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微生物各章试题答案_第1页
考研微生物各章试题答案_第2页
考研微生物各章试题答案_第3页
考研微生物各章试题答案_第4页
考研微生物各章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氧气,H2S,CO2主动输送,基团转位.AA营养缺陷型.维生素营养缺陷型.碱基营养缺陷型.主动运输,基团移位.生长因素.酶1,酶2,酶3,HPr.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有机营养型(异养型),无机营养型(自养型),光能营养型,化能营养型。无机物,有机物,CO2,有机物光能,CO2,,有机物,H2O,,有机物40068.0.63-0.99,5:1病毒,立克次氏体,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活体培养细胞膜,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P,S,K,Mg,Ca,FeMn,Mo,Co,Zn40073.高,7-13%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糖,核苷,脂肪酸糖,氨基酸,某些阳离子真核微生物,氨基酸,糖,维生素,无机盐微生物分析法。组成细胞组分;生化反应溶剂;物质的吸收和分泌介质;调节细胞温度;维持细胞的膨压。构成细胞成分,调节渗透压、pH和Eh值,某些物质作自养微生物的能源。四.名词解释指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以日光为能源,以CO2为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通过以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还原CO2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将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只以适宜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以CO2作唯一碳源,不需要有机养料的微生物。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碱基等。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时不需要载体参加,也不消耗代谢能量,而是顺营养物的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营养物质在运进微生物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参与,需要消耗能量,并可以以逆营养物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运输方式。这是微生物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用来表示水可被微生物利用程度的一个量。等于相同温度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微生物生存的水活度范围是:0.63~0.99之间。水活度值越大,水的可利用程度越高。五.问答题40090.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浓度梯度高到低高到低低到高低到高载体-+++消耗能量--+被运物化学组成不变不变不变改变微生物细胞中C、H、O、N、S、P、K、Ca、Fe、Mg、Zn、Mn、CO、Mb等14种元素是普遍存在的。其中C、H、O、N是有机元素,组成细胞有机物;P、S、K、Ca、Mg、Fe是大量元素,而n、Cb、Zn、Mb是微量元素。它们的功能分别如下:S:胱氨酸,蛋氨酸及某些维生素的组成成分。P:组成核酸,磷脂等。Ca,Mg,K:等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控制和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状态。K+,修+是一些酶的激活剂。Fe:氧化还原酶的组分,或用于组成氧化还原活性物质。Zn:乙醇脱氢酶的成分。Mb:硝酸还原酶及固氮酶的成分。Cb:VB12的成分。Mn:某些酶活化需要Mn2+。微生物生长需要碳素,氮素,矿质营养,生长因素等营养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分别叙述如下:1.碳素营养物质:主要用来构成细胞物质和(或)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常用糖类物质作C源。2.氮素营养物质:用作合成细胞物质中含N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的原料,及少数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常用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源和牛肉膏,蛋白胨等作有机氮源。3.矿质营养物质,提供必要的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有:参与酶的组成,构成酶活性中心,维持细胞结构,调节和维持细胞渗透压。常用无机盐有:SC42-,Cl-,PC43-及含K+,Na+,Mg2+,Fe2+,Fe3+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4.生长因素: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构成酶活性所需成分,构成蛋白质或核酸的组分。常见的有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水是微生物及一切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活细胞的含水量可达总重量的75%-90%以上。水的生理功能有如下几点:水可以维持细胞的膨压,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许多营养物质的溶剂,以利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水是一切生理生化反应的介质及一切新陈代谢的介质。水还可作为供氢体参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水可以调节细胞温度。试验证明:缺水比饥饿更易导致生物死亡。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物质的性质和所需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成如下四种: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它们能以CC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C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并能以H2C、H2S等作供H体,将CC2还原成细胞物质,如蓝细菌属此种类型。光能异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亦能利用光能将CC2还原为细胞物质,但它们要以有机物作供氢体。红螺菌属此类。化能自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以CC2或CC32-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电子供体如H2、H2S等无机物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作能源,如氢细菌,亚硝化细菌等。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属此类型,它们生长的碳源和能源均来自有机物。大肠杆菌即属此类。基团转位将单糖吸收运输至细胞的过程如下:热稳定蛋白HPr被PEP活化(磷酸化),由酶1完成。热稳定蛋白将活化的磷酸基团转移给酶3。细胞膜上的酶2将葡萄糖由外膜转运至内膜,该糖分子立即被活化的酶3磷酸化。在这一过程中,糖分子一方面由膜外到达膜内,并同时实现磷酸化。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过程中,培养基的pH会发生如下变化:如微生物在含糖基质上生长,会产酸而使pH下降。微生物在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时,会产NH3而使pH上升。以(NH4)2SC4作N源,会过剩SC42-,而使pH下降。分解利用阳离子化合物如:NaO,会过剩Na+而使pH上升。