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网程控系统技术规范书XXXX0923_第1页
热网程控系统技术规范书XXXX0923_第2页
热网程控系统技术规范书XXXX0923_第3页
热网程控系统技术规范书XXXX0923_第4页
热网程控系统技术规范书XXXX09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供热首站扩容改造工程热网程控系统技术规范书新疆电力设计院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9月目录1.0范围1.1总则1.2卖方的供货范围和工作范围1.3买方的供货范围和工作范围2.0规范和标准2.1引用的规范和标准3.0技术要求3.1总则3.2硬件要求3.3软件要求3.4人机接口3.5数据通讯系统3.6数据采集系统3.7模拟量控制系统3.8顺序控制系统3.9通讯接口4.0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4.1备品备件4.2专用工具5.0设计联络会议(DLM)6.0工程服务6.1项目管理6.2工程设计6.3现场服务7.0试验、验收和演示7.1总则7.2工厂验收试验和要求7.3现场试验7.4保证期8.0包装、装车和仓储9.0数据和文件9.1总则9.2硬件资料9.3软件资料9.4用户手册9.5控制逻辑文件9.6I/O清单10.0培训10.1总则10.2国内外培训10.3现场培训1.0范围1.1总则1.1.1本规范书对潞新热电分公司供热首站扩容改造工程热网程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提出了技术方面和有关方面的要求。本规范书的内容是按对一套系统的要求编制的。1.1.2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完全陈述与之有关的规范和标准。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要求的优质PLC监控系统。1.1.3如果卖方未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和系统满足了本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表明。投标方须执行本规范书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投标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标准。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价中,投标方保证招标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在签订合同之后,招标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招投标双方共同商定。当主机参数发生变化时而引起的变化要求,设备不加价。1.1.4对于投标方配套的控制装置、仪表设备,投标方须考虑和提供与锅炉DCS控制系统的接口,并负责与锅炉DCS控制系统的协调配合,直至接口完备。1.1.5所有文件、图纸及相互通讯,均应使用中文。如果使用英文,卖方应对其进行中文解释。不论在合同谈判及签约后的工程建设期间,1.1.6报价书及合同规定的文件,包括图纸、计算、说明、使用手册等,均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1.1.7只有买方有权修改本规范书。经买卖双方协商修改后最终确定的规范书应作为系统合同的一个附件,1.1.8卖方的报价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1.8.1系统的供货范围,1.1.8.2系统的详细说明,1.1.8.31.1.8.41.2卖方的供货范围和工作范围1.2.1卖方应提供满足本规范书要求所必须的硬件、软件和各项服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2.1.1按照热网首站运行要求,本系统规范书的规定和适用的工业标准,设计组态一套完整的PLC监控系统。1.2.1.2提供构成系统所必需的全部硬件。并全面负责,包括系统内的接线。1.2.1.3达到本系统规范书规定的全部功能要求,进行系统软件的编程和调试。定义I/O功能,向买方提供最终I/O清单。1.2.1.4应在制造厂内和现场使用仿真机并接入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闭环运行、测试和演示本规范书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进行这种仿真测试和演示时,应有具备专职进行这种测试和演示的专家、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以及必要的测试设备和仿真机。买方有权在设备验收期间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进行抽查。1.2.1.5按照合同规定的进度要求,按时发运设备。交货地点为潞新热电分公司供热首站扩容改造工程工地1.2.1.6根据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必须的安装详图和安装指导。1.2.1.7通电启动和调试服务,直到所供系统能令人满意地监控热网首站运行,达到系统的全部功能要求,并保证系统可利用率达到99.9%。1.2.1.8根据本规范书的要求,向买方提供系统优化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文件,使买方能掌握、组态、编程、维护、修改和调试系统。1.2.1.9负责培训买方的运行、维护和工程技术人员,并使这些培训人员能得心应手地操作、维护、修改和调试系统。1.2.2为达到上述供货范围应与由其他供货商供应的控制系统和设备协调,并负责相关的接口工作,与本系统接口的控制系统和设备是潞新热电分公司供热首站扩容改造工程的施工工地。1.3买方的供货范围和工作范围1.3.1买方将提供下列设备和服务:1.3.1.1所有的基础、地脚螺栓和灌浆。1.3.1.2所有现场机电类设备接线、电缆敷设和由卖方提供的过程I/O端子柜上的接线工作。1.3.1.3模拟量输入信号传感器、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部分设备已随机配备信号仪表,管道信号仪表均未配备,需由卖方提供,产品要求见附属说明)。1.3.1.4数字量输入信号接点和脉冲设备(除非另有规定)。1.3.1.5工程师及操作站操作台(见附属说明)。1.3.1.6按卖方要求提供系统接地安装和接地所需电缆。1.3.2初步I/O清单。1.3.3系统设备卸载和安装所需的劳动力及服务。1.3.4提供有关的基础资料及必要的说明。2.0规范和标准本规范书中涉及的所有规范、标准或材料规格(包括一切有效的补充或附录)均应为最新版本,即以买方发出本系统订单之日作为采用最新版本的截止日期。若发现本规范书与参照的文献之间有不一致之处,卖方应向买方指明。2.1引用的规范和标准2.12.1GB47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GB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11920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4720低压电器电控设备JB616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IEC144低压开关和控制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ANSI488可编程仪器的数字接口3.0技术要求3.1总则3.1.1系统应完成本规范书规定的模拟量控制、程序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以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确保热网首站安全、高效运行。3.1.2系统应由PLC处理单元、数据通讯系统和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等人机接口组成。3.1.3系统应易于组态,易于使用,易于扩展。