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养殖基础知识-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_第1页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_第2页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_第3页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_第4页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虾蟹养成技术虾蟹养成技术1学习的目的:要了解、掌握经济虾蟹类的人工养殖技术,养殖所需条件及养殖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虾蟹类的养成2养成:即把人工培育的苗种或采捕天然的苗种饲养到商品虾蟹(规格)的过程。虾蟹类的养成3虾蟹类的养成4主要内容5一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二池塘生态学三池塘的处理四虾蟹类饵料生物的培养五苗种的选择与放养六饵料及投喂七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八病害检测九日常观测十收获虾蟹类养成的几种主要方式虾蟹类养成的几种主要方式1从饲料来源、养殖形式,放养密度及机械化程分为:粗养(粗放式养殖):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相对于集约养殖而言,投入较低的劳动、资本的水产养殖经营方式。半粗养(半精养):介于粗养和精养之间的一种养殖模式。精养(集约化养殖):用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调空手段,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方式。虾蟹类养成的几种主要方式2虾蟹类养成的几种主要方式3虾蟹类养成的几种主要方式4虾蟹类养成的几种主要方式5虾蟹类养成的几种主要方式5《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1养殖模式粗养模式半精养模式精养模式普通虾池半集约化养殖混养早期养殖改进型养殖土池养殖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封闭式生态综合养殖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2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3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4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5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6目前主要的养成模式7《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主要的养成模式主要的养成模式1港养(南方称鱼温养殖)池塘养殖(半精养)半蓄水养殖:池半堤坝半拦网、天草式养殖网箱、网笼和拦网养殖:泰国养殖模式: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精养(集约化养殖)生态养殖主要的养成模式2主要的养成模式3主要的养成模式4主要的养成模式5主要的养成模式7主要的养成模式6《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粗养模式粗养模式:1

主要靠潮差纳、排水进行养殖,南方称为“鱼塭养虾”,北方称为“港养”。(1)早期养殖模式:渔民在近海地区筑堤围坝形成鱼塭,面积多在80亩以上。养殖过程中基本不采用清池、施肥、投饵等管理措施。典型的“广养薄收”的自然养殖模式,成本不高,产量和效益较低。粗养模式:2浮游植物(藻类)3cm前的对虾其他小鱼小虾动植物尸体粪便残饵虾塘的生态平衡无机盐浮游动物微生物分解粗养模式:3浮游动物浮游藻类营养盐代谢产物细菌养殖对虾细菌团人工饵料虾塘生态系统粗养模式:4(2)改进型养殖模式:养殖前期纳入部分水,利用茶麸毒塘清除杂鱼,然后再次挂网纳水,水满后放闸围塭。投放一部分人工培育过的虾苗,一般放苗量在2000-3000尾/亩左右,不投饵。粗养模式:5《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影响粗放养殖模式出现的几个因素影响粗放养殖模式出现的几个因素1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主要目标。到2022年,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转型升级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基本满足,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水产养殖主产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550个以上,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700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县达到5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65%以上,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35年,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产品优质、产地优美、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的养殖生产现代化基本实现。影响粗放养殖模式出现的几个因素11.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例如与城市较近的地方,通常会实行较为集约的养殖模式,而较远的的地区,则实行较粗放的养殖,这种经营方式可使运费得到节省。2.人口密度: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土地广但劳力短缺,因此以粗放的养殖使人均生产量提高。3.资金:在资金缺乏的地区,无法投入大量资金在土地经营上,因此也会趋于粗放。4.安全:粗放养殖简单易行,省工省料,但缺点就是不利于防疫。影响粗放养殖模式出现的几个因素1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疫苗免疫、生态防控措施,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用兽药减量行动。实施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行动,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等直接投喂。推动用水和养水相结合,对不宜继续开展养殖的区域实行阶段性休养。实行养殖小区或养殖品种轮作,降低传统养殖区水域滩涂利用强度。影响粗放养殖模式出现的几个因素1影响粗放养殖模式出现的几个因素1《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半精养模式半精养模式1(1)普通虾池半集约化养殖:家庭式养殖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主要为土池养殖,具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南美白对虾为例,面积10-20亩,水深1.2-1.5米,每10亩配备2-3台增氧机,放养密度3-4万尾/亩,单茬产量一般在250-300kg/亩。半精养模式2(2)混养:常见的有虾鱼、虾蟹、虾贝和虾藻混养等。虾鱼混养:选择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即可以增加养殖效益,又可起到很好的生物防控作用,近几年南方地区效果明显,如南美白对虾混养草鱼、革胡子鲶等。虾蟹混养:混养梭子蟹、中华绒螯蟹等,即可以增加养殖效益,又可起一定的病害防控作用。虾贝混养:贝类品种主要有扇贝、牡蛎、泥蚶、缢蛏、杂色蛤、菲律宾蛤仔等。虾藻混养:主要有浮筏式和吊笼式。对虾放养密度1-3万尾/亩。

