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D.以上全部内容

2.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理化性质

3.公元前200年以前,记载江淮平原沼泽植物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的生态关系的我国古籍是()

A.《管子·地员篇》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尔雅》

4.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

5.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A.同化作用B.异化作用C.合成作用D.呼吸作用

6.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7.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的物质主要是()。

A.抗冻剂B.洗涤剂C.润滑剂D.制冷剂

8.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

9.矽肺的形成是由于()。

A.线粒体呼吸链破坏B.溶酶体膜破坏C.溶酶体酶缺乏D.过氧化物酶体内氧化酶缺乏E.过氧化物酶体膜破坏

10.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11.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增强温室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

12.下列矿质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A.氮B.磷C.钾D.铜

1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4.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15.在相对匀质的环境中,主要资源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由于种群内个体竞争的结果,种群内个体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随机和集群分布

16.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17.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海水含盐量C.温度D.海水含氧量

18.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19.生物群落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的特征外,还具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表现为()。

A.森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种

B.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常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貌

C.群落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

D.在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群落内形成斑块相间

20.下列时种群调节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寄生C.降雨D.竞争

21.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

A.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B.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C.研究环境问题发生规律及环境保护的科学

D.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22.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A.上宽下窄B.上窄下宽C.中间宽上下窄D.中间窄上下宽

23.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A.5mg/LB.9.8mg/LC.98mg/LD.500mg/L

24.第一次把植物营养体型称为生活型的人是()

A.洪堡德B.瓦尔明C.达尔文D.奥德姆

25.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

26.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27.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28.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29.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30.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31.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3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能量传递定律

33.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3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3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36.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由于(),生态系统将会彻底崩溃。

A.断绝了生态系统的物质之一的供应,生态系统就停止了能量利用

B.断绝了生态系统的某些物质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C.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生态系统一定会停止能量利用

D.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37.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

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38.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39.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40.植物适应强风的形态结构是()。

A.树皮厚、叶小而坚硬等减少水分蒸腾的旱生结构

B.根系浅、材质脆软、树冠大

C.花一般都不鲜艳,但花的数目很多,常成葇荑花序或非常松散的圆锥花序

D.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

41.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42.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43.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44.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系统生态学

45.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46.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的ErnstHaeckel(海克尔)是()。

A.美国生态学家B.德国生物学家C.古希腊哲学家D.英国植物学家

47.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4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49.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50.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二、填空题(20题)51.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______。

52.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3.生态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54.在某一时刻测得的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______。

55.生态对策分为______对策和k-对策。

56.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57.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58.豆科植物与______结合形成根瘤,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

59.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______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酸雨问题。

60.一般用__________来衡量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

61.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62.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____三大类。

6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______。

64.在年龄金字塔图形中,宽窄代表了种群数量的______。

65.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零度的温度称为______。

66.种群一般有三个群体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______。

67.靠风作为媒介来传粉的植物可称为__________。

68.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典型的______型循环。

69.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1880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70.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2.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协同进化。()

7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74.昆虫的个体很小,它对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A.正确B.错误

75.易患“克山病”的地区是由于氟元素含量过高。()

76.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A.正确B.错误

77.是生产力单位。()

78.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pH小于7而形成的。()

A.正确B.错误

79.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B.错误

80.红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82.简述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83.丹麦植物学家饶基耶尔(ChristenRaunkiaer)按照更新芽或休眠芽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分为哪几种主要的生活型?

84.简述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85.简述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并说明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五、论述题(5题)86.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87.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88.试述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

89.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90.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91.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

5.B

6.A

7.D

8.A

9.B

10.B

11.C

12.D

13.D

14.B

15.B

16.A

17.A

18.B

19.B

20.C

21.A

22.B

23.C

24.B

25.B

26.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27.D

28.D

29.C

30.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31.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32.D

33.A

34.A

35.D

36.C

37.B

38.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39.B

40.D

41.A

42.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

43.B

44.D

45.B

46.B

47.A

48.D

49.D

50.D

51.土壤肥力

52.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

53.生物群落

54.生物量生物量

55.r-

56.湿润区

57.间接

58.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

59.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

60.初级生产力

61.互利共生

62.壤土壤土

63.物候节律物候节律

64.大小

65.活动温度活动温度

66.遗传特征

67.风媒植物

68.沉积沉积

69.生态入侵

70.共建种群落

71.N

72.Y

73.Y

74.B

75.Y

76.B

77.Y

78.B

79.A

80.B

81.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82.(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83.(1)一年生植物。(2)隐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1)一年生植物。(2)隐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

84.(1)人口数量的急增,数量增长不平衡;(2)人口老龄化,性比不协调;(3)人口城市化;(4)人口健康状况下降。

85.内共生起源学说:margulisl970年提出的: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叶绿体的祖先——原核生物的蓝细菌即蓝藻。主要依据:①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②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细菌;③两层膜,其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④与细菌有相同的繁殖方式;⑤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主性和共生性的特征;⑥线粒体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⑦叶绿体可能来自原始蓝藻,蓝小体提供了证据。

86.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87.(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8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

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