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先秦、秦汉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1页
第一讲先秦、秦汉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2页
第一讲先秦、秦汉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3页
第一讲先秦、秦汉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4页
第一讲先秦、秦汉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先秦、秦汉史时间定位★先秦、秦汉先秦、秦汉

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时空坐标★知识结构先秦、秦汉最新考纲★考点分布考纲20182017201620152014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影响(1)分封制的影响(2)秦汉时期政治制度西汉中央集权加强(1)汉承秦制(3)①外戚干政(1)②汉代的地方治理(2)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①铁农具的使用反映社会发展程度(3)②汉代土地兼并,自耕农衰退①春秋战国商贸发展(2)②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汉代田庄经济(1)小农经济的形成(1)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墨子》科技(1)②商汤仁德之心(2)先秦字形变化的条件(3)①儒学的历史根基(1)②青铜铭文(3)①儒学的理想化诉求(2)②孟子的法制观念(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的发展(1)基础知识★特征总结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新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农业刀耕火种手工业丝织、彩陶技术夏代(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商业出现早期商业交换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农业井田制手工业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商业职业商人和贝币出现基础知识★特征总结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西周(前1046~前771年)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家国同构、贵族政治)农业井田制

礼乐文化、《诗经》中的大部分、“学在官府”手工业纺织业地位非常重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商业商贸频繁,贝、铜贝等出现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商鞅变法、出现郡县制、军功爵制农业垄作法、铁犁牛耕、都江堰、初税亩、土地私有制确立等思想百家争鸣,“学在民间”手工业人工冶铁、淬火工艺科技司南、《石氏星表》商业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文艺楚辞三者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造成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各家学说为以后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央集权制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先秦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贵族政治由商周时期井田制下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农经济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先秦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初始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学法指导归纳历史阶段特征的思路:政治:可从政局、制度、政策、民族、外交等方面思考,有时还要辩证地总结其影响。经济: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思想:可从思想、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思考。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家国情怀考查宗法制的历史遗存及影响(2016•全国甲卷)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考纲要求考查知识能力要求题干形式设问方式题目类型核心素养错项分析正项与题干分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获取和解读信息叙述型主旨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字代表型、现象本质型A.项偷换概念(族谱编修)C.项放大主体(整体迁移)D.项无中生有(两岸往来)族谱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按照中国人认祖归宗的传统,清代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增多,恰恰说明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故B项正确。B基础知识★特征总结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秦朝(前221~前207年)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市”的管理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①崇尚法家,焚书坑儒②统一文字:小篆③隶书产生西汉(前202~公元9年)①汉承秦制②设立“中朝”③设刺史以监察地方④察举制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代田法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手工业纺织技术发达、丝国、盐铁官营制度科技造纸术产生商业盐铁专卖、收铸币权、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丝绸之路文艺汉赋东汉(公元25~220年)①沿用西汉政治制度②察举制注重孝廉农业一牛挽犁出现科技蔡伦改进造纸术手工业水排、成熟的青瓷出现商业商运活跃三者关系秦汉时期,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秦汉走向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文化上,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体系。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秦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初步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史料实证考查专制主义的弊端和制约因素(2017•全国甲卷)《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考纲要求考查知识能力要求题干形式设问方式题目类型核心素养试题分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制度的弊端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规律变化型变化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这字代表型、魏晋以后变化型从官修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很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史实的如实记录,而材料信息未体现,A项错误;官修史书更易颂今,使历史评价有失公正,B项错误;解释历史往往都带有主观性,而非客观性,D项错误。C深化历史理解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的实质是“忠孝一体”。忠是政治关系上的等级,孝是血缘关系上的等级。忠与孝都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伦理基础,都属于礼的范畴,同时二者又都属于道德范畴。在古代社会,道德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它的视野包进了政治,即政治伦理化,国家变成了伦理单位。忠虽然作为一种政治关系,但它也是被包含在伦理关系中的,因此,“家国同构”关系的实质是忠孝关系,它促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和稳定,将封建政权的“合理性”建立在情感基础上。这正是“家国同构”观念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封建政权的特色之一。在实践中则表现为皇权主义,人们认为君主总是完美无缺的,忠君是毫无条件的,而将怨恨诉诸地方官僚。深化历史理解2.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2)注重考核和奖惩。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3)以轻制重。对监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4)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深化历史理解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1)与经济:封建个体小农经济需要专制集权制度所提供的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作为保障;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专制集权制度来保护封建土地私有。(2)与思想:法家的集权、法治思想为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维护此制度的工具。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历史解释考查专制主义的强化与发展(2016•全国丙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考纲要求考查知识能力要求题干形式设问方式题目类型核心素养试题分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材料引用型因果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本题以王充在《论衡》中的论述为史实依据,以文书的功能为历史解释,创新考查西汉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文书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汉初重视文书,承袭秦制,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等。B结果(意在说明)原因(是因为)知识拓展走向“大一统”——“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我国走向了封建“大一统”,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代在承袭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损益变化”,如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察举制、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汉朝对秦朝制度的沿袭1.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2.汉初沿袭三公九卿制,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时,改为“中朝”和“外朝”,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权力,使三公无实权。3.承袭秦朝的监察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汉武帝将秦朝的御史台发展为刺史制度;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4.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5.承袭秦朝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承袭秦的田租、徭役、兵役制。6.在货币使用上,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补偿训练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这一做法(

