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奔流不息的的大河doc资料_第1页
第二章第二节奔流不息的的大河doc资料_第2页
第二章第二节奔流不息的的大河doc资料_第3页
第二章第二节奔流不息的的大河doc资料_第4页
第二章第二节奔流不息的的大河doc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第二节 奔流不息的的大河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6、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7、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8、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三、教学重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对大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2、大河的治理措施。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大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八、教学安排:三课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九、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导入新课〕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降水少,水量小。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教师总结〕 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 /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 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板书〕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出示塔里木河景观图、中国地形图。〔启发提问〕(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2)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哪里?〔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出示内流河、外流河示意图。〔启发提问〕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出示表5:内流河、外流河比较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启发提问〕除了青海湖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湖泊?〔转折过渡〕这些湖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分布在哪里呢?下面文明就来学习湖泊概况。〔板书〕五、湖泊概况〔教师讲解〕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茶卡”等称呼。湖泊也有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启发提问〕那么,我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哪儿呢?〔教师讲解〕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这里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湖泊面积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1、3。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出示鄱阳湖、洞庭湖景观图。第二课时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引入新课(播放录像):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评价、反思: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迫切需要去了解黄河。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评价、反思:教师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活动一:四人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学生的发言可能丰富多样,有的可能出乎教师的意外。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处理,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抓住关键,进行提炼得出以下几大忧患:[板书]三、黄河的忧患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活动二(小组讨论、激烈辩论) :这三大忧患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地上悬河”与“饱含泥沙”和“决口之险”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紧接着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活动题: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换、讨论收集的有关资料,同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些问题。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且声情并茂地分析原因,这其中可能会出现激烈辩论的场面。教师要注意调控,及时收住。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精辟的总结 .)自地形上:黄土丘陵地区,地面坡度陡,坡面长,流速快,流量大,冲刷力强。然原气候上:7、8月份暴雨集中。精品文档因地质上:黄土质地松软,易蚀。精品文档人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的植被;为开矿、修路、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原同时废弃的土石入河,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评价、反思:以上两个活动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雄辩的能力、运用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播放录像一: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黄河水土流失情景的录像片,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师: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 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 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大屏幕再次展现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和中国地形图的复合片,并且配合景观图片和“地上河”的动态形成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悬河”)活动三(快板表演、画“地上河” ):接着大屏幕展示学生提供的一首诗歌,两位学生用快板表演的形式,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 .师:两位同学表演得十分棒。谁能在黑板上将这独一无二的悬河用简易图画出来呢?(学生画出简易示意图。)评价、反思:既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趣味性;养学生绘画能力。引出下面的内容。师:同学们!你们在这悬河下散步,会心安吗?(从而引出决口之险。)师:决口后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怎样的灾难呢?(学生会用事实和数据进行说明。)师:是啊,决口之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决口后的情景?那么请看一段录像吧。播放录像二:播放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 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情境的录像。 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 .师:这决口之险,我真的亲身感受过。 98特大洪灾,大家还记忆忧新吧,其实 96年时长江就发过大水,我是湖南人我家住在长江沿岸, 当时长江水位几乎与大堤齐平, 狂风暴雨,水天一色,只能听到风的狂吼,水的翻滚声。真的是令人担心啊,但我的父老乡亲没有一个人退缩,老少都誓死保卫大堤,堆沙包抬高堤岸。真的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没有决口。黄河流域的人民和我的父老乡亲一样, 面对这凶猛的黄河, 他们岂能坐以待毙。 但如何合理的摆脱黄河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黄河流域的人民,同学们, 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板书:四、黄河的治理评价、反思: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活动四(角色扮演)师:面对这凶猛的黄河,我们岂能坐以待毙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大屏幕上再次出现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和中国的地形图的复合片,学生结合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中把坡耕地修建成保水、保土、保肥的水平梯田;上引黄河水淤地填沟;游营造保护水土的林带、草场,以及小型水利工程。下修建三门峡、小浪底等干支流水库;开展河道整治;游开辟分滞洪工程;建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其中最为主要的措施是: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板书)师:同学们,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面对黄河的种种忧患,我们并不惧怕,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加上科学的治理措施,就能将黄河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评价、反思:用生活的语言同学生交谈,学生倍感亲切,而且增强了好奇心。学生心情由沉重变得愉悦,再次感受到黄河的伟大,情感得到升华。第三课时 我国最大的河流—— ----- 长江〔引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师: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学法指导〕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 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名称上游河流特征 中游下游开发利用人河关系治理保护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一、长江概况1、源远流长2、支流汇集3、分段地点4、别称众多〔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7“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1、2、3(放映CAI课件的概况:图、板书和活动)〔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准备回答。〔老师提示〕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册》什么图?(政区图)〔学生活动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学生活动3〕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老师根据CAI课件活动内容程序提问:学生齐声回答。)〔转问〕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边讲边点按出CAI课件的表格数据)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河流名称长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能蕴藏量千米位次亿立方米位次万千瓦位次尼罗河66701840550004亚马孙河64802693001279002长江6300396003268003密西西比河602045800449005刚果河43705141402390001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二、上中下游的特征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老师引入: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指的是那一段?(各拉丹冬——宜昌)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问: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 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 95%)问: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问: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问:为什么会形成“曲流”?学生发言后老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长江中游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鱼米之乡”,素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说。因此治理好中游的水患相当重要。转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老师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三.长江的特点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老师强调:稻谷、淡水鱼。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 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 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 2/3,所以说是我国的“精华区域” ,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转: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 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2、“黄金水道”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精华地区)3、“水能宝库”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学生活动:请在书上划下四个水利枢纽名称,并在书上50页图中圈出。老师边问边放出CAI课件边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问:想了解它的作用吗?〔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转问〕那么,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不,如洪水)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老师动情地引入洪灾:众所周知,今年的中华子孙刚刚在长江两岸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可为什么母亲河向它的子孙咆哮了?这样的洪灾可否在什么时候停止呢?放完后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学生竞相发言老师小结补充: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问:人争地来干什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问:那末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