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人员及流程培训详解_第1页
执业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人员及流程培训详解_第2页
执业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人员及流程培训详解_第3页
执业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人员及流程培训详解_第4页
执业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人员及流程培训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人员及流程培训详解演示文稿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优选)执业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务人员及流程培训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考官培训基本内容八、第二站考试(体检、中医操作、西医操作)九、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十、第三站考试(中医问诊答辩、中医答辩、双重诊断答辩、西医答辩、临床判读)十一、第三站考试注意点十二、对考点负责人、考点总考官的要求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一、考官、考务人员配备、要求第一、二、三站考室均配有考官第二、三站每考组配备一名主考官,一名以上考官第二站每考组须有一名女考官、一名针灸师每个考试基地设置一名总考官,负责考官培训及考试中对考官的指导、督查考生接待处、候考室、第一考场须配备若干名考务人员配备若干名引导员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二、考场纪律考官、考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机密级保密规定考站内考生、考官及接触考题、标准答案的人员,不能随身携带任何通讯工具接触考题、标准答案的人员不能存留、摘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考官依法公正执考、执行回避制度。按保密条例领取、封存、保管试题等。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三、考试流程接待处验证候考室熟悉考生须知、考站分布、考试流程寄存物品抽签第一站考试抽签第二站考试抽签第三站考试取物品出考站送至第二站引导员引导员送至第三站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四、考试内容及方式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第一站:辨证论治——笔试第二站:基本操作——操作配以要点说明第三站:临床答辩——口试考试合格标准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中医执业学历中医执业师承中西医结合执业中医助理学历中医助理师承中西医结合助理主诉111111现病史222222既往史11体格检查∥∥1∥∥1辅助检查∥∥1∥∥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995995中医病证鉴别55∥∥∥∥注:表中标注“∥”的考试项目为该类别非测试内容,下同。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中医执业学历中医执业师承中西医结合执业中医助理学历中医助理师承中西医结合助理西医诊断依据∥∥6∥∥6西医鉴别诊断∥∥4∥∥4诊断中医疾病诊断552552中医证侯诊断552662西医诊断∥∥3∥∥3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中医执业学历中医执业师承中西医结合执业中医助理学历中医助理师承中西医结合助理中医治法442662方剂名称332332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663883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5∥∥5合计404040404040西医内容分值∥∥20∥∥20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第二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中医执业、助理)中西医结合人员(执业、助理)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中医操作10实际操作15分钟中医操作10实际操作15分钟中医操作10实际操作15分钟中医操作10中医操作10体格检查5考生互查中医操作10体格检查5考生互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5西医操作5实际操作西医操作∥西医操作5实际操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第三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业、中医助理)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中医执业、中医助理)中西医结合人员(执业、助理)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中医问诊答辩8现场口试15分钟中医问诊答辩8现场口试15分钟中医问诊答辩10现场口试15分钟中医答辩8中医答辩8中医答辩10中医答辩8双重诊断8中医答辩6西医答辩8临床判读6临床判读∥临床判读7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五、考官执考时的基本要求依法执考评分公平公正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尽量体现考题的考查目的自觉执行及互相督察安全保密条例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六、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试题内容、答题要点(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完成主诉、现病史、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中医病证鉴别(限于中医执业医师)、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西医诊断依据、西医鉴别诊断、西医疾病诊断及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第一站辨证论治(在答题卡上书面完成)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2011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辨证论治答题卡

----------------------------------------------

试题号总平均分阅卷专家(签名)评分阅卷专家(签名)评分阅卷专家(签名)评分答题卡格式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答题卡格式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辨证论治答题卡

----------------------------------------------

试题号总平均分阅卷专家(签名)评分阅卷专家(签名)评分阅卷专家(签名)评分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主诉:

现病史: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病证鉴别诊断:中医疾病诊断

中医证型诊断中医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中医执业医师答题卡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主诉:

现病史: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中医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中医执业助理类别答题卡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主诉:

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病史)体格检查(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内容。未明确提供的,按“无异常”记录)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一般情况: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