半精养模式3多功能的混养此种方式是将多种生物混养在同一水体,利用这些生物间的多种关系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时间和饵料资源的目的。

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海蜇扇贝夏眠池底水层海参对虾半精养模式4半精养模式4《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泰国养殖模式泰国养殖模式1泰国养殖模式2铺膜池俯视图泰国养殖模式3泰国养殖模式4泰国养殖模式5泰国养殖模式6《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精养(集约化养殖)精养(集约化养殖)1又称“集约化养殖模式”,是一种苗种密度高、投入较大、管理精细的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3-25万尾/亩,产量400-6000kg/亩。精养(集约化养殖)1精养(集约化养殖)1精养(集约化养殖)160617TheEnd《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精养模式精养模式1土池精养普通土池精养低盐度淡化养殖模式是目前我们较为常见的养殖模式,包括:由土池半精养模式改进而成。在河口和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此模式进行对虾养殖,选择的对虾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这类盐度适应性较广的品种。精养模式2低盐度淡化养殖模式在广东、福建和浙江部分地区的低温季节进行反季节养殖。精养模式3精养模式4精养模式5循环水养殖精养模式6《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江苏南通的小土池大棚养殖模式江苏南通的小土池大棚养殖模式11、养殖品种及放养密度:南美白对虾4-6万尾/亩2、池塘面积:0.6-1.5亩(9╳60m)3、亩产量:400-800Kg4、养殖周期:90-100天,一年两茬。5、成本投入:钢结构大棚每亩0.6-1.0万元,使用周期8-10年。江苏南通的小土池大棚养殖模式2江苏南通的小土池大棚养殖模式2江苏南通的小土池大棚养殖模式2小棚养虾的优势控温、微流水,地下水源相对洁净、盐度适宜;泥浆水模式(半生物絮团)?各项因素相对可控(气候、环境);多茬反季节上市,灵活性强单棚面积小(400㎡左右,水深70-80cm),便于精细化管理投资较低(1.2-1.5万建棚),管理成本低(25-30张棚/人),风险较小(棚间隔离),利润高(年利润2-3万或更高)2019年:成功率超过90%!并且双茬均获成功2020年:锅炉苗60%养成、常温苗70%养成;高产棚频现(大于2000斤/棚)苏北地区已接近30万张小棚!2021年春节前30条的虾65元/斤,单棚利润超过10万元!江苏南通的小土池大棚养殖模式2小棚养虾的主要成功经验虾苗质量:近乎苛刻;全国之最(要求,检测,价格)重视标粗:专业标粗场碳源:大量使用(糖蜜粉、肥水膏等)前藻后菌:培藻与培菌的有机结合微生态:功能性饲料与发酵饲料善于总结经验:多年失败与反复敢于尝试:800斤3000斤/棚协会的力量:联合、协作、控制江苏南通的小土池大棚养殖模式2小棚养虾的发展隐患水源是否保证:地下水资源逐步短缺;水源质量(重金属、高氨氮、高硬度等);预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及设施缺乏;未来怎么办?技术是否可靠:池底处理;选苗赌运;动保混乱;絮团是否稳定可控;病害频发(EHP、弧菌);棚租、加温费用升高成功率是否稳定:经验、运气还是规程?为何每年不同?尾水是否处理:盐度、重金属、磷、COD等;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尾水处理不到位、应付了事;政策一刀切;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多地拆棚)!《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高位池精养模式高位池精养模式1高位池精养模式2高位池精养模式:近些年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发展较快的一种养殖模式。3-6亩,早期7-10亩;水深1.8-2.8m;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8-10万尾/亩,产量1-1.5吨/亩,高的可达3吨/亩。又分为:水泥护坡沙底池:利用水泥、沙石浇灌或用砖砌以水泥涂布建立池堤,以细沙铺底。

