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桩基工程直接试验法规范法半经验法近似理论法4.1桩的定义与分类4.2桩的设计原则4.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4.4桩基负摩阻力4.5桩基抗拔承载力4.7基桩水平承载力4.6基桩内部稳定承载力验算4.8桩基内力和位移计算1.4.桩基工程直接试验法4.1桩的定义与分类4.2桩的设计

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受力构件,有桩顶、桩身、桩端(尖)三部份组成。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深基础,简称桩基。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软弱的土层或水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较小的土层或岩层中。在一般基础工程中,桩主要承受竖向(轴向垂直)荷载,在桥梁、高耸塔型建筑、支档建筑以及抗地震等工程中,桩还承受来自侧向的风力、波浪力、土压力和地震力等水平荷载。桩通过桩周土阻力或桩端土阻力来支承轴向荷载,依靠桩周土层的侧向阻力抵抗水平荷载。2.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受力构件,有桩顶、桩身、桩端(尖)适用条件

第一、荷载较大.地某广部亡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第二、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如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或不能保正基础安全时;第三、当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结构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比缩性)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硬低压缩性)土层,减少结构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第四、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桩基础可减小施工困难和避免水下施工第五、地震区,在可液比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结构物的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土层并伸入下部密实稳定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层对结构物的危害。

3.适用条件第一、荷载较大.地某广部亡层软弱,适宜的地基以上情况也可以来用其他型大的深基础,但桩基础由于耗用材料少、施工快速简便,往往是优先考虑的深基础方案。4.以上情况也可以来用其他型大的深基础,但桩基础由于耗用材设置方向

周围介质

结构特性定义4.1桩的定义与分类垂直或微斜埋置于土岩中的受力杆件荷载传递至桩周和桩端深层土岩主要承受垂直荷载也可以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基本要素5.设置方向

周围介质

结构特性定义4.1桩的定义与分类垂直或桩的分类桩基分类桩和桩基的分类单桩基础群桩基础承载性状施工方法设置效应使用功能6.桩的分类桩基分类桩和桩基的分类单桩基础群桩基础承载性状施工方桩基础分类——桩数n单桩基础群桩基础单根桩形式承受或传递上部荷载独立基础2根或以上多根桩群和上部承台组合形式承受或传递上部荷载的基础群桩基础中一根桩称为基桩7.桩基础分类单桩基础群桩基础单根桩形式承受或传递上部荷载独立基桩基础分类——承台承台与地面相对位置承台类型高承台桩基低承台桩基8.桩基础分类承台与地面相对位置高承台桩基低承台桩基8.基桩分类——使用功能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复合受荷桩9.基桩分类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复合受荷桩9.基桩分类——承载性能摩擦型桩端承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10.基桩分类摩擦型桩端承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10基桩分类——施工方法预制桩灌注桩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基桩分类——材料钢桩组合桩11.基桩分类预制桩灌注桩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基桩分类钢桩组合桩11.基桩分类——设置效应挤土桩小桩d250mm普通桩250

d800mm大直径桩d800mm

基桩分类——桩径、桩长部分挤土桩非挤土桩深长桩:桩长

40m相对桩长

30超常桩:桩长

50m相对桩长

40

12.基桩分类挤土桩小桩d250mm基桩分类部施工预制桩13.施工13.14.14.灌注桩15.灌注桩15.16.16.17.17.18.18.19.19.挖孔灌注桩20.挖孔灌注桩20.沉管灌注桩21.沉管灌注桩21.22.22.水中施工23.水中施工23.24.24.25.25.桩基全面质量控制桩的几何受力条件检验平面布置、桩身倾斜度、桩顶和桩底标高桩身质量的检验桩的尺寸、构造及其完整性进行检测,验证桩的制作或成桩的质量桩身强度与单桩承载力检验桩身材料抗压强度单桩承载力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干打入桩惯用最终贯入度和桩底标高进行控制,而钻孔灌注桩还缺少在施工过程中监测承载力的直接手段。成桩可做单桩承载力的检验.常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力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26.桩基全面质量控制桩的几何受力条件检验26.4.2桩的设计原则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变形限制或耐久性能的某项限值。桩基极限状态分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UltimateLimitState)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用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ServiceabilityLimitState27.4.2桩的设计原则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变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根据桩基损坏时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将建筑桩基安全等级分为三类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物二级严重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根据桩基损坏时造成建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一级建筑物是指:(1)十四层以上体型复杂的建筑及二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2)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工业建筑物;(3)单桩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物。所谓体型复杂的建筑物是指平面上有L形、Y形、T形、弧形以及不同线条或形状组合而成的平面。所谓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工业建筑,主要指那些有高压管道或易燃气体、液体管道设施的化工、炼油厂中的高压、易爆、易燃管道相联的装置,其基础的绝对沉降和差异沉降限制都很严格,否则会导致接头受损,引起泄气、漏气后的燃烧、爆炸。大直径单桩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系指一柱一桩、一柱二桩或三桩结构体系。这种建筑上部结构多属大跨度框架结构,对沉降敏感性极高,桩间差异沉降不应超过20/00。29.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29.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桩基计算与验算变形验算抗裂或裂缝宽度验算桩基承载力