3.1.4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合适的冗余配置和诊断至卡件级的自诊断功能,使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系统内任一组件发生故障,均不应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3.1.5系统的监视、报警和自诊断功能应高度集中在LCD上。3.1.6系统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各类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和系统内各存贮器的数据丢失。3.1.7整个系统的可利用率至少应为99.9%。3.1.8所提供的系统应有三年以上类似功能的运行实绩。3.1.9整套计算机监控系统不应有计算机病毒等问题,且无使用期限的限制。3.1.103.1.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保障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本工程采用PLC系统实行全自动化控制。主要对热水设备、热水循环、补水定压、补给水处理、疏水回收等主要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其在线检测项目如下:供气温度、压力、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检测;总供水温度、压力检测;总回水温度、压力检测;换热器一次、二次热水进出口温度、压力检测;换热器一次、二次疏水水温度、压力检测;补水泵出口母管(补水点)压力、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检测;补给水母管(给水管道)压力检测;室外温度检测;疏水箱水位检测,补给水箱水位检测、汽水换热器等液位检测;10、循环泵及液偶运行参数检测;11、补水变频器运行参数检测;12、疏水泵出口母管母管压力、温度检测;13、循环泵运行电压、电流(工频状态)检测;14、疏水泵运行电压、电流检测;15、循环泵、疏水泵、补水泵运行状态检测;16、以上压力检测需设就地压力表检测(就地显示);3.1.12循环泵、补水泵、疏水泵运行可实现远程/本地控制;补水定压变频控制,可实现远程/本地控制,在本地控制中可进行变频及工频切换控制;故障时备用泵可自动投入运行;投入自动控制后,循环泵全部突然跳闸,自动开启事故紧急排放电动阀;不采用量调节和质调节控制,采用手动调节。3.1.133.1.14要求老厂DCS系统能调看首站运行状态。首站系统和老厂DCS系统之间布一根以太网线,两个系统均支持OPC方式,在老厂DCS系统做换热首站的画面,通过工业OPC方式读取换热首站的所有数据,同时不影响老厂DCS系统的正常运行。3.1.15自控系统控制系统按功能分为控制系统控制站和计算机操作站两级,控制站与操作站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进行通讯控制。控制站由PLC组成,能完成工艺过程的数据采集、自动调节控制、设备的顺序控制,并具有对生产过程与设备状态的监控、报警、历史记录等功能。操作站由实时多任务系统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组成(包括上位监控软件和下位编程组态软件),能完成数据处理、存储、检索及生产过程的显示、设定、操作,并具有操作指导、功能计算、编制各种生产报表及和调度站进行数据通讯等功能。操作站通过CRT完成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操作,并可对PLC系统的应用软件进行编程、组态、生成和维护等。6.1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与上位管理机组成的控制系统,PLC采用ABSLC500配置方式(采用AB或西门子优质品牌产品),运行人员在集中控制室内将以冗余操作员站的LCD和操作键盘作为主要监视和控制手段(不设常规控制仪表盘),对换热首站系统主设备进行正常运行的监视、控制,并且对异常工况进行报警;实现对主设备的启停和紧急事故处理与联锁保护。3.1.16热网系统的控制3.1.16.1采用解锁手动、联锁手动及程控操作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及记忆功能,通过上位机的3.1.16.2输入/输出信号要求接受或输出以下各类信号:1、模拟量输入直流电流信号4~20mA热电阻信号分度号Pt1002、开关量输入逻辑电平24V.DC触点输入常开、常闭干触点3、开关量输出触点输出常开、常闭干触点每一触点能满足以下容量:220V.AC5A220V.DC3A投标方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型号的选择上考虑今后扩建的I/O点的数量。3.1.16.3系统配置控制室配备1台操作员站和1台工程师站,运行人员可在任一个操作员站监视和操作整个换热首站系统。1台操作员站和1台工程师站硬件包括DELL主机、2台19黑色液晶显示器、2个标准101键盘、2只三键光电鼠标器、一台A3幅面黑白激光打印机,2对音箱。主要技术指标为:CPU: 不低于PentiumⅣ3.RAM: 2GHD: 320GCDROM: 16×DVD刻录光驱高速缓存:2M显示缓存:32M显示器: 21三星黑色液晶显示器3.1.16.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技术要求a.所有硬件均为制造厂的标准产品或标准选择件,PLC控制器选用成熟可靠的产品(AB或西门子)。b.机柜内每种类型I/O测点有15%的备用量,同时机柜内有20%的I/O模件插槽及接线端子备用量。c.开关量输出模件采用继电器进行隔离。4—20mA输入/输出信号均由投标方提供隔离措施。程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满足IEEE472标准,若现场的干扰比较强,可引起设备误动或误发信号时,采取其它更加有效的抗干扰措施。d.PLC系统能在高的电气噪声,无线电波干扰和振动环境下连续运行。e.在距电子设备1.2米以外发出的工作频率达400~500MHz,功率输出达5Wf.所有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硬件能在环境温度为-10~50oC相对湿度为5~95%的范围内连续运行,无结露现象。3.2硬件要求3.2.1总则3.2.1.1系统硬件应采用有现场运行实绩的、新颖可靠的运行稳定的硬件。3.2.1.2系统内所有模件均应是固态电路,标准化、模件化和插入式结构。3.2.1.3模件的插拨应有导轨和联锁,以免造成损坏或引起故障。模件的编址不应受在机柜内的插槽位置所影响,而是在机柜内的任何插槽位置上都应能执行其功能。3.2.1.4机柜内的模件应能带电插拨而不影响其它模件正常工作。3.2.1.5模件的种类和尺寸规格,应尽量少,以减少备件的范围和费用支出。3.2.2处理器模件3.2.2.1PLC处理单元内的处理器模件应各司其职(功能上应分离),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处理器模件应使用I/O处理系统采集的过程信息来完成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3.2.2.2处理器模件应清晰地标明各元器件,并带有LED自诊断显示。3.2.2.3处理器模件若使用随机存储器(RAM),则应有电池作数据存储的后备电源,电池的更换不应影响模件的工作。3.2.2.4某一个处理器模件故障,不应影响其它处理器模件的运行。此外,数据通讯故障时,处理器模件应能继续运行。3.2.2.5对某一个处理器模件的切除,修改或恢复投运,均不应影响其它处理器模件的运行。3.2.2.6执行控制和逻辑功能的处理器模件应冗余配置,一旦某个工作的处理器模件发生故障,系统应能自动地以无扰方式,快速切换至与其冗余的处理器模件,并在操作员站报警。3.2.2.7冗余配置的处理器模件与系统均应有并行的接口,即均能接受系统对它们进行的组态和组态修改。处于后备状态的处理器模件,应能不断更新其自身获得的信息。3.2.2.8卖方应在其报价书内说明冗余处理器模件的切换时间和数据更新周期,并应保证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功能不会因冗余切换而丢失或延迟。3.2.2.9电源故障应属系统的可恢复性故障,一旦重新受电,处理器模件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而无需运行人员的任何干预。