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识别技术-昆虫的形态识别_第1页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昆虫的形态识别_第2页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昆虫的形态识别_第3页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昆虫的形态识别_第4页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昆虫的形态识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2.3昆虫的腹部与体壁特征

2一、昆虫的腹部构造昆虫的腹部

它是昆虫身体的第三个体段,前端与胸部紧密相接,后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等。腹部内包有大部分内脏和生殖器官,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和生殖的中心。31.昆虫的腹部特点:☆没有运动的附肢,附肢多数退化,仅保持着生殖附肢,少数留有尾须。☆结构简单,只有背板和腹板,无侧板,有侧膜。☆节与节之间有发达的节间膜,可以拉长和缩短。(有利于代谢活动可以产卵繁殖)☆一般腹部都比较细长。42.昆虫腹部形状昆虫腹部多为纺锤形、圆筒形、半球形、扁平或细长。53.腹节的构造腹节的构造比胸节简单,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但没有象胸部那样发达的侧板,两侧只有膜质的侧膜。腹部1~8节两侧各有气门(气门是体壁内陷的开口,圆形或椭圆形)1对。腹节之间有节间膜相连,腹节可以互相套叠,后一腹节的前缘常套入前一腹节的后缘内。因此能伸缩,扭曲自如,并可膨大和缩小,有助于昆虫的呼吸、蜕皮、羽化、交配产卵等活动。6二、昆虫腹部外生殖器、尾须1.昆虫的外生殖器昆虫的外生殖器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和产卵的器官统称,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雄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1)雌性外生殖器---产卵器基本构造:腹部第8、9节的腹面,由3对产卵瓣组成,第1对称腹产卵瓣,第2对称内产卵常为管状构造,第3对称背产卵瓣。生殖孔开口于第8、9腹节之间。7昆虫雌性外生殖器构造1.雌虫产卵器2.雌天牛的伪产卵器8产卵器变化类型:★蝗虫的产卵器为锥状,产卵在土中。蝗虫产卵器9

★蟋蟀的产卵器针状(矛状),产卵在植物组织里。10

★螽斯的产卵器剑状或刀状,产在植物组织或土里。11

★蓟马的产卵器锯齿状,产卵在植物表皮底下。12★蚱蝉的产卵器针状,产在嫩的树皮下或土里。13

★叶蝉的产卵器为锯状,产卵在植物组织内。锯状产卵器14★姬蜂类的产卵器细长,产卵时产卵器刺入寄主体内而将卵产于寄主体中,甚至可将产卵器插入树干上的虫孔,把卵产在蛀干害虫如天体幼虫体内。15★有些昆虫如蝶、蛾类、蝇类和甲虫,它们的腹末几节逐渐变细,互相套叠,可以伸缩,形成能够伸缩的伪产卵器。伪产卵器16★有些昆虫的产卵器特化,而使功能变化,如蜜蜂、胡蜂等的产卵器变成了自卫或进攻猎物的器官。螯针17(2)雄性外生殖器---交配器或称交尾器雄性外生殖器称交配器或称交尾器,主要包括一个阳茎和一对抱握器。交配器一般发生在第9或第10腹节上。不同种类的昆虫其交配器的构造不同,造成种间隔离,以保持自然界中昆虫种的稳定性,所以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是分类学中鉴定种的重要依据。昆虫雄性外生殖器构造182.昆虫的尾须为着生于腹部第11节两侧的一对须状物,分节或不分节,长短不一,具有感觉作用。为非生殖附肢。蟋蟀蜉蝣19三、昆虫的体壁昆虫的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在整个昆虫体躯(包括附肢)的外层,与高等动物的骨骼作用相似,所以体壁又称外骨骼。其体壁的功能:(1)支撑身体,着生肌肉;(2)保护内脏;(3)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防止外界微生物及有害物质侵入;(4)接受外界刺激,调节昆虫的行为;(5)它还可以起着一定的呼吸和排泄作用(在一些昆虫中主要靠体壁进行呼吸和排泄)。201.体壁的构造及性能

昆虫的体壁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层、皮细胞层(真皮细胞)和底膜三部分,并依据体壁不同部位的功能需要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体壁的构造及特性21昆虫体壁的构造1.体壁的纵切面2.上表皮的纵切面222.体壁与害虫防治昆虫的体壁结构及性能与害虫防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昆虫体壁特性,是为了设法打破体壁的保护性能,以提高药剂的穿透能力,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23

