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_第1页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_第2页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_第3页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_第4页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

一、法的私权特性知识产权是指“公民在其精神活动中创造的成就,以及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声誉和声誉”。知识产权是私权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认可,不管是国内层面的立法还是国际层面上的国际规章都对其私权特性进行了认定。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在其序言部分规定各国“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英美法系国家则以单行法规定了知识产权;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以民事特别法的形式对知识产权规定,也有少数国家如法国和菲律宾采法典立法体例;而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知识产权与物权、债权、人身权至于同等地位,界定了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性质。吴汉东教授认为理解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它是属于私人的权利,即主体为出于平等地位的“人”。第二,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有的权利,“民事权利为特定民事主体所享有”,二、知识产权限制的范围在这里需要将知识产权一分为二的看待,由于知识产权兼具人身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性质,由于“人身权利是终身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权利”,因而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应当仅及于财产部分。下文分析主要也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论证的。1.个人在劳动中享有权利,劳动在其劳动意涵—知识产权垄断的合法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知识产权和债权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专有性,以日本学者小岛庸和为首的多数法学学者将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财产权分为“独占权”和禁止权。独占是指排他地、独占地支配其客体的权利,禁止权是指对违反不正当竞争义务进行制裁的禁止权。知识产权的劳动理论给这种专有权利提供了理论支持。以洛克为代表的财产权劳动学说认为,一个人基于自己身体的劳动享有财产权。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身体享有财产权,除了其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权利。每个人的身体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智力劳动,都是专属自己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权利”。所以对于知识产权来说,合理的“垄断”应当是法律所赋予和认可的,这一种“垄断”是对知识产权权利人个人利益的保护。2.关于“合法垄断权”垄断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作为市场竞争必然结果的垄断的出现会破坏竞争机制,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革新和经营者组织效率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失。因此,各国都相继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进行反垄断。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权,然而,反垄断的目的是反对垄断行为,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冲突。首先,知识产权是“合法垄断权”,但是这种“合法垄断权”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毕竟这种专有权在一定意义上与垄断权有重合部分,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限制竞争是事实。其次,尽管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所具有的专有性并不等同于垄断性,无形财产的专有性更加强调权利人不允许他人非经允许而非法使用其知识产品,而经济学上的垄断更加强调“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以排挤竞争者,限制竞争者生产同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再者,传统法理认为个人利益包括:(a)人格利益;(b)家庭利益;(c)物质利益三种,知识产权应当属于第三种物质利益。个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而这些手段很有可能会超越合法范围,排除甚至禁止竞争,从而导致社会利益受损。罗尔斯·庞德在其《法理学》一书中指出:在确定了要求法律予以保护的利益是什么以后,所有利益不能全部得到保护也不能彻底的得到保护,因为许多利益是交错的、或多或少有冲突的。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知识产权反垄断所反对的不是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而是在知识产权专有性被突破一定限度使用的情况下,拥有知识产权的人将其依法获得的占有权进行滥用,通过不正当地行使知识产权来非法限制竞争,从而构成对反垄断法的违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此时的矛盾解决方法是需要确定知识产权人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协调的“度”的问题。三、知识产权与反垄断的协调—知识产权与反垄断的协调———法价值分析从法价值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反垄断的协调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其他部门法之间的互动。在知识产权博登海默将秩序界定为:“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1)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通过对现实中人们权利义务的设定,对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性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机体正常、稳定和有条不紊地存在、运行和发展。(2)社会法律秩序的形成离不开各个单行法规,但是这些单行法规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在实施的同时肯定要与其他部门法进行联系,其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相关权利的保护必定要考虑到其他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不能为了保护其自身规则与其他法律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法律秩序得到实现通常包括几个标志:执法和司法的有序化;权利得到享用;积极义务得到履行;禁令得到遵守。在知识产权反垄断领域,要实现法律秩序,除了知识产权专有、保护等诸多积极性权利得到实现,其消极义务也需要得到履行,不能在享有相关权益的同时,完全限制其他人接触和利用相关知识产品。在科学文化水平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利用先进的知识技术,控制整个行业的运行命脉,完全限制其他竞争;此外,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事业,例如医药行业,完全的垄断禁止,势必会对公众利益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侵犯的恰恰是反垄断法律所要保护的利益。所以各国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涉及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权利限制。在相互关系方面,这两种法律需要进行一定的让步与协调。(3)如果前面两点更多地从法律本身进行分析,那这一点分析更多的基于现实需要。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法的秩序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这就同传统社会法秩序存在着不同。