3.2.3过程输入/输出(I/O)3.2.3.1I/O处理系统应尽可能“智能化”,以减轻控制系统的处理负荷。I/O处理系统应能完成扫描、数据整定、数字化输入和输出、线性化热电偶冷端补偿、过程点质量判断、工程单位换算等功能。3.2.3.2所有的I/O模件都应有标明I/O状态的LED指示和其它诊断显示,如模件电源指示等。3.2.3.3所有的模拟量输入信号每秒至少扫描和更新4次,所有的数字量输入信号每秒至少扫描和更新10次,事故顺序(SOE)输入信号的分辨率应小于1毫秒。为满足某些需要快速处理的控制回路要求,其模拟量输入信号应达到每秒扫描8次,数字量输入信号应达到每秒扫描20次。3.2.3.4应提供热电偶、热电阻及4~20mA信号的开路和短路检查功能,这一功能应在每次扫描过程中完成。3.2.3.5所有接点输入模件都应有防抖动滤波处理。如果输入接点信号在4毫秒之后,仍抖动,模件不应接受该接点信号。卖方应详细说明采取了何种措施,来消除接点抖动的影响并同时确保事故顺序信号输入的分辨率为1毫秒。3.2.3.6处理器模件的电源故障不应造成已累积的脉冲输入读数丢失。3.2.3.7应采用相应的手段,自动地和周期性地进行零飘和增益的校正。3.2.3.8冗余输入的热电偶、变送器信号的处理,应由不同的模件来完成。3.2.3.9在系统电源丧失时,至执行机构的模拟量输出信号应控制执行机构保持失电前的位置。3.2.3.10所有输入/输出模件,应能满足ANSI/IEEE472“冲击电压承受能力试验导则(SWC)”的规定,在误加250V直流电压或交流峰一峰电压时,应不损坏系统。3.2.3.11每一块模拟量输入或输出模件应至少有一单独的固态A/D或D/A转换器,每一路热电阻输入应有单独的桥路。此外,所有的输入通道、输出通道及其工作电源,均应互相隔离。3.2.3.12在整个运行环境温度范围内,数据采集系统的模拟量输入精度为满刻度范围的±0.1%(高电平)或±0.2%(低电平),控制系统的模拟量输入及输出精度为满刻度范围的±0.25%。系统设计应满足在六个月内不需手动校正而保证这二个精度的要求。3.2.3.13I/O类型a.模拟量输入:4~20mA信号(接地或不接地),最大输入阻抗为250Ω,系统应提供4~20mA二线制变送器的直流24V电源。对1~5Vdc输入,输入阻抗必须是500KΩ或更大。b.模拟量输出:4~20mA或1~5Vdc可选,具有驱动回路阻抗大于600Ω的负载能力。负端应接到隔离的信号地上(或按卖方要求设计)。系统应提供24VDC的回路电源。c.数字量输入:能接受闭合接点作为“状态1”,开断接点作为“状态0”。负端应接至隔离地上,系统应提供对现场输入接点的“查询”电压(48~d.数字量输出:数字量输出模件应采用电隔离输出,能直接驱动控制用电动机或任何中间继电器。在后一种情况,卖方应提供中间继电器、继电器柜及可靠的工作电源。对前一种情况,卖方应说明输出接点的容量。e.热电阻(RTD)输入:有直接接受三线制(不需变送器)的Pt100Ω等类型的热电阻能力,并且卖方应提供这些热电阻所需的电源。f.热电偶(T/C)输入:能直接接受分度号为E、J、K、T和R型热电偶信号(不需变送器)。热电偶在整个工作段的线性化,应在系统内完成而不需要通过数据高速路。g.脉冲量输入:每秒能接受6600个脉冲。3.2.3.14卖方应对传感器及输入、输出信号的屏蔽及接地提出建议,以满足其系统设计要求。但是,系统应能接受采用普通控制电缆(即不加屏蔽)的数字量输入和输出。3.2.3.15卖方提供的模拟量、数字量和脉冲量通道应满足本规范书规定的型式和数量要求。3.2.3.16处理单元之间用于跳闸、重要的联锁及超驰控制的信号,应直接采用硬接线,而不可通过数据高速公路发送。3.2.3.17卖方除提供规定的输入输出通道外,还应满足系统对输入输出信号的要求,如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转换的检查点、冷端补偿、电源电压检测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硬接线联接点。3.2.3.18卖方应提供智能远程I/O模块产品,技术指标等同于I/O处理系统技术指标,外壳防护等级应为NAMA4。3.2.3.19现场I/O信号数量估计如下(本表不包含备用点数):热网首站AI:4~20mA55T/C10RTD32AO:10DI:193SOE:PI:DO:64合计:3643.2.5外围设备3.2.5.1记录打印机删除:和激光图形打印机。删除:和激光图形打印机。3.2.5.1.1记录打印机应是激光黑白打印机。--精度DPI(点/寸2)=600×600--打印纸规格:A3/A4可连续进纸--打印质量:信函质量--打印密度:在10字符/寸,每行136列情况下,可打150字符/秒.3.2.5.1.2打印机都应能互相切换使用,整个系统应配置1台记录打印机,删除:1台彩色图形打印机,安放在热网控制室,打印机应能根据要求打印任一LCD画面。删除:1台彩色图形打印机,3.2.5.2LCD和键盘3.2.5.2.1LCD显示器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21英寸,点距0.27mm,亮度大于350cd/m2,对比度500:1,响应时间8ms,16.7x106种色彩。分辨率至少为1600x1200@85Hz;信号电缆采用VGA接口。提供的LCD应满足下列标准规范要求:如UL/C-ULorCSA,TUV/GC,EnergyStar,FCCCLASSB,MPRII,TCO’99等。LCD显示器的可视角应至少满足:左/右±85º,上下各85º。LCD应能24小时×365天不间断长时间工作,有容易清洁、良好清晰度、不积累静电积尘、良好清晰度及无反光的防护罩。应有防溅设计。3.2.5.2.2每台LCD应有其独立的显示发生器,热网控制室内的所有LCD应组态相同,可互相通用。3.2.5.2.3鼠标器或跟踪球应作为可选的光标定位装置。3.2.5.2.4每台LCD应配置一个键盘。除具有完整的数字、字母键外,卖方还应提供若干用户键,使运行人员能直接调出各种所需的画面。这些用户键的用途,应可由买方编程人员重新定义。卖方应在报价书中提供键盘的布置图。键盘的操作应有触感和声音反馈,3.2.5.2.5应提供2台LCD和主机,安放在供热首站控制室内,其中1台具有工程师站的功能。可研审查时业主要求的。可研审查时业主要求的。3.2.5.3磁盘驱动装置:3.2.5.3.1应提供二种类型的磁盘驱动装置作用于系统数据存储,即IDE硬盘,可写式光盘。3.2.6电源3.2.6.1卖方提供的所有电子装置机柜、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均应能接受由买方提供的二路交流220V±15%,50HZ±1HZ3.2.6.2卖方需提供UPS电源1套,供卖方提供的所有电子装置机柜、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使用,UPS电源容量暂定6KVA.3.2.6.3卖方所供设备除能接受上述二路电源外,应在各个机柜和站内配置相应的冗余电源切换装置和回路保护设备,并用这二路电源在机柜内馈电。3.2.6.4卖方应提供机柜内的二套冗余直流电源,并这二套直流电源都应具有足够的容量和适当的电压,能满足设备负载的要求删除:,其中的一套直流电源由一路交流不停电电源(UPS)删除:,其中的一套直流电源由一路交流不停电电源(UPS)供电,另一套则由一路交流厂用低压电源供电3.2.6.5任一路电源故障都应报警,二路冗余电源应自动切换,以保证任何一路电源的故障均不会导致系统的任一部分失电。电源失电报警信号须由电源切换装置送出至PLC。3.2.6.6电子装置机柜内的馈电应分散配置,以获取最高可靠性,对I/O模件、处理器模件、通讯模件和变送器等都应提供冗余的电源。3.2.6.7接受变送器输入信号的模拟量输入通道,都应能承受输入端子完全的短路,并不应影响其他输入通道,否则,应有单独的熔断器进行保护。删除;对每一路变送器的供电回路中应有单独的熔断器,熔断器断开时应报警。在机柜内,熔断器的更换应很方便,不需要拆下或拨除任何其它组件。在熔断器更换或断开时,不应造成系统的故障,也不应影响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3.2.6.8无论是4~20mA输出还是脉冲信号输出,删除;对每一路变送器的供电回路中应有单独的熔断器,熔断器断开时应报警。在机柜内,熔断器的更换应很方便,不需要拆下或拨除任何其它组件。在熔断器更换或断开时,不应造成系统的故障,也不应影响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3.2.6.9每一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都应有单独的熔断器。3.2.7环境3.2.7.1系统应能在电子噪声、射频干扰及振动都很大的现场环境中连续运行,且不降低系统的性能。