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细菌耐药与对策aa_第1页
ICU的细菌耐药与对策aa_第2页
ICU的细菌耐药与对策aa_第3页
ICU的细菌耐药与对策aa_第4页
ICU的细菌耐药与对策a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U的细菌(xìjūn)耐药与对策广州市第一(dìyī)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林材元2003年7月25日第一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一ICU细菌(xìjūn)感染的慨况:代表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多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病毒不同的国家、地区、医院(yīyuàn)、监护病区差别很大不同时期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二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ICU感染(gǎnrǎn)特点:最常发生院内感染的地方院内的感染播散的策源地感染多发而严重肺部感染最为常见(chánɡjiàn)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第三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ICU感染(gǎnrǎn)的特点:致病菌多为耐药、甚至多重耐药伴有多系统和脏器基础疾病易诱发(yòufā)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第四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监护室中感染(gǎnrǎn)发生好发部位:呼吸道为主泌尿道次之腹部、创伤(chuāngshāng)、血液少见第五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严重感染及其所造成的多脏器(zānɡqì)功能衰竭是ICU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第六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细菌(xìjūn)耐药与监测:近2O年来不断(bùduàn)有新的抗生素的开发与应用,但新耐药菌株也在迅速增加条件致病菌所致的感染也在扩散必须重视细菌耐药的监测和研究有关对策第七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细菌(xìjūn)耐药性监测的临床意义: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素的敏感性不同,提供选择最合理的抗菌素了解致病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为(局部地区)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为抗菌素的管理提供参考为新药的开发(kāifā)提供依据第八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细菌(xìjūn)耐药情况世界范围内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bùduàn)增长。革兰阴性菌耐药。第九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G-致病菌在各种(ɡèzhǒnɡ)疾病分布1994~2001年共监测10,279株菌呼吸道58%泌尿道12%伤口6%血液5%胆汁4%各种脓液3%其他12%第十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7年间(niánjiān)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株数)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其它假单胞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时间(shíjiān):1994年~2001年医院:4~14家菌株:554~1949株第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呼吸道最常见(chánɡjiàn)G-致病菌第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血液(xuèyè)中常见G-致病菌第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泌尿系常见(chánɡjiàn)G-致病菌第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连续7年度(niándù)分离的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数)菌株数554

1048

13481542

1291

16781949总菌株第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2001年抗G-菌药物敏感(mǐngǎn)率研究敏感(mǐngǎn)率%第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1994~2001年主要(zhǔyào)抗菌素对革兰阴性菌

敏感率变化趋势敏感(mǐngǎn)率%第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连续(liánxù)7年度分离的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数)

第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2001年抗G-菌药物(yàowù)耐药研究耐药率%第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七年监测(jiāncè)结果G-的耐药正日益加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迫在眉睫。重症患者经验(jīngyàn)用药的最佳选择应该选用对院内菌株有高度敏感且稳定,且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头孢菌素酶稳定的药物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亚胺培南对这次研究的细菌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亚胺培南在7年间10279株菌种始终保持在84%-89%之间,平均为87%,是历年敏感率最高和稳定性最好的抗生素。亚胺培南是重症患者经验用药的最佳选择之一。第二十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七年监测(jiāncè)结果7年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常见(chánɡjiàn)的多重耐药的和引起器械相关性感染的菌株。对于不动杆菌,只有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保持在95.0%以上。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七年监测(jiāncè)结果所有(suǒyǒu)抗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在20.0%-37.0%。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联用,耐药率可降至7%,与环丙沙星联用可降至10.0%。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院内感染病原学的普遍(pǔbiàn)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总体比例最高革兰阳性球菌(qiújūn)中耐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MRSA)和耐苯唑青霉素表皮葡萄球菌(qiújūn)(MRSE)有上升趋势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院内感染(gǎnrǎn)病原学的普遍趋势:葡萄球菌(pútáoqiújūn)MRSA与MRSE发生率比前几年有所上升,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肠球菌属中,从尿和痰标本分离较多,同样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但中介率较高,应引起注意;高耐庆大霉素比率达60%.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革兰阴性细菌-内酰胺

