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_第1页
2023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_第2页
2023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_第3页
2023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_第4页
2023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襄樊市教研室贾严贞

保康县教研室胡家保

枣阳市教斫室王凯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23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23年襄樊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

律和学生全面开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原那么,既注重考查学

生的语文根本素养,又加强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表达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表

达中考的选拔功能,做到“学科特点鲜明、文化气息浓厚、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

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四大题27小题。四大题中,积累与运用分值为20分,口语交际与综

合性学习分值为10分,(其中口语交际2分,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与欣赏分值为40分(其中古诗词赏析4

分,文言文阅读10分,现代文阅读26分),写作与表达50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及题量,各个水平层次

的占分比例见“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2023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知识点积累理解分析运用综合分值

汉字22

语音

累22

与词语112

运句子134

名著112

默写3418

口语交际22

口语交际与

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22228

学习

古诗欣赏224

阅读

文言文44210

记叙文55313

欣赏

议论文65213

写作与

作文5050

表达

合计825191652120

〔三〕试题特点

1、结构安排合理,考点设置科学。

为保持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中考试题结构形式沿用去年的“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评价"四大板块,但“写作与评价〃局部又有一定变化:不再有“评价”内容,而改为“写

作与表达“;继续保存“二选一”的形式,但作文形式由原来的“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变为"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相对于外地的“三板块”和“五板块”试卷结构,我市近几年一直沿袭的“四板块”结构与教材

的编排体系是一致的,既是语文教学的四个重要组成局部,也更加符合新课改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

在这些板块中,设置了“书写改错〃、“语境注音”等27个考点,每个考点均遵循课程标准,考查的内容都是

初中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能力,每个考点的设计,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合理地组织问题情境

和精确地表述。这题型相对固定的27个考点恰当地组合成一整套由浅层到深刻,由根底到能力,由实践到创

新,能科学、全面考查考生学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知识体系。

2、突出"双基"落实,注重素养考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今年的试题就充分表达了重视根底、

强化积累、考查素养的命题思想。如“改错并书写、结合语境注音、成语运用、提取信息、仿写、名著导读、

默写”等考点无不是根底知识与根本能力的考查,还有阅读欣赏中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整体感知"、

“句子品析”、"阅读体验”等同样是在考查学生的素养。试题重视语文根底知识、根本能力的考查,但又不

是简单、机械地考查名词术语和对根底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语言材料的

能力,考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3、强调整体感知,考查角度全面。

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两篇文质兼美、表达标准、时代性强、具有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文章?布鞋?、?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对帮助学生正确解读生活、解读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

的影响。题干的设计,以“整体感知、理解句意、筛选提取信息、分析综合、欣赏评价”为基点,注重文本内

容的前后联系,考查在阅读中调动已有知识积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考查整

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第17题“文章以为线索,通过对的回忆,表达了对之情。"第22题"认真阅

读全文,找出说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均需要考生在深入阅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认真分析、搜索提炼的根底

上作答;还有第21题“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巧妙地把

对“读”与“写"的考查有机融合在一起。至于第26题“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

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这道开放题那么意在引导学生揣度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鉴赏,

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另外,试题还注重了考查局部赏析、品味语言的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

品析、品味。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言所承载。这就需要考生对文

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悟出其味,品出其妙。如第20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

的理解。”这个考点的设置意图就在于此。

4、注重知识内化,勾连课堂内外。

为使局部教师走出''重课外,轻课内”的认识误区,今年的试题在注重知识内化方面做得更加合理。其实,

如何处理好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始终是命题者思考的问题。应该说,“以课外为主”的命题原那么和命题方向

是一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课本内容甚至无视课本的存在。保证一定比例的试题紧扣课本或者取材于

课本,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科学实施和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也有利于突出学业考试的性质,表达义务教育的根

底性和全体性。为此,文言文考查了?伤仲永?的阅读,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微笑面对生活〃(教材中36个综

合性学习之一),诗词曲、文言文、俗语的默写更是全部来自课本。另外,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的10个考点,

其中大局部都在课内,如“整体感知”、"提取关键信息"、"品味词语妙处"、"论点寻找”、"论据作用”等

都与课本知识有相关联之处,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都能从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找到答题技巧。试题的命制真正

做到了“取材课外、考在课内〃,对今后的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5、地域色彩浓郁,时代气息强烈。

