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3套附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3套附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3套附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3套附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3套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46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8分)

ranfangtongxiaobicibditan

()()()()

ludtuohesejidobanwuya

()()()()

二、选择题。(1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蜜饯(zhan)正月(zheng)骡马(lu6)

B.唾沫(tub)即胀(zhong)期下(ge)

C.札札(zhd)机行(zhu).牙(lido)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蜡月一律彩绘沸腾

B.小贩元宵鞭泡搅合

C.浓稠粉碎浪漫解释

3.下面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轻烟散入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B.纤纤擢素手(伸出)

C.皎皎河汉女(银河边上的汉家女孩)

4.下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气盈门”。

D.建筑上有“云”的图案,寓意“风起云涌”。

5.下面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一句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天一擦黑,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C.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6.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比如安徽的()、河南

的()、浙江的()、四川的()都非常有名。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一组

是()

A.豫剧黄梅戏越剧川剧

B.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图J

C.黄梅戏越剧豫剧川剧

D.黄梅戏豫剧越剧川剧

三、填空题。(4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韩翔的诗

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七夕节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

盈盈一水间,;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

;中秋节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O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8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2分)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二,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害藜金蜉,思雨在跳远

比赛中脚彳寻桂独,宁宁在游泳比赛中以得头筹。(仿照例句写句子,注意用上2个以上

加点的词)(2分)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2分)

4.这不易粥,西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上加点词语仿写句子)(2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8分)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情况

图表一

1.你从图表一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分)

2.你从图表二中获得了什么信息?(3分)

3.把这两份图表结合起来看,你产生了怎样的想法?(3分)

_______一(24分)

六、阅读。(24分)

(-)阅读选段,完成练习。(11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

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

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划分的依据是()(3分)

A.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边做事的人回家吃团圆饭。

2.填空。(3分)

这段话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

肉的香味”是从______的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

宵”是从的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______的角度描写的。

3.这段话具体介绍了除夕的哪些活动?(3分)

4.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如:

,o(2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13分)

除夕(节选)

斯妤

头一天照例是熬夜,然后照例是睡懒觉睡到阳光灿烂,市声嘈杂。眼睛睁开后下意识

地望了望窗外,复又下意识闭上。再次睁开眼时想到的是儿子。躺在身边的儿子却早已醒

来,自己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不像在玩也不像发呆当然更不是在思索。他就是那么躺着

静静地眼珠黑黑地看着天花板。

我朝他一笑。他也回报我嫣然一笑。我说今天怎么这么乖,醒了也不叫妈妈,不吵妈

妈,今天真是特别地乖。儿子应付似的笑笑,然后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吧,今天咱们不上

幼儿园对不对?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的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

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

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

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她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求福,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

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哪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噂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分)

2.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分)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的?(3分)

4.本文结尾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的感情。(2分)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的。(3分)

臬妙笔生龙(30分)

七、习作与表达。(30分)

题目:难忘的节

提示:我国有许多有趣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

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其中哪一个节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难以忘怀

呢?请把它写下来,和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一、燃放通宵彼此摆摊骆驼褐色搅拌乌鸦

二、1.C2.C3.C4.D5.C6.D

三、寒食东风御柳斜脉脉不得语还来就菊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1.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2.示例: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一小组在演讲中拔得头筹,二小组在手抄报制作

上勇夺第一,四小组在实践操作上摘得桂冠。

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4.示例:这不是学校,而是人间的仙境。

五、1.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且积极支持法定节假日增加中国传统节

日。

2.愿意积极参加宣传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学生不到四分之一,大部分学生态度

一般,还有小部分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3.示例: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宣传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

六、(一)LA2.嗅觉视觉听觉

3.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腊月二十九,‘'我"回忆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圆饭的情景。

2.按时间顺序写的。详写的是白天的部分。略写的是凌晨三点和夜幕降临的部

分。

3.通过具体写打扫卫生、蒸年糕、炸“炸枣”、做香肠、换窗帘床单、铺台布、

忙年饭,来表现这一天的“大忙特忙”。

4.拟人对除夕的喜爱

5.示例:这一天我会穿上新衣,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放鞭炮、

烟花,吃团圆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用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注意书写美观。(3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涕(qi)细腻(ni)型子(11)