软弱下卧层

整体稳定性

抗震

桩基础结构承载力沉降

水平位移桩身

承台30.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桩基变形验算抗裂或裂缝宽度验算桩基承载力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单桩竖向抗拉承载力

单桩水平向承载能力桩的承载性能种类31.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单桩竖向抗拉承载力

单桩水平向承载能力所谓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指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桩基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应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结构强度,在多数情况下由土对桩的支承阻力起控制作用。所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单桩承载力值,其函义即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采用的抗力设计值。其值相当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的一半。群桩中作用于单桩桩顶的竖向荷载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下的竖向力,承台与承台上土自重采用标准值。其意义在于以荷载标准组合值确定桩数,与天然地基确定基础尺寸的原则相一致。所谓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指建筑场地检测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值,取其值的一半即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2.所谓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指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桩基破坏桩的内部强度稳定准则

桩的外部强度稳定准则

桩的功能性稳定准则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分析确定基本原则确定方法直接试验确定

打桩公式

静力计算公式33.桩的内部强度稳定准则

桩的外部强度稳定准则

桩的功能性稳定准桩的荷载传递34.桩的荷载传递34.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粘性土:Ssu=4

6mm

砂性土:Ssu=610mm砂性土:Sbu=d/12d/10mm

粘性土:Sbu=d/10d/4mm35.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粘性土:Ssu=46mm

砂性土:Ss相对桩长L/D愈大,桩端阻力和桩侧下端摩阻力发挥愈低。相对桩长L/D愈小,桩土相对刚度Rps=Ep/Es愈高,桩端阻力发挥愈高;相对桩长L/D愈小,端侧土相对刚度Rbs=Eb/Es愈高,桩端阻力发挥愈高;荷载传递机理36.相对桩长L/D愈大,桩端阻力和桩侧下端摩阻力发挥愈低。相对桩4.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一、直接试验法四、近似理论法三、半经验法二、规范法五、群桩分析37.4.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一、直接试验法四、近似理论法三、半经静载荷试验(StaticLoadingTest)

高应变试验(G.G.Gobleet.al.,1975)

自平衡法(OsterbergCell,Osterberg,1989)

动静试桩法(StatnamicLoadingDevice)直接试验法种类一、直接试验法38.静载荷试验(StaticLoadingTest)

高应静载荷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占主导地位,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同时,得到单桩沉降与荷载关系曲线。

其它直接试验方法,各有特点,可作为静载荷试验的补偿,特定条件下有重要意义。意义39.静载荷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占主导地高应变,以一维杆件中应力波传递原理为基础,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宜于高比例检测,结果代表性良好,但精度相对较低。

自平衡,预先埋置Osterberg荷载箱,以桩身摩阻力为反力,可避免反力平衡装置,特定场合,是一相对可靠的单桩承载力直接试验方法。

动静试桩,理论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兼有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测试两方面特点,可显著降低反力配重,简单快捷;精度良好。特点40.高应变,以一维杆件中应力波传递原理为基础,方OsterbergCell41.OsterbergCell41.二、《建筑桩基规范》规范法嵌岩桩LDBPs一般桩42.二、《建筑桩基规范》规范法嵌岩桩LDBPs一般桩42.三、半经验法直接物理模拟的方法

直接数学回归或经验公式的方法

间接数学回归的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指标室内试验指标

原位测试指标基本依据土的分类基桩类型施工工艺43.三、半经验法直接物理模拟的方法

直接数学回归或经验公式的方法桩基工程中,原位测试技术确定桩基设计参数方法大多属于半经验法的范畴。半经验法——原位测试法反映土原位结构特征有独到之处CPT应用排土桩物理模拟排土桩力学特征以直接数学回归方法最普遍静力触探试验(CPT)

标准贯入试验(SPT)旁压仪试验(PMT)主要方法特点44.桩基工程中,原位测试技术确定桩基设计参数方法一般表达式45.一般表达式45.CPT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Vesic(1967)根据双桥的静力触探结果,基于直接物理模拟法,提出了Meyerhof基于直接数学回归方法,采用锥尖阻力qc确定桩侧摩阻力fsLehane(2000)CPT-qc考虑粘土灵敏度、相对长度。46.CPT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Vesic(1967