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部及其器官:颈项: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腹部(肝、脾):二阴、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辅助检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西医诊断依据

西医鉴别诊断诊断中医疾病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西医诊断中医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中西医结合医师答题卡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杨某,女,35岁,已婚,工人。2010年7月10日初诊。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于今日来诊。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查体:T:37.8℃,P:9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考试时间:60分钟。样题一:(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主诉:咳嗽伴恶风、鼻塞3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现症:咳嗽频剧,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体格检查:T:37.8ºC,P:9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呼吸气粗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脉象:脉浮滑。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颈项:无异常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余无异常。腹部(肝、脾):无异常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外感咳嗽。据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西医鉴别诊断: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鉴别。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

2、双肺呼吸音粗。

3、辅助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

4、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

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型诊断:风热犯肺证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剂:桑菊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叶15g菊花10g连翘10g杏仁15g

浙贝母10g栝蒌15g桔梗10g黄芩10g

陈皮15g麦冬15g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对症治疗:止咳口服克咳敏每日三次,每次5毫克。祛痰口服必嗽平每日三次,每次16毫克。抗菌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主诉:咳嗽伴恶风、鼻塞3天,加重1天.

主要症状(体征)加时间、或加伴随症状,或加症情变化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伴有发热,恶风,鼻塞,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咯痰加重。现症:咳嗽频剧,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

发病时间、诱因、主症特点、伴随症状、诊疗经过、症情变化情况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体格检查:T:37.8ºC,P:9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呼吸气粗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脉象:脉浮滑。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颈项:无异常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余无异常。腹部(肝、脾):无异常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

阳性体征、重要阴性体征、异常辅助检查结果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西医鉴别诊断: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鉴别。

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

2、双肺散在粗的干性啰音。

3、辅助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

4、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

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外感咳嗽。据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

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该证型的病因病机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候诊断:风热犯肺证

错了,全额扣分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内容正确即可方剂:桑菊饮加减。

错了,全额扣分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叶15g菊花10g连翘10g杏仁15g

浙贝母10g栝蒌15g桔梗10g黄芩10g

陈皮15g麦冬15g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即可

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孙某某,女,62岁,退休。2010年9月7日就诊。患者两天前因误食变质不洁食物,而致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遂来就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泄泻相鉴别考试时间:60分钟。样题二:(中医执业医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有不洁饮食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泻下赤白脓血便属痢疾病。粪便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痢。饮食不洁,酿成湿热,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损伤。病位在肠。病性属实属热。

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该证型的病因病机中医病证鉴别:本病需与泄泻鉴别,二者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多。但泄泻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可资鉴别。

鉴别的理由(共同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各自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痢疾中医证候诊断:湿热痢

错了,全额扣分中医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内容正确即可方剂:芍药汤加减

错了,全额扣分

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煮法:黄芩12克黄连9克芍药15克甘草9克当归12克木香10克槟榔15克大黄9克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即可参考答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打分方法的规范:

5分-4分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9分)有不洁饮食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泻下赤白脓血便属痢疾病。-1

粪便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痢。饮食不洁,造成本病。-3(酿成湿热,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损伤。病位在肠。病性属实属热。)