酶的耐药机制(jīzhì)与治疗对策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革兰阴性细菌(xìjūn)对-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包括:(1)灭活酶的产生;(2)青霉素结合蛋白(dànbái)(PBPs)的改变;(3)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4)反泵作用。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与ß-内酰胺药相关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 影响MRSA,MRSCoN PBP 所有B-内酰胺MRSE PBP PRSP PBP流感嗜血杆菌 青霉素酶卡它莫拉菌 青霉素酶(PRO-1,2)肠杆菌科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 ESBLs3,4代头孢…肠杆菌,枸橼酸杆菌 BushI型酶 3代头孢…….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嗜麦芽(màiyá)窄食单孢菌 通透性,酶绿脓杆菌 通透性,酶不动杆菌 酶,通透性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临床(línchuánɡ)常见的革兰阴性菌的耐药:产-内酰胺酶的耐药问题尤为突出导致(dǎozhì)治疗失败对临床诊断和感染控制的挑战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临床(línchuánɡ)上重要-内酰胺酶: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对-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xiàjiàng)的-内酰胺酶(IRTs)质粒介导的AmpC-内酰胺酶水解碳青霉烯的-内酰胺酶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肠杆菌科的耐药性:

主要菌 主要酶类 次主要酶肺炎(fèiyán)克雷伯菌,大肠杆菌 ESBLs BushI型酶肠杆菌,枸橼酸杆菌 BushI型酶 ESBLs第三十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经典(jīngdiǎn)超广谱-内酰胺酶:最早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chǎnshēng)。由质粒介导,从TEM-1、TEM-2、和SHV-1突变而来(1~5个位点)。临床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包括青霉素类、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烯类药物敏感。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ESBLs耐药质粒的播散(bōsàn)从肠杆菌科其他菌如摩根摩根菌、粘质沙雷菌、痢疾志贺菌及肠杆菌、沙门菌、变形杆菌和枸橼酸杆菌的某些菌种中也可分离到ESBL。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二、其他(qítā)超广谱-内酰胺酶是指TEM-和SHV-以外(yǐwài),由质粒介导的ESBLs,属于AmblerA类酶。有K1-Like、PER、OXA型包括CTX-M-,Toho-和其他型,可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粘质沙雷菌、沙门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出现。对头孢噻肟耐药、头孢他啶敏感,对酶抑制剂敏感,可用头孢噻肟加克拉维酸双纸片法确认为ESBLs,但其中CTX-M-4、Toho-1和Toho-2对某些酶抑制剂的敏感性较低。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TEM型三种均有抑制作用,作用相仿SHV型他唑巴坦、克拉维酸强于舒巴坦产酶细菌(xìjūn)对酶抑制剂不敏感的原因1)TEM-1产量过多4)1、2型酶并存2)外膜蛋白改变5)2br(IRTs)3)1型酶(AmpC)6)2d(OXA-11)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ESBLs细菌(xìjūn)的耐药性:一旦产生(chǎnshēng),临床对所有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和氨曲南耐药对碳青酶稀类(IPM98.9~99.0%)和头霉烯类(先锋美他醇CMZ,79.3~82.4%)敏感治疗时应选择碳青酶稀类,或AMK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类抗生素。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阴沟(yīngōu)肠杆菌:此类细菌(xìjūn)(包括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和普通变形杆菌等)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BushI型(AmpC)β内酰胺酶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过程中产生诱导型耐药,并有可能选择出多重耐药的菌株,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AmpC酶与阴沟(yīngōu)肠杆菌:第三代头孢菌素是AmpC酶的弱诱导剂,并具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的作用。突变株不仅(bùjǐn)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且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合物也耐药。碳青霉烯是潜在的AmpC酶诱导剂,但对AmpC酶高度稳定,可快速杀死产AmpC酶的细菌,故没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的作用。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阴沟(yīngōu)肠杆菌:对此类细菌须限制使用三代(sāndài)头孢菌素,对酶抑制剂也不敏感。对其敏感率较高的是碳青酶稀类,其次是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肟),AMK和环丙沙星。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总体耐药菌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的敏感(mǐngǎn)率均低于70%对碳青酶稀类(IPM,96.3%;MEM,95.1%;PAN,89.7%)和加有舒巴坦的复合抗生素:氨苄西林/舒巴坦(AMS,7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SL,73.7%)的抗生素敏感率明显较高。

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也很强,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碳青霉稀类的耐药率均很高,须注意该菌对IPM不敏感。对其敏感率相对较高的抗生素有复方磺胺(huánɡàn)(87.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9.0%),头孢哌酮/舒巴坦(65.7%)和环丙沙星(64.5%)。

第四十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MRS一旦确认(quèrèn)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临床治疗上仅有VAN是唯一的选择而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而言,AMK、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和一、二代头孢菌素仍然有效。

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中耐药性最强的是屎肠球菌(qiújūn)对其最为有效的是VAN,但敏感率仅为85.4%对其余抗生素的敏感率均≤50%。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VRE/VIE:1.5%~2.1%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VRE)34.8%~12.5%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VIE)对此类细菌的抗生素治疗方案(fāngàn)是VAN、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抗联合应用。

