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一)_第1页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一)_第2页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一)_第3页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一)_第4页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中考一模专题复习-精选实验探究题(一)

1.小明设计了右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右图2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

为活塞)。请回答:

(1)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的纯度,再对图1装置进行加热,加热前还要进行的

一步操作是。

(2)为分离得到CO和CO”应该对图2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

(3)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0)0

②CuQ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W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0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_—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2.小科同学在测定标有“2.5Y”小灯泡(电阻约为8。)额定功率的实验中,除了电流表、电压表、导

线、开关、电池组(电源电压为6V)外,老师还提供了两个变阻器(A.标有“1750Q0.3A”的滑动

变阻器;B.标有“50QL5A”滑动变阻器)。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

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小灯泡发光的情况,并记录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你将选择作为实验中的变阻器(填字母编号)。

(2)连接好电路合上开关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电压表的示数为2.0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

定功率,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移动(选填“左”或“右”)。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

知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W

(3)小科同学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后,发现还能求得小灯泡的电阻,于是他分别算出了所给的三种情况

下小灯泡的电阻并取平均值。你认为小科同学的做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小金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使用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L(额定电压为2.5V,灯丝

电阻约为10Q)、电流表、电压表、阻值为15Q的定值电阻R。、“50Q,1A”的滑动变阻器R各一

个,开关、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卷上完成图甲中的电路连接;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原因可能

是;

(3)小金利用测得数据绘制小灯泡UT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小金又设计了图丙所示电路,你认为,利用这个电路能否测量出该小灯泡L的额定电功率?_

(选填“能”或“不能”)。

4.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KO:;(含有少量NaCl)。某小组为测定食用碱中Na2c0,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

验装置(固定装置己略去)。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

碱中Na£()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空气通入太快,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3)装置A的作用是:

(4)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5.小明同学在利用图甲连接的实物图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灯泡上标有

“2.5V”字样,电源为2节新干电池。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符合实验实际情况,

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实验测得多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此时电压如图丙所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W。

(3)继续实验时灯泡突然熄灭。经分析:可能是灯泡断路,也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小明通过观察▲有读数(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初步判断出灯泡断路。

(4)为了减小误差,小明将三次实验测得的灯丝电阻值取平均值后作为灯丝的

电阻,你认为他处理数据的方式是否合理,理由是:▲。

6.继马里亚纳海沟检测到微塑料之后,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峰顶附近也发现了微塑料。

微型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

小鼠数

组别饲喂方式体重增长值(g/

量(只)小肠绒毛状态

只)

甲209数量多排列整齐7.34

每只小鼠每日饲喂含

乙200.3%微塑料的普通饲数量少排列散乱1.84

料8g,连续28天

每只小鼠每日饲喂含

丙20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基本消失-

8g,连续28天

(1)甲组是对照组,其饲喂方式为▲。

(2)如果每组小鼠数量3只。则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3)由实验结果可知导致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比甲小的原因是上。

7.做酸碱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领溶液中,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

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献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实验过程如下: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钏过量②▲③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酰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

想①错误。

步骤二: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Q,溶液,若观察到▲,猜想②正确:若只观察

到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紫色石蕊试液B.铜片C.铁锈

8.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

座45cm刻度处。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

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2)当小明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

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

▲cm刻度处时,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9.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

摆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

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角度0有关;

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

(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秒表。

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康坦摆动的角度〃遇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

序号细茂长SU/cm

0

110032.0

214032.4

314052.4

①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有关•

②对比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填字母),得出的结论是: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

与螺母摆动的角度(填“有关”或“无关”)。

(2)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

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

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___(选填“长”或“短”)。

(3)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10.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

化碳的快慢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方案设计】

步骤1:分别在注射器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在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

碳酸钠(Na£03)和碳酸氢钠(NaHCO:i)固体。

步骤2:两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各自试管中,并始终用手按压住注射器的活塞。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试管内的气压变化。

(1)步骤2中始终用手按压住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实验开展】

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开展实验,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在图乙气压变化曲线图中,气压P大于P2的原因是o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