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该证型的病因病机

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七、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开考15分钟内在核对身份证时,督促、指导考生正确填写基本信息(姓名、考号、考试类别、考题号等)考试结束后,考务人员收回题卡,仔细核对答题卡各项目正确无误后,才让考生离座。隐蔽答题卡考生的信息,正确封存答题卡、题卡(贴封条、骑缝签名、有关信息写在试卷袋上保存)。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七、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官要求密封考生信息后阅卷要求考官对评分标准深刻理解。要求统一评分尺度要求按规范的方式打分要求基地总考官随机抽各考官批的卷子,发现问题统一评分尺度要求正确记录每一项得分。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八、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第二站考试——考试内容及方法中医临床技术操作1.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互相操作2.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3.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西医内科体格检查:同性别考生互相操作(师承类别不考)西医基本操作(师承类别不考)1.无菌操作:自身或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操作2.基本心肺复苏术: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3.常用西医基本操作技能: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执考对象中医类: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师承和确有专长)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师承和确有专长)中西医结合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㈠将考生按男女进行分组。同性别甲、乙考生同时进入考场,引导员将甲考生的评分表交给该站主考官。㈡考生甲随机抽取第二站考试题:中医(学历):体格检查和西医操作各1题﹑中医操作2题;中医(师承):中医操作3题;中西医结合:体格检查2题﹑中医操作1题﹑西医操作1题。㈢考官将试题号填入考生评分表,并将相应报考类别栏对应的“□”打上“√”考试流程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㈣体格检查部分由甲考生对乙考生进行操作。西医基本操作根据考题要求,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或对乙考生进行模拟操作。考官根据考题要求进行现场提问。㈤甲考生操作完毕,甲、乙考生同时退场。考官根据考生操作情况按评分细则分别评分。计算平均分值,填入评分表,并记录扣分原因。考试流程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考官执考操作考的基本观察点操作手法的准确性操作熟练度操作顺序技术要点操作实效性判断能力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请演示肺部的间接叩诊方法答案与评分要点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肌肉,两臂垂放,呼吸均匀;

2)用右手中指指尖叩击平贴于肋间隙的板指上,板指应平贴于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叩击力量要均匀,轻重应适宜,右手中指指尖以短而稍快的速度重复扣击板指的第2指节前端,每次叩击2~3次;

3)前臂应尽量固定不动,主要由腕关节的运动予以实现。应左右、上下、内外进行对比,并注意叩诊音和震动的变化。体格检查样题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考官合理分工(计时、记录、提问)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注意观察考生体检的准备工作、顺序、手法、实际效果、判断能力必要时需复核考生的体检结论进行必要的提问每个考官对每一名考生进行评分,以考官的平均分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为考生的最后得分。执考、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请操作穿无菌手术衣答案与评分要点用双手提起衣领两角,充分抖开手术衣,注意勿将手术衣外面对向自己或触碰到其他物品或地面;将两手插入衣袖内,两臂前伸,让他人协助穿上;双臂交叉提起腰带向后递,仍由他人在身后协助将带系紧。无菌操作样题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考官合理分工(计时、记录、提问)帮助考生了解所需器材的摆放位置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注意观察考生的操作准备工作、顺序、手法、实际效果进行必要的提问执考、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请演示脊椎骨折的急救搬运答案与评分要点用木板或门板搬运;先使患者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患者一侧,两至三人扶患者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对颈椎损伤的患者,要有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牵引并随躯干一起滚动。西医基本操作样题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考官合理分工(计时、记录、提问)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协助考生一起操作注意观察考生的操作准备工作、顺序、手法、实际效果让考生说出操作要领执考、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九、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准备纱布球(针刺操作用)、垫脚准备折叠好的手术衣、隔离衣准备好计时工具严禁考官带手机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九、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官要求分工明确(计时、记录、提问)要求正确计时要求考生实际操作,避免以说代做(让考生完整、不停顿地操作完后,再说操作要点)必要时应该复核体检结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九、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官给予必要的告知(如:你需要什么器材请提出来)基地主考官实地检查,发现问题马上解决(统一评分尺度,指导督促规范考试)要求简要记录扣分原因,要求保管好题卡以认真、仔细的老师为宜,一个考组由中医内科医生、针灸推拿医生组成最佳。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针灸推拿考试内容

依据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9年版)的针灸推拿考核内容:中医类:中医临床技术操作中针灸推拿部分(20分)即:针灸取穴或针法、灸法、拔罐法操作(10分)推拿技术操作(10分)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中西医结合类:中医临床技术操作中针灸推拿部分(10分)即:针灸取穴或针法、灸法、拔罐法或推拿等技术操作(10分)考试内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考试形式

考生口述+现场操作演示

考核重点在技能操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针灸考核内容定取穴位针法、灸法拔罐法操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一常用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腧穴数目

