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卷04-【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高考化学选择题标准化练习20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1页
冲刺卷04-【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高考化学选择题标准化练习20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2页
冲刺卷04-【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高考化学选择题标准化练习20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3页
冲刺卷04-【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高考化学选择题标准化练习20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4页
冲刺卷04-【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高考化学选择题标准化练习20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卷04(广东专用)(满分:44分得分:____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DCDCDBDDBADADCBC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材料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和“中国力量”。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是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太阳翼的材料——石墨纤维复合聚酰胺薄膜B.“太阳能路灯计划”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砷化镓C.“领雁”AG50飞机主体结构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D.“天宫二号”航天器使用的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钛合金【答案】D【详解】A.石墨纤维是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聚酰胺薄膜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不是金属材料,A项不符合题意B.砷化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不是金属材料,B项不符合题意;C.玻璃纤维是由熔融玻璃快速抽拉而成的细丝,不是金属材料,C项不符合题意;D.钛合金是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2、生活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家庭中不宜用铝制容器长期盛放咸菜B.高铁酸钠(Na2FeO4)是无毒、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C.过氧乙酸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在于它们均可以使蛋白质氧化而变性D.被蜂蚁蛰咬后,涂抹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减轻疼痛【答案】C【详解】A.咸菜含电解质,能与铝制容器发生腐蚀溶解Al3+,对人体有害,A正确;

B.高铁酸钠(Na2FeO4)具强氧化性,能氧化细菌,还原产物Fe3+水解产生胶体,可吸附杂质,B正确;

C.医用酒精使蛋白质变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蚁酸显酸性,涂抹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中和蚁酸,减轻疼痛,D正确。