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如下:(1)体壁构造体表的结构:体表的微毛、小刺、鳞片等不易黏附药剂;体壁的蜡层药剂不易通过。种类和龄期:体壁坚硬和蜡层厚的昆虫,药剂不易穿透;幼龄比老龄体壁薄,抗药力较差。虫体的部位:口器、触角、跗节、毛窝、节间膜和气孔等,是药剂进入的虫体的薄弱环节。24

农药中的灭幼脲类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幼虫蜕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变态受阻或造成畸形,最终导致死亡。农药中加入隋性粉能擦破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而死。油乳剂一般比可湿性粉剂杀虫效果好,其原因是油乳型的触杀剂一般属脂溶性,易于破坏疏水性的体壁蜡层而渗透入虫体,从而提高了杀虫效果。熏蒸剂通过昆虫的气门、体壁的孔道,进入虫体,毒杀致死。(2)药剂的类型、剂型和杀虫原理25

2.2.1昆虫的头部特征

26

一、昆虫的触角1.触角的构造和功能(1)触角的基本构造昆虫绝大多数种类都有一对触角,着生在额区两侧,基部在一个膜质的触角窝内。它由柄节、梗节及鞭节三部分组成。柄节是连在头部触角窝里的一节,第二节是梗节,一般比较细小,梗节以后称鞭节,通常是由许多亚节组成。

鞭节柄节梗节27(2)触角的功能

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上面生有许多感觉器和嗅觉器,有的还具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昆虫主要用它来寻找食物和配偶。如菜粉蝶凭着芥子油的气味找到十字花科植物;许多蛾类的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数里外的雄虫飞来交尾。

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它功能,如雄蚊触角的梗节能听到雌蚊飞翔时所发出的音波而找到雌蚊;雄芫菁的触角在交尾时能抱握雌体;水生的仰泳蝽的触角能保持身体平衡;瘿蚊的触角能捕食小虫;水龟虫的触角能吸收空气等。282.触角的类型昆虫触角的形状各异,多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刚毛状或刺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球杆状或钩状、羽毛状、栉齿状、锯齿状、锤状、环毛状、具芒状、鳃片状或鳃叶状和膝状等。昆虫触角的主要类型1.刚毛状2.丝状3.念珠状4.锯齿状5.栉齿状6.羽毛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10.球杆状11.锤状12.鳃片状29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但就食物而言,不外乎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两大类,根据这一点,我们可把昆虫的口器分为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和嚼吸式口器等类型。但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种类型。二、昆虫的口器30

这类口器是昆虫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其它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构造特点: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整个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5个部分组成。如蝗虫、甲虫等。1.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结构(蝗虫)1.上唇2-3.上颚4-5.下颚6.下唇7.舌31咀嚼式口器的昆虫32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特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危害植物时,对植物所造成的机械损伤明显。有的能把植物的叶片咬成缺刻或穿孔,啃食叶肉仅留下叶脉,甚至把叶全部吃光,如金龟子和一些鳞翅目的幼虫。33

有的在果实或枝干内部钻蛀隧道,取食危害,如各种果实的食心虫和危害枝干的天牛、吉丁虫等;有的是潜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如美洲斑潜蝇。天牛幼虫危害枝干美洲斑潜蝇幼虫危害34

2.刺吸式口器

这类口器为取食动植物体内液体食物的昆虫所具有,如蚜虫、叶蝉、蚊、臭虫等。

构造特点:这类口器的特点是具有刺进寄主体内的针状构造和吸食汁液的管状构造。该口器有一个由下唇特化成的长管形分节的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埋藏着四根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合着。上颚口针一对,是刺进的构造;下颚口针里面有两个槽,两根下颚口针嵌合成两条管道,其中一条管道是用来排出唾液的通道,另一条管道是用来把汁液吸进消化道。

35刺吸式口器的昆虫36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特点:刺吸式口器对植物造成的危害主要为3个方面:直接为害、唾液中含有毒素对植物造成伤害和传播病毒。危害时口针交替刺入寄主组织内,分泌含有抗凝物质、消化液等的唾液,然后吸取汁液,而喙留在寄主体外。使被害植物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畸形,或因部分组织受唾液的刺激,使细胞增生,形成膨大的虫瘿。多数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如蚜虫、叶蝉、飞虱等。37