B.汤题(shi)愁汤(ao).月(zheng)

C.津盈(yin)褐色(he)吞噬(shi)

D.搅和(jiao)公俅(hou)耀马(lu6)

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纤擢素手(白皙)

B.春娥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C.泣涕翠如雨(落下)

D.中摩地白树栖鸦(家庭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B.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C.唐东杰布成为藏戏的开中界很。

D.奶奶摇着蒲扇,理小心、移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下列句子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表示解释说明)

B.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一一按

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表示意思的递进)

C.“口通一一啪一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断响起。(表示声音的延长)

D.枣子必大了三四倍一一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表示话题的转换)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下列习俗与其包含的寓意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建筑上雕刻蝙蝠一一寓意福气盈门

D.中秋节吃月饼一一寓意背井离乡

三、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11分)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5分)

每年腊八,母亲总会熬一锅n6ngchou()软糯的腊八zhOu();到了除

夕,全家一起吃jiiozi(),放鞭炮,tongxiao()守岁;正月初一,

人们穿上新衣,彼此地()新年。

2.品味“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写出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2分)

(1)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

擦黑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虎子长得虎头虎脑的,看上去僧儿精神。

倍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示例,用不同的表示“看”的词语填空。(4分)

他站在山顶(仰望)飘动的白云,()涧底苍翠的青松,()银带似的河

流,()壁立的山岩,()四周,被大自然的景色吸引住了。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梳理与探究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

1.夏日夜晚,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不禁想起诗句“迢迢牵牛星,

";月圆之夜,诗人王建不由得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

";诗人韩姗用“,”写出寒食之夜一

派承平气象。(4分)

2.古人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期,切勿荒

废。(1分)

3.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家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京味

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中详细描写的日子有:、

、、、□(3分)

六、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某校开展了“国粹进校园”活

动。请阅读《说唱脸谱》部分歌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1.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我知道红色表示(),白色表示(),黑色表示()。

(3分)

A.阴险奸诈B.忠勇侠义C.耿直无私

2.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剧种?请至少列举两种。(2分)

3.有些人说中国传统戏剧已经过时了,继承它没多大意义,你怎么看?写一写。(3分)

\7

阅读与鉴赏

七、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11分)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

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

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

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

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

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

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

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语段中的语言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一律”的三个同义词:

、、o(3分)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作者写元宵节时,详写的是(),略写的是()和()。

A.燃放花炮B.吃元宵C.赏灯

(2)作者在写元宵节的彩灯时,主要写了灯()和()的特点。

A.数量多B.种类多C.颜色多

3.作者对元宵节进行有详有略的描写,好处是

o(2分)

4.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意思!古代有很多描写春节的诗句,其中我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

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

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快过年了,须清理橱柜,借这机会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

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

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那天正巧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

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在每年的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齐十八种干果,但是

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里,我们几乎

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有删改)

1.短文共涉及了“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2分)

2.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短文主要介绍了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味道。

B.短文主要介绍了煮腊八粥这一习俗的由来。

C.短文主要围绕“我”的母亲每年煮腊八粥来展开。

3.作者通过文章写了母亲煮腊八粥两个方面的意义,请你简要概括。(4分)

(1)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纪念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表达与交流

九、习作。(30分)

一年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

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你是怎么度过这个传统节日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习俗写一

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详略得当。③500字左右。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二、1.A2.D3.D4.B5.D6.D

三、1.浓稠粥饺子通宵贺

2.(1)指天刚刚变黑。(2)特别,非常。

3.俯瞰远眺瞭望环视

四、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没有不赶回家去,吃团圆饭,祭祖。

3.唐东杰布留下了桥。

五、1.皎皎河汉女不知秋思落谁家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老大徒伤悲3.老舍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六、LBAC2.示例:越剧、粤剧、黄梅戏。