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现代法律秩序是一种动态秩序。可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法的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将与市场经济本身的建立与完善相伴始终”。2.知识产权垄断对产品品质的侵犯行为具有很公平不等于平等,但是公平强调的是平等,但是这种平等需要得到公认。关于“平等”,《牛津字典》的理解有三个层面:“(1)在数量、价值、深度等等方面是相等的。(2)尊严、阶级和特权的情况上是相等的。(3)对人方面:公平、不偏、公道;对物方面:适当比例。”(1)机会上的平等。在知识产权反垄断领域,机会上的平等更多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就市场竞争的主体而言,进入相关领域的平等机会很有可能被垄断者所剥夺。知识产权“垄断”人利用其在市场上的垄断主导地位,通过与相关者签订不经营竞争性商品的协议,对转售进行限制等手段,令其他竞争相关主体无法或者说很难进入到相关领域中,这就是机会上的第一种不平等——进入市场的不平等。2对于市场竞争主体所面对的另一方消费者来说,知识产权垄断会侵犯到其自由选择相关知识产品的权利,消费者具有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决定是否购买或接受的权利。一般认为这项权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自主选择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知识产权受到垄断时,由于对其他竞争者市场准入的限制,消费者选择经营者的权利、选择商品的权利、比较相关产品的权利就被隐形剥夺了,同时垄断者会采取搭售等行为强制消费者购买相关知识产品,自主购买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对于消费者来讲,这种购买与选择商品的机会就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2)结果上的平等。如果说机会上的平等更接近于一种绝对的公平,结果上的平等可能会接近于一种相对的公平,结果平等强调“按比例”,知识产权反垄断并不是要完全剥夺知识产权所有人专有的全部权利,而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动机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限制。就个人经营者来说,知识产权滥用所带来的垄断限制了其他人进入市场的机会,进而对其他竞争者的生产收益产生了不利影响。就整个社会的贸易来说,如果无限制地允许无形财产权人自由行使其权利,则权利人有可能滥用其权利,在知识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地域设置重重障碍,阻滞知识产品的流通与传播,给国内外贸易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就市场面向主体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只能选择垄断者的知识产品,一开始的不平等会带来结果的不平等,就如同没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之间的关系一样,没有经过平等选择的程序,何谈最后利益的公平?知识产品的创造活动是一个绵延不绝的过程,现实的知识产品往往是对前人成果兼收并蓄的结果,因此,知识产品的创造人以自己的独占权排斥他人对其知识产品的再创造并不恰当。所以知识产权反垄断正是针对以上的诸多不平等所诞生的追求平等的制度设计。3.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自由是人类自古以来研究的重要命题,自由在哲学意义上是主观意志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性范畴,在法律意义上,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有学者认为,自由应当包括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个方面。(2)知识产权限制自由的限制积极自由强调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积极行为,积极参与和积极选择。消极自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由就是不受他人的干预。基于对知识产权私权性质的分析可知权利人的权利的排他性是完全符合这一要件的。第二,限制自由是因为存在着与自由的价值同等或比自由的价值更高的价值。自由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不是人类追求的唯一目标,也不总是最高价值。从这个角度出发,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的独占和排他自由要受到限制。第三,必须保留最低限度的自由。虽然对自由应当加以限制,但是这种限制不能漫无边际,应该给个人保留一定的绝对的不受侵犯的领域。对于知识产权人,其对于知识产品的所有权和相关财产权利理所应当得到保留,知识产权反垄断知识针对权利的滥用,对于合理的正当的权利并不会过多干预。换一个角度进行考虑,知识产权垄断人的垄断其实在另一层意义上限制了其他竞争主体和一般社会大众的自由,所以这种限制也要受到限制。(3)法律不允许把自由打造成是强制的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律与自由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法律确认自由的权利,把自由法律化为权利,是使之成为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法律保护自由,但是法律也限制自由。自由只能是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超出了这个界限,就应当受到国家的强制,这是为了防止这种自由转化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强制;自由不是放任,“就是人,由于命定自由,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他对作为存在的方式的世界和他本人是有责任的……这种绝对的责任不是从别处接受的。它不仅仅是我们的自由的结果的逻辑要求”。4.知识产权激励理论的平衡效率原本是经济学的概念,是指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果。效率作为法的基本价值之一,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最大主题之一———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和配置资源。效率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体现的价值更加重要。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模式,市场主体为求利益最大化,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不断调整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效率。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就是效率经济。法律确认和保护产权关系,鼓励人们为效益目的占有、使用或者转让相关财产,知识产权法律对知识产权的取得、使用以及转让分别进行了规定,特别是许可使用制度是有效利用资源的最充分体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是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应当要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或者说是知识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知识产权激励理论也可以与效率价值相联系。知识产权激励理论认为知识产权制度确认了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即限制他人接近和利用智力产品。激励基础理论认为,尽管从静态角度来看,这种限制会减缓信息和知识的扩散,但是从动态角度来看,这种“限制”、“减缓”是必要的,因为知识产权制度确立的限制权是为了增加智力产品的生产和将来的新的智力产品的获得和使用,而限制他人在现今对智力产品的获得和使用。通过减缓现有信息的扩散,更多的信息将被生产出来用于扩散。但是在前述理论支持下所增加的对发明等智力创造的激励保护也可能带来因为对智力创造的垄断而导致的使用的减少的和发明等智力创造物被扩散的减少的结果。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权”,这种专有权的授予从智力创造的劳动学说、智力产品的人格属性、及理论层面上都有充分的正当性。然而,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继承性的特点,从而也具有了公共商品的属性。从公共商品的意义上看,社会公众对其也有合法的需求。平衡论主要在于对创造者从事智力创造的激励与使用者对智力创造物的需求相结合的对智力创造物的传播的激励的平衡。创造者的激励是基于对信息和智力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信息的传播、智力创造物的使用同样重要。无形财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