地膜池养殖:即在池底和池壁铺设地膜进行养殖,易于排污。

水泥池养殖:既坚固又易于排污。高位池精养模式3高位池精养模式4高位池精养模式5高位池精养模式1《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1工厂化养殖模式1(3)工厂化养殖模式:早期的工厂化养殖是指利用对虾育苗池、废旧的珍珠育苗池等养殖对虾,产量高,效益好。现在的工厂化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有限水体进行高密度养殖,养殖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控温、增氧等预处理后进入对虾养殖池,对虾根据不同规格在不同养殖池中进行流程式养殖,养殖废水经沉淀、过滤、气浮、生物净化等水处理系统净化后,根据需要回流到养殖池循环使用,无法净化的小部分废物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工厂化养殖模式1工厂化养殖模式1工厂化养殖模式1工厂化养殖模式1《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南方大小池串联室外工厂化养殖南方大小池串联室外工厂化养殖1南方大小池串联室外工厂化养殖2南方大小池串联一年三茬室外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一级养殖池对虾规格0.8-1.0cm,密度1800尾/m2;二级养殖池对虾规格4-6cm,密度150尾/m2。

第一茬:2月中旬-5月下旬,成虾规格100尾/kg,单产1000kg。

第二茬:5月上旬-9月上旬,成虾规格50-60尾/kg,单产1250-1500kg。

第三茬:8月下旬-12月下旬,成虾规格80尾/kg,单产1000kg。南方大小池串联室外工厂化养殖11,420m21,420m2340m2840m2750Pcs/m2450Pcs/m22,300PL/m2虾苗池二十五天(0.3克)第二大虾池五十天第一大虾池五十天收获规格16克第一中虾池五十天(7.0克)第二中虾池五十天(7.0克)收获规格16克三个阶段养殖方法

25:50:50南方大小池串联室外工厂化养殖1中虾的阶段600–800Pcs/m250天15–17克50天6kg/m225天虾苗的阶段2,300–2,500PL/m20.2–0.3克6-7克南方大小池串联室外工厂化养殖3《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1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在整个养殖区内进行分功能区划分,建立以对虾养殖区为主,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海藻栽培区为配套的动植物复合养殖体系。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2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3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4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5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6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模式7《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人工生态系法人工生态系法1人工生态系法2人工生态系法3人工生态系法4人工生态系法5人工生态系法6《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1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融合渔业模式:休闲渔业新商业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跨界渔业模式:渔光互补集装箱新型健康高效养殖新模式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2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3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4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5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6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7水产养殖未来发展养殖模式8《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1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1稻田养殖技术概述稻田养殖技术含义稻田养殖指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轮作互促系统,通过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从生态学上讲,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进鱼(虾、蟹、鳅、鳖、蛙等水生动物)种群后而形成的以稻、鱼(虾、蟹、鳅、鳖、蛙等水生动物)为主导生物的稻-鱼(虾、蟹、鳅、鳖、蛙等水生动物)共生生态系统。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1稻田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东汉时期,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稻田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雏形:东汉时期,陕西的汉中、勉县及四川的新津县等地已盛行稻田养鱼;1964——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汉中县郊,发掘一东汉时期的墓群,先后出土了土陂池和陂池稻田模型各一具,池内塑有鲤鱼6条,鳖1只,蛙3只,菱角5只。1977年在四川省峨眉县,发现了东汉墓中石刻的水塘和水田模型:石刻分为两部分,左面刻水塘,右部再中分为二,上部分为水田,内有两农夫正在薅秧,下部分也为水田,内有两堆堆肥。左边石刻水塘中有青蛙、鲤、鸭、鲢、鲫等,水塘与水田之间的田埂上有矩形缺口及竹笼,有捕鱼的作用。1700年前的三国(公元220-265)《威武四时食制》中最早出现了关于稻田养鱼的记载;晚唐刘恂的《领表录异》中有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顺德县志》记载“圃中凿池养鱼,春则涸之插秧,大则数十亩”。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1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1国外稻田养鱼的发展:东南亚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及日本等国。欧洲稻田养鱼开展的较迟,1932年在乌克兰南部稻田试养鲤鱼,随后匈牙利、保加利亚也相继开始稻田养鱼。美国阿肯色州于1950年试验稻田养鱼。种养模式:稻渔综合养殖1虽然我国稻田绿色种养的历史悠久,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稻田绿色种养才发展为一种渔业产业。之后,稻田绿色种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时期,分别为起步性发展时期(1978-1985年)、生产性发展时期(1986-1992年)、拓展性发展时期(1993-2002年)、综合性发展时期(2003-2012年)和全面创新发展新时期(2013年以后)。在稻田绿色种养的各个发展阶段,虽然其面积曾有回落,但其渔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当前,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种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而受到高度重视。《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综合种养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能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同时,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鳖等)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人们所必须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物质财富,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另外2018年农业农村部也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这些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稻渔综合种养1水稻是主体,吸收太阳能、形成种子和稻草提供给人类。杂草、浮游生物、腐屑、部分光合细菌等原初产物。蟹摄食原初产物、浮游生物、虫菌和蚊蚴;排泄物可作为肥料。