3.2.7.2系统设计应采用各种抗噪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高共模抑制比、合理的接地和屏蔽。3.2.7.3在距电子设备1.2M以外发出的工作频率达470MHZ、功率输出达5W的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应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3.2.7.4系统应能在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10~95%(不结露)3.2.8电子装置机柜和接线3.2.8.1电子装置机柜的外壳防护等级,室内应为NAMA12,室外应为NAMA4。3.2.8.2机柜门应有导向式门封垫条,以提高抗射频干扰(RFI)能力。柜门上不应装设任何系统部件。3.2.8.3机柜的设计应满足电缆由柜底或柜顶引入的要求。3.2.8.4对需散热的电源装置,应提供排气风扇和内部循环风扇,风扇选用进口产品。3.2.8.5机柜内应装设温度检测开关,当温度过高时进行报警。3.2.8.6装有风扇的机柜均应提供易于更换的空气过滤器。3.2.8.7机柜内的端子排应布置在易于安装接线的地方,即为离柜底300mm以上和距柜顶150mm以下。机柜内走线槽应留有足够空间,以保证进线(缆)宽松美观。3.2.8.8机柜内的每个端子排和端子都有清晰的标志,并与图线和接线表相符。3.2.8.9端子排、电缆夹头、电缆走线槽及接线槽均应由阻燃型材料制造。3.2.8.10I/O端子机柜安装在供热首站控制室内。卖方应提供系统内设备之间及机柜与控制盘、台之间互联的电缆,这些电缆应符合IEEE防火标准。3.2.8.11组件、处理器模件或I/O模件之间的连接应避免手工接线。3.2.8.12机柜内应预留充足的空间,使买方能方便地接线、汇线和布线。3.2.9系统扩展3.2.9.1卖方应提供下列备用余量,以供系统以后扩展需要:--每个机柜内的每种类型I/O测点都应有10%的备用量。--每个机柜内应有15%的模件插槽备用量。该备用插槽应配置要的硬件,保证今后插入模件就能投入运行。--处理器处理能力应有50%余量。--内部存储器占用容量不大于50%,外部存储器占有容量不大于40%。--30%~40%电源余量。--最忙时,控制器CPU负荷率不大于60%,操作员站CPU负荷率不大于40%。这些都应是按系统联调成功正式投运时的最终容量计算的百分值。3.2.9.2卖方应提供计算并验证上述备用量的方法。3.2.10系统抗干扰能力--共模电压:250V--共模抑制比:90dB--差模电压:60V--差模抑制比:60dB3.3软件要求3.3.1卖方应负责整个系统的组态,并保证所供系统是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组态。3.3.2卖方应将系统设计为能由电厂一般的技术人员来完成系统的组态及编程,而不需具备机器语言或编程的知识。3.3.3卖方应提供一套完整的满足本规范书要求的程序软件包,包括实时操作系统程序、应用程序及性能计算程序。3.3.4所有的算法和系统整定参数应驻存在各处理器模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执行时不需重新装载。3.3.5应提供Fortran、Pascal、C++、VB、VC等高级编程语言以满足用户工程师开发应用软件的需要。3.3.6模拟量处理器模件所有指定任务的最大执行周期不应超过250ms,开关量处理器模件所有指定任务的最大执行周期不应超过100ms。3.3.7对需快速处理的模拟和顺序控制回路,其处理能力应分别为每125ms和50ms执行一次。3.3.8模拟控制回路的组态,应通过驻存在处理器模件中的各类逻辑块的联接,直接采用SAMA图方式进行,并用易于识别的工程名称加以标明。还可在工程师站上根据指令,以逻辑图形式打印出已完成的所有系统组态。3.3.9在工程师工作站上应能按照在线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编程、组态、修改,且不干扰运行;系统内增加或变换一个测点,应不必重新编译整个系统的程序,卖方应说明怎样才能完成这项工作。3.3.10在程序编辑或修改完成后,应能通过数据高速公路将系统组态程序装入各有关的处理器模件,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3.3.11程序控制的所有控制、监视、报警和故障判断等功能,均应由处理器模件提供。3.3.12程序逻辑的编程应使每一部分都能在LCD上显示,并且各个状态都能得到监视。3.3.13所有程序控制逻辑的组态都应在系统内完成,而不采用外部硬接线、专用开关或其它替代物作为组态逻辑的输入。3.3.14程序控制逻辑应采用熟悉的,类似于继电器型式的功能符号,以逻辑图或梯形图格式进行组态,并可在工程师站上按指令要求,以图形方式打印出已组态的逻辑。3.3.15查找故障的系统自诊断功能应能够诊断至模件级故障。报警功能应使运行人员能方便地辩别和解决各种问题。卖方应明确定义系统自诊断的特征。3.3.163.3.173.3.187投标方提供的软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条件:a.操作系统软件;b.编译软件;诊断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网络管理软件;人机接口软件;计算机通信支持软件;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时钟及定时管理软件;开发招标方设备接口软件;开发工具软件;防病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3.4人机接口人机接口应包括操作员站、手动控制装置(M/A站、开关等)和工程师工作站。3.4.1操作员站3.4.1.1操作员的任务是在标准画面和用户组态画面上,汇集和显示有关的运行和操作信息,供运行人员据此对供热首站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和控制。3.4.1.2操作员站的基本功能如下:.监视系统内每一个模拟量和数字量.显示并确认报警.显示操作指导.建立趋势画面并获得趋势信息.打印报表.控制驱动装置.自动和手动控制方式的选择.调整过程设定值和偏置等3.4.1.3应提供2个操作员站,其中一个操作员站具有工程师站的功能,此工程师站的功能见详见3.4.3条。操作员站的型式在谈判时商定,其电子部件安装在操作员站内。还应提供安放工程师站的工作台及工程师站的有关外设(操作台)。3.4.1.4每一个操作员都应是冗余数据高速公路上的一个站,且每个操作员站应有独立的冗余通讯处理模件,分别与冗余的数据高速公路相连。3.4.1.5虽然操作员站的使用各有分工,但任何显示和控制功能均应能在任一操作员站上完成。3.4.1.6任何LCD画面均应能在1秒(或更少)的时间内完全显示出来。所有显示的数据应每秒更新一次。3.4.1.7调用任一画面的击键次数,不应多于三次,重要画面应一次调出。3.4.1.8运行人员通过键盘、跟踪球或鼠标等手段发出的任何操作指令均应在1秒或更短的时间内被执行。已被执行完毕的确认信息也应在2.5~3秒内在LCD上反映出来。对运行人员操作指令的执行和确认,不应由于系统负载的改变或使用Gateway而被延缓。3.4.23.4.3工程师站的功能3.4.3.1工程师站用于程序开发、系统诊断、控制系统组态、数据库和画面的编辑及修改。3.4.3.2工程师站应能调出任一已定义的系统显示画面。在工程师站上生成的任何显示画面和趋势图等,均应能通过数据高速公路加载到操作员站。3.4.3.3工程师站应能通过数据高速公路,既可调出系统内任一PLC处理单元的系统组态信息和有关数据,还可使买方人员将组态的数据从工程师站上下载到各PLC处理单元和操作员站。此外,当重新组态的数据被确认后,系统应能自动地刷新其内存。3.4.3.4工程师站应包括站用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及能容纳系统内所有数据库、各种显示和组态程序所需的主存贮器和外存设备。还应提供系统趋势显示所需的历史趋势缓冲器。3.4.3.5工程师站应设置软件保护密码,以防一般人员擅自改变控制策略、应用程序和系统数据库。3.4.3.6应提供支撑工程师站的所有辅助设备,如编程面板等。3.5数据通讯系统3.5.1数据通讯系统应将各PLC处理单元、输入/输出处理系统及人机接口和系统外设联接起来,以保证可靠和高效的系统通讯。3.5.2连接到数据通讯系统上的任一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不应导致通讯系统瘫痪或影响其他联网系统和设备的工作。