虫瘿失绿黄斑叶皱畸形叶片卷曲383.虹吸式口器

这类口器为鳞翅目成虫(蝶类和蛾类)所特有。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根能卷曲和伸直的喙。喙由两个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合并而成,中间有管道,花蜜、水等液体食料可由此被吸进消化道。口器的其它部分都已退化,只有下唇须的三节仍发达,突出在喙基部的两侧。具这类口器的昆虫,除部分吸果夜蛾能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外,一般不能造成为害。虹吸式口器39虹吸式口器404.舐吸式口器蝇类的口器是舐吸式口器。它的特点是下唇变成粗短的喙。基喙:

略呈倒圆锥形,前壁有一马蹄形的唇基,唇基前有一对棒状不分节的下颚须。中喙:略呈圆筒形,是真正的喙,其后壁骨化成唇鞘,前壁凹陷成唇槽。上唇为一长片,盖在唇槽上。舌呈刀片状,紧贴在上唇下面,内有唾道。

端喙:

喙的端部膨大形成一对富有展缩合拢能力的唇瓣。两唇瓣间有一食道口,唇瓣上有许多横列的小沟。这些小沟为食物的进口,取食时即由唇瓣舐吸物体表面的汁液或吐出唾液湿润食物,然后加以舐吸。蝇类的舐吸式口器415.锉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独有。蓟马头部具有短的圆锥形的喙,喙由上唇和下唇组成,内藏舌及左上颚口针和1对下颚口针,右上颚退化或极度消失,不形成口针,左上颚发达形成粗大的口针,成为刺穿的主要工具,两下颚口针嵌合成食物道,舌与下唇之间的空隙为唾道。

取食时左上颚针先锉破组织表皮,然后以喙端吸取汁液。被害植物常出现不规则的变色斑点、畸形或叶片皱缩卷曲等被害状,同时有利于病菌的入侵。42锉吸式口器蓟马的锉吸式口器43蓟马在植物上危害44昆虫的头式45三、昆虫的头式昆虫种类多,取食方式各异,取食器官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各不相同。依照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所指方向,昆虫的头式可分为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三种类型。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昆虫的头式1.下口式(螽斯)2.前口式(步甲)3.后口式(蝉)(仿Eidmann)461.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一些鳞翅目幼虫等。具有这种头式的昆虫大多数适于在植物表面取食茎、叶,取食方式是比较原始的形式。下口式472.前口式

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近乎平行,如步行虫、天牛幼虫、蝼蛄等。具有这类头式的昆虫大多数适于捕食或钻蛀。前口式483.后口式

口器向后倾斜,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贴在身体的腹面,如椿象、蝉等。具有这类头式的昆虫大多数适于刺吸植物或动物的汁液。后口式49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之分。复眼单眼四、昆虫的眼50单眼昆虫的眼复眼背单眼侧单眼511.复眼

昆虫的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的若虫都具有复眼。复眼位于头部的两侧颊区上方,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肾形如天牛。蜻蜓的复眼螳螂复眼52

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小眼的数目在各类昆虫中变化很大,一种蚂蚁的工蚁只有一个小眼组成。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通常在300~5000个,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由12000~17000个小眼组成。蜻蜓目可达10000~28000。小眼的数目越多,复眼的成象就越清晰。532.单眼

昆虫的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背单眼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幼虫所具有,一般与复眼并存,着生在额区的上方即两复眼之间。一般3个,排成倒三角形,有的只有1~2个,还有的没有单眼,如盲蝽。

侧单眼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着生于头部两侧,但无复眼。每侧的单眼数目在各类昆虫中不同,一般为1~7对,多的可达几十对。如膜翅目的叶蜂只有1对;鳞翅目幼虫多具6对,常排列成弧形。豆天蛾幼虫的侧单眼54昆虫的单眼A.背单眼(一种秆蝇的前面观);B.侧单眼(一种鳞翅目幼虫的侧面观)55背单眼56

2.2.2昆虫的胸部特征

57昆虫的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构成。每一胸节各有背板,左右侧板,腹板四块骨板组成,且每胸节各有胸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上还各有翅1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中胸和后胸具翅,故又称具翅胸节或翅胸。由于胸部的附器是足和翅,而足和翅又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58一、昆虫的翅1.昆虫翅的构造和分区