【实验反思】科学小组为进一步寻找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原因,继续开展了如

:实验:

先滴入酚醐试液再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一浅色一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浅红色f无色

(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解释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原因

11.面包、馒头内部有许多小孔,这是酵母菌作用的结果。醛母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功效?原来酵母

菌在营养丰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某种气体,从而使面包变得松软。

(1)为探究________,某校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取4支试管,其中3支分别加入蔗糖、食

盐、小苏打各1药匙,另一支不加。在100ml烧杯中配置温度约为40℃的温水,并在烧杯中加入2药

匙干酵母,用玻璃棒搅拌,制成酵母液。

(2)将酵母菌分别倒入4支试管,每支试管约25ml。振荡试管,并在4支试管口分别套一个小气球。

将4支试管同时放入装有200ml40C温水的烧杯中,可以通过_______现象来观察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强

弱。

(3)该兴趣小组还想研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以实验装置示意图或表格

形式呈现,配以必要的文字)。

小金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编号试管1试管2试管3

1%淀粉溶液2mL2mL2mL

蒸储水1mL//

盐酸/1mL/

NaOH溶液//1mL

加入新鲜睡液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37℃水浴lOminlOminlOmin

体积分数0.4%的碘酒溶液2滴2滴2滴

实验现象不变蓝变蓝不变蓝

(1)小金做本实验的目的是;

(2)观察实验现象:②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

(3)出乎小金预料的是:③号试管不变蓝。小金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

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ImLNaOH溶液,橙黄色的碘溶液褪去颜色,由此实验

结果,小金猜想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

(4)小金继续探究高温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出现了步骤三和

步骤四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步骤三试管内液体不变蓝的原因可能

是。

13.为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试管,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

是;

(2)加入药品,4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C处铁丝依然光亮。A、B

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主要与.有关;B、C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

有关;

(3)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的AgNOs和Cu(N0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

滤渣Bo

【提出问题】滤渣B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滤渣B可能是:①银、铜和锌;②银和铜;③。

【实验探究】⑴取少量滤渣B加入适量稀盐酸,若无气体产生,则滤渣B不可能是猜想

(选填①、②或③)。

⑵该小组继续实验,使用不同种方法确定滤渣B是银和铜,请写出该小组使用的一种方

法。

15.小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某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木块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控制木块与斜

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斜面倾木块重斜面高度沿斜面拉斜面长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次数角G/Nh/m力F/Na/m

W£,/]〃(%)

130°

230°①

330°

(1)表中空格①的值是

(2)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斜面倾角和木块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斜面机械

效率与木块重力大小无关。对此,你对小明有何建议?;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在用弹簧秤测拉力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条即可)。

16.小秀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连接的实物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

(1)用笔画线替代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过程中,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实验后,小秀觉得还可以通过调节变阻器滑片,改变通过小灯泡中的电流来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与电流的关系。你觉得小秀的想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7.科学课觉上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实验后形成了下面两份报告单(部分)。

第1小组第2小组

实蛤过程:1、用试管取2ml稀盐酸。实睑过程:1、用试管取2ml碳酸钠溶液。

2、用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边2、用滴管滴加稀盐酸,边

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

实蛤现象:有气泡产生实睑现象:无明显现象发生。

实蛤结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会发生反应,并产生气体。实脸结论:碳酸钠溶洒与盐酸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也可能发生了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两个小组对比报告单,发现实验现象和结论都不一样。他们事后查阅到相关信息:盐酸与碳酸钠溶液

反应:盐酸不足时反应为:HCI+Na2CO3==NaCl+NaHCO;i;盐酸足量时,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CO:,而

后,继续与NaHCOs发生反应:NaHC03+HCl==NaCl+H20+C02to

于是,两个小组共同对第2小组第2步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溶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

猜想1:NaCKNaHC()3和Na£Oa猜想2:NaCl、NaHCO:1猜想3:NaCl和HCI

请回答:

(1)对猜想的初步分析:当盐酸▲时,会出现猜想1提出的三种产物同时存在。根据第2小组

实验时的现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肯定有含▲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可判