稻渔综合种养2

稻田养蟹稻渔综合种养4稻渔综合种养5稻渔综合种养6《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1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2智慧化养殖:借助传感器,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环境、生物、操作等相关参数,为养殖者决策提供精确信息,实现饲料、渔药的精准投放,设备智能化运行等智慧化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完整、准确地采集相关信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为不同层级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支撑智慧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等提供物资购买、产品销售、技术培训以及保险与金融服务等,覆盖全产业链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3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5水质大数据管理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6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智能化管控平台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7多途径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水质传感器:水温、pH、溶氧、氨氮、ORP、浊度、叶绿素等摄像头:水下养殖动物的摄食和体型体态视频数据摄像头:水平面以上的养殖操作视频数据数字显微镜:水体中藻类、浮游动物和细菌等图片数据手机APP终端:养殖管理、放苗、投喂、用药及进排水等数据数据分析平台大数据采集模型水质分析模型藻类分析模型病菌分析模型设备运行分析体型体态分析大数据预警模型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8虾蟹增养技术01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PartOne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

从饲料来源、养殖形式,放养密度及机械化程分为:粗养半粗养精养

粗养模式早期养殖改进型养殖半精养模式普通虾池半集约化养殖混养精养模式土池养殖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封闭式生态综合养殖养殖模式主要的养成模式港养(南方称鱼温养殖)人工生态系法:池塘养殖(半精养):半蓄水养殖:池半堤坝半拦网。天草式养殖。网箱、网笼和拦网养殖:泰国养殖模式: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精养(集约化养殖)生态养殖

主要靠潮差纳、排水进行养殖,南方称为“鱼塭养虾”,北方称为“港养”。(1)早期养殖模式:渔民在近海地区筑堤围坝形成鱼塭,面积多在80亩以上。养殖过程中基本不采用清池、施肥、投饵等管理措施。典型的“广养薄收”的自然养殖模式,成本不高,产量和效益较低。(2)改进型养殖模式:养殖前期纳入部分水,利用茶麸毒塘清除杂鱼,然后再次挂网纳水,水满后放闸围塭。投放一部分人工培育过的虾苗,一般放苗量在2000-3000尾/亩左右,不投饵。粗养模式:港养(南方称鱼温养殖)

(1)普通虾池半集约化养殖:家庭式养殖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主要为土池养殖,具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南美白对虾为例,面积10-20亩,水深1.2-1.5米,每10亩配备2-3台增氧机,放养密度3-4万尾/亩,单茬产量一般在250-300kg/亩。(2)混养:常见的有虾鱼、虾蟹、虾贝和虾藻混养等。虾鱼混养:选择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即可以增加养殖效益,又可起到很好的生物防控作用,近几年南方地区效果明显,如南美白对虾混养草鱼、革胡子鲶等。虾蟹混养:混养梭子蟹、中华绒螯蟹、锯缘青蟹等,即可以增加养殖效益,又可起到一定的病害防控作用。虾贝混养:贝类品种主要有扇贝、牡蛎、泥蚶、缢蛏、杂色蛤、菲律宾蛤仔等。虾藻混养:主要有浮筏式和吊笼式。对虾放养密度1-3万尾/亩。半精养模式:池塘养殖(半精养)半蓄水养殖网箱、网笼和拦网养殖

泰国养殖模式

精养(集约化养殖)又称“集约化养殖模式”,是一种苗种密度高、投入较大、管理精细的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3-5万尾/亩,产量400-600kg/亩。

(1)土池精养:是目前我们较为常见的养殖模式,包括:普通土池精养:由土池半精养模式改进而成。低盐度淡化养殖模式:在河口和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