任何站与高速公路之间的接口应是无源的并是电气隔离的。通讯高速公路的故障不应引起机组跳闸或使系统不能工作。3.5.3所提供的通讯高速公路应是冗余的(包括冗余的高速公路接口模件)。冗余的数据高速公路在任何时候都应同时工作。卖方应说明其通讯速度和高速公路上最多可挂多少个站以及二个站之间的最大距离。3.5.4挂在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所有站,都应能接受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数据,并可向数据高速公路发送数据。3.5.5数据通讯系统的负载容量,在最繁忙的情况下,不应超过30~40%,以便于系统的扩展。卖方应提供计算和考核的办法。3.5.6在供热首站稳定和扰动的工况下,数据高速公路的通讯速率应保证运行人员发出的任何指令均能在1秒或更短的时间里被执行。卖方应确认其保证的响应时间。3.5.7数据通讯协议应包括CRC(循环冗余校验)、奇偶校验码等,以检测通讯误差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系统通讯的高度可靠性。应连续诊断并及时报警。3.5.8卖方应详细说明有关的“通讯协议”(如信息结构、信息寻址、传输方向、数据格式、数据块长度、调制和传输介质等)、诊断功能和设备、故障站的自恢复以及每个站的访问时间等,并提交买方确认。3.5.9当数据通讯系统中出现某个差错时,系统应能自动要求重发该数据,或由硬件告知软件,再由软件判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经过多次补救无效,系统应自动采取安全措施,如切换至冗余的装置,或切除故障设备等。3.5.10卖方应说明为消除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而应在数据高速公路敷设时必须注意的事项。3.5.11数据通讯高速公路的通讯速率至少1003.6数据采集系统3.6.2显示3.6.2.1总则3.6.2.1.1每个LCD应能综合显示字符和图象信息,供热首站运行人员通过LCD实现对供热首站运行过程的操作和监视。3.6.2.1.2每幅画面应能显示过程变量的实时数据和运行设备的状态,这些数据和状态应每秒更新一次。显示的颜色或图形应随过程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棒状图和趋势图应能显示在任意一个画面的任何一个部位上。3.6.2.1.3应可显示系统内所有的过程点,包括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出、中间变量和计算值。对显示的每一个过程点,应显示其标志号(通常为Tag)、中文或英文说明、数值、性质、工程单位、高低限值等。3.6.2.1.4应提供对供热首站运行工况的画面开窗显示、滚动画面显示和图象缩放显示,以便操作人员能全面监视,快速识别和正确进行操作。3.6.2.1.5应设计供热首站和设备运行时的操作指导,并由LCD的图象和文字显示出来。操作指导应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为起动方式,正常方式和跳闸方式。3.6.2.1.6卖方应根据用户提供的P&ID和运行要求,提供至少40幅用户画面(通常指供热首站模拟图)。用户画面的数量,应可在工程设计阶段按实际要求进行增加,而不额外增加买方的费用支出。运行人员可通过键盘,对画面中的任何被控装置进行手动控制。画面上的设备正处于自动程控状态时,模拟图上应反映出运行设备的最新状态及自动程序目前进行至哪一步。若自动程序失败,则应有报警并显示故障出现在程序的哪一步。3.6.2.1.7买方可在工程师工作站,使用该站的画面生成程序。若自动程序自己制作和修改画面,卖方应提供符合ISA过程设备和仪表符号标准的图素。当用户需使用的图素,未包括在ISA标准符号中时,用户应可使用卖方提供的图素组态器,建立用户自定义的新图素。用户自定义的新图例应能被存储和检索。3.6.2.1.8卖方应说明其所供系统的画面显示能力,每幅画面能容纳多少图素以及每幅画面能容纳多少能实时更新和被控的过程测点(模拟量和数字量)。3.6.2.2操作显示应采用多层显示结构,显示的层数应根据工艺过程和运行要求来确定,这种多层显示可使运行人员方便地翻页,以获得操作所必需的细节和对特定的工况进行分析。多层显示应包括厂区级显示(或称概貌显示)、功能组显示和细节显示。3.6.2.2.1厂区级显示(或称概貌显示)厂区级显示应提供整个供热首站运行状态的总貌,显示出主设备的状态、参数和包括在厂区级显示中的与每一个控制回路有关的过程变量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应允许一次击键即能调出用于监视或控制的其它显示画面。若任何一个控制回路出现报警,用改变显示的颜色来提示。每一幅厂区级显示画面应可容纳60个以上的过程变量,并且应提供20幅以上的厂区级显示画面。3.6.2.2.2功能组显示功能组显示应可观察某一指定功能组的所有相关信息,可采用棒状图形式,或采用模拟M/A站(功能块)面板的画面,面板上应有带工程单位的所有相关参数,并用数字量显示出来。功能组显示应能将数以百计的常规仪表压缩为一幅幅画面。这将便于操作人员从熟悉的仪表盘面板操作方式,过渡到以LCD为基础的过程接口方式。功能组显示应包含过程输入变量、报警条件、输出值、设定值、回路标号、缩写的文字标题、控制方式、报警值等。每幅功能组显示画面,应能显示4~6个控制站或功能块,并且应提供80幅以上的功能组显示画面。卖方组态的功能组显示画面应包括所有调节控制回路和程序控制回路。3.6.2.2.3细节显示细节显示应可观察以某一回路为基础的所有信息,细节显示画面所包含的每一个回路的有关信息,应足够详细,以便运行人员能据此进行正确的操作。对于调节回路,至少应显示出设定值、过程变量、输出值、运行方式、高/低限值、报警状态、工程单位、回路组态数据等调节参数。对于断续控制的回路,则应显示出回路组态数据和设备状态。3.6.2.3标准画面显示卖方应提供报警显示、趋势显示、成组显示、棒状图显示等标准画面显示,并已预先做好或按本工程的具体要求稍作修改。3.6.2.3.1成组参数--在技术上相关联的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应组合成成组显示画面,并保存在存储器内,便于运行人员调用。--成组显示应能便于运行人员按需要进行组合,并且根据需要存入存储器或从存储器中删除。--成组显示应有色彩增亮显示和棒状图形显示。--一幅成组显示画面可包含20个以上的测点。并且至少应提供20幅成组显示画面。--任何一点在越过报警限值时,均应变为红色并闪光。3.6.2.3.2棒状图显示--运行人员可以调阅动态,棒状图画面即以动态棒状图的外形尺寸反映各种过程变量的变化。--棒状图应可在任何一幅画面中进行组态和显示,每一棒状图的标尺可设置成任何比例。--在一幅完全为棒状图的画面上,至少应显示40根棒状图,并且至少应提供10幅这样的显示画面。标尺设置宜采用同一比例。--进入系统的任何一点模拟量信号,均应能设置成棒状图形式显示出来。--若某一棒状图,其数值越过报警限值时,越限部分应用红色显示出来。3.6.2.3.3趋势显示--系统应能提供200点历史数据的趋势和200点实时数据的趋势显示。趋势显示可用整幅画面显示,也可在任何其它画面的某一部位,用任意尺寸显示。所有模拟量信号及计算值,均可设置为趋势显示。--在同一幅LCD显示画面上,在同一时间轴上,采用不同的显示颜色,应能同时显示8个模拟量数值的趋势。--在一幅趋势显示画面中,运行人员可重新设置趋势变量、趋势显示数目、时间标度、时间基准及趋势显示的颜色。--应提供200根实时数据趋势曲线显示,每个实时趋势值的时间分辨率为1秒。(存储速率)--应能提供200根历史数据趋势曲线显示,每个历史趋势值的时间标度可由运行人员按0.5分钟、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进行选择。--趋势显示画面还应同时用数字显示出变量的数值。--趋势显示应可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存储器应能保证有最少三天的最大存储点的数据量,并应便于运行人员调用,运行人员亦可按要求组态趋势并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中,以便今后调用。3.6.2.3.4报警显示--系统应能通过接点状态的变化,或者参照预先存储的参考值,对模拟量输入、计算点、平均值、变化速率、其他变换值进行扫描比较,分辨出状态的异常、正常或状态的变化。若确认某一点越过预先设置的限值,LCD屏幕应显示报警画面,并发出声响信号。