断猜想3肯定是不合理的。

(2)对验证猜想1的实验设计:拟定一个方案,证明猜想1成立;▲。

(3)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同样是两种反应物发生反应,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现

象和最终生成物可能都不一样。反应物的浓度也会导致两反应物反应时的现象或者生成物不相同,请

用实例支持。▲。

18.某兴趣小组想探究蚕豆叶的下表皮和上表皮气孔分布情况。该小组选取一株新鲜蚕豆。剪取三根粗

细相近的枝条,并保留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叶片。分别将它们

放入盛有10毫升水的同种型号试管中,再分别加入1毫升的

植物油(如图),标记好液而位置,将三支试管放置在相同的环

境下,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可得出叶片的下表皮比上

表皮的气孔多。

(2)该小组想在短时间里能观察出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同学提

出将该装置放置在烈日下一段时间。你赞同吗?为什么?叶片上表面叶片下表面叶片没有涂凡士林

涂凡士林涂凡士林

(3)实验前,有同学按照丙组处理,选取一片蚕豆叶,将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后,将两张有氯化钻溶

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固定。实验中若出现▲的现象,

则也能得出蚕豆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多的结论。

19.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

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的结果。

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甲图A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甲图B区)、

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⑴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⑵实验步骤: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只在胚芽鞘的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丁组不做处理。

③四组都置于不透光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乙图所示。

⑶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丙组直立生长,乙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填

“尖端”、“尖端下一段”)。

②若,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向下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下的

一段。

20.小李同学为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平

衡;

步骤2:将等质量,质量分数都为10%的稀盐酸倒入烧杯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步骤3: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左,右烧杯内,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步骤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1)根据实验,我们会观察到,天平开始会向倾斜。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利用天平,我们还可以计算出,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从而建立相应的坐标关系。

如图是小李做出的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坐标图,请帮他补充完整。

21.科学小组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小红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

接电路时存在的错误是: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_;

(3)同学们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处,闭合开关,测出了电流并记录

在如下表格中。并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请你指出他们实验中的不足是,改进方

法是。

A点电流I.,/AB点电流L/AC点电流Ic/A

22.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

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祛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

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与对应压力F

压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

可知,(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将

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为。

(3)增大拉力F拉动平板小车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23.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

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

两种氧化物。

【探究一】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

—性。

【探究二】

⑴小科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科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⑶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

象。若C中固体的颜色变红或则猜想②成立。

【评价与反思】若猜想②成立,小研认为该实验方案存在不足之处,请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氯化钾、硝酸钢、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

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

示;

II.取少量B点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醐试液,试液不变色;

III.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的组成一定无;

(2)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组同学根据乙图判定实验I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钢,你同意吗,并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25.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0点静止释放,沿斜

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15

从0点开始的路程s/m0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填"改变或不改变”),木块自0点开

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26.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

各一只,一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Q、10Q、15Q),一只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在上述实验中,小科先用5Q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着要改用10Q的电阻继续做实验,应如何

具体操作?。

(3)当小科用10。的电阻按要求完成实验后改15Q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请你分析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范

围: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一会儿CO气体

(2)先当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可分离得到CO,然后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又

可分离得到C02

(3)稀硫酸(或稀盐酸):若溶液变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0;若溶液仍为无色,说明产物中无

Cu20

2.(1)B

(3)不对,随着电压增大,灯泡功率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电阻会变大

(2)灯泡短路

(4)能

4.(1)Ba(0H)2+C02=BaC03I+H,0

(2)偏小

(3)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4)偏大

5.(1)(如图)(2)0.225(3)电压表

(4)不合理,灯丝电阻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取平均值无意义

6.(1)每只小鼠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连续28天

(2)三只小鼠数量太少,实验容易出现偶然性

(3)微塑料使小鼠的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

7.【建立猜想】稀盐酸过量

【实验设计】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表达交流】AC

8.(1)使像呈在光屏中央(2)缩小(3)30

9.(1)细线长度;A;无关

(2)长;短

(3)测多次摆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