富有地方特色的试题,有利于广阔考生加深对外乡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以及热爱家乡、建

设家乡的情感,还能起到宣传、提升家乡形象的作用,今年中考试题就充分表达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如:第3

小题的选项A“襄樊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选项B"十年如一日,无

怨无悔,风雨无阻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女生张贺婷被评为,2023感动襄樊年度人物。第4小题“聂海胜中选湖

北日报形象人物"。第8小题“当你和几个同学结伴在'华夏第一城池'一一襄阳护城河边游玩的时候”等,

均给考生亲近感和自豪感,拉近了试题与学生的距离。此外,试题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如第4题

是今年4月份的新闻,议论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联,作文更是与生

活息息相关。

6、渗透人文精神,发挥教育功能。

今年语文中考试题进一步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试题内容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引

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使考试与育人有机结合,处处表达出关爱、信任、鼓励和帮助。整套试题无论是

文本还是题干,都是文从字顺,简洁优美,没有歧义,保持着一种轻松明快的和谐,表达着阳光、绿色的人文

关心。如第1题考查“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书写,第2题考查“憧憬""锲而不舍"的注音,第5题仿

写有关“青春”的美句,这些题目青春气息浓厚,让考生备受鼓舞。还有名著考查中的“保尔”品质,诗文填

空中“蜡炬精神”及李白的执著品格,综合性学习活动“微笑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中

的情感教育、实践教育,材料作文“持之以恒,必有成效”的坚决信念等,都渗透着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

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7、关注成长实践,倡导个性表达。

试题还关注了考生的成长实践,如:口语交际能将考生真正引入情境,考生较容易根据角色定位来表达,

试题也因此能较真实、自然地考察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微笑面对生活”的话题以演讲赛开展进

程为序,围绕话题设置假设干环节,在不同环节安排不同活动内容,力求呈现一个完整的综合性学习过程,题

干精炼,防止了情境设计中的冗长、累赘的大段材料,留给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思维空间,4个小题

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同时,文言文阅读?伤仲永?与现代文阅读?“读万卷

书”与“行万里路”?,也提倡学生励志学习,勇于实践。

写作与表达是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给出两个题目供考生选择,使考生有较宽松的选择余

地,兼顾了不同层次考生的学习、生活积累,有利发挥特长,张扬个性。两篇作文前的导语设计为考生铺设桥

梁,搭建舞台,能迅速唤起考生内心深处的某种真实体验,引导他们迅速进入一种急于表达的写作状态。不设

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考生写真情实感,倡导个性表达。而且无论是半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主题

都积极健康,着重引导考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走出“小我”天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充分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考试成绩

(一)全市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

语文

实考

单位高分(N96)及格会72)低分(<24)

人数

人平分Zo

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

襄阳964044460.46186520.898970.01090.560.701

枣阳979351340.52489170.911920.00992.020.731

宜城561228820.51451210.913380.00791.970.729

南漳616529240.47452450.8511550.02588.590.679

谷城489326810.54846740.955140.00394.220.762

保康366515090.41232990.9190.00589.870.685

河口465623670.50841760.897690.01590.960.716

襄城328020420.62331290.95420.00194.50.788

樊城606641750.68857460.947300.00595.540.809

高新9034800.5327870.872360.04087.170.697

市直289818280.63127610.95390.00394.860.790

合计57571304680.529525070.9125610.01091.870.732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市今年中考高分率为0.529(去年为0.37〕,及格率为0.9121去年为0.879),低

分率为0.010(去年为0.077),人平分为91.87(去年为82.87),综合指数为0.732(去年是0.621),数

据反映今年语文中考成绩优于去年。从各单位成绩来看,城区各项指标仍居前列,县市之间、城区之间虽还存

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正在缩小。

〔二〕语文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一二四

(一)(二)(三)(四)

人均分14.927.273.27.128.487.2239.18

得分率74.6%72.7%80%71.2%65.23%55.54%78.36%

难度0.750.730.80.710.650.560.78

从上表可知,语文难度把握比拟合理,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1.改错并书写。两个错别字全部改对的只有一半考生,主要问题是书写不标准,如把“蓬”写成左右结构;