--报警显示应按时间顺序排列,最新发生的报警应优先显示在报警画面的顶部,每个报警点可有六个不同的优先级,并且六种不同的颜色显示该点的Tag,加以区分。某一点发出的报警确认后,该报警点显示的背景颜色应有变化并消去音响信号。--报警应可一次击键进行确认。在某一站上对某一点发生的报警进行确认后,则所有其他站上该点发出的报警,也应同时被确认。--应采用闪光、颜色变化等手段,区分出未经确认的报警和已经确认的报警。--当某一未经确认的报警变量恢复至正常时,应在报警清单中消除该报警变量,并由仍处于报警状态的其他报警点自行填补某一位置空缺。--所有出现的报警及报警恢复,均应由报警打印机打一印出来。--若某一已经确认的报警再一次发出报警时,应作为最新报警再一次显示在报警画面的顶部,这一报警点的标签号颜色的改变应能表示出该报警点重复报警的次数。--所有带报警限值的模拟量输入信号和计算变量,均应分别设置“报警死区”以减少参数在接近报警限值时产生的频繁报警。--在设备停运及设备启动时,应有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的“报警闭锁”功能,以减少不必要的报警。在操作员站上应能实施这一功能。启动结束后,“报警闭锁”功能应自动或手动解除。“报警闭锁”不应影响对该变量的扫描采集。--对某些输入信号和计算变量均可提供可变的报警限值。这些报警限值可以是过程参数(如负荷、流量、温度)的一个函数。--报警信息中应表明与该报警相对应的显示画面的检索名称。--在操作员站,通过一次击键应能调用多页的报警一览。报警一览的信息应以表格形式显示,并应包括如下内容:点的标志号、点的描述、带工程单位的当前值、带工程单位的报警限值、报警状态(高或低)及报警发生的时间。每一页报警一览应有20个报警点,报警一览至少应有200个报警点。(包括系统诊断报警点)。3.6.2.4其它显示3.6.2.4.1Help显示为帮助运行人员在供热首站的启、停或紧急工况时,能成功地操作,系统应提供在线的Help显示软件包。运行人员应可通过相应的Help键,调用Help显示画面。除标准的Help显示画面外,还应让用户使用这种Help显示软件包生成新的Help画面,以适应一些特定的运行工况。3.6.2.4.2系统状态显示系统状态显示应表示出与数据高速公路相连接的各个站(或称DPU)的状态。各个站内所有I/O模件的运行状态均应包括在系统状态显示中,任何一个站或模件发生故障,相应的状态显示画面应改变颜色和亮度以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3.6.3记录所有记录应使用可编辑的标题,而不应是预先打印的形式。卖方应按用户指定的格式,确定所有记录的标题。记录功能可由程序指令或运行人员指令控制,数据库中所具有的所有过程点均应可以记录。3.6.3.1定期记录定期记录包括交接班记录、日报、和月报。对交接班记录和日报,系统应在每一小时的时间间隔内,提供100个预选变量的记录。而对月报,则在每一天的时间间隔内,提供100个预选变量的记录。在每一个交接班后,或每一天结束时,或每一个月结束时,应自动进行记录打印。3.6.3.2运行人员操作记录系统应记录运行人员在集控室进行的所有操作项目及每次操作的精确时间。通过对运行人员操作行为的准确记录,可便于分析运行人员的操作意图,分析事故的原因。3.6.3.3操作员记录可按要求进行。可预先选择记录打印的时间间隔或立即由打印机打印出来。操作员记录可由20个组构成,每组16个参数。所有具有地址的点均可设置到操作员记录中。3.6.3.4设备运行记录在每天结束时,应打印出主设备的累计运行小时数。3.6.4历史数据的存储和检索(HSR)设置HSR的目的是为了保存长期的详细的运行资料。提供的HSR系统应与系统设计相一致,最小容量为640MB,至少应能存入200个输入点,以随时记录重要的状态改变和参数改变。应提供长期存储信息的可录光盘驱动器。当数据存储满时能自动刻录到光盘上,在光盘刻录满以后自动在操作员站上发出换盘信号。HSR的检索可按指令进行打印或在LCD上显示出来。3.6.5性能计算3.6.5.1应提供在线性能计算的能力,以计算供热首站及其辅机的各种效率及性能参数,这些计算值及各种中间计算值应有打印记录并能在LCD上显示,大部分的计算应采用输入数据的算术平均值。3.6.5.2所有的计算均应数据的质量检查,若计算所用的任何一点输入数据发现问题,应告知运行人员并中断计算。如若采用存储的某一常数来替代这一故障数据,则可继续进行计算。如采用替代数据时,打印出的计算结果上应有注明。3.6.5.3性能计算应有判别供热首站运行状况是否稳定的功能,使性能计算对运行有指导意义。在变负荷运行期间,性能计算应根据稳定工况的计算值,标上不稳定运行状态。3.6.5.4卖方应提供性能计算的期望值与实际计算值相比较的系统。比较得出的偏差应以百分数显示在LCD上。运行人员可对显示结果进行分析,以使供热首站每天都能运行在最佳状态。3.6.5.5除在线自动进行性能计算外,还应为工程研究提供一种交互式的性能计算手段。3.6.5.6系统还应具有多种手段,以确定测量误差对性能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对确定测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指明改进测量仪表的功能,从而大为提高性能计算的精度。3.6.5.7卖方应对上述性能计算向买方提交文字说明和计算实例,以表达性能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3.6.5.8卖方应在报价书中指明其提供的性能计算是标准软件还是特殊开发的软件。也能按买方提供性能计算方法进行性能计算。3.7模拟量控制系统3.7.1基本要求3.7.1.1控制系统应包括由微处理器构成的各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实现下文规定的对热网首站及辅助系统的调节控制。3.7.1.2控制系统应快速和稳定地满足负荷的变化,并保持稳定的运行。3.7.1.3控制系统应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设计应遵守“独立完整”的原则,3.7.1.4冗余组态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局部故障时,不引起供热首站的危急状态,并将这一影响限到最小。3.7.1.5控制系统应具有一切必要的手段,自动补偿及修正机组自身的瞬态响应及其它必需的调整和修正。3.7.1.6在自动控制范围内,控制系统应能处于自动方式而不需任何性质的人工干预。3.7.1.7控制系统应能调节控制装置以达到以下规定的性能保证指标,控制设备实现性能要求的能力,不应受到控制系统的限制。3.7.1.8控制系统应能操纵被控设备,特别是低负荷运行方式的设备,能以自动方式在30~100%负荷内运行(除特殊说明外)。3.7.1.9控制系统应有联锁保护功能,以防止控制系统错误的及危险的动作,联锁保护系统在供热首站及辅机安全工况时,应为维护、试验和校正提供最大的灵活性。3.7.1.10如系统某一部分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满足时,联锁逻辑应阻止该部分投“自动”方式,同时,在条件不具备或系统故障时,系统受影响部分应不再继续自动运行,或将控制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自动方式。3.7.1.11控制系统任何部分运行方式的切换,不论是人为的还是由联锁系统自动的,均应平滑进行,不应引起过程变量的扰动,并且不需运行人员的修正。3.7.1.12当系统处于强制闭锁、限制、或其它超驰作用时删除:快速减负荷(Runback),系统受其影响的部分应随之跟踪,并不再继续其积分作用(积分饱和)。在超驰作用消失后,系统所有部分应平衡到当前的过程状态,并立即恢复其正常的控制作用,这一过程不应有任何延滞,并且被控装置不应有任何不正确的或不合逻辑的动作。应提供报警信息,指出引起各类超驰作用的原因。删除:快速减负荷(Runback)3.7.1.13对某些重要参数,应采用双重冗余变送器测量,若这二个信号的偏差超出一定的范围,则应有报警,并将受影响的控制系统切换至手动,运行人员可手动任选二个变送器中的一个信号用于投自动控制。3.7.1.14运行人员可将比较逻辑切换至手动,并任选一变送器投自动控制。3.7.1.15在使用不冗余变送器测量信号时,如信号丧失或信号越限,均应有报警,同时系统受影响部分切换至手动。3.7.1.16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应为4~20mA连续信号,并应有上下限定,以保证控制系统故障时供热首站设备的安全。3.7.1.17控制系统所需的所有校正作用,不能因为使驱动装置达到其工作范围的控制信号需进行调整而有所延滞。3.7.1.18在控制电源全部或部分故障时,被控装置应保持原位。