回答。3、(1)教师让学生阅读图2.15中的资料,了解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2)学生读图2.15,从图上我国温度带及温度带的分布。(3)学生:引导学生根据P34活动2,从农作物、熟制、民居等方面比较各温度带的差异。拓展应用家住山东济南的小华同学,“十一”长假期间去海口姨妈家探亲。临行前,妈妈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了解到近几天要降温。因此,为小华准备了几件棉衣。爸爸说没必要,而妈妈坚持要带。你认为小华妈妈的做法有必要吗?为什么?让学生根据材料所述,引导学生从我国气温南北的差异来分析回答。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校正补偿。1.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寒冷漫长,而海南岛南部终年如夏,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2.我国夏季大范围的低温区出现在()A.黑龙江省北部B.新疆北部C.内蒙古北部D.青藏高原地区3.温度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10℃的积温B.耕作制度C.植被类型D.生长期的长短4.寒假期间,李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李明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A.从上海到乌鲁木齐B.从香港到成都C.从拉萨到北京D.从哈尔滨到广州5.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海路位置的影响B.地势原因造成的C.洋流因素的影响D.纬度因素的影响6.下列地区属于暖温带的是()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云贵高原D.华北平原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B.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C.重庆、武汉、上海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D.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8.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多少划分的。(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温度带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3)山东省位于_________带,四个直辖市地处暖温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2、D3、A4、D5、B6、D7、C8、(1)活动积温(2)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寒温带(3)暖温带塔里木盆地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二课时)赛博中学东野广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通过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和不同干湿地区景观图,掌握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干湿状况与植被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干湿状况与植被和自然景观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北方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种植的农作物为什么不同?教师提供我国南北方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资料,学生讨论回答种植农作物不同的原因。自主学习学习要点:《同步学习与探究》P32“主干知识”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知识点:东西干湿的差异1、降水的分布(1)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A、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D、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E、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年降水量的多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2、干湿地区(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分组回答下列问题:A、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B、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C、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D、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3)不同的干湿地区植被景观和农业生产各有什么不同?1、(1)教师:引导学生读2.16图,从图中观察年降水量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分布在地区,从图中总结我国年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降水的关系。2、(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分析: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2)指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对比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3)让学生根据下表填出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及农业类型:干湿地区植被类型农业类型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旱田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干旱地区多荒漠拓展应用降水与房屋形势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而建筑的房屋形式,最典型的要算是骑楼了。在厦门、广州、南宁一些城市,为了方便行人避雨,街道两旁的商店,将二楼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成为“行人廊”,俗称“骑楼”。浙江、苏南的房屋建筑也很有特色,屋顶坡度都很大。西北地区的房屋建筑别具风格,屋顶很平,像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辣椒等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地区房屋差异的原因与什么有关?让学生根据材料所述,引导学生从我国降水分布的差异来分析回答。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校正补偿。1.关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B.从南到北逐渐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从西南向东北递增2.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3.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天然植被为()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草原4.下列民居与所在地区的连线,正确的是()A.甘肃夏河县—凉房B.吐鲁番—斜顶房C.黄土高原—窑洞D.浙江绍兴—平房5.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A.降水量的多少B.蒸发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气温和降水的对比关系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C.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7.海南省属于下列干湿地区中的()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8.下列盆地中,气候最暖湿的是()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9.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____岭、兰州到拉萨;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一线延伸到_______高原的东南边缘;东南沿海一带降水量超过_______毫米;_______盆地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由_______向________递减。(3)A处房屋位于房顶特点______________,B处房顶特点______________。答案:1、A2、B3、A4、C5、C6、C7、A8、D9、(1)大兴安岭秦岭淮河青藏1600塔里木(2)东南沿海西北内陆(3)房顶平房顶尖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赛博中学东野广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我国季风的因素和季风的分布。2.掌握影响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源地及影响地区。过程与方法1.读冬季风和夏季风图掌握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2.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掌握季风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理解季风气候可以使我国季风区内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季风气候不稳定,很容易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重点1.影响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分布特点。难点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话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影响春天变暖和秋天变冷的季风分析回答。自主学习学习要点:《同步学习与探究》P36“主干知识”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知识点一:季风气候显著1、季风气候A、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的风向有何变化?B、影响我国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冬季风A、来源于哪里?B、是什么风向,受其影响,我国气候有什么特点?3、夏季风A、来源于哪里?B、是什么风向?C、受夏季风影响时,我国气候有什么特点?4、季风区和非季风区A、是如何划分的?B、以什么为界?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各有什么特点?D、青藏高原为什么既不受冬季风的影响,也不受夏季风的影响?5、季风区的影响A、季风内的降水和气温配合有什么特点?对农业有什么好外?B、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知识点二:气候复杂多样6、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各分布在哪里?7、影响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因素有哪些?8.