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常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物质如磷酸盐,碳酸盐等,以缓和pH的剧烈变化。主动运输是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通过膜上的特殊载体蛋白逆浓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如下:以钾钠泵为例说明K+是如何吸入细胞内的:钾钠泵实质上为Na+-K+-ATP酶。ATP酶的构型1(E1)在细胞内侧与3个Na+结合,并消耗能量,由ATP使酶1(E1)磷酸化。磷酸化的ATP酶(E2)发生构型变化排出2个Na+,同时与2个K+结合。磷酸化的酶2(E2)变构为酶1(E1),并将2个K+吸收进细胞内,并脱磷酸化。40098.该培养基的C素来源和能量来源均来自甘露醇。该培养基未提供氮素来源,根据所学知识,只有能固氮的微生物才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该培养基的矿质营养物质包括:Mg2+,K+,Cu2+,Na+,PO43-,SO42-HPO42-,PO43-,CaCO3主要用来作缓冲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保持pH不变。据此我们可推知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自生固氮菌等微生物。40099.根据题意要求:我们的设计如下: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既有细菌,又有真菌,我们以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为例说明:考虑到碳素营养物质要求,我们可以选纤维素作唯一碳源,一是为纤维素分解菌作碳源和能源,二是只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生长而其它细菌不生长,起到选择培养作用。根据一般微生物要求,除需碳源和能源物质外,还需氮源及其它矿质营养,生长因素。N源可用(NH4)2SO4,生长因素可用酵母膏,矿质用K2HPO4、MgSO4、NaCl等。为了维持培养基的pH值恒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CaCO3所以,按以上分析并结合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经验,我们设计出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配方如下:纤维素,(NH4)2SO4,K2HPO4,MgSO4,NaCl,CaCO3,酵母膏,水,pH中性。第五章微生物代谢答案一、选择题:50001.A.50002.A.50003.A.50004.B.50005.B.50006.B.A.A.C.B.A.C.A.A.A.50016.C.C.B.C.50020.B.二.判断题:TOC\o"1-5"\h\z对.错.错.对.错.对.错.错.对.对.错.错.对.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对.对.对.对.对.三.填空题:A.AB.G.C.T.D.C腺嘌呤核苷酸(A);鸟嘌呤核苷酸(G);尿嘧啶核苷酸(U);胞嘧啶核苷酸(C)。50052.耗。50078.单糖。50053.产。50079.光能,化能。50054.蛋白质。50080.无机物的氧化,光能。50055.蛋白质。50081.按先后填:低,高。50056.蛋白质。50082.乙酰CoA,CO2。50057.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50083.呼吸作用。环。50864.a-酮戊二酸,L天冬氨酸。50058.环。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50085.a-酮戊二酸,丙氨酸。50059.按顺序填:1.糖酵解。2.丙酮酸。50086.有机物氧化分解。50060.HMP50087.发酵,呼吸。50061.磷酸二羟丙酮。50088.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50062.2.50089.卡尔文循环,乙酰CoA途径。50063.核酸,蛋白质,脂类,多糖。50090.厌氧,正型,异型。50064.产生三要素,合成前体物,合成大50091.蓝细菌,红螺菌(绿硫菌属)。分子。50092.O2,H2O。50065.磷脂,脂肪。50093.NO3-,SO42-,CO32-。50066.细菌脂肪酸。50094.还原力,小分子碳架。50067.核苷酸。50095.NADPH2,NADH2。50068.半保留复制。50096.外源性单糖通过互变。50069.色素。维生素,抗生素,生长刺激素,毒素,50097.乙酰CoA,CoA。50070.无害,杀伤作用。50098.磷脂。50071.无机化合物中的氧。50099.按顺序填:mRNA,t-RNA,r-RNA,mRAN,氨基酸。50072-1.38。50100.遗传密码的翻译。50072.环式,非环式。50101.t-RNA。50073.厌氧。50102.5-氨基咪唑核苷酸,次黄嘌呤50074.2。核苷酸,50075.2。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50076.乳酸,ATP。50103.胺。半乳糖,甘露糖,戊糖,葡萄糖50077.ATP。50104.B.蛋白质晶体毒素。腐乳。正常代谢途径不畅通时增强支路代谢。组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存在细菌中)谷氨酸,谷酰胺,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存在于真菌中)。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按先后填:1.生物氧化2.ATP。呼吸,无机物氧化,发酵,光合磷酸化。无机物氧化。ATP,NADH2,,NADPH2,小分子碳架物质。厌氧,酵母菌,某些细菌,按顺序填:1.有氧2.无氧3.分子氧4.无机化合物中的氧。丙酮酸,a-酮戊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氨基酸,mRNA,乙酰ACP。2脂酰-ACP,2ACP-SH。PRPP,AMP。磷酸乳清核甘酸(OMP)谷氨酸。a-酮戊二酸,丙氨酸。饱和脂肪酸合成后脱氢形成双键,在脂肪酸合成的早期形成双键。ADP-葡萄糖。氨基酸活化;起始阶段,即形成70S核糖体・mRNA・fet-tRNA复合物肽链延伸阶段;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与肽链释放。PEP,NADP。50132.糖。磷酸核酮糖激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转酮醇酶,转醛醇酶。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乙酰CoA在乙酰转移酶作用下乙酰基被转移到ACP上。内毒素,外毒素。1-P-葡萄糖,6P-葡萄糖,5-P-核糖,4--P-赤藓糖。消耗ATP情况下的反向电子传递,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遗传性,环境条件。逐步,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原力NADH,小分子碳架前体物。EM,TCA循环,CO2,H2O,18个。糖酵解,丙酮酸,脱氢,乙醛,脱羧。50145.3,2,2.5。聚(1,5-核糖醇磷酸)n。聚(1,3-甘油磷酸)n。互变,核苷二磷酸糖。甲酸,乙酸,琥珀酸,乙醇,乳酸。多糖分解的单糖,被氧化的基质,最终电子受体。EMP途径,HMP途径,EMP途径。有害,细胞色素系统,O2,跨膜质子运动。四.名词解释在某些光合细菌(如红螺菌中),由于没有光反应中心11的存在,不能光解水,因而没有氧气放出,故称为不产氧光合作用。在蓝细菌中,由于有光反应中心II的存在,能光解水,并有氧气放出,故称产氧光合作用。发酵是在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化放出的电子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放出能量和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葡萄糖在好氧和兼性好氧微生物里通过氧化作用放出电子,该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给外源电子受体分子氧或其它氧化型化合物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伴随有能量放出的生物学过程称为呼吸作用。指以无机氧化物(如NO3-,NO2-,SO4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指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生物体中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由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物质并伴随着能量消耗的过程。