3.7.1.19除非特别规定,控制系统的每一驱动装置均应有手/自动控制站(M/A站)。3.7.1.20控制系统应监视设定值与被控变量之间的偏差,当偏差超过预定范围时,系统应将控制切换至手动并报警。3.7.1.21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驱动装置控制一个变量时,可由一个驱动装置维持自动运行。运行人员还可将其余的驱动装置投入自动,而不需手动平衡以免干扰系统。当追加的驱动装置投入自动后,控制作用应自动适应追加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也就是说不管驱动装置在手动或自动方式的数量如何变化,控制的作用应是恒定的。3.7.1.22手动切换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驱动装置投入自动时,为不产生过程扰动,而保持合适的关系,应使处于自动状态的驱动装置等量并反向作用。3.7.1.23应对多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提供偏置调整,偏置应能随意调整,新建立的关系不应产生过程扰动。3.7.1.24在自动状态,设置一个控制驱动装置为自动或遥控,不需进行手动平衡或对其偏置进行调整,并且,不论此时偏置设置的位置或过程偏差的幅度如何,不应引进任何控制驱动装置的比例阶跃。3.7.2具体功能卖方应随报价书提供用SAMA符号表示的控制策略和功能范围的控制框图,且应足够详细,以便买方据以评估所提供的控制功能是否符合下列要求。此外,还应提供详细的文字说明,以便买方清晰理解这些控制策略。3.7.2.1质的控制对热网进行质的控制,是在室外温度为+5~-10℃,供热面积为XXX万㎡时,对热网供水温度进行调节。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供水温度逐渐升高至130℃。由区域热网监控中心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热平衡。经数据通讯向热源(供热首站)发送热负荷指令(温度调节指令)。供热首站按照区域热网监控中心的指令进行控制,输出调节信号送至汽机抽汽控制系统,调节机组的汽机抽汽3.7.2.2对热网进行量的控制,由区域热网监控中心根据末端最不利点差压,进行热平衡后,经数据通讯向热源(供热首站)发送热负荷指令(供水流量指令),供热首站按照区域热网监控中心指令调节循环水泵的转速,改变供水流量,以维持管网末端差压,达到满足工艺要求的最低值。在投入不同数量的加热器时,供热首站供水温度均维持在130℃供热首站共设置3台液力耦合调速循环水泵,有一出水母管。供热首站监控系统应按负荷指令,对所有泵的转速进行同步调节,并可进行分组和单个控制,按泵的启停工况进行无扰切换,达到均衡调速,保证管网末端差压,并满足热网给定供水流量要求。在供热首站质的控制过程,量的控制应保证循环水泵运行在额定(转速)工况下。在建设初期区域热网监控中心未设立时,供热首站可自行设定指令,进行自动调节或手动控制。PAGE\#"'Page:'#'

'"PAGE\#"'Page:'#'

'"3.7.2.3定压PAGE\#"'Page:'#'

'"PAGE\#"'Page:'#'

'"为了保证热网安全运行,防止出现汽化或倒空现象,必须保证供热系统有一个稳定局势的工作点,即要控制热网定压点的压力恒定,定压点设在回水干管循环水泵入口母管处。定压控制是通过补给水泵变频调速系统使热网定点压力维持在一个定值不变。当供水温度为XXX℃时,定点压力应是XXXMpa(供水温度不同,定点压力也将不同)。监控系统应根据定压点实测压力值与补给水泵出口压力进行比较,在实测压力低于所给定压力值时,输出一个实测压力加上压力增量的信号至变频控制系统提高补水泵转速,直至达到定点压力给定值。当超过给定值时联锁,使补给水泵转速运行在工艺要求的最低值。当定点压力低于给定值恢复补水调节。补给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共二台,互为备用运行。泵出口母管相连接于热网回水干管,当运行中的补给水泵调节不能达到定点压力设定值时,应投入备用补给水泵调节,备用泵投入后仍达不到定压设定值,当定压点压力实测值低于允许值时报警,并做事故处理。监控系统对所有补给水泵转速能进行自动同步调节﹑分组调节﹑单个调节和手动控制。在备用泵投入时,调节系统应进行无扰切换,联动补给水泵进口阀门。3.7.2.4单冲量控制采用单冲量调节除氧器进汽门,使其压力在设定值以保证最佳的除氧效果。调节补给水门,使其水箱水位保持在正常界限采用单冲量调节尖峰加热器,基本加热器疏水调节阀,使其水位保持在正常界限内。3.7.2.5减温减压器的控制 控制减温减压器的减压调阀和减温调阀,使减温减压器的压力、温度保持在正常界限。3.8顺序控制系统3.8.13.8.13.8.1.2对每一个执行单元或子组项及其相关的设备的状态﹑启动许可条件﹑PAGE\#"'Page:'#'

'"3.8.13.8.1.4在手动顺序控制方式下,应为操作员提供操作指导,这些操作指导应以图形方式显示在LCD上,即按照顺序进行,可显示下一步应被执行的程序步骤,并根据设备状态变化的反馈信号,在3.8.1.5在自动顺序执行期间,出现任何故障或一运行人员中断信号,应使正在运行的程序中断并回到安全状态,使程序中断的故障或运行人员指令应在LCD上显示,并由打印机打印出来。当故障排除后3.8.13.8.1.7卖方应设计满足上述所有顺序控制的基本要求3.8.2卖方应根据供热首站工艺运行特点及附属设备技术条件,设计启停下列子组项或独立执行单元的顺序控制。3.8.2控制循环水泵启停、备用泵自投(包括调速系统及润滑油系统联锁控制),联动供回水阀门打开或关闭,供水电动门误关或供水母管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联锁停泵。3.8.2控制补给水泵启停、备用泵自投、泵进口阀门切换及定压越限时,补水泵降速和补水至除氧器旁路门联动。3.8.2控制疏水泵启停、备用泵自投及加热器水位低至极限时联锁停泵。3.8.2加热器水位高至二值时,打开紧急疏水阀门;水位高三值时,打开加热器旁路阀门,关闭进汽阀门和进出水阀门,并向汽机DCS发出事故状态信号。3.8.23.9通讯接口删除:供热首站DCS监控系统应能与区域热网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通讯,即定时向区域热网监控中心传输数据,接收区域热网监控中心下达的指令,接受区域热网监控中心的随机查询。供热首站监控系统应满足区域热网监控中心通信方式的要求,并配置相应的通讯设备(硬件﹑软件)和建立通讯协议。在建设初期区域热网监控中心未建立起时,供热首站监控系统应预留接口,但最终应按上述要求实现。另外供热首站监控系统应实现与变频调速的通讯,提供与企业MIS网接口,通讯协议为:TCP/IP供热首站PLC删除:供热首站DCS监控系统应能与区域热网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通讯,即定时向区域热网监控中心传输数据,接收区域热网监控中心下达的指令,接受区域热网监控中心的随机查询。供热首站监控系统应满足区域热网监控中心通信方式的要求,并配置相应的通讯设备(硬件﹑软件)和建立通讯协议。在建设初期区域热网监控中心未建立起时,供热首站监控系统应预留接口,但最终应按上述要求实现。另外供热首站监控系统应实现与变频调速的通讯,提供与企业MIS网接口,通讯协议为:TCP/IP4.0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4.1备品备件4.1.1卖方应保证备品备件长期稳定的供货。对主要设备或与主设备功能相同并接插兼容的替代品,其备品的供货期至少是设备验收后十年或该设备退出市场后五年(二者之中取时间长的一种)。当卖方决定中断生产某些组件或设备时,应预先告知买方,以便买方增加这些设备的备品备件。4.1.2卖方应对所供系统进行在线联调、现场可利用率测试(SAT)以及三年运行和维护所必需的备品备件提出建议和报价。4.1.3报价书中应列出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并有详细的说明,以便买方了解这些备品备件用于那些具体项目上。4.1.4卖方用于系统的标准组件如有改动,则编制备品备件清单时应作相应修改。4.1.5卖方应提供有关备品备件的保管资料,如存放期限、是否需干燥剂等。4.1.6所有备品备件的一些主要部件(如印刷电路板)在发运前,都应逐件进行测试,以保证在系统中正常运行。4.1.7每一种类的模件,至少应有10%(至少一块模件)的备品备件。4.2专用工具4.2.1卖方应提供所有便于维修和安装系统所使用的专用工具,而且这些工具用户难于从电气和电子市场买到。