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及其弟子地生命实践看幸福人生问题-“国学热”地_第1页
从孔子及其弟子地生命实践看幸福人生问题-“国学热”地_第2页
从孔子及其弟子地生命实践看幸福人生问题-“国学热”地_第3页
从孔子及其弟子地生命实践看幸福人生问题-“国学热”地_第4页
从孔子及其弟子地生命实践看幸福人生问题-“国学热”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命实践看幸福人生问题

——“国学热”的分析与“国学”兼估三个问题从“国学热”说到所谓“国学”历史与思想演进脉络下认识孔子与国学孔子、儒学与人生一、从“国学热”说到所谓“国学”世纪之交的“国学热”现象人类文明融合的基本趋势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阶段性演进“国学”概念的出现与含义的变迁“分科之学”与国学:国学=中国文化史研究“心性之学”与国学:国学=活的民族文化生命当下从事国学研究的旨趣与途径四大文明的融合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基督教文明宋明新儒学新世界文明现代文明近代中国文明创造近代中国求索新文明的主要阶段五四后创造新文明的基本力量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三民主义及其政党第三势力与中国青年党等第三党知识分子的分为“传统派”与“西化派”19、20世纪之交的“国学”概念“考东西各国,无论何等学校,断未有尽舍本国之学而徒有他国之学者。”“中华之所以立教、我朝之所以立国者,不过二帝三王之心法、周公孔子之学术。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国粹学报》“刊发旧章,用存国学”。这里的国学,由章太炎的解释,即是国粹学,有“政篇”“史篇”“学篇”“文篇”等。章太炎东京国学讲习会讲学有语言文字、典章制度,诸子学等;1910年出版的《国故论衡》上篇小学,中篇文学,下篇诸子学,1922年章太炎讲演国学分史学、哲学、文学诸派别,根据研究对象加以分类。“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便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含民族、语言文字、经济、政治、国际交通、思想学术、宗教、文学、风俗、制度等十个门类的系统。20、21世纪之交的“国学”政界人士希望通过提倡国学来对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商界人士则希望通过国学研究整理出一套不同西方的“东方式管理”模式同民间的养生健康、算命卜卦、堪舆风水等相关联试图通过国学来补救精神信仰缺失的问题,也就是国学的“心灵鸡汤”化。在长期接受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后出现重新确立本土文化的主体性的自觉要求当下从事国学研究的旨趣、方法与路径探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法律以及文化艺术生活同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总结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异,探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与现代性及后现代社会的相关性。必须结合近百年来国学研究的两种倾向,兼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两种研究方法,同时运用社会科学与哲学两种理论工具,把中国传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观照。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社会科学理论——宗教、哲学思想二、历史与思想演进脉络下认识孔子与国学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巨大分野(“祖宗之法”与“夷狄之法”的解析)有关传统与现代的种种议论:争论的原因在于彼此并不明确对方及自己的真正理论立场我的基本主张“祖宗之法”——

儒学意识形态与传统社会组织专制皇权政权与绅权民众生活宇宙论与本体论:天命观社会哲学(正名与名教主义)人生哲学(孝道)“夷狄之法”:启蒙思想与现代社会——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严复:《原强》)价值主观论自由理性自由市场经济代议制民主政治民族国家并立的世界秩序现代社会结构分析“夷狄之法”与“祖宗之法”科学技术与工业文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代议制民主政治权利、自由、平等经验常识与农业文明地主经济与自耕农经济专制君主制等级观念对于“国学”的几个不同的基本立场拾取派(中体西用论者)换体派(全盘西化论与现代新儒学)改造派(马克思主义)我的基本主张传统儒学不可能提供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传统中的某些文化要素对实现现代化具有正面功能这些功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为公正的社会(justsociety)塑造公正的人(justman)三、孔子、儒学与人生孔子对于自我生命的“夫子自道”——“下学上达”、“学不厌,教不倦”、“一以贯之”等。孔子论人格的层级:圣贤、仁者、士君子、成人(全人)——孔子论理想人格孔子论生命的层级:孔子对于人的生命的看法——精神生活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的确立。孔子论成功与失败孔子论命运与信仰孟子论孔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孔子的志业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阳货》)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先进》)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孔子论自我生命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政治的不断改善也没有止境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告子下》)儒学论人格的层级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孔子论生命的层级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问》)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子谓韶尽美矣矣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儒学论人生成败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宪问》)“诚不以富,亦祗以异。”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人可回天地之心,天地不能夺人之心。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志之所在,气亦随之,气之所在,天地鬼神亦随之,愿养吾益自珍重。儒者常谈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在我辈人承当,不可使天下后世谓程、朱之事皆大言无当也。(谢枋得《与李养吾书》)儒学论命运与信仰——义命分立与以义为命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宪问》)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