营养物质或细胞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并伴随着能量产生的过程。微生物通过呼吸或发酵作用分解基质产生能量的过程。微生物在合成细胞大分子化合物时消耗能量ATP的过程。在某些光合细菌里,光反应中心的叶绿素通过吸收光而逐出电子使自己处于氧化状态,逐出的电子通过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泛醌,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组成的电子传递链的传递,又返回叶绿素,从而使叶绿素分子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电子在传递过程中产生ATP,由于在这种光合磷酸化里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的传递后又回到了叶绿素分子本身,故称环式光合磷酸化。指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结构物质,或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代谢以及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的一类代谢.称初级代谢。由初级代谢产生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这类产物包括供机体进行生物合成的各种小分子前体物,单体与多聚体物质以及在能量代谢和代谢调节中起作用的各种物质。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微生物在次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称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毒素,生长剌激素,色素和维生素等。基质被氧化时脱下的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给电子受体过程中发生磷酸化作用生成ATP的过程,一般常将电子传递磷酸化就叫做氧化磷酸化。生物利用化合物氧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进行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50172在有氧状态下酒精发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现象,因为该理论是由巴斯德提出的,故而得名。是指在被氧化的底物水平上发生的磷酸化作用,即底物在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这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磷酸根及其所联系的高能键通过酶的作用直接转给ADP生成ATP。五.问答题:还原力由:刚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途径产生。各种不同的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可概括为如下几种:发酵产能;2.呼吸产能;3.氧化无机物产能;4.靠光合磷酸化产能。在多糖合成中,通常是以核苷二磷酸糖(如UDP-葡萄糖)作为起始物,逐步加到多糖链的末端使糖链延长。TCA循环可提供:1.GTP;2.NADH2,NADPH2,FADH2;3.小分子碳架(a-酮戊二酸,乙酰CoA,琥珀酰CoA,烯醇式草酰乙酸)。EMP途径能为合成代谢提供:1.ATP;2.NADH2;3.小分子碳架(6-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3-P甘油酸,PEP,丙酮酸)。HMP途径可为合成代谢提供:1.NADPH2;2.小分子碳架(5-P核糖,4-P赤藓糖)。可提供:1.ATP;2.NADH2,NADPH2;3.小分子碳架(6~P葡萄糖,3钠油酸PEP,丙酮酸)。微生物的发酵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乳酸发酵,如植物乳酸杆菌进行的酸泡菜发酵;2.乙醇发酵:如酵母菌进行的酒清发酵;3.丙酮丁醇发酵:如利用丙酮丁醇梭菌进行丙酮丁醇的发酵生产;4.酸发酵:如由丁酸细菌引起的丁酸发酵。Chromatium环式光合磷酸化产能途径图略分成两步进行。首先由a-酮戊二酸经氨基化作用形成谷氨酸:谷氨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NH3+NADPH2谷氨酸+H2O+NADP第二步是谷氨酸再经氨基化形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NH3+ATP>谷氨酰胺+ADP+Pi红螺菌进行光合作用,是走环式光合磷酸化的途径产生ATP,没有氧气的放出。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是走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途径,在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途径中,能光解水,有氧气放出,并有还原力产生。合成代谢所需要的前体物有: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UDP-葡萄糖胺。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还原力和小分子碳架合成代谢利用分解代谢提供的能量,还原力将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前体物,进而合成大分子。合成代谢的产物大分子化合物是分解代谢的基础,分解代谢的产物又是合成代谢的原料,它们在生物体内偶联进行,相互对立而又统一,决定着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初级代谢是微生物细胞中的主代谢,它为微生物细胞提供结构物质,决定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和发展.它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代谢。次级代谢并不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它的代谢产物并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次生代谢产物对细胞的生存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例如,,当一个产红色色素的赛氏杆菌变为不产红色色素的菌株后,该菌照样进行生长繁殖。细菌合成脂肪酸经过以下的反应:⑴乙酰CoA、在乙酰转酰基酶催化下,将乙酰基转结ACP:乙酰CoA+ACP一乙酰ACP+CoA⑵丙二酰kA在丙二酰转酰基酶催化下,将丙二酰基转给ACP:丙二酰:0A+ACP一丙二酰ACP+CoA⑶乙酰ACP和丙二酰ACP缩合成乙酰乙酰ACP,并放出CO2和一分子ACP:乙酰ACP+丙二酰ACP一乙酰乙酰ACP+CO2+ACP④乙酰乙酰ACP被NADPH2还原成-羟基丁酰ACP乙酰乙酰ACP+NADPH2--羟基丁酰ACP⑸-羟基丁酰ACP脱水生成丁烯酰ACP⑹丁烯酰ACP被NADPH22还原成丁酰ACP。所生成的丁酰ACP再与丙二酰ACP缩合,重复上述反应,生成长链的脂肪酸。磷脂的生物合成过程(略)合成代谢所需要的小分子碳架通常有如下十二种。1.1-P葡萄糖;2.5-P核糖;3.PEP;4.3-P甘油酸;5.烯酸式草酰乙酸;6.乙酸CoA;7.6-P葡萄糖;8.4-P赤藓糖;9.丙酮酸;10.琥珀酰CoA;11.磷酸二羟丙酮12.a-60001.D酮戊二酸。60002.B60003.B50191.人类可利用微生物有益的次生代60004.A谢产物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60005.B60006.A1.利用有益抗生素防治动植物病害,如60007.B用青霉素治疗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60008.A用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60009.A60010.B2.利用有益的毒素,如利用苏云金杆菌60011.B产生的伴胞晶体毒素防治鳞翅目害虫。60012.B60013.C3.利用微生物生产维生素,例如利用真60014.B菌生产维生素B2。二、判断题60015.对4.利用微生物生产植物生长剌激素,如60016.错镰刀菌产生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60017.错60018.错5.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色素安全无毒.60019.