一般呈三角形,有3个边,3个角。前面的边称为前缘,后面的边称为后缘或内缘,两者之间的边即外面的边称为外缘。前缘与胸部间的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缘间的角称为顶角又叫翅尖,外缘与内缘间的角称为臀角。59此外,昆虫的翅面还有3条褶线,从而把翅面划分为4个区。3条褶线分别为:基褶、臀褶和轭褶。4个区分别为:腋区、轭区、臀区、臀前区。602.翅脉和脉序(1)翅脉组成翅的双层体壁之间的气管在翅面上的增厚,高度硬化形成翅脉。起骨架作用,加强翅的强度;与翅的运动有关(扭曲有关)。翅脉可以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脉;横脉是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纵脉和横脉都有一定的名称和符号。(2)脉序是指翅脉(纵脉和横脉)在翅面上的数目及其分布型式。不同类群的脉序存在一定差别,而在同一类群中又相对稳定。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61(3)假想脉序一般认为不同的脉序是由一个原始的脉序演化而来的,这一原始形式是根据现代各类昆虫与古代化石昆虫的脉序比较研究,以及昆虫在幼期翅脉的发育过程而推论得出的,所以称为标准脉序或假想脉序。由7条主纵脉及6条横脉组成。7条纵脉从前至后依次为:前缘脉(Costa,C)、亚前缘脉(Subcosta,Sc)、径脉(Radius,R)、中脉(Media,M)、肘脉(Cubitus,Cu)、臀脉(Analvein,A)和轭脉(Jugalvein,J)。62假想脉序63(4)翅室翅脉把翅面划分成的小区,称为翅室,有闭室和开室之分。闭室:翅室的各边均被翅脉包围或仅基方与翅基相通时这样的翅室。开室:有一边没有翅脉而达翅缘的翅室。翅室64

昆虫在飞行时,有的两对翅均用于飞行且不相关连,如蜻蜓目。有的只有前翅或后翅用于飞行,如鞘翅目。两翅都用于飞行,但以一对翅为主,前、后翅间常借一些连锁器官或称连翅器连接起来,使前、后翅能相互配合,动作协调。昆虫的连翅器大体可分5类。3.翅的连锁65(1)翅抱型又叫膨肩型或贴接型。蝶类和一些蛾类(如枯叶蛾和天蚕蛾等)的后翅肩角膨大并有短肩脉,突伸于前翅后缘之下,以使前后翅在飞翔过程中动作协调一致。(2)翅轭型鳞翅目低等蛾类昆虫前翅基部轭区向后伸出呈指状突起,即轭叶或翅轭,飞行时伸到后翅前缘下面夹住后翅,较原始的毛翅目昆虫前翅基部也有类似的构造用于连接后翅。翅的连锁类型:翅轭翅抱66(3)翅钩型后翅前缘有一短列翅钩,可钩住前翅后缘的1条卷褶,称翅钩列,飞翔时钩住前翅后缘的卷折处。如蜜蜂。(4)翅缰型大部分蛾类后翅前缘的基部有1根或几根鬃状的翅缰(通常雄蛾只一根,雌蛾最多3根,可用以区别雌雄),而前翅反面有系缰钩(雌虫在亚前缘脉基部有一撮倒生的毛;雄虫亚前缘脉下有一耳状骨片),飞翔时翅缰插在系缰钩内,使前后翅连接在一起。系缰钩也称安缰器。翅钩翅缰67(5)翅褶型翅褶型连翅器是通过前翅或后翅或两者同时具有的褶及相应构造把前、后翅连锁起来,如蝉。

翅褶684.昆虫翅的类型根据翅的形状、质地与功能,可将昆虫的翅分为下列类型:A膜翅B缨翅C毛翅D鳞翅E覆翅F半鞘翅G鞘翅H平衡棒69(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如蜻蜓、草蛉、蜂类的前、后翅;蝗虫、甲虫、蝽类的后翅。70(2)覆翅革质,多不透明或半透明,主要起保护后翅的作用;如蝗虫、叶蝉类的前翅。71(3)半鞘翅又称半翅,基部为革质,端部为膜质,如大多数蝽类的前翅。72(4)鳞翅膜质,因密被鳞片而外观不透明;如蝶蛾类的前、后翅。73(5)鞘翅全部骨化,坚硬,主要用于保护后翅与背部;如鞘翅目昆虫的前翅。74(6)毛翅膜质,翅面与翅脉被很多毛,多为不透明或半透明;如毛翅目昆虫的翅。75(7)缨翅膜质透明,脉退化,翅缘具缨状长毛;如蓟马的翅。76(8)棒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