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展示课中国历史七下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展示课中国历史七下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展示课中国历史七下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展示课中国历史七下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展示课中国历史七下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事,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一目,了解葡萄牙殖民者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学习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3、知道葡萄牙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4、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的斗争性质。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问题如下:课件展示)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迁都?2、朱元璋加强皇权时,在中央废除和。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废,设立三司。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后来,明成祖成立了同类机构。明朝时期由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有哪些?明朝初年,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宋元时期以来的科技的发展,为明朝的对外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那么你知道郑和下西洋是怎么一回事吗?为什么说他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抗倭又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开谜底。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明确本课的任务)二、自主学习部分:【讲授新课】(展示郑和和戚继光图像)(一)郑和下西洋教师出示问题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及概况?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后回答1.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问题2:结合教材和郑和下西洋示意图,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先后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及他们最远到达的地方。1.1405—1433年。2.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问题3:看图表,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相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生互动)问题4: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小组间讨论)总结: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过渡:引用梁启超先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这句话,简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弊端以及明朝以后的海禁政策,引入下一内容。(二)戚继光抗倭(展示)问题1、“倭寇”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教师讲述]面对倭患的严重,明朝政府派出戚继光抗倭。[教师讲述]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活动探究]2、平定倭寇的过程与结果如何?(分组讨论,代表回答)3、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4、你认为戚继光有什么高尚品质值得学习?(学生组间讨论回答)学习他的爱国热情,体会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5、戚继光抗倭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问题: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历史上,澳门曾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它是什么时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的呢?我国又是在何时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主权的呢?(学生看书回答后,课件展示)学生看74页补充资料澳门妈祖阁与相关史事教师讲述: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升起。离开祖国500多年的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三、达标练习1--7题见课件。学生做完后师点评四、本课小结: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今天,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继续发扬郑和下西洋的精神,望大家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五、板书设计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1.前提、2.目的3.概况4.意义二、戚继光抗倭:1.1561年,台州。2.概况、3.意义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六、课后反思《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不甚理解。学生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的知识,分析当时远航具备的条件,可以加深对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影响的理解;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抗击外来侵略,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了解这些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相关史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国澳门,可以结合澳门回归来分析教材内容。《明朝的对外关系》效果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动与学,教师尽量少讲,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这节课我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以及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比较表格图,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什么,训练孩子的看图读图的能力,然后通过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能够让学生增加对国家对民族的自豪感。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部分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通过两个方面解决,一个是哥伦布与郑和远航的比较可以看到明朝初年的实力,再一个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可以感受到郑和远航过程的壮大;以及他们与团队远渡重洋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得出结论: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现在的学生有些懒惰,做事情缺乏毅力,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可以让学生知道抗倭胜利原因之一是戚继光抗倭与军民团结合作,指挥得当;以及他个人的人格魅力,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事,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一目,了解葡萄牙殖民者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评测练习1.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最主要原因是()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B.

造船技术高超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

海上交通发达2.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3、“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A.要进行远洋航行B.赶走葡萄牙殖民者C.平定农民军叛乱D.要荡平东南倭患4、倭患严重的时期是在()A.元朝末年B.明朝初期C.明朝中期D.明朝晚期5、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A.台州B.温州C.福州D.泉州6、“中国对外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丝绸之路和公元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没有任何对外交往B.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主要是丝绷之路和郑和下西洋C.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很早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D.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主动的外交活动7、(1)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东南亚各地B.地中海东岸C.阿拉伯海沿岸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反思本教学设计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由感知历史进而感悟历史,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能力,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了历史资料、图片等各种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给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实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让学生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可以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热情。我想历史课的情感教育功能就能发挥出来,自然而然地完成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在整个教学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励学生先进行尝试,教师最后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在教学中不是单纯的看重结果,而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目标,最终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再好的课堂也有不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担心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回答问题,给学生布置了各种合作探究的环节,但仅限于形式结果还是由教师代包。学生从根本上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某些学生对历史和现实联系的脱节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于国家大事缺少关注有关,因此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应该更多的为学生进行时事的渗透。《明朝的对外关系》课标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下列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