3.示例:我不赞同这个观点。中国传统戏剧剧种繁多,表演形式多样,集“唱、念、

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中国传统戏剧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

瑰宝,它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是值得继承和发扬下去的。

七、1.清一色者B通通2.(DCAB

(2)AB3.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的“美好快乐”

4.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八、1.涉及了“我”家四代人。煮腊八粥的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外祖母。

2.C

3.(1)清理橱柜,节约粮食。(2)纪念腊八这一天去世的外祖母。

4.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7分)

1.临近春节,小城道路两边开始有许多xidofan()baitanzi()

卖年货。

2.今天,妈妈qidhao()有空,就do()了一锅甜腻、nongch6u(

)的1Gbdzhou(),我们一个个忍不住狼吞虎ydn()起来。

二、读句子,用读音是“xido”的字填空。(不能重复)(4分)

在学校组织的“画风筝写心愿,放风筝送祝福”的文化活动中,爸爸通()

达旦为我制作的火箭造型的风筝大放异彩。只见它冲入云()后在空中()洒地

遨游起来。突然,线断了,“火箭”渐渐()失在天际。

三、选一选。(1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初旬(xin)吞噬(shi)B.机杼(zhii)敦厚(dtln)

C.正月(zh©ng)汤匙(chi)D.火炽(zhi)唾沫(tu6)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o(2分)

A.哄堂大笑残灯未庙青面赛牙

B.糊糊涂涂师传生授开山鼻祖

C.地广人稀无暇顾及优哉游哉

D.能歌擅舞随心所欲两面三刀

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终日不成章(文章)B.泣涕零如雨(零散)

C.相去复几许(距离)D.脉脉不得语(得到)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D.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

5.你知道下列习俗的寓意吗?请对号入座。(3分)

A.步步高升B.福气盈门

C.力争上游D.年年有余

E.万事如意年年高F.幸福团圆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2)过年的时候吃鱼()

(3)建筑上雕刻蝙蝠()(4)端午节赛龙舟()

(5)中秋节吃月饼()(6)重阳节登高()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已经吃饱了。(改为比喻句)(2分)

2.校运动会上,状状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元元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成成在跳

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才才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仿照句子,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

同的意思)(3分)

国庆节期间,首都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

达岭长城,南锣鼓巷,什刹海o

3.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钱为

其伴奏。(仿写句子)(4分)

青藏高原的红柳不要,不要,不要

,只要,就能深深扎根,顽强地生长。

五、积累与运用。(8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详略)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这几天,其他的日子(详略)写,主次分明,给人

印象颇深。(2分)

2.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

诵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七夕节时,我们会吟诵诗句”—

,脉脉不得语”;重阳节登高赏菊时,我们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

重阳日,&中秋节时,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_"。(4分)

3.《长歌行》中的“这两句诗劝

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2分)

六、生活中用语文。(5分)

今年状状一家来到了北京过春节。北京最具特色的庙会陆续开放,状状一家初五这天

从众多的庙会中选了两处(见下图)游玩,请完成练习。

1.状状的爸爸喜欢书画,他们可以去庙会;状状的妈妈对红楼文化很

感兴趣,他们可以去庙会。(2分)

2.为了同时满足爸爸妈妈的爱好,请结合上面的资料,帮状状给家人设计一个游玩方

案,并说明设计的理由。(3分)

七、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11分)

【选段一】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

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

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

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

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

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

更多。……

【选段二】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

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一、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段一着力描写灯的多、多,目的是突出

_____________o(3分)

2.在这两个选段中,作者写了元宵节的哪些风俗习惯?其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

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3分)

(1)选段一中加点的字词都有〃全部”的意思,这样写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

又使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2)选段一将元宵节与大年初一作对比,目的是突出元宵节隆重、体面和美丽的

特点。()

(3)从选段二中的”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北京的元宵

节,这句话要读出愉悦、幸福之情。()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

封的箱子里取出来,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一、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

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

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

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

大家置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

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

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一管够。

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积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

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悖

悖”。城里人也把煮悖悖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

三,顿顿煮管管,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不

敢再对煮管警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

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

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做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

意地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

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