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的诞生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中华文明探源中华文明曙光《文明探源》

早期文明区域大河文明海洋文明炎黄和尧舜禹的传说人类的诞生原始农业和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探源中华文明曙光《文明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

3、从猿到人的转变,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的过程。其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4、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1、神话:上帝造人(西)、女娲造人(中)人类的诞生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1、史前时代: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生活了逾百万年,被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与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2、我国古人类遗址:元谋人(约170万年前);北京人(约70~20万年前);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1、史前时代: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生活了逾百万年,被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地点

生活时间

体质特征

生活情况

使用火生活群体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前距今约三万年保留着猿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打制石器,采集、狩猎打制石器,有磨光和钻孔天然火人工取火群居生活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地点生活时间体质特征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特点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上使用生产生活以为主生活方式过着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上使用生产生活以种植和饲养为主生活方式上过着生活开始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群居生活磨制石器粮食家畜定居陶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上使用生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时间一万年前分布工具生产工具磨制生活工具陶器标志采集者生产者西亚村落(九千年前)中国村落

黄河流域—半坡居民(五六千年前)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

(七千年前)村落

的出现提供保障促进发展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时间一万年前分布工具生产工具磨制生活时间自然环境特点房建筑特点农作物陶器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相同点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水稻(牛)黑陶距今约6000-5000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夏热冬冷,气候干旱少雨,河流稀少半地穴式建筑,防寒保暖粟(猪)彩陶1、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2、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3、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生活时间自然环境特点房建筑特点农作物陶器河姆渡半坡遗址2、为何河姆渡先民要种水稻?半坡先民要种粟?3、造成这两种先民不同生产生活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原因:道理: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河姆渡处于长江流域,温暖湿润,水网密布,适合种水稻。半坡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较少,因此适合种植旱地作物粟。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差异2、为何河姆渡先民要种水稻?半坡先民要种粟?3、造成这两种先①古埃及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中国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大河文明亚非文明①古埃及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中国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文明名称所在地域时间文字城市国家共同点原因探究古代

埃及尼罗河流域5500年前(最早奴隶制)古巴

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5000年前古代

印度印度河与恒河4500年前古代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4000年前象形文字图画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孟菲斯乌鲁克摩亨佐达罗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文明所在时间文字城市国家共同点原因古代

埃及尼罗河流域550四大古国文明发源大河流域的原因?这些文明大致处于温带。邻近大河流域,气候温润多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这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四大古国文明发源大河流域的原因?这些文明大致处于温带。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中美洲文明(中美洲指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之后,中美洲相继存在了多个独具特色的文明,最杰出的是玛雅文明。西方文明海洋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今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持久的文明而自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早期农业文字萌芽阶级分化早期城市原始宗教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早期农业文字萌芽阶级分化早期城市原始宗教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早期农业早期农业2、文字萌芽刻划符号2、文字萌芽刻划符号玉琮良渚出土的三叉形玉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蛋壳黑陶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意味着阶级分化的出现(阶级的分化)3.阶级的分化玉琮良渚出土的三叉形玉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蛋壳黑陶杯(显示尊贵4.城市聚落(早期的城市)宫殿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国家)出现早期城市景观城墙农业技术提高神庙公共设施街市4.城市聚落(早期的城市)宫殿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规模舞蹈纹彩陶盆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女神头塑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崇拜(宗教)5、原始宗教:舞蹈纹彩陶盆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女神头塑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当5、原始宗教:自然崇拜: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祖先崇拜: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5、原始宗教:自然崇拜: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1.炎帝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2.黄帝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造衣裳,教人打井。黄帝令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炎帝、黄帝的功绩(神农氏)(轩辕氏)1.炎帝功绩炎帝、黄帝的功绩(神农氏)(轩辕氏)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

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黄帝、炎帝等通过部落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华夏族主体。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人们为什么要拜黄帝陵?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有巨大功绩,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对祖先的拜祭,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人们为什么要拜黄帝陵?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禅让制民主推选贤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做禅让制度。2、存在时期:尧舜禹时期(或传说时代)3、性质: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1、含义:禅让制民主推选贤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做禅让制度。1、禅让制3、禅让制的变迁尧、舜、禹当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都推荐有才德的舜为继任人。“禹传子(启),家属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禅让制3、禅让制的变迁公元公元纪年法许多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世纪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是在20世纪40年代。年代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时代一个较长的时段例: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中国王朝纪年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时首创以年号纪年。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公元公元纪年法许多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文献资料甲骨文中国相当古老的文字记载竹木简纸发明前的文字记载史书了解历史的最重要文献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字和音像资料实物资料文物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口述资料传说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口述历史可以祢补历史文献的不足过文甲骨文中国相当古老的文字记载竹木简纸发明前的文字记载史书资料的表现形式:文献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