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ICU细菌(xìjūn)耐药对策:合理应用(yìngyòng)抗生素;控制ICU内的交叉感染发生率。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不合理用药(yònɡyào):ICU院内感染的多数不合理用药与细菌耐药有关:根据经验(jīngyàn)使用对病原菌本该有效的抗菌药,但因为细菌耐药这种常规用药就是不合理的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用苯唑西林为不合理用药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抗生素压力(yālì)”指抗生素使用的强度与选择耐药菌株之间的宏观关系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很容易(róngyì)选择出耐药菌株,并促进耐药菌的生长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抗生素浓度(nóngdù)低于MIC时的诱导耐药诱导(yòudǎo)作用 排序最高 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 氨苄西林 羧苄西林 酰脲类青霉素 老头孢类(1,2,3代) 克拉维酸 新头孢类(4代) 磺胺类最低 单酰胺类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开始不合理用药,即使后来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更换(gēnhuàn)正确的抗生素仍不能降低住院期间的额外的死亡危险性。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抗生素使用(shǐyòng)的基本原则:应用敏感的抗生素足够的剂量(jìliàng)最佳疗程合适的给药间期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血药浓度:抗生素的组织浓度过低,则增加抗生素耐药的机会,过高则增加毒性监护室内的病人(bìngrén)应用抗生素应给予安全范围内的较大剂量为了维持有效而安全的血药浓度,应尽可能予静脉给药。第五十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抗生素应用(yìngyòng)指南和方案:是避免滥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处方合理性的重要措施最理想的指南需要将医学知识、临床经验、病人的喜好以及良好(liánghǎo)的组织管理相结合。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执行(zhíxíng)指南:抗生素使用的多样性可以稳定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药敏谱抗菌药指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jiǎnshǎo)抗生素应用的整体水平,限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特定(tèdìng)的疾病或特定(tèdìng)的抗生素:产ESBL的克雷伯菌属:限制头孢菌素的使用,亚胺培南使用增加(zēngji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减少,对IPM耐药的绿脓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真菌感染发生率升高。

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特定(tèdìng)的疾病或特定(tèdìng)的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的艰难(jiānnán)梭菌:限制克林霉素使用;克林霉素使用总量下降,该抗生素耐药率相应降低。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特定(tèdìng)的疾病或特定(tèdìng)的抗生素:耐万古霉素肠球菌(qiújūn):限制万古霉素使用,联合使用ß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卡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菌素使用降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大便寄殖的发生率降低。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策略性替代(tìdài)用药头孢吡肟替代头孢第三代抗菌素临床(línchuánɡ)疗效和细菌学疗效良好或更好耐药监测显示对头孢第三代抗菌素的耐药率下降,而对头孢吡肟并无增加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二)控制(kòngzhì)ICU内的交叉感染发生率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误吸2.切断(qiēduàn)(外源性)传播途径: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

1.减少或消除(xiāochú)口咽部和胃肠

道病原菌的定植与误吸

1)改进营养支持疗法(liáofǎ)2)控制胃内容物反流3)推广应用硫糖铝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4)声门下分泌物引流5)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1)改进(gǎijìn)营养支持疗法:应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1)提倡半卧位;(2)用胃管小量持续喂养;(3)用十二指肠导管喂养可减少反流及以免对胃液(wèiyè)的碱化作用。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2)控制(kòngzhì)胃内容物反流:令患者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在行机械通气的者适当应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喂食(wèishí)以小量多飧,降低胃张力第六十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3)推广应用硫糖铝防治(fángzhì)消化道应

激性溃疡:应用抗酸剂和H2受体阻滞剂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可使胃肠PH增加,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增加内源性院内感染(gǎnrǎn)的危险性。国外许多研究及Meta分析提示,硫糖铝对防治应激性溃疡具有相同疗效,而并发下呼吸道惑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4)声门下(ménxià)分泌物引流:超过50%的气管插管病者,其气囊上方存在积液,其中细菌浓度可达1000cfu/ml近年巳研制出一种新型气管导管,在气囊上方有一椭园形开口,并以一根嵌在导管壁内的引流管引向体外,供持续或间断抽吸研究均证明:应用此种可吸引气管导管,可显著降低(jiàngdī)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推迟肺炎的发生时间。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5)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wūrǎn):通过应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杀灭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阻断内源性感染途径适用于特殊群体(如外伤、高危手术患者)医院(yīyuàn)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精选ppt2.切断外源性传播(chuánbō)途径:洗手共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尽量避免入侵性导管的长期留置(liúzhì)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的隔离保护性隔离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一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