中医执业医师(4个类别):各80个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2个类别):各53个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二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毫针刺法灸法操作其他针法操作(三棱针、皮肤针)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拔罐的吸附方法拔罐方法起罐方法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三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答案依据、分值★答案依据: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内容;《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评分:依据每题给定的分值和评分标准

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评分尺度的把握1、腧穴定取(叙述并指出某些腧穴的定位):

评分标准分为五级:

正确-------描述正确,定位准确。

基本正确---描述基本正确,定位准确。(虽未完全按教材正确描述,但不存在原则错误)部分正确---①定位准确,描述不正确。②描述正确,定位不准确。

错误-------描述不正确,定位不准确。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正确10分基本正确10分部分正确7分3分错误0分描述正确基本正确不正确正确不正确定取穴位准确准确准确不准确不准确评分标准

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在模特身上实际定位是否准确?由考官把握,因此要求每考场有一名针灸专业的考官。

给分标准松紧如何把握?以曲泽穴为例:腧穴部分评分的难点、不易把握之处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考生一:描述: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

尺侧凹陷处。定位:准确。

正确

考生二:描述:肘横纹只说“横纹”;或肱二头肌腱只说“肌腱”;或尺侧说成“内侧”等(未能完全按教材准确叙述,但不存在原则错误)定位:准确。

基本正确

考生三:①描述:肱二头肌腱说肱“三”头肌腱;或尺侧说成“桡、外”侧;定位:准确

部分正确7分考生四:②描述:正确。定位:不准确。

部分正确3分考生五:描述、定位完全不正确。错误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1)无特别要求:

★问题形式:如:叙述并演示毫针平刺的操作。★答案要求:要求实际操作。考核的是常规刺法,较简单。演示不正确者,可追问什么是平刺?但绝不能引导。

★问题形式:又如:叙述并演示指切进针法的操作。★答案要求:要求实操。但后面③

“适用于某某部位的进针”需要考官提问。2、刺灸方法操作(一般有3种考查形式)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2)要求回答某穴的刺灸方法或某穴治疗某种疾病时的刺灸方法:

①要求回答某穴的刺灸方法:

★问题形式:“请叙述并演示某穴的操作”

★答案要求:回答教材中关于本穴的全部操作包括毫针、灸法、刺血等特殊操作、刺灸注意事项等。

如:“请演示关元穴的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②要求回答某穴治疗某种疾病时的刺灸方法:

★问题形式:“请叙述并演示某穴治疗某病症时的操作”

“请叙述并演示用某穴某作用时的操作”★答案要求:应准确说出其刺灸方法,并要求演示没有条件让考生实际操作时,可模拟,但要准确叙述其操作方法.

例:

少商--治疗咽喉肿痛、高热--点刺出血

足三里---发挥强壮保健作用---常用灸法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3)单独考核某穴的刺灸注意事项

★问题形式:“请回答某穴的操作注意事项”

★答案要求:应明确指出某种情况下应禁用、慎用等;特别部位腧穴的刺法、注意事项例:昆仑-----孕妇禁用,经期慎用风池-----针刺方向:不能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针刺深度:不能深刺。

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4)灸法、拔罐的操作:

主要是注重关键环节操作的考核:

如拔罐之贴棉法:棉球蘸酒精后是否注意甩一下、棉花贴的部位是否合适、是否试着翻转瓶口——安全性问题

这一部分需要注意:一定要让考生规范化实际操作,不能因为时间紧或怕麻烦。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5)拔罐、艾灸后的起泡的处理

★参考答案中会分解操作步骤,并标清分值;★应注意的是:起泡后处理用什么外敷药物?