CPT在比利时、荷兰、法国、意大利和波兰等国家广泛采用。我国针对预制桩,提出类似方法。其中,比利时的NAD、法国的Fascicule62-V和我国的建筑桩规(JGJ94-94)中,

b和

s的取值参见表。Theempiricalcoefficientsof

b、

s

47.CPT在比利时、荷兰、法国、意大利和波兰等国意大利人Viggiani(1993)对SPT-N应用于非粘性土中排土桩进行研究;

Wright&Reese(1979)和Reese&O’Neill(1988)针对非粘性土中LDBPs,提出SPT-N确定其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SPT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Meyerhof(1956)针对饱和砂土中排土桩,提出砂土48.意大利人Viggiani(1993)对SPT

Bromham(1971)采用SPT-N应用于硬粘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Kuwabara,1998;Balakrishnan,1999也得到类似成果,一般采用表达式Theempiricalcoefficientsof

b、

s砂土49.Bromh桩外部强度稳定准则近似理论方法(semi-theoreticalmethods)

半经验方法(semi-empiricalmethods)四、近似理论法静力计算法概念50.桩外部强度稳定准则近似理论方法四、近似理论法静力计算法概念5桩侧极限摩阻力计算类似于直剪试验中土的库仑准则

桩端极限端载力的计算则类似于地基承载力极限平衡理论近似理论基本原理近似理论基本方法

不排水近似理论法,适用饱和粘性土,基于短期(short-term)条件,采用不排水强度指标和总应力法;

排水近似理论法,适用砂性土,基于长期(long-term)条件,采用有效强度指标和有效应力法。51.桩侧极限摩阻力计算类似于直剪试验中土的库仑准简单,但精度和理论合理性存在质疑。有学者提出了相悖观点:

Burland(1973)针对较硬的水下粘性土,提出了粘性土中桩土接触面排水条件占优,Findlayelat,1997,英国等国家,在桩基规范中推荐排水近似理论法。特点不排水近似理论法排水的近似理论法概念清楚,理论相对合理。但是,有效强度指标获得困难。同时,桩周介质为砂性土时,由于弓架作用,一定深度后,桩侧法向应力与深度无关。52.简单,但精度和理论合理性存在质疑。有学者提出了相悖观点: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力计算方法核心5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核心53.静力计算方法——不排水法54.静力计算方法54.静力计算方法——排水法55.静力计算方法55.静力计算方法——桩侧极限摩阻力fs“

法”——不排水“

法”——排水“

法”——界于之间计算方法分别适用于粘性土砂性土不同桩型56.静力计算方法“法”——不排水计算方法分别适用于56.粘性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

法”

为附着因素(AdhesoinFactor),一般

=0.35

0.8,且粘性土fs

80kPa。Tomlinson根据桩周土的不排水强度,提出一计算

经验公式57.粘性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为附着因素(AdhesoinFac式中-为桩周粘性土层历史上最小固结应力,且忽略现在粘土层上任何材料的重量;

-为桩周粘性土的有效残余强度,且一般可取

=0.8,且

0.7。粘性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

法”英国人BurlandandTwine(1988)针对伦敦的粘性土,即提基于经验的有效应力法58.式中-为桩周粘性土层历史上最小固结应力,且忽略

Vijaywergiya针对粘性土中开口钢管桩,桩端承载力可忽略,提出一种单桩极限承载力由桩身与桩周介质边界上极限摩阻力确定的方法

式中-桩长深度范围内,平均有效垂直应力,kPa;

-桩长深度范围内,平均不排水强度,kPa;粘性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

法”59.Vijaywergiya针对粘性土中开口钢管桩,非粘性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

法”

侧压力系数k取值,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意大利国家规范(AlessandroMandolini,1997)中,k=0.4

0.5;英国国家规范(Findlay,etal.,1997)中,则k=0.8

0.1。

复合参数

,有效垂直应力计算研究更加普遍。60.非粘性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

侧压力系数k取值,O’Neill,1998;Cock,1998;Findlay,1997;Alessandro,1997认为,计算桩端极限端承力qb时,有:静力计算方法——桩端极限端承力qb粘性土持力层粘性土桩端持力层,承载力计算采用不排水法。61.O’Neill,1998;Cock,1998;Fin早期有一些学者对Nc的取值进行过系统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

Skempton(1951),Nc=6.14

9.0;

Sowers(1961),Nc=5.0

8.0;