错如红曲霉产生的红色素60020.错60021.对6.还可以利用霉菌生产麦角生物碱用于60022.错治疗高血压等病60023.错60024.错60025.错50192.(1)UDP-NAG生成;(2)UDP-NAM生成。60026.对60027.对上述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60028.对60029.对⑶UDP-NAM上肽链的合成。60030.对首先,L-丙氨酸与UDP-NAM上的羟基三、填空题以肽键相连。然后D■谷氨酸,L-赖氨酸,60031.专性嗜冷兼性嗜冷。D■丙氨酸和D-丙氨酸逐步依次连接上60032.室温,体温o去,形成UDP-NAM-5肽。连接的过程中每加60033.6.5-7.5o一个氨基酸都需要能量,胞2+或Mn2+等,并60034.7.5-8o有特异性酶参加。肽链合成在细胞质中60035.5-6o进行。60036.98kpa,121oC,30mino60037.真菌和放线菌o(4)组装。60038.代时o60039.中。UDP-NAM-5肽移至膜上,并与载体脂-P结合60040.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生成载体脂-P-P-NAM-5肽,放出UMPOUDP-NAG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胞。通过b-1,4糖苷键与载体脂"P-P-NAMa肽结60041.高温杀菌,化学杀菌,幅射杀菌。合生成NAG-NAM-5肽FP-载体脂,放出UDP。60042.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新合成的肽聚糖基本亚单位可以插入到60043.慢冰冻。正在增长的细胞壁生长点组成中,释放60044.孢子,菌种干燥保藏出磷酸和载体脂-Po60045.烘干,晒干,熏干。60046.不同。(5)肽聚糖链的交联。60047.70%,2-6ml/M3o60048.发生质壁分离吸水膨胀甚至破裂。主要靠肽键之间交联。革兰氏阳性菌组60049.分裂迟缓,代谢活跃,菌数增长近成甘氨酸肽间桥,阴性菌由一条肽链上于零。的第4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条肽链上60050.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o的第3个氨基酸的自由氨基相连o60051.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此时活菌数最多。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60052.菌体的死亡数超过新生数o一、选择题60053.滞留适应期,对数生长期,最高稳定生长期,衰亡期。对数生长。连续培养法。最高稳定。好氧,厌氧。62-63。。30min或7LC,15min。常压80-100℃处理15-60分钟,37℃保温培养过夜,再同上蒸煮,如此连续三天。60060.5℃,25-37℃,45-50℃。30℃,45-55℃,60-75℃,温泉和堆肥中。-5-0℃,10-20℃,25-30℃,冷藏食品上。-12℃,5-15℃,15-20℃,海洋深处、雪山等地。中温型的。中温型的。计数板计数法,涂片计数法,比浊法。稀释平板计数法,滤膜培养法,稀释培养法(MPN法)。化学吸氧法,密闭容器内反复抽真空后充N。10-215℃,25-37℃,45-50℃。恒浊法,恒化法。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微好氧。乳酸菌,乳酸,腐生细菌。杀菌,防腐。低温防腐,加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干燥防腐,利用微生物产酸防腐。是细胞的组分,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是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代谢物的良好溶剂,能有效地控制细胞温度。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及有害物质的毒性。60077.25-30%丙酸钙苯甲酸钠.四.名词解释生长是指微生物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过程。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由细胞分裂而引起的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殖。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指在空气或氧气存在下生长的微生物。在没有空气或氧气条件下生活的微生物。经过反复分离纯化后,在平板上挑取的由单个菌落繁衍的微生物后代。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在一定条件下(如10分钟),杀死某种微生物的最低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如60℃)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为分批培养。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表明,细菌培养物的最高得率在对数生长期。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细菌的生长始终保持在对数生长期,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细菌培养物,这种方法称为连续培养。指能在氧分压低于正常大气环境中表现最大生长速度的细菌。在分子氧存在下也能生活的厌氧菌。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些寄生微生物只能在寄生微生物体内寄生,必须将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例如培养苏云金杆菌及其噬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苏云金杆菌的细菌坪,然后在细菌坪上接种苏云金杆菌的噬菌体,经培养后,在苏云金杆菌的细菌坪上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法称为二元培养。在15%以上盐浓度下才能生长,最适生长的盐浓度为25-30%的嗜盐菌称为极端嗜盐菌。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使微生物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例如利用孔径大小不同的滤膜,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分开培养,可使同一大小的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五.问答题微生物的影响可概括为: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高温可使菌体蛋白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常用高温进行消毒灭菌低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伤作用,故低温用于保藏食品.所以容易栽培平菇是因为:秋冬病虫害少;菇子实体形成温度比菌丝生长温度要低,当菇床菌丝长满以后,适当降温,(秋冬天降温容易),有利于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培养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即滞留期,对数生长期,最高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