因各省市地区,甚至各个医院所用药物可能不同(烫伤油等),但只要考生回答的药物是可行的,即视为正确。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推拿手法的操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考核范围滚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推法按法拿法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考试形式

考生口述+现场操作演示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评分要点“叙述并演示(某部位)某手法的操作”。要求:按动作要领完成手法操作。扣分:未按动作要领进行操作时,按比例扣除相应的分数。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例题一请在模特/其他考生的腹部做摩法;或请完成摩腹的操作。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例题一评分要点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摩腹顺序: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动作要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评分方法此操作共有6个得分点每点都有规定的分值6个给分点均做对了,得满分少做一个得分点动作,就减去相应分数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评分方法说明专家所持答案中有评分要点,此为评分依据。将题目的分值按比例分配到要点上,边观察操作边做好标记,操作完成后计算出得分。若考生在操作时,某要点的操作未表现出来或表现不充分,但能叙述出该要点时,可以给一半分。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十、第三站考试

临床答辩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第三站考试——考试内容及方法中医问诊答辩——现场口试中医答辩——现场口试双重诊断答辩——现场口试(仅限于中执学、中执助学、乡镇助学)西医答辩——现场口试(仅限于中西医结合类别)临床判读(西医)——现场口试(师承类别不考)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中医问诊答辩考试方式:根据试题提供的“患者主诉”回答如何询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考试目的:考察考生病史采集的能力和采集病历的完整性、熟练性,是对第一站辨证论治书面考试考生“问诊”水平的进一步考核。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中医问诊答辩样题:某男,34岁,中上腹疼痛,伴泛酸。要求:请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上述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一、问诊内容(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关的鉴别诊断(1)询问发病时间、起病缓急、病因和诱因。(2)询问腹痛的性质、程度、有无放射痛、持续时间、加重与缓解因素及演变情况,泛酸的程度。答案与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3)询问是否有嘈杂、烧心、胸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发热、消瘦、乏力等伴随症状。(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目前疾病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情志、睡眠、胃纳、二便、腹部体征等情况。

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诊治,做过哪些相关检查如胃镜、钡餐胃摄片、腹部B超、腹部CT、血常规等,结果如何?(2)曾用何种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现病史的基本项目(重点,要求高)、该主症可能包括的常见疾病及各自的特点(要求低)

答案与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二)相关病史:(1)与该症状有关的疾病史:既往类似发作、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等。(2)饮食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二、问诊技巧:

1.条理性好,能抓住重点

2.围绕病情询问

3.问诊语言恰当

4.无暗示性问诊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89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中医答辩测试考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试题内容:疾病的辨证施治;诊断依据;病证鉴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方剂﹑药物等。中医急症的针灸处理;舌脉等的诊察方法。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0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试述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主症、治法、方剂?答案与评分要点主症:平时自汗怕风,易于感冒,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苔淡白,脉象细弱。

哮病(特征)、缓解期(特征)、肺脾气虚证(主症、兼症、舌脉)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内容正确即可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分等级打分中医答辩样题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1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患者三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热,自测体温38℃左右,无咽痛咳嗽,服感冒药后热渐退。昨起出现目黄身黄,黄色鲜明,伴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口干而苦,口渴便秘,尿少黄赤,遂来就诊。查体:T:37.2℃,P:96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神清,中等体形,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腹软,肝区叩痛(+),肝肋下3cm,质中光滑,轻度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500IU∕L,谷草转氨酶(AST)1200IU∕L,总胆红素(SB)120umoI∕L。乙肝病毒检测指标:HBsAg(+),HBeAg(+)。B超:肝大,肝区光点略粗。答题要求:作出本病的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诊断双重诊断样题(中执学、中助学、乡镇助学)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2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答案与评分要点:中医病证诊断: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西医疾病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双重诊断样题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3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患者心电图表现如下,作出心电图诊断。(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2)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P´波,也可见不到逆行P´波。(3)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答案与评分要点:交界性过早搏动临床判读样题(只有师承类不考)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4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表现答案与评分要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表现是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腹水。评分标准:(总分8分)脾肿大,(3分)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3分)腹水,(2分)西医答辩样题(只有师承类别不考)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5页;编辑于星期日\15点11分

腧穴主治

针灸急症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针灸考试内容口述本文档共107页;当前第96页;编辑于星期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