笔画错误,如把“缤纷”写成"滨汾";正误颠倒,把正确的字改成错字。

2.汉字注音。大局部考生答题正确,一局部考生音调标示错误,把"i"写成’,〃,还有考生把汉语拼音

写成英语字母。

3.成语运用。此题得分率较高。

4.信息提取。总体得分较好,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超出规定字数,局部考生在对象“聂海胜"前加上"今

年〃、“襄樊〃、“航天英雄〃等限制性词语;二是信息提取找不准对象,不少考生把导语中“湖北日报开展形

象人物评选活动”作为答案,而无视了“在……中"的状语提示。

5.仿写。得分良好,平均得1.5分。失分主要原因在于表达不够连贯,比喻不当,仿写对象与特点之间缺

少逻辑联系。

6.名著导读。平均得分在1.5分左右。有局部考生把主人公名字写错,有的考生对人物评价的三个要点识

记不牢,搭配混淆。

7.默写。绝大多数考生能按要求默写出诗文名句,但此题得总分值的考生并不多。失分主要集中在第6小

题俗语默写上,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能写出相应的俗语,这与复习备考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个值

得注意的问题是:书写不标准,错别字较多。这个问题每年中考都存在,但还是没有很好解决。如"满"字是

左右结构,不少考生写成上下结构,“济沧海”写成"济苍海"、"蜡炬”写成"蜡矩”等。

第二板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口语交际。大局部考生能得总分值,从保护环境、文明行为等方面作答。失分多为未写称呼,还有考生

语气生硬,甚至有挖苦、挖苦之意。

9.综合性学习。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以预设演讲比赛为形式,分别从“做好准备”、"拟写标语”、

“简述事例”、"提出建议”四个方面作答。绝大局部考生能按要求做出较准确的答案,人平5.48分。存在的

主要问题:一是第1小题审题不准,没有注意“搜集、整理资料”与“设计演讲”之间的衔接过渡,不知道做

什么,不是填“写稿、改稿、记稿”而是填演讲时间、地点、工具等,失分最多;二是第4小题,局部考生不

懂“活动形式”是什么,不会填具体活动形式,而填“作用、好处”等与题意不符的答案;三是错别字较多,

如“主题班会"写成“主体班会〃,“茶话会"写成"茶花会","座谈会”写成"坐团会”等:四是局部考生

知识记得不牢,张冠李戴现象较多,如鲁迅、陶渊明不吃美国救济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第三板块:阅读与欣赏

10〜11.诗歌赏析。此题80%的考生得总分值,人平3.2分。第10题失分原因在于没有仔细审题,答成了

前面一句“钟”字所表达出来的特点“神奇秀丽”,还有考生根本没有掌握“割”字所表达出来的特点;第11

题有的考生要么没有掌握诗句含义,要么虽有自己的见解,但把握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不够准确,如有考生只

答出了“诗人想要攀登泰山的顶峰"而没有答出“想要攀登人生的顶峰”。

12〜16.文言文阅读。第12题解释词语得分较好,但仍有局部考生对实词意义记的不牢,望文生义,把“贤”

解释为“有才能的人";第13题词义辨析80%的考生得总分值;第14题句子翻译得分也较理想,但还是有错

译、漏译现象,如漏译"卒"、"众人”等;第15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空,此题得分较差。有一半以上的考

生将“受于人者不至"误答为"不使学",没有仔细读题,没有扣住“却”前面的对象是方仲永,而不是方父;

第16题,绝大多数考生能紧扣“贪图钱财、目光短浅”和“不使学”这两点来作答,出现错误较少。

17〜21.记叙文阅读。第17题考查整体感知,对文章线索、主要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第18题让考生

到指定的语段中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以检验考生理解文本、筛选信息的能力;第19题考查学生结合所

给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这三道题得分率较高,有四分之一的考生得总分值,三分之一的考生只丢1

分。失分原因有三个:一是不细致审题,例如第18小题,要求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

活”的句子,分值为2分,题干没限定多少,但分值已暗示答案不止一处,而多数考生只找了一处,甚至有个

别考生从第④段中找句子,或者不是摘录句子,而是对这类句子作分析,以致答非所问;二是理解能力不强,

表现在对题干中关键词或原文语句的理解不够准确。例如第18题,有的考生对“好针线活儿”理解不到位,

以致所找的句子不是表达“娘纳鞋底之妙",抄录的是对娘纳鞋底的动作描写之句,第17题在理解作者情感

时,有些考生盲目泛化,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感谢之情扩展为对故土的思念;三是答题技巧掌握不牢。第17