Mohan(1961),Nc=5.7

8.2

Ladanyi,Nc=7.4

9.3。

Nc的值域相对比较稳定,且随桩的入土深度增长而趋于上限值(z

4d)。目前,大多数桩基应用中实际桩长来看,采用Nc=9.0是合理的。粘性土持力层——Nc62.早期有一些学者对Nc的取值进行过系统研究,具有在我国(JTJ024-85),大直径钻孔灌注桩LDBPs的单桩桩端土的极限端承力计算

其中,一项是深度修正,且规定:

当桩长L

40m时,桩端土层深度L超载修正;

当桩长L

40m时,按深度L=40m超载修正。《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63.在我国(JTJ024-85),大直径钻孔灌注五、《建筑桩基规范》群桩分析64.五、《建筑桩基规范》群桩分析64.群桩作用抗压承载力与抗力——《建筑桩基规范》端承型桩摩擦型桩65.群桩作用抗压承载力与抗力端承型桩摩擦型桩65.表达式群桩作用抗压承载力R66.表达式群桩作用抗压承载力R66.计算说明R是考虑群桩效应后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桩基承载力等于nR;

端承桩、n

3的摩擦桩基,不考虑群桩效应和带桩作用。

承台底面与土脱开时,不考虑承台效应,

c=0;且

s、

p和

sp按bc/l=0.2查表确定。嵌岩桩不考虑群桩、带桩效应67.计算说明R是考虑群桩效应后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设桩顶荷载作用效应中心荷载偏心荷载68.桩顶荷载作用效应中心荷载偏心荷载68.桩基作用效应与竖向承载力验算中心荷载偏心荷载一般地震地震一般69.桩基作用效应与竖向承载力验算中心荷载偏心荷载一般地震地震一般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整体局部70.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整体局部70.验算方法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整体局部71.验算方法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整体局部71.桩周土体沉降超过桩身沉降时,土对桩产生向下作用摩阻力,为负摩阻力。负摩阻力大小决定于桩周土体抗剪强度,且具有时效性。定义地面大面积堆载

地下水位下降

欠固结土自重固结沉降

排挤桩群超静孔隙水压力引起地基再固结

黄土、冻土、盐渍土环境改变引起附加沉降原因4.4桩基负摩阻力验算72.桩周土体沉降超过桩身沉降时,土对桩产生向下作用摩阻力,为负摩负摩阻力分布特征73.负摩阻力分布特征73.负摩阻力中性点端承桩ln/l0=0.85

0.95

基岩上的桩ln/l0=1.0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端承力

5%,ln/l0=0.7

端载力=5%

50%,ln/l0=0.874.负摩阻力中性点端承桩ln/l0=0.850.95

基岩上的负摩阻力计算粘性土砂性土排水法负摩阻力经验法半理论法75.负摩阻力计算粘性土砂性土排水法负摩阻力经验法半理论法75.负摩阻力承载力验算端承型桩摩擦型桩摩擦型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时,中性点以上的侧摩阻力按零计算。端承桩上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结构对不均匀变形敏感时,应计算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进行桩基沉降验算76.负摩阻力承载力验算端承型桩摩擦型桩摩擦型桩计群桩整体验算群桩基桩验算4.5桩的抗拔承载力验算77.群桩整体验算群桩基桩验算4.5桩的抗拔承载力验算77.4.6基桩内部稳定承载力验算轴向受压桩作为一根全部或部分埋入土中的轴向受压杆件压屈作用细长轴向受压杆件或偏心受压杆件,宜发生轴向挠曲而压屈失78.4.6基桩内部稳定承载力验算轴向受压桩作为一

b——桩的工作条件系数,0.95

c——砼的安全系数,1.25

s——钢筋安全系数,1.25轴向受压临界荷载Ni分项修正系数当

3%79.b——桩的工作条件系数,0.95

c——砼的安全系数,1砼桩纵向弯曲系数

1.0系数

与参数lp/b(orlp/dorlp/r)负相关80.砼桩纵向弯曲系数1.0系数与参数lp/b(orlp桩受弯时的计算长度lp81.桩受弯时的计算长度lp81.偏心受压钢筋半径相对系数偏心增大系数当

3%,Ih=1.2Ih82.偏心受压钢筋半径相对系数偏心增大系数当3%,Ih=1.其中,C1、C2和C3分别为钢筋表面形状系数、荷载作用系数和构件形式系数。容许裂缝宽度,一般分布<0.2mm