滞留期的特点是:分裂迟缓,代谢活跃。对数生长期的特点是:细菌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最高稳定生长期的特点是: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衰亡期的特点是;活菌数按几何级数下降。60106有三条:1蛋白质在有水的条件下变性温度比无水时的变性温度要低。60100杀死所有微生物力60100杀死所有微生物力消毒是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止病原菌传播的目的。防腐是利用理化因子使微生物暂不生长。化疗是有效地消除宿主体内的微生物。60101玻片一块,用蜡笔在中央画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将待测样品稀释到一定浓度后取0.01毫升菌液滴在载玻片上的一平方厘米面积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每个视野的菌数(至少数10个视野,计算平均菌数)。将视野的面积算出来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1平方厘米第3七水一.选择题:70001.A70002.D70003.B70004.D70005.D70006.B70007.A70008.B70009.C70010.C70011.A70012.B70013.A70014.A70015.D70016.A70017.D70018.B70019.D70020.B70021.C70022.B70023.D70024.B70025.A70026.B70027.C二.判断题:70028错。70029.错。70030.对。70031.错。70032.错。70033.错。70034.错。70035.对。70036.对。70037.错。70038.对。70039.对。章蒸汽微有生潜物热。遗传答案强。每克样U口中的含菌数一X每个视野的平均菌数<1期稀释倍数视野面积60102主要用来测发酵液中丝状真菌或放线菌的生长量。取一定量的发酵液(如100毫升)过滤后连同滤纸一道烘干至恒重后称重,然后再减去滤纸的干重,即为100毫升发酵液中某种微生物干物质的量。60103防止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因自身的代谢作用产酸或产碱改变环境的pH值,通常在配制培养基时预先加入缓冲物质如磷酸盐或碳酸钙。60104比浊法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主要是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它的特点是快速。在测定前首先必需绘制出浊度与数量的相关曲线,浊度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数靠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或用计数板测定。曲线绘好后,在生产中,只要用比色计测出菌液的任一浊度后就可以从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菌数。60105t时菌数X=100在0t1时菌数Y=1000000000n(代数)=3.3lg(y/x)=3.3(lg109-lg102)=3.3X7=23.1代时G=(400-0):23.1=17.3在上述培养中,该菌的代时为17.3分钟,400分钟内共繁殖了23.1代。错。错。错。错。对。错。错。三.填空题:转换。颠换。碱基置换接合转化转导紫外线(或X-射线和其他离子辐射)260nm左右F+,F+70056.F'准性生殖半知菌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胸腺嘧啶二聚体性菌毛感受态菌丝联结,异核体的形成,杂合二倍体的形成(或核配),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70065.亚硝酸盐,烷化剂,丫啶类染料,碱基类似物,羟胺答对以上5项中的2项为全对。专性(或称局限性)普遍性转导艾弗里(O.T.Avery)质粒,噬菌体基因载体避免光复活作用胸腺嘧啶(T)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造成DNA损伤有丝分裂本身不能合成组氨酸诱变,淘汰野生型,缺陷型的检出,缺陷型的鉴定使F-变为F+70078.DNA半乳糖(gal),生物素(bio)变量试验(波动试验)或涂布试验或影印培养试验基因突变与环境条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70082.HfrHfr(F')F+格里菲斯(Griffith)核酸(这里是RNA)是TMV的遗传物质基础。活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转化转导噬菌体(或为缺陷噬菌体)移码突变发生了交换感受态,对数期的后期接合流产Hfr,F-阻遏蛋白70095.10-5-10-10主要通过分子的互变异构而引起碱基转换质粒,噬菌体转座遗传因子转座子四.名词解释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胞中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菌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在许多获得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内,如果转导DNA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在细菌分裂的过程中,总是只有一个子细胞获得导入的DNA,形成一种单线传递的方式称为流产转导。局限性转导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菌后只能把原噬菌体两旁的寄主基因片段转移到受体,使受体发生遗传变异,称为局限性转导(或称为专一性转导)。噬菌体可误包供体菌中的任何基因(包括质粒),并使受体菌有可能获得各种性状的转导,称为普遍性转导。携带供体DNA片段实现转移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从分子水平上讲,DNA或RNA中每一种可遗传的、稳定的变化称为突变。由于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移动,而产生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在自然条件下由一些原因不详的因素发生的基因突变称为自发突变。能够提高突变率的各种理化、生物因素称为诱变剂。是受体细胞从外界直接吸收供体的DNA片段(或质粒),通过遗传物质的同源区段发生交换,结果把供体菌的DNA片段整合到受体菌的基因组上,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受体菌最易接受到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能满足某一菌类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最低营养要求的合成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有机物质(如蛋白质,酵母膏),以满足该菌株的各种营养缺陷型都能生长的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CM)。把经紫外经照射后的微生物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合作用。转座子(Tn)是一小段双链DNA,由2000个以上的碱基对组成,常常编码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抗性结构基因和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转座子能够在基因组内,或细菌染色体和质粒之间移动。又称重组DNA技术,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体外将供体生物控制某种遗传性状的一段生物大分子DNA切割后,同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基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DNA或RNA),是一个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它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突变率是指一个细胞在一个分裂世代中发生突变的可能机率。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从一个细胞转入到另一细胞而表达的过程称为接合。转化后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经转导作用形成具有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称为转导子。(或者是获得了转导噬菌体的受体细胞)。当Hfr菌株内的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离其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含有这种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与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它与F-菌株接合后的重组频率比F+与F-接合后的重组频率要高几百倍以上。在细胞中存在着游离的F因子,在细胞表面形成性菌毛。细胞中没有F因子,表面也不具性菌毛的菌株。一类能抵抗生物因子和一些理化因子的突变型。例如能抗噬菌体侵染的突变型,能抗药物(主要是抗生素以及抗温度)等的突变型。变异前的原始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染色体畸变是指DNA的大段变化(损伤)现象,表现为染色体的添加(即插入)、缺失、易位和倒位。