题第一空为填线索,不少考生没有掌握“以物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以事为线索”等答题技巧,误将“布鞋”

答成“做布鞋”。第19题结合所给句子分析母亲的特点,有些考生要么分析不全面,要么堆砌同义词(“善良、

慈祥、温柔”等),要么以心理分析代替性格概括(如“舍不得儿子离开”、"希望孩子穿上舒适的鞋”等),

更多的考生那么是用词不准确,暴露出平时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的弊端,例如第17题”表达了对之情”,考

生有的只填“思念、感恩”之类的词,以致语句不通,答非所问。第20题,考查考生品析词句和理解情感的

能力。特别是题目中提示要“联系上下文“,就是为了提醒考生''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大多数考生理解准

确到位,但也有局部考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上,只是单纯地对原句进行解释说明,也有少数考生无视了"贴”

字的施动者,只看到了布鞋凝聚的母爱,没看到“我”通过“贴〃字这一动作传达出对母亲的感谢(依恋)之

情,误答为“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第21题是从写作表达的角度谈关键段落的作用与认识,“读"与"写"

结合。大多数考生能从内容或结构的角度认识到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到要点,可仍有少局部考生忽略了

结尾段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或对情感表达作用把握不准确。

22〜26.议论文阅读。第2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此题失分较多,其主要原因为找不

出论点的准确位置。由于局部考生没有把文章读懂,囿于思维草率作答,就出现了误判现象;第23题是指出

首段的作用,这类题平时学习中已训练过,但大局部考生只能得1分,主要原因是考生不能区分论点与论题,

并且此题与第22题相关联,一旦论点位置判断错误,就会造成第23题失分(答不到“引出论题”或者直接答

“引出论点”),另外,考生对文本吃不透,理解往往在外表上,没有深究,并且混淆文体,答案中往往会出

现“点明文章中心”、”推动故事情节开展"等错误认识。第24题考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大局部考生得

分在2分左右。失分的原因是没有注意这个句子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要结合上下文作答,但局部考

生往往只注意下半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所以只在下文找答案,缺少一个观点,考虑不

周;第25题90%的考生得总分值;第26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察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个性体验,有三分之

一的考生能完全理解陆游的诗句,并根据文意完美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表达较好;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理解意

思,但表达欠缺,比方用“实际生活”、"在现实中”、"在生活中运用”等词汇来表达“实践”这个含义;有

三分之一的考生对诗句似懂非懂,甚至不懂,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

第四板块:写作与表达

此题总分50分,平均得分为39.18分。今年中考作文设计两道题目供考生选择,题目一:?一路与同行?

是半命题形式,空出了考生自主补题的广阔空间,引导考生密切关注自我开展,尽情张扬个性风采;题目二是

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感悟,再提炼主题写篇文章,符合考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两道

题目不设障碍,贴近考生生活,给了考生很大选择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评卷过程中看,大局

部考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现实,展开联想和想像,说真话,诉真情。总体呈现以下优点:

一是拟题角度丰富、新颖独特。如题目“一路与铃声同行"、"一路与目光同行”、”一路与收获同行”、

“一路与落花同行"、"一路与古仁人同行"、"一路与大师同行"、"持之以恒,成功的保证”、"学贵有恒"、

“画一道美丽的弧线"、”鱼跃龙门凭持之以恒"、”将梦想进行到底"等,新颖独特的题目展示了一定的作文

能力,能吸引阅卷教师。二是选材捕捉生活、涉材宽泛、关注成长。能以中学生特有的眼光去捕捉生活的精彩

瞬间。如“一路与阅读同行”、"一路与诚信同行"、"坚持就是胜利〃等文章的选材,表达了考生对生活的感

悟和思考;如“一路与阳光同行”、”一路与破碎(关于舍与得)同行”、“画一道美丽的弧线”(蝴蝶破茧成

蝶)等文章,涉材宽泛,凸现中学生广博的积累;关注成长、关注人生,展现了中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入

思考。如“一路与感恩同行“、"一路与磨砺同行”、"一路与选择同行","坚持不懈,实现理想”等。三是

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考生的作文丰富多彩,表现了广阔考生对时事、人生、环保、开展等热点问题的关注。有