0.25mm,根据受弯构件荷载组合确定。最大裂缝宽度83.其中,C1、C2和C3分别为钢筋表面形状系数4.7水平荷载作用基桩承载力水平荷载长期作用反复作用瞬间作用基本问题水平承载力荷载效应分析基桩内力及位移设置方向垂直设置倾斜设置破坏特征桩身断裂桩侧土开裂隆起84.4.7水平荷载作用基桩承载力水平荷载长期作用基本问题水平承载基桩水平承载力确定方法基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可同步测试基桩内力。理论计算方法,包括根据桩顶位移限制,采用水平荷载基桩计算理论;桩身材料强度和抗裂结构设计原理确定。地区经验方法85.基桩水平承载力确定方法基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可同步测试基桩内力基桩水平承载力——静载荷试验试验装置加载方式试桩、反力装置、加载传力系统、变形量测系统等。多循环加载每级荷载增量2.5kN

20kN加载4min,卸载2min,或加载10min,卸载10min。分级连续加载各级荷载维持10min。86.基桩水平承载力试验装置加载方式试桩、反力装置、加载传力系统、试验装置示意图87.试验装置示意图87.终止条件试验曲线试桩桩身断裂桩侧地表隆起桩顶位移

2030mm或软土30mm达到极限荷载H0

t

u0曲线或H0

u0曲线H0

u0/

H0(位移梯度)曲线H0

g曲线88.终止条件试验曲线试桩桩身断裂H0tu0曲线或H0u0曲试验成果曲线89.试验成果曲线89.成果整理H0

t

u0曲线第1突变点前一级荷载H0

u0曲线第1直线段终点H0

u0/

H0曲线第1直线段终点H0

g曲线第1直线段终点临界荷载Hcr极限荷载HuH0

t

u0曲线包络线凹向确定H0

u0曲线明显陡降点H0

u0/

H0曲线第2直线段终点H0

g曲线桩身断裂钢筋应力流变的前一级荷载90.成果整理H0tu0曲线第1突变点前一级荷载临界荷载Hcr工程应用临界荷载Hcr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基值[H0]极限荷载Hu确定容许承载力应除以安全系数2地面处水平位移10mm(6mm)为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地区经验北京灌注桩(D=400,612),[H0]=40

60kN,约为轴向容许承载力的1/10

1/20。广东灌注桩(D=340

)[H0]=10kN,约为轴向容许承载力的1/3091.工程应用临界荷载Hcr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基值[H0]地区经基桩水平容许承载力——预测方法灌注桩配筋率

0.65%时灌注桩配筋率

0.65%时,以及预制桩、钢桩等群桩时,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单桩基桩92.基桩水平容许承载力灌注桩配筋率0.65%时灌注桩配筋率0桩身最大弯矩系数和桩顶水平位移系数93.桩身最大弯矩系数和桩顶水平位移系数93.基桩荷载作用效应基桩水平承载力验算基桩水平承载力验算94.基桩荷载作用效应基桩水平承载力验算基桩水平承载力验算94.4.8桩基内力和位移计算基本概念将桩作为弹性地基上的梁,按文克尔假定进行求解,简称弹性地基梁法。文克尔假定,梁身任意点土抗力与该点位移成正比,从土力学观点不够严密,但概念明确、方法简单。求解的方法一般有,半解析解(幂级数解、积分方程解、微分算字解等)、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等。95.4.8桩基内力和位移计算基本概念将桩作为弹地基系数C横向土抗力文克尔假定地基系数C定义为,弹性限度内,单位面积土单位变形所产生力,kN/m3。地基系数C,主要与土的分类、土体性质有关。同时,地基系数C与桩身刚度、桩的入土深度、桩的截面性状、桩距和荷载水平等相关。96.地基系数C横向土抗力文克尔假定地基系数C定地基系数分布规律与横向抗力计算97.地基系数分布规律与横向抗力计算97.地基系数计算方法“m”法“K”法“c”法“常数”法实测结果表明,上部土层对庄的位移和内力起主要影响。因此,超固结土和地面为硬壳层时,可考虑“常数法”;其他土层一般采用“m”法和“C”法,桩径较大容许位移较小时,宜选用“C”法;“K”法误差较大,较少采用。98.地基系数计算方法“m”法“K”法“c”法“常数”法刚性桩、弹性桩和柔性桩刚性桩弹性桩长桩或柔性桩99.刚性桩、弹性桩和柔性桩刚性桩弹性桩长桩或柔性桩99.“m”法“m”法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可根据试验实测决定,或按下表选用。100.“m”法“m”法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可根关于地基系数比例系数m值讨论“m”法中,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应随荷载和位移增加,而有所降低。一般结构在地面处最大位移不超过10mm,对位移敏感结构不超过6mm,可按表中取m值。当位移相对较大时,应适当降低表列m值。主要影响层hm范围内为多层土时,需换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