)A.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兼并B.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条件C.推动了国有土地制度的瓦解D.培植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只能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可知,这一做法加快了土地的流转,为土地兼并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错误;C项说法错误,排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D项错误。史学新研究新材料:对于郡县制度,自古以来的思想精英们就对其进行着或是或否的争议,是之者占据着主流地位,称郡县制度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种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否之者只居于末流,谓郡县制是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需要的必然产物,虽然符合中国人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对我国历史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但这种体制滋生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必然导致专制独裁的政治恶果,也是经2000多年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依旧站在官方传统史学家的立场无视郡县制度的种种弊端而继续为其高唱赞歌了,应从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大局来重新认识郡县制及其附带而来的问题。——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历史发展与反思》[新视角]传统史学研究在评价郡县制时主要是肯定其对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作用,而材料则揭示了郡县制推行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弊端。史学新研究[新思维]郡县制度的优势和弊端优势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育与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由此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郡县制为实现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全国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或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郡县制为国家治理由贵族政治模式向官僚政治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户籍制、监察制、考课制、俸禄制等等各项法规,也随着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与不断完善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郡县制为新型土地占有关系的形成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弊端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充当了“基石”的角色,没有郡县制就很难建设中央集权,更无法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郡县制紧紧围绕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中央王室即中央政府这个政治中心运转,很容易形成“内重外轻”的模式,从而导致闭关自守、积贫积弱的格局郡县制下,逼迫官员只顾上面脸色、不向下面负责,短期化、形式主义、官官相护逐成致命缺陷易错对对碰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考纲要求考查知识能力要求题干形式设问方式题目类型核心素养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的弊端获取和解读信息叙述型因果型历史解释原因(根本动机和目的)结果(主要导致)古代推行郡县制注重的是政治稳定而非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B项为宗法分封制所导致,故B项错误;过于重视中央集权必然会造成对地方分权的忽视,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必然和前提,故D项错误。C纵横联系【横向中外联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异同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同样是这样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士阶层中,群英荟萃。思想家老聃、孔丘、庄周、墨翟、孟轲、荀况等人深邃的哲理思考,足以与古希腊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肩而不逊色。他们的智慧之光,不仅作用于当时,而且永远地照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程。

士阶层中,还产生了政治家管仲、…商鞅,军事家孙武、孙膑,外交家苏秦、张仪、蔺相如,…文学家屈原、宋玉,…水利学家李冰、郑国,天文学家甘德、石申,等等,可谓众星璀璨,他们的多方面成就辉耀千古。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纵横联系【横向中外联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异同材料二: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

这个时代产生了所有我们今天依然在思考的基本范畴,创造了人们今天仍然信仰的世界性宗教。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异同。类型春秋战国古希腊、罗马相同点不同点政治经济①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②都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③都出现思想文化高度繁荣的局面,并为后世文化发展奠定基础;④都有男尊女卑观念中国是走向君主专制确立民主政治小农经济形成并逐渐居统治地位西方工商业繁荣纵横联系【横向中外联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异同趋势春秋战国古希腊、罗马社会制度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思想文化特征封建制度的逐步形成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民主、法治小农经济、封建经济商业发达、奴隶制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纵横联系【横向中外联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异同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粱,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主张:仁和礼(或治国、修身,或政治、个人修养)。原因: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阶级矛盾尖锐。纵横联系【纵向中外联系】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2)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其目的是什么?营养:“民贵君轻”思想,用道德影响别人的思想。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东西方人文精神交相辉映: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主的社会型伦理道德;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核心,反对专制权威,强调人的自由。1.古典时期的人文主义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阐述,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也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不同流派思想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的关注,人文思想大放异彩。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倡导“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理论;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的观点。知识拓展2.中世纪的反人文主义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权一统天下,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主义,人性受压抑和束缚。中国的“民本思想”也演变为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帮助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和封建专制者们施展统治权术的工具,人性遭摧残,个性被泯灭。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三纲五常”等伦理观念;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等观点。知识拓展对于东西方人文精神异同的认识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2.不同点(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中国关注“社会”中的人,而西方思想家特别强调作为个体的人。(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西方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西方思想家比较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知识拓展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对比展现出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1.东方“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1)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孔子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体现了天是万物的主宰。孟子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性与天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善。(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更是表明天与人是息息相通的。程朱理学进一步发挥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将人性、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宇宙的本原“理”的高度,将三者统一起来。道家的天人合一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成为古代中国文人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强调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形成了一种注重群体意识、忽视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更是侧重群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规范与压制,强调个性服从并统一于共性。2.西方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1)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的价值和冒险精神,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从而形成一种注重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2)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不求冒尖,甘居中庸;而西方主张人的个性张扬,积极进取,勇为人先。这种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塑造了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知识拓展东西方人文精神在现代民主法治方面的共通之处1.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精神都是在反对神学观念中奠定的,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以人为本”。都提倡“人”的觉醒和自我主体意识的生成,主张人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塑造了自由与责任共同担当的健全人格,个人在“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中寻求着自由与责任的和谐。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经济合作加强的同时,文化也趋向多元融合。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坚守,是我们应该永恒坚持的理念。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只有坚持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