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可使同一生物的两个不同来源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准性生殖常见于半知菌中。在同一真菌细胞中并存有不同遗传性状的核的现象称异核现象,这样的菌丝体称为异核体。五.问答题: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胞中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相同点:均以噬菌体为媒介,导致遗传物质的转移。不同点:普通性转导局限性转导1.能够转导的基因:供体菌的几乎任何一个供体菌的少数基因。基因。2.噬菌体的位置:不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特定位置上。3.转导噬菌体的获得:转导噬菌体可通过裂解反应转导噬菌体只能通过诱导或诱导溶源性细菌得到。溶源性细菌得到。4.转导子的性质:转导子是属于非溶源型的,转导子是属于缺陷溶源型的,因普遍转导的物质主要是供它转导的物^有供体的DNA,体菌的岫。也有噬菌体DNA,但以噬菌体为主。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接受了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转化过程中不涉及噬菌体的参与,而是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由于游离DNA可被DNA酶分解,因此DNA酶的加入使转化作用不发生。转导是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了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与转化相区别,转导过程有噬菌体参与。由于DNA酶不能作用于噬菌体中的DNA,因此转导作用不受DNA酶的影响。F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控制性接合的物质。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分子量较染色体小。它的消失不影响细菌的生存。F质粒即为致育因子,它决定了大肠杆菌的性别,与细菌有性接合有关。根据F因子在细胞中的有无和存在方式不同,可把大肠杆菌分成3种接合类型:F+菌株:有游离的F质粒,与F-接合后可使F-转变成F+。F-菌株:无F质粒,无性菌毛。Hfr菌株F质粒与染色体整合可与F-接合后发生高频重组,杂交子代仍保持F-状态F+xF-可以杂交HfrxF-可以杂交,F-xF-不能杂交。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一般由闭合环状的DNA组成。质粒既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与其携带的外源DNA片段共同复制增殖,它的消失不影响细菌的生存。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所以质粒是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载体之一。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在原核生物中,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列举三个经典实验之一即为正确。例如Griffith转化实验出现微小菌落的原因是发生了流产转导。由于供体菌的片段不能重组到受体的染色体上,它本身不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片段只能沿着单个细胞传递下去,因为供体片段所编码的酶有限每一个没有得到供体DNA片段的子细胞不能合成新酶,但仍含有母细胞残留的酶,只能使细胞分裂一、二次,所以形成的是微小的菌落。菌丝连结-形成异核体-核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意义:半知菌中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为一些没有有性过程但有重要生产价值的半知菌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手段。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环节。将筛选得到的缺陷型菌株分别涂在不加任何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和加有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若前者不长后者长出菌落,即为组氨酸缺陷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步骤。营养缺陷型的应用价值主要有:营养缺陷型在杂交育种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利用营养缺陷型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合成的途径。利用营养缺陷型可以作为诱变筛选突变株的标记。利用缺陷型可以获得某些代谢的中间产物,因此在生产上可以用来进行生产氨基酸、核苷酸之类的物质。个体小,极少分化,每个细胞都能直接接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繁殖速度快,在短期内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有利于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大多数微生物以无性繁殖为主,而且营养细胞大多为单倍体,便于建立纯系及长久保存大量品系。代谢类型多样,易于累积不同的代谢产物。存在着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多种原始方式的有性生殖类型。1.紫外线诱变后见光培养,造成光修复,使得突变率大大下降,以至选不出Str抗性菌株。2.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能根本没有产生抗Str的突变。1.A与B接合后,供体细胞的基因型仍为A+B+C+,仍是F+。受体细胞转变为F+,基因型仍为A-B-C-。2.当F+变成为Hfr时,A与B接合后,受体细胞的可能基因型种类较多,如A+B-C-,A-B+C-,A-B-C+等等。实验一:将两菌株分别放入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实验二: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酶消解胞外的游离DNA分子,再混合培养。若实验一、二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不受DNA酶的作用。若实验一无原养型出现,而实验二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若实验一、二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酶分解。实验一:将两菌株分别放入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实验二: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酶消解胞外的游离DNA分子,再混合培养。若实验一、二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不受DNA酶的作用。若实验一无原养型出现,而实验二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若实验一、二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酶分解。葡萄糖的存在可降低cAMP的浓度,影响RNA聚合酶与乳糖操纵子中启动子的结合(因为cAMP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有效结合所必须的),使转录无法进行,乳糖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得不到表达,从而产生了分解代谢物阻遏诱导酶(涉及乳糖利用的三个酶)合成的现象。产生第一次生长现象。当葡萄糖被利用完后cAMP浓度上升,cAMP-CAP复合物得以与乳糖操纵子中的启动子结合,RNA聚合酶才能与启动子的特定区域结合并准备执行转录功能,这时由于存在乳糖,使阻遏蛋白失活,转录得以进行,结构基因得到表达,合成利用乳糖的三个酶,即B-半乳糖苷酶渗透酶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细胞开始利用乳糖,产生第二次生长现象。