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_第1页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_第2页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_第3页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_第4页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第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五章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第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概念与特征:概念: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第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概念与特征:

特征: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亦是社会过程,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它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和输出的对象都是外部环境。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第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概念与特征:

特征:3、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最早从传播学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第一节人内传播主我意愿和行为主体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及社会期待自我第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第一节人内传播主我有意义的象征符客我“有意义的象征符”可以是音声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它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第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二)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1969年出版《象征互动论》提出:理论内容: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被称为自我互动,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第一节人内传播第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二)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意义:自我互动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传播的关系。人不但与他人进行传播,还与本身进行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具有社会性,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第一节人内传播第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三)内省式思考:内省: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

长期反思:是一种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长期的目标性和连贯性。

短期反思:以解决现实目的为目的的自我反思,称为内省式思考

米德-内省是在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时才会活跃。第一节人内传播第1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三)内省式思考特征:特征:

1、内省式思考,并不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的,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

2、内省式思考是与社会环境,与他人密切联系。

3、内省式思考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第一节人内传播第1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事物,是因为大脑中的“认知基模”在起作用。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件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们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会导引我们迅速地对新的状况做出认识、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地做出态度或行为反应。第1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特点: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2、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4、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第1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强化原有基模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第1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理查德·佩蒂的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核心路径边缘路径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以较为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关系密切、有较强烈的认知需求、或较强的责任感,并且具备相应认知能力之际,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对于一些特征、环节或细节没有兴趣或参与动机,人们会按照“边缘路径”加以处理。

一般认为:核心路径的详尽信息处理所引起认知结构或基模的变化更深刻。第1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定义: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可以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活动和依赖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第1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一)获得有用信息,提供决策依据;(二)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三)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四)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第1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库利:镜中我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1909年在《社会组织》中提出“镜中我”(thelooking-glassself)第1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第1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库利的镜中我: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这就是"镜中我"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这些认识和评价的情感。第2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库利的镜中我: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的传播程度,传播越活跃,个人的镜中我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第2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人际传播的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第2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际传播的限制:1、发出的信息往往只在瞬间起作用。2、覆盖面小,复制信息的能力不强。3、适应面不及大众传播媒体广。第2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一)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的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的理由就是他的传播的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语言是人际传播核心媒体,同时,体态、表情、眼神、身体、服装、发型等都是自我表达的媒体。第2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姿态的传播功能

1、强调语言

2、补充语言

3、代替语言

4、控制语言

5、表达超语言的意义奥巴马的肢体语言第2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身高、体形、脸型、饰物、发型、服装第2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自我表达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相联系的,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值尺度。第3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约哈里窗户(JohariWindow)约哈里窗户:由约瑟夫·勒夫特和哈里·英厄姆二人提出的个人在人际信息交流中构成的知觉模式。用窗户式的图形表现自我知觉和他人对自己的知觉的四种心理区域。第3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约哈里窗户(JohariWindow)KnowntoSelf自知NotKnowntoSelf自不知KnowntoOthers人知NotKnowntoOthers人不知open开放区域blind盲目区域private秘密区域unknown未知区域第3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群体传播一、群体传播的概念及特征二、群体传播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六、集合行为第3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概念: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岩原勉第3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参与群体活动的个人都是带着某种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等而集合到一起的。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我们消费者”、“我们青年人”等,“我们”体现了一种主体共同性。第3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意义:(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第3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一)群体的成立、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第3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二)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第3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一)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第4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二)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identity);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第4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三)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第4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一)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说产生的压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第4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二)信息压力:指的是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第4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三)趋同心理:心理学中又称“从众心理”,“遵从性”。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个体产生放弃自己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第4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四)导致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原因:

1、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

2、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的机遇多。

3、群体给予个体的归属感和自我同一性使得个体产生维护群体形象的心理。第4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定义:集体行为,或称为集合行为(collectivebehavior)。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形式。第4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集合行为发生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第4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第一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暗示通过间接的示意而非直接的说服来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说服技巧。群体感染某种观点、情绪或行为在群体暗示机制的作用下在群体中迅速蔓延开来的过程。

集合行为中,人们失去理性判断力,因而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机制在集合行为中表现非常明显。第4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第二种: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原理”群体模仿:模仿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就是一种自觉的或有意识的模仿。而集合行为中的模仿则不同。集合行为中的模仿多为无理智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只能基于本能对事件做出反应,而最简单省力的反应就是直接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于是便出现了相互模仿的现象。第5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匿名性”原理集体行为使他淹没在人群中,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第5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第三种: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结构1、流言: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第5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第一,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第二,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第5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集合行为中信息流的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3)流言中伴随大量的谣言。第5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4、流言流通量公式:

R=I×A×U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环境的不确定性。第5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一)组织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意志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特点:专业化的部门分工;职务分工与岗位责任制;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第5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组织传播及功能1、组织传播:组织从事信息传播的活动,即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2、组织传播的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另一种表述组织传播的功能:“组织活力的源泉”、“组织关系的粘合剂”、“组织功能的润滑油”、“组织机体的防腐剂”。第5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也是组织维持其内部统一、实现整体协调和整体运作的过程,可分为正式渠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