受地形因素影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9、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什么好处?对我国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实例说明影响我国风向主要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冬季风和夏季风。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在具体解析纬度的影响和海陆影响原因。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19,从图上分析冬季风的源地、风向。并分析受此风的影响我国气候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0,从图上分析夏季风的源地、风向。阅读P39页《阅读材料》分析夏季风给我国带来降水,掌握我国降水的主要类型及降水的分布规律。4、教师明确,季风区受夏季影响影响明显,降水丰富,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青藏高原海拔高,既不受冬季风的影响,也不受夏季风的影响。学生:读2.21图,掌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界线。5、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1,读图分析降水的特点和降温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3及图2.25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图。6、读图2.26,在图上读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特点。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各气候类型区内的气候特点。7、结合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来分析回答。8、引导学生读图2.26和图2.27,掌握地形影响明显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9、引导学生完成P43活动2,分析回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拓展应用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让学生根据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入手来分析回答。巩固训练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师生共同校正补偿。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陆热力差异C.地形因素影响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我国2.下列哪些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长白山—武夷山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D.秦岭—淮河一线3.我国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容易导致下列哪种灾害的发生?()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水旱灾害4.下图所示的降水类型是()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5.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体相同,但气候差别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势高低D.地形因素6.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7.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地震8.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为影响我国(冬、夏)季风;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2)①为季风,②为季风,他们分别来自_______洋和洋。(3)我们把受到夏季风影响较为明显的地区A称为______区;而我国地区B不受影响或影响不明显,称为区。(4)A与B之间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9.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地。(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地。(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A.各月降水都很多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C.各月降水都很少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气候。答案:1、B2、C3、D4、B5、B6、C7、B8、(1)夏季高温多雨(2)东南西南太平洋印度洋(3)季风夏季风非季风(4)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9、(1)甲乙(2)乙(3)B(4)温带季风归纳总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赛博中学东野广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识别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及主要内外流河名称。2.会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及其成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8.28掌握中国河湖的基本分布状况。2.运用河流流量图与地形图、气候图对照使用,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本地地形、气候特点,分析说明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状况及水文特征。难点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状况及水文特征。【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情境引入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我国的河湖进行了描写,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名著《三国演义》开篇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描述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哪些诗句吗?教师让学生说出一些描述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诗句,以此导入学习《河流和湖泊》。自主学习学习要点:《同步学习与探究》P40“主干知识”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展示知识点:众多的河湖1、主要的河流和湖泊A、河流和湖泊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B、我国主要的河流有哪些?主要的湖泊有哪些?2、内流区和外流区A、什么是内流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谁?B、什么是外流河?它们分别注入了哪些大洋?C、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各分布在哪里?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其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湖泊有什么特点?3、河流的水文特征A、我国的外流河汛期一般出现在什么时间?河流的水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B、我国秦岭—淮河南北的河流在汛期、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有什么差别?C、我国的内流河的汛期出现在什么时间?其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4、京杭运河1、A、学生讨论回答: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河流和湖泊能航运、旅游……教师:出示“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图(课本2.28图)。学生:看图查找并记忆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和名称。2、A、教师引导学生阅读2.28图上的资料,让学生找出塔里木河,从图上理解内流河的含义及分布地区。B、教师引导学生阅读2.28图上的资料,分别从图上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河流。C、教师引导学生完成P46活动1。教师总结: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非季风区,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D、教师引导学生阅读2.28图上的资料,了解内流湖和外流湖的分布及特点。3、A、教师引导学生读2.29图,了解我国河流的汛期、水量与降水的关系。B、教师让学生完成P47活动3。C、教师引导学生阅读2.30图,从图中资料了解内流河的水文特征。4、让学生自读P46材料,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经过的省区、沟通的河流、历史作用和现在用途。拓展应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气越旱越盼望晴天;而东部季风区的人们,天气越旱越盼望阴天。思考:这是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分析原因掌握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情况巩固训练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2第一课时分式的乘除运算课件
-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素养综合检测课件
- 化 学制取氧气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八年级生物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成都专用)
- 文员基础知识全套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与教学计划以及封面
- 桃花心木课件教学课件
- 惊蛰创意美术课件
-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 (实用课件)伤寒
- 蜂蜜的作业指导书
- AHS-淋巴瘤干细胞移植课件
- SPC作业流程规范规范
- 检验检测服务项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管理
-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 视力以及视力表
- 口腔颌面部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
- 电气检修基础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 林清玄《不落别处》阅读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