第八章微生物生态答案选择题:80001.B80002.D80003.C80004.B80005.A80006.B80007.B80008.C80009.C80010.B80011.B80012.A80013.A80014.A80015.C80016.C80017.D80018.C80019.B80020.B80021.B80022.A80023.D80024.D80025.D80026.B80027.C80028.A80029.D80030.C80031.B80032.B80033.A80034.D80035.B80036.D80037.C80038.C80039.A80040.D80041.B80042.B80043.A80044.D80045.D80046.A80047.A80048.B80049.C80050.A判断题:80051.错。80052.错。80053.错。80054.对。80055.错。对。错。错。错。对。错。错。错。对。错。错。错。错。对。错。对。错。对。错。错。错。错。错。错。对。错。错。错。对。错。错。错。错。错。错。80091.错。错。对。对。对。错。对。错。错。错。对。三.填空题:互惠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捕食关系根瘤,菌根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70-90,0.015-30,有机质,偏碱性真菌,细菌,病毒,真菌不是,没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真菌,中性偏碱耕作,减少好氧性微生物,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厌氧性微生物有机质含量水分,pH,温度高选择性80115.高,高,高,高碳,能,氮特异性拮抗,非特异性拮抗乳酸,人工接种少,菌丝体,土粒间隙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内生菌根病原菌造成的植物病害,在某种程度上竞争某种有限的同一营养转化有机物为速效养分如氨化作用,转化无效矿物元素为有效元素,产生生长剌激物促进生长;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害菌硅藻,绿藻,裸藻青霉属,曲霉属,毛霉属,根霉属,腐霉属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营养,空间81127.多,好气性,并不营养,生长剌激物质,生长环境光能自养,碳水化合物,碳,能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半知菌沿岸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沿途工业废水,沿途生活污水共生,附生,寄生,根瘤,叶面乳酸菌,真菌病害化能有机,化能无机,光能有机,光能无机,化能有机自生固氮,肥力腐败有机残体,动物和人类排泄物,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弧菌、螺菌含有机质不丰富的清水中,化能,光能,不大(或较少)革兰氏阳性球菌类,色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和某些霉菌专性共生,兼性共生,寄生高温,高酸,高碱,高压,高盐,低温互利,偏利,互害,偏害,互不影响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大,个体小,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特别大,代谢强。土粒上,微菌落,土壤溶液,代谢活动活跃的营养体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培养基几亿到几十亿个,生物内寄生,外寄生藻类捕食细菌和其他藻类,真菌捕食线虫,原生动物捕食其他原生动物低,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废弃物.细菌,放线菌孢子,真菌孢子,单细胞藻类,动植物残片多样性,稳定性,适应性,物质流和能量流噬菌体对细菌的寄生,噬菌体对放线菌的寄生,蛭弧菌对细菌的寄生,细菌对真菌的寄生,真菌对真菌的寄生,噬菌体对真菌的寄生,专一进入水体的微生物数量,水体中的营养含量水体PH水体温度极端嗜热菌,兼性嗜热菌,耐热细菌8015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多、基质来源广、适应性强,微生物能形成芽胞、孢子休眠体、可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微生物个体小易随水流、气流等迅速传播。芽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节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土壤杆菌属非嗜盐微生物,弱嗜盐微生物,中等嗜盐微生物,极端嗜盐微生物,耐盐微生物80157.膜中类脂高熔点脂肪酸增加,重要代谢产物迅速再合成,大分子物质具有热稳定性,蛋白质合成系统具有热稳定性嗜盐,嗜冷,耐压,繁殖慢四.名词解释:根土比是指单位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邻近单位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植物病原微生物是指那些寄生或附生于植物根系、茎杆、叶面而从植物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水分,导致植物发生病害甚至死亡的微生物。VA菌根是内生菌根的主要类型,是由于菌根菌丝在根皮层细胞内形成特殊的变态结构泡囊(Vesicule)和丛枝(Arbuscule),而用其英文打头字母得名。在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中真菌菌丝可以穿透根表皮层,进入皮层细胞间隙或细胞内,也有部分真菌菌丝可穿过菌根的表皮生长到根外,有助于扩大根的吸收,但主要是在皮层细胞间纵向延伸,或盘曲于皮层细胞内。这种菌根称为内生菌根。外生菌根是指菌根菌菌丝在植物根表面生长并交织成鞘套包在根外。鞘套外层菌丝结构疏松,并向外延伸使表面呈毡状或绒毛状,并代替根毛起吸收作用。内层菌丝可进入根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氏网,但不进入皮层细胞内。菌根菌是指能与植物形成共生联合体菌根的真菌。植物根际是指在植物根系影响下的特殊生态环境,一般指距根表2mm以内的土壤范围称为根际。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处于植物根际这个特殊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区系。在微生物寄生关系中,凡被另一类微生物寄生于体表或体内,细胞物质被另一类微生物获取为营养,最后发生病害甚至被裂解死亡的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寄生。在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中,凡寄生于另一类微生物体表或体内,并从另一类微生物细胞中获取营养而生存的微生物,称为微生物寄生物。根瘤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根瘤菌共生体,具有固氮作用的特殊结构。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是指微生物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质时需要有多种微生物协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代谢产物为营养基质,而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营养基质,如此下去,直至彻底分解,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接力关系。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种微生物吞食或消化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如原生动物捕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孢子等。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两种微生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特定结构的共生体,两者绝对互为有利,生理上发生一定的分工,且具有高度专一性,其他微生物种一般不能代替共生体中的任何成员。且分开后难以独立生活,但不排除在另一生境中独立生活。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栖关系是指在同一个环境中两个微生物类群共栖时,双方在营养提供或环境条件方面都得益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类群共栖,一个群体得益,而另一个群体既不得益也不受害的情况。