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对现在生活的描述,还有对将来的展望;有的考生写家庭生活,展人间真情;有的考

生写个性风采的张扬,抒自我独特感受;有的考生写关注自我的开展,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等。四是不乏构思

精巧、语言精美的佳作。如“一路与爱同行",以"师魂不倒"、"友谊万岁”、"母爱永恒”为小标题,表达

了三种爱给自己的心灵震撼;“一路与美丽同行",按四季行文,写了春风的温暖悠扬、夏月的明亮醉人、秋

叶的婉约凄美、冬雪的纯洁质朴,表现了一路美丽给自己的启迪等,构思精巧,颇有文采。如“鱼跃龙门凭持

之以恒"用了半白话句式,长短句结合,语言富有音韵美;“一路与诗人同行”,引诗据典,多用修辞,描绘

细腻,语言富于表现力、感染力。五是写作形式上的不拘一格。既有常用文体,也有小小说、童话、寓言、书

信、日记等文体,还有排比式、小标题式、镜头剪辑式等结构样式的运用,使文章思路更清晰,结构更合理。

六是立意积极健康,不乏立意深刻、追求创新之作。有的用联物彰显本质,有的用巧喻激活哲思,有的用叙写

渗透感悟等。

但在阅卷中也发现考生作文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语文根本功不够扎实,书写不标准、标点使用一逗到底、

错别字频现、语句不够流畅、语言表现力不够强等。二是选材过窄,主题老套,内容单调。如写母爱、老师、

书籍居多,写母爱多是“作饭、唠叨”,写老师多是“严厉、送医院”,写书籍多是?钢铁怎样炼成的?等。三

是写作技能不高,表现在:一是不够重视审题,不能依据材料去理解题意,或抓不住题目关键词。如题目二,

抓不住材料主旨句“可见,持之以恒,终有成效",而将主旨定为“积累”等其他;题目一?一路与同行?,抓

不住“一路"、“同行",只是事件、材料罗列,而且不注意提示语首句“人生路上风景好"中的"好”字(这

已暗示要抓住对自己人生有积极影响的人和事来写),没有抓住提示语后的一句话“我们受益匪浅,茁壮成长"

(“同行”的效果、作用)等,因而行文只是事件堆砌,未表现出事件意义之所在;还有的空泛说理,无具体

内容。二是切入角度过大。如“一路与生活同行"、"一路与人生同行"、"一路与成长同行"、"坚持”、“理

想”等;三是头尾乱贴名言华句,或照抄材料提示,却与正文无关。四是叙事能力弱,选材缺乏真情实感,抓

不住情节重点,详略不当,材料与中心不一致;五是材料堆砌,没有层次感,内在逻辑混乱,叙、议之间缺少

过渡衔接,还有的把几个名人事例随意摆放、堆叠,没有必要的分析、迁联;六是作文程式化,李白、屈原、

陶渊明的身影出现最多、还有不少考生背诵范文来应付,生搬硬套。第四个主要问题是作文形式单一,结构单

调。有80%的考生选择写半命题作文,而避开首次引入的材料作文,还有考生热衷写板块式作文,这种板块式

小标题结构的作文泛滥成灾,不少考生生搬硬套,甚至将一个完整的事件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片断,

分别加上小标题来统领,显得不伦不类。

四、教学建议

1、夯实根底,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两者必须并重齐抓。我们在追求语文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

同时决不能无视其工具性和科学性,要努力克服语文教学的泛化倾向,正确理解并把握语文的性质和使命。从

某种意义上讲,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根底知识的缺位,不可防止地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的贫弱。如:学生在答题中屡屡出现的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根本的文学常识缺乏,写作中语言表达贫乏、

事例俗旧老套等,都说明了我们无视了积累,轻视了“双基”训练。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

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写字标准减少错别字抓起,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抓起,让学生学会正确工整写字,学会遣

词造句,学会语言得体,学会文从字顺。

2、抓“标"务"本",紧扣教材这个“抓手”。

我们要切实转变“重课外、轻课内”的教学观念和复习理念,特别要重视教材。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课内不但要学,还必须学得透彻,学得扎实。“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没有例子,何来的抓手?课内现代文不

考不等于不用教,而是要教得更加扎实,更具有指导性。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

方法与技巧,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遇到的阅读材料中的问题,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