答案选C。3、北京冬奥会中许多核心技术将为比赛保驾护航,其中碲化镉(CdTe)发电玻璃用于一体化项目,其发电原理为在玻璃表面涂抹一层碲化镉,使其具有光电转换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碲元素属于过渡元素B.的中子数为128C.112Cd与114Cd互为同素异形体D.碲化镉玻璃发电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详解】A.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A项错误;B.的中子数为76,B项错误;C.112Cd与114Cd互为同位素,C项错误;D.由信息可知发电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D项正确。故选D。4、下列各组物质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1H2、2H2、3H2互为同位素B.和互为同系物C.金刚石、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D.(CH3)2CHC2H5和CH3CH2CH(CH3)2属于同分异构体【答案】C【详解】A.1H2、2H2、3H2是单质,不是原子,因此不能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属于酚,属于醇,结构不相似,因此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C.金刚石、富勒烯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因此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CH3)2CHC2H5是(CH3)2CHCH2CH3,与CH3CH2CH(CH3)2属于同种物质,故D错误;答案为C。5、关于反应类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H2O(取代反应)B.CH≡CH+2HCHOHOCH2C≡CCH2OH(加成反应)C.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置换反应)D.C6H12O62C2H5OH+2CO2↑(水解反应)【答案】D【详解】A.该反应属于酯的水解反应,酯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B.甲醛分子的碳氧双键断开,一端加上乙炔断裂CH≡C-,另一端加上-H,得到HOCH2C≡CCH2OH,属于加成反应,B不符合题意;C.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属于置换反应,C不符合题意;D.C6H12O62C2H5OH+2CO2↑是葡萄糖的分解反应,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6、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A.仪器①、②可用于物质分离B.仪器②、③使用时需要检漏C.仪器④、⑤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D.仪器③、⑥使用前需要烘干【答案】B【详解】A.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梨形分液漏斗常用作分液操作,故A错误;B.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故B正确;C.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C错误;D.容量瓶定容时需要加蒸馏水,冷凝管需连通冷水,都不需要烘干,故D错误;故选:B。7、两种盐的稀溶液:amol·L-1NaX溶液和bmol·L-1NaY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b,且pH(NaX)>pH(NaY),则酸性HX<HYB.若a>b,且c(X-)=c(Y-),则溶液中c(HX)>c(HY)C.若a=b,且c(X-)=c(Y-)+c(HY),则HX为强酸D.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X-)+c(HX)=c(Y-)+c(HY)=0.1mol·L-1,则a=b=0.1mol·L-1【答案】D【详解】两种溶液浓度相同,,说明NaX的碱性更强,对应的的水解程度更强,因此酸性,故A正确;B.并且,根据物料守恒,,所以溶液中,故B正确;C.且,因此可以看出没有水解,因此HX为强酸,故C正确;D.两种溶液混合以前,根据物料守恒,,若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的体积是混合前的两倍,此时c(X-)+c(HX)=,c(Y-)+c(HY)=,又因为c(X-)+c(HX)=c(Y-)+c(HY)=0.1mol/L,则a=b=0.2,故D错误;故选:D。8、2020年,我国科学家以铝和石墨烯载钯作电极,氯铝酸型离子液体作电解质,构建了如图所示的Al-N2电池体系(阳离子略),总反应为:2Al+N22A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充电时Al2C向Al电极移动B.石墨烯载钯电极的电势比Al电极低C.电池放电时,每转移3mole-消耗11.2LN2D.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8Al2Cl+N2+6e-=2AlN+14AlCl【答案】D【详解】A.充电时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所以充电时Al2C向阳极即石墨烯载钯电极,故A错;B.由反应2Al+N22AlN可知,放电时Al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N2在石墨烯载钯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则石墨烯载钯电极的电势比Al电极高,故B错;C.由于为告知是否处于标况下,则电池放电时,每转移3mole-无法计算消耗N2的物质的量,若标况下由关系式,可得每转移3mole-消耗11.2LN2,故C错;D.电池放电时,N2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其电极反应式为8Al2Cl+N2+6e-=2AlN+14AlCl,故D正确;答案选D。9、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涉及的化学原理不正确的是选项生产生活情境化学原理A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燃放烟花,色彩绚丽利用了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B用氯化铁溶液刻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铜与FeCl3发生置换反应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处理NO和CONO和CO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D秸秆、餐厨垃圾等进行密闭发酵提供燃料发酵过程中产生CH4【答案】B【详解】A.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会出现不同的色彩,燃放的烟花即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A正确;B.用氯化铁溶液刻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发生的反应为2Fe3++Cu=Cu2++2Fe2+,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处理NO和CO,可以将二者转化为无毒的N2、CO2,C正确;D.秸秆、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发酵过程中产生CH4,CH4是一种燃料,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10、部分含铁微粒所带的电荷数与其中铁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由该图可预测含铁微粒间相互转化时所需试剂。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M一定为FeOB.若R为单质,则常温下浓硫酸可使R钝化C.若Q为金属阳离子,则可用K3[Fe(CN)6]溶液检验D.Fe3+与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FeO【答案】A【详解】A.M中含有+2价铁,且所含电荷数为0,可能是FeO或Fe(OH)2,A不合理;B.R为0价铁元素,且为单质,则为Fe单质,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Fe钝化,B合理;C.若Q为金属阳离子,化合价为+2价,则为Fe2+,与K3[Fe(CN)6]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可用K3[Fe(CN)6]溶液检验,C合理;D.FeO中Fe元素为+6价,据图可知FeO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所以Fe3+与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FeO,D合理;综上所述答案为A。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H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B.4.4gCO2、N2O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C.常温下,1mol浓硝酸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D.2molNO和1molO2充分反应后,NO2分子数小于2NA【答案】D【详解】A.H218O的中子数为10,则18gH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mol—1=9NA,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都为44g/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一定小于×2×NAmol—1=0.2NA,故B错误;C.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则无法计算1mol浓硝酸与足量铁反应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故C错误;D.2mol一氧化氮与1mol氧气恰好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二氮,则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氮分子数小于2mol×NAmol—1=2NA,故D正确;故选D。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3+B向黄色的硝酸铁溶液中滴加氢碘酸,溶液变为紫红色氧化性Fe3+>I-C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低D取6%的H2O2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g的CuO和0.1g的Fe2O3粉末,记录10s内收集到的O2体积后者多Fe2O3比CuO的催化效果好【答案】A【详解】A.若原溶液中含有Fe3+或Fe2+,溶液都变红,故A正确;B.向黄色的硝酸铁溶液中滴加氢碘酸,NO酸性条件下表现强氧化性,会将I-氧化成I2,溶液变为紫红色不能说明Fe3+与I-发生了反应,从而不能比较Fe3+与I-的氧化性强弱,B错误;C.溴水少量,生成三溴苯酚易溶于苯,则无白色沉淀,与苯酚浓度大有关,故C错误;D.H2O2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相同,故不能根据10s内收集到的O2体积的多少比较催化效果,故D错误;故选A。13、如图所示化合物是合成纳米管原料之一,W、X、Z、Y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均为奇数,Z元素无正化合价,W与Z同周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态XY3气化过程中需要破坏X和Y之间的共价键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C.离子半径:Y-<Li+D.与W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答案】D【分析】Z元素无正化合价,则Z为F元素,F呈-1价,则WZ即WF中W为+3价,W与Z同周期,XY离子显示Y共用1对电子对即达稳定结构,W、X、Z、Y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均为奇数,则Y为H,H呈+1价,则XY中X为-3价,X为N元素、W为B元素,据此分析。【详解】A.气化是物理变化,液态XY3气化过程中不需要破坏X和Y之间的共价键,A错误;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B错误;C.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Y->Li+,C错误;D.与W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即铝,铝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D正确;故选D。14、化学势在处理气液转变问题时具有重要意义。即物质总是从化学势较高的相转移到化学势较低的相。当物质在气液中的化学势相等时,则转变过程停止,系统达到平衡态。任一单组分系统,恒温下,其气(g)、液(l)态的化学势(μ)与压力(p)关系图正确是A. B. C. D.【答案】C【详解】压强增大化学势增大,物质总是从化学势较高的相转移到化学势较低的相,气态化学势比液态的化学势高,故答案为C。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且能完整解释对应实验现象的是A.将小块钠颗粒投入水中,快速游动直至消失:Na+H2O=OH-+Na++H2↑B.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2H+=S↓+SO2↑+H2OC.向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Ba2++OH-++H+=BaSO4↓+H2OD.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产生白色沉淀:2+CO2+3H2O=2Al(OH)3↓+【答案】B【详解】A.将小块钠颗粒投入水中,快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