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微生物的表面或体内,并从后一种微生物的细胞中获取营养而生存,常导致后一种微生物发生病害或死亡的现象。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是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甚至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种群生活于同一环境中时,竞争同一基质,或同一环境因子或空间而发生的其中一方或两方的群体大小或生长速率受到限制的现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单位土壤(m3或kg)中微生物细胞的重量。微生物生态系即是在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参与整个生态系中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和强度的体系。发酵性微生物区系是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质很敏感,在有新鲜有机质存在时,可爆发性地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有机质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区系,其数量变幅很大。土著性微生物区系是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微生物类群。清水型水生微生物主要是指那些能生长于有机物质不丰富的清水中的化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的微生物,如硫细菌、铁细菌、蓝细菌等。腐生型水生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利用进入水域的腐败有机残体、动物和人类排泄物,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为营养,转化这些有机物为无机态物,使水质净化变清,而微生物本身得到大量繁殖的一类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区系是指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活动强度。采用多种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培养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的各个组成成分,从而认识特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在数量上和类群上的特点,即为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能生存于极端环境如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压、高盐等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居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元素等营养物的大量增加,远远超过通常的含量,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使藻类和某些细菌的数量激增,其他生物种类减少。五.问答题: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是指微生物在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淀粉、核酸等大分子复合物时,是由多种微生物类群一步一步逐级分解协同完成的过程。如纤维素厌氧降解为甲烷和CO过程就是由多种微生物类群协同接力完成2的。纤维素首先被厌氧纤维分解菌分解为纤维二糖,纤维二糖由纤维二糖分解菌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由厌氧性水解细菌发酵为H/CO和乙酸,H/CO由氢营养型的甲烷细菌转2化2成甲烷,乙2酸2则由乙酸营养型的产甲烷细菌转化成甲烷。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一个群体得益而另一个群体无影响的情况。如在一个环境中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共栖时,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消耗掉氧气为厌氧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创造了厌氧生活的环境条件,使厌氧微生物得以生存和生长,而厌氧微生物的生存与生长对于好氧性微生物来说并无害处。这是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于同一生态环境时互为有利的现象。较之双方单独生活时更好,生活力更强。这种互为有利可以是相互提供了营养物质,可以是相互提供了生长素物质,也可以是改善了生长环境或兼而有之。5例如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固氮细菌共栖时,可以由纤维素分解细菌分解纤维素为固氮细菌提供生长和固氮所需的碳源和能源,而固氮细菌可以固定氮素为纤维素分解细菌提供氮源和某种生长素物质,这样互为有利,促进了纤维素的分解和氮素的固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生长于同一环境中,双方的生命活动互为有利,关系紧密,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结构,在这个共生体中,两种微生物可以有明确的生理上的分工和协作,在分类上可以形成独立的分类系统,这种关系称为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地衣,就是由藻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两者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工,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CO固定转化为有机物,给真菌提供碳源和能源2,能固氮的藻类还可提供氮源。而真菌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等提供给藻类。竞争关系是指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类群共同依赖于同一基质或环境因素时,产生的一方或双方微生物群体数量增殖速率和活性等方面受到限制的现象。如在同一个厌氧消化环境中,甲烷八叠球菌和甲烷丝菌都利用乙酸生长和产甲烷,但各自的Km值分别为3mmol/L和0.07mmol/L,因此当环境中有较高乙酸浓度时,由于甲烷八叠球菌对乙酸的亲和力高,生长速率大,几乎只见到甲烷八叠球菌。当乙酸浓度降低时,由于甲烷八叠球菌难以利用低浓度的乙酸,而甲烷丝菌却能很好利用低浓度乙酸而逐渐占优势。因为土壤含有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不时有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体进入土壤,可以为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有机营养型微生物提供所需的碳源和能源。土壤也含有相当齐全的矿物质元素,可供微生物生长所需。土壤具有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多数土壤pH在5.5-8.5之间,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生长pH范围也在这一范围。土壤不论处于何种通气状况,都可适应微生物生长。土壤温度变化范围也与微生物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相一致。因此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而成为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培育中起有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可以将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以及微生物本身残体分解,形成新的腐殖质物,并逐渐将老腐殖质分解,推动土壤腐殖质的更新,不断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