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此时,这一“联合王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A.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国家重归统一扫清发展障碍D.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2.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A.农业经济的发展 B.交通工具的革命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开辟3.“该宣言发表于1848月……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十月革命的爆发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的建立D.“第一国际”的成立4.“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表明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5.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是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下列信息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人们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C.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之一是住房条件差D.1850年,英国煤铁产量居世界第一6.某初中九年级三班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思想解放运动 B.杰出人物的作用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7.1825年9月英国伦敦各报以大量篇幅报道:“英国掌握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商业营运。”文中的交通工具是指A.帆船B.蒸汽机车C.飞机D.汽车8.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③9.19世纪40年代一本著作横空出世,该著作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该著作是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共产党宣言》 D.《拿破仑法典》10.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11.下面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B.外来人口的增加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2.参照下图,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马克思任《莱茵报》的主编 B.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面C.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13.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国家工业复兴法》14.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共产党宣言》C.《物种起源》 D.《战争与和平》15.观察下图,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工人阶级变得贫穷愚昧 B.机器动力完全代替人力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16.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化、系统化的是()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论联合政府》17.下面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A.恩格斯 B.丘吉尔 C.马克思 D.列宁18.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反映历史。下列艺术作品反映出的历史正确的一项是A.美术反映历史:《记忆的永恒》与德国法西斯的暴行B.歌曲反映历史:《国际歌》与巴黎公社C.文学反映历史:《美国的悲刷》与经济大危机D.电影反映历史:《莫斯科保卫战》与拿破仑入侵俄国19.某班同学举行辩论会,下图为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A.法国大革命的利弊B.英国殖民侵略的利弊C.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利弊D.美国独立战争的利弊20.马克思说:“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这一论述主要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唯心史观 D.文明史观21.《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A.改变了生产方式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2.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使国人在短暂的假期中都能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铁路交通的变革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最早为铁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B.爱迪生C.本茨D.莱特兄弟23.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24.如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该是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大革命C.巴黎公社成立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5.“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A.家庭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 C.大机器生产 D.信息自动化【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王国”指的是英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主要是因为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故C符合题意;题干考查的是英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3.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该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它的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知,“该宣言”指的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可知,材料反映了机器工厂与以前的作坊、工场相比生产方式的不同,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故正确答案为B。纺工在机器工厂和以往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相比注重了生产纪律,并非人民的自由被工业化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结构问题,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机器对人们社会生产的主宰,故D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厂房……烟囱……机器……”,这是说,英国的工业文明代替了农业文明,并不是在说明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故B符合题意;“……厂房……烟囱……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这是说,工业革命使英国煤铁产量居世界第一,故AD不符合题意;“……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这是说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之一是住房条件差,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C【解析】【详解】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所以题干反映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C符合题意;巴黎公社不是思想解放运动,A排除;《国际歌》没有体现杰出人物的作用,B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民族解放运动,D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7.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故B符合题意;帆船古代就有,不是19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故A不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机、汽车发明,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8.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流域的人类文明的知识,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有:佛教以及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没有对其他地区的文明产生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人类文明,与印度文明无关,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9.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它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C正确;ABD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10.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1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9世纪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英国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城镇人口的数量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的变化无关,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表中的时间“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可以连接知识点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12.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选项D符合题意;1842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的主编为该报撰稿,排除A;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开始建立两人的友谊,排除B;《共产党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排除C。故选D。1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符合题意;《独立宣言》是大陆会议发表,与马克思无关。B不符合题意;《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林肯颁布,C不符合题意;《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与马克思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著作。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这里所说的“这本书”是指《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冒着黑烟的烟囱”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C正确;从图中不能获取ABC信息,排除。故选C。16.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化、系统化。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7.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的德国,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出版《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883年,在英国伦敦去世,C项正确;ABD三项人物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18.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运动,公社社员欧仁鲍狄埃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了一首诗,名为《英特耐雄纳尔》,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狄盖特谱了曲,这就是著名的《国际歌》,后来《国际歌》唱遍全世界,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艺术作品反映出的历史正确的一项是歌曲反映历史:《国际歌》与巴黎公社,故B符合题意;《记忆的永恒》与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无关,《美国的悲刷》与经济大危机无关,《莫斯科保卫战》与拿破仑入侵俄国无关。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英国通过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开拓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殖民掠夺是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无疑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造成这些地方长期的贫穷和落后。正、反方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故选B。20.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现的是唯物史观,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21.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说明了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