专用工具至少应包括下列项目:专用测试设备专用工具、夹具、卡具4.2.2除专用工具外,卖方还应向买方提供一份推荐的维修测试人员必备的标准工具的清单。5.0设计联络会议(DLM)5.1召开设计联络会议的目的是及时协调接口设计,妥善解决技术问题和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5.2关于DLM的安排,包括会期,地点和参加人数等可参见5.7的有关章节内容。卖方可在其报价中对有关安排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安排将在合同签订前由卖买双方协商确定。5.3买方人员参加在卖方制造厂召开的DLM所需的往返机票、当地交通和食宿等费用,均由卖方支付。5.4由于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可能在中国或在卖方的国家召开计划外的DLM,卖方应负责筹办和参加这些会议,并支付所需费用。5.5在每次DLM之前一周,卖方应向买方提交技术文件和图纸,以便买方在会上讨论和确认这些技术文件和图纸。5.6每次DLM结束时,买卖双方应签署会议纪要。5.7本章节内容仅作参考,具体安排应视各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5.7.1设计联络会DLM时间:合同生效后壹周会期:待定地点:待定参加人数:待定会议日程:.买方应卖方的请求,解释已提供给卖方的技术资料中有疑问的地方。.买方审查和批准卖方提交的系统初步设计方案。.讨论和确认卖方拟采用的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审查和确认由卖方选定的有关系统辅助设备和外围设备的分包商。.协调系统与其他控制系统的接口.参加会议的买方人员将考察使用相同或相似系统的有关热网和卖方的设备制造厂。.买方审查和批准I/O清单、硬件配置、主控制台布置并最后确认系统硬件的组成硬件冻结。.讨论和确认调节框图以及顺序控制和保护逻辑图.卖方提供机柜,操作站安装详图并确认系统接地要求.系统设计与其他系统设计之间接口的最终协调。.买方最后审查和确认卖方的应用软件设计,即应用软件冻结。.卖方提供并解释有关系统的工厂检查和验收测试的规程标准、进度、项目、步骤和方法。6.0工程服务6.1项目管理合同签订后,卖方应指定一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卖方在工程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如系统设计、工程进度、制造确认、编程和技术服务、图纸文件、工厂和现场测试、编制文件、启动、投运和现场系统可利用率测试等工作。6.2工程设计6.2.1在设备和系统制造前,卖方应将设备布置图、子系统说明书、功能控制及逻辑控制图提供给买方审核批准,以保证所供系统和设备能符合合同文本的各项规定。6.2.2卖方还应向买方(设计院)提交所有最终接口资料和图纸,以便买方能顺利开展其设计工作。6.2.3卖方提交的系统结构图、控制逻辑图、控制接线图和其它详图,均应随设计进程而更新,以便及时反映当前的设计进展。修改版本应以数字形式在图标的版本栏内表示出来。6.2.4卖方应负责向海外制造商取得所需的资料。6.2.5卖方应审查来自其它控制系统或其它供货商的资料,并提出其具体意见和问题,以协调接口设计并实现系统的完整性。6.2.6系统完成现场投运后,卖方还应提供反映在现场投运时作过修改的系统竣工图。6.3现场服务6.3.1按照合同规定,在完成所有设备和系统的安装、启动调试及投运期间,卖方应派出常驻工程现场的专家,以提供现场服务。卖方派出的专家,在设备和系统的安装、接线、调试和启动期间,应负责监督和指导。6.3.2卖方派出的专家,还应负责对买方的安装和运行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区分和安装设备,如何启动、操作及维护设备和系统。6.3.3卖方还应负责将系统投入运行。6.3.4卖方应提供由其供应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安装检查、软件调试、维护和启动所必需的专用测试设备和工具。6.3.5卖方现场服务时间限于完成本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任务而定。即时间的长短以卖方能完成本技术规范书所规定的任务来决定。派驻现场的专家其日程表按工作需要编制,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并且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均能提供现场服务。6.3.6卖方的专家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在现场工作期间还应遵守现场工作的规定。6.3.7卖方应自行支付所需交通、生活和其它各项费用,买方仅为其提供便利和办公室。7.0试验、验收和演示7.1总则7.1.1卖方在制造过程中,应对设备的材料、连接、组装、工艺、整体以及功能进行试验和检查,以保证完全符合本规范书和已确认的设计图纸的要求。7.1.2买方应有权在任何时候,对设备的质量管理情况,包括设备试验的记录进行检查。7.1.3此外,还应进行工厂验收试验、演示和现场试验。7.1.4在试验、检查和演示过程中,如发现任何不符合本规范书要求的硬件或软件,卖方都必须及时更换。由此而引起的任何费用都应由卖方承担。更换后的硬件或软件还必须通过本规范书7.2和7.3章节规定的试验和演示要求。7.2工厂验收试验和要求系统在设备制造、软件编程和反映目前系统真实状况的有关文件完成后,卖方应在发货前进行能使买方满意的工厂验收和演示。除规定的工厂验收试验和演示外,买方有权在卖方的工厂进行各单独功能的试验,包括硬件试验以及逐个回路的组态和编程检查。在工厂验收和演示前,系统设计应体现出卖方在设备上所作的最新修改。7.2.1试验步骤试验应包括对所有可联网并已装载软件的设备进行适当的运行。采用仿真机构成系统所有输入信号、组态和控制输出的一个完整的功能闭环试验。在开始试验前,要求已组装完成的整个系统已在40℃高温下,顺利地运行了72试验内容至少应包括下列项目:a.每个模件的微程序工作情况b.每个模件的硬件工作情况c.模拟的报警和状态变化d.所有操作员接口功能e.模拟的故障和排除f.系统全部失电和部分失电的工作情况g.模拟的系统自诊断完成工厂试验后,买方应观察一个被试验系统所进行的完整演示过程。卖方应提供充足的时间、试验设备和专业人员,以便买方能检验和评估整个系统。在工厂试验中,至少应有三天时间来进行这一演示。如需延长试验时间,卖方应无偿满足要求。卖方应提供6套与目前系统功能和逻辑一致的图纸,供买方在试验期间使用。演示至少应有如下项目:--对键盘请求的响应--完整地显示一幅新画面的时间--失电和通电后的反应--控制装置的故障排除--通讯高速公路故障排除--M/A站的独立操作--过程变量输入变送器故障后的反应--所有规定报表的打印--性能计算的试验结果7.2.2日程安排卖方在试验前应向买方提交一份详细的试验方案,并在计划的工厂验收试验和演示前三周向买方告知他们的准备情况,在买方认可后,所有的图纸和试验步骤才有效。7.2.3设备卖方应提供进行全部工厂验收试验包括买方选择的单独功能试验所必需的各种试验和仿真机。所有试验设备在试验前都须经过校验,并有校验记录。买方在需要时应能得到这些数据。7.2.4试验失败卖方应负责修改试验过程中碰到的所有系统问题,若某些系统需重做试验,则应进行由买方任意指定的附加项目的试验和检查、系统设备只有在成功地通过了试验和演示,并且双方在试验和演示报告上签字后,才能发运。7.3现场试验7.3.1初步检查现场安装完成后,在设备通电前,卖方应仔细检查所有的设备、现场接线,电源和安装情况,在检查无误后,系统方可授电。卖方可以进行其标准的诊断试验。现场输入和输出信号,由买方的施工人员按卖方图纸负责接线。7.3.2现场可利用率试验(SAT)现场条件满足后,应采用实际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可利用率试验。卖方应核实是否所有的系统和文件都已更新,并准备投入可利用率试验,系统只有在通过了这里所规定的可利用率试验要求后,方能被接受。卖方应保证99.9%的系统可利用率,并在试验期间证实其符合本规范书规定的所有性能。可利用率试验应在系统试运行后开始,试验开始的日期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系统在连续运行90天(2160小时)后,其故障时间小于2.2小时,则可认为成功地完成了可利用率试验。若故障时间超过了2.2小时,可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