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溪河的生态美学功能_第1页
盘溪河的生态美学功能_第2页
盘溪河的生态美学功能_第3页
盘溪河的生态美学功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溪河的生态美学功能

这条河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蓄水、调节排水、创造动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河流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和生活环境的重要载体,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城市风格的塑造,关系城市环境的好坏。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人类活动使原有动态均衡的河道系统产生了变化,人类通过控制改变河道来实现包括供水、水运、废物处理、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目的。工商业和居民区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加重了对河道系统的需求,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造成河流水质变坏、水量减少、动物栖息地丧失、美学和旅游价值降低,城市河流污染日益严重。随着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对城市受损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问题。盘溪河作为重庆市中心城区北部区域的主要河流,目前也正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对盘溪河自然状况以及其现状结构、功能和形态进行分析,结合河流生态修复的指导原则以及盘溪河两岸原有公园规划,总结盘溪河生态修复治理研究和实践,给其他类似河流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借鉴。1东南角渝港地区盘溪河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流经北部新区、渝北区以及江北区,发源于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重光村,沿途流经渝北区龙溪镇,江北区大石坝地区,最终汇入嘉陵江,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图1),全长约11000m,流域面积约32.4万m1.1坝交错入河口李溪流域盘溪河流域地形较为平坦,境内以小丘与平坝交错为主,源头海拔为300m,入河口海拔为168m,流域境内平均海拔约250m。流域四周分水岭处地势较高。1.2降水量分配不合理盘溪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343mm、蒸发量783mm,雨水丰沛,但夏季和秋季雨水较多,冬季与春季雨水较少。这种降水分配不均使得盘溪河有丰富径流,但径流气节变化较大。盘溪河流向呈东北——西南向,河床高差比降较小,仅为9m/km,其中河流源头、水库坝前以及嘉陵江入水口落差较大,其他流域河床较为平坦,水流缓慢。目前河流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1.3盘河口自身自净能力小盘溪河所经区域为重庆市重点发展区域,在过去流域未城市化仍处于乡村时期,向盘溪河排入的污水较少,盘溪河自身自净功能能够处理;但近几年来,由于盘溪河流域周边经济产业的发展,所属区域由乡村化转向城市化,流域范围内城市居民密集,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增加,导致河流污染较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干扰,目前盘溪河河流水量减少,泥沙沉积,河床变浅,河流原有功能正逐渐丧失。2盘河口廊道的纵向结构Forman在1995年出版的《土地镶嵌:景观和区域的生态》(《Landmosaic:theecologyoflandscapesandregions》)一书提出,河流廊道通常可由河道(channel)、河漫滩(floodplain)、边坡(hillslopes)、河堤(bank)和部分高地(upland)5个部分组成。也可将这5个部分简化为河道、河漫滩、高地过渡带(transitionaluplandfringe)3个部分。它们是大多数河流廊道在剖面上所共有的成分,同时在纵向具有连续性,构成了河流廊道的基本结构。在纵向结构上,根据盘溪河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河道形态、生物群落特征等,可简单地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式”结构。上游现状因用地的限制已完全渠化,且一部分因城市建设已成为暗河形式,形态呈顺直型;中游因纳入公园建设仍保持较为自然的河流形态,呈弯曲型;而下游因行洪的需要也已全部渠化,形态呈顺直型(图2)。在横向结构上,盘溪河上游因已全部渠化,由河道和高地过渡带组成;中游生态相对较好,由河道、河漫滩和高地过渡带组成;下游(图3)由河道和高地过渡带组成,接近河口部分形成沙洲。3水体污染和驳岸残损从盘溪河结构分析和现状生境来看,上游和下游河道已经渠化,河道两侧20m范围内有大量的违章建筑和菜地,部分建筑甚至紧贴河道修建,生活垃圾及污水对滨水沿线造成了严重污染。盘溪河中段虽为自然水体,但因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水质急需改善,且中段水体驳岸大都为水流冲刷自然形成,现有驳岸存在垮塌和水土流失情况;另一方面,因盘溪河多处蓄坝,盘溪河中段公园水体落差较小,水质自净效果大大减弱;同时盘溪河河岸两侧植物主要是灌木丛,造成景观视线不开敞的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正在缺失。4河流生态恢复原则4.1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应处理好河流生态健康与流域境内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规模应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4.2景观廊道安排斑块n河流生态修复应基于景观格局的营造。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一般由斑块、廊道、基底组成,河流廊道的基底背景一般是农田、森林、草地、城市等,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林带、峡谷、道路、高压线等廊道一起,将不同斑块连接起来,共同形成流域的空间景观格局。4.3注意自然生态恢复通过人工湿地、人工曝气、生物浮床、生物廊道、湖滨带等人工技术措施创造生境条件,进而发挥自然修复功能,实现某种程度的修复。4.4境友好型社会社会河流生态修复应与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需提出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维护管理措施,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处理河流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河流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5盘溪生态修复方案5.1内河湿地的建立在盘溪河上游建立拦污格栅和拦河坝,对上游水中的水体悬浮物进行物理处理,在中下游沿岸线设计内河湿地带,根据水位由浅及深,按序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及漂浮植物,以群落的模式构建湿地植物系统,建立适合于动植物生存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5.2生态浮床分析在河流渠化严重的地段及水面较宽区域,运用生态浮床技术。生态浮床本身是一道优美的景观,同时又兼具功能性,漂浮于河床上的植物,其根系可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条件(图4)。5.3生态驳岸式水岸式植物景观对于直立式驳岸,增加坡岸垂直绿化,加大坡地绿化,靠近水岸处种植湿生植物(图5)。对于用地条件较好的草坡或滩涂,改造为生态驳岸,坡地上配置乔灌木,丰水位与常水位之间采用亲水平台或卵石草坡形式(图6、图7)。对于游步道与水体间距较短的驳岸,降低驳岸,放缓坡度,乔木下种植灌木,丰水位与常水位之间种湿生植物或采用块石护岸(图8)。5.4布水压生态设计盘溪河现状两岸绿化带高差较大,利用这一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