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自学考试_第1页
中医药学概论自学考试_第2页
中医药学概论自学考试_第3页
中医药学概论自学考试_第4页
中医药学概论自学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点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疾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邪正关系。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中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难经》《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神农本草经》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阴阳学说内容及划分归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五行学说

五行的特性(五脏与五行的对应)

五行的关系:相生、相克

相乘、相侮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生B.克C.乘D.侮E.子病及母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气血津液气机的运动形式:气的生理功能元气、宗气、卫气、营气津与液的区别体内津液如何代谢与排泄?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司腠理开合,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气是(

)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E.经络之气治疗血瘀时配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脏腑学说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畅如何理解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P23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中药基础知识中药中药药性包含五味的确定、功效归经道地药材中药的采集时间炮制、炮制的目的、炮制的方法(水飞)中药的七情、特殊药物的服用方法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

常用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山药、牛膝山东:阿胶山西:党参宁夏:枸杞广西:肉桂、田七江苏:薄荷、苍术云南:田七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不同炮制辅料的作用

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蜜炙百部、枇杷叶;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如酒炙当归、川芎、大黄;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如醋炙香附、元胡、甘遂、芫花;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如姜炙竹茹、半夏;盐炙—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如盐炙黄柏、杜仲。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1.秋末或春初最宜采集的药材是:A.叶类B.花类C.全草类D.果实类E.根及根茎2.为了增强药物的补肾作用,宜采用A.蜜炙B.酒炙C.醋炙D.姜炙E.盐炙3.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A.酸味B.咸味C.辛味D.苦味E.淡味4.相须、相使配伍可产生:A.协同作用,增进疗效B.拮抗作用,降低疗效C.减毒作用D.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5.西洋参入汤剂宜: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烊化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麻黄《神农本草经》P123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和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的草质茎。选购以茎粗、干燥、色淡绿、内心充实、味苦涩为佳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

一、功效发汗解表(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二、主治及应用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恶寒较重,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无汗最佳

麻黄汤(麻黄,桂枝)“常于开泄腠理,透发毛窍”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2.咳喘证---咳嗽、气喘

风寒咳喘尤佳(配伍杏仁)

风热咳喘也可(配伍清热药,麻杏石甘汤)

痰多---配伍祛痰药,半夏等

辛、微苦风寒外袭咳喘肺失宣降肺气壅遏宣肺气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3.风水水肿---表证+水肿、小便不通

发汗---水湿从汗液外出

利尿---水湿从尿液外出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4.风寒郁闭表证

风邪郁闭肌肤---皮肤瘙痒

郁闭肺窍---鼻塞不通

麻黄素---过敏性鼻炎目前对含有麻黄碱的感冒药采取限量销售

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三、性味归经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经四、用量用法煎服生用---发汗解表(含有挥发油)炙用---止咳平喘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五、使用注意1、证候禁忌:

热证、汗多慎用

高血压和失眠患者慎用(收缩血管、兴奋中枢)2、药材方面:不宜久煎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紫苏P124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特点:兼能开宣肺气兼有行气作用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二、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行散气滞,宽畅中焦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四、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疏风发汗,祛痰消胀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苏子《名医别录》

PerillaFruitP197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eens(L.)Britt.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种仁黄白色,富油脂,气清香,味微辛,以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生用或微炒,用时捣碎。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性能】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应用】1.痰壅气逆,咳嗽气喘如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2.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5~10g。【使用注意】炒用可减少滑肠;阴虚及脾虚者慎用。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生姜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三、温中止呕--多种呕吐

呕家圣药四、解毒--中药物、食物毒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薄荷《神农本草经》P127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茎叶。江苏薄荷为道地药材:薄荷油含量高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

一、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二、主治及应用外感风热表证:

薄荷在发散风热药中属发汗较强

但比发散风寒要弱2.肝气郁滞,胃肠气滞

逍遥散

3.暑天脾胃湿浊内盛---芳香化湿

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三、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四、用法薄荷芳香,不宜久煎,后下本文档共36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0点25分菊花《神农本草经》P128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头状花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