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

B.脑干含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C.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

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但不能对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作用2.最新研究表明,晒太阳能改善学习和记忆,与其能促进脑内神经元合成和释放谷氨酸有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都形成一个突触小体 B.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谷氨酸的方式是胞吐

C.记忆是对学习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D.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如图是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雌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

B.雌激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C.该“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自由扩散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免疫时,B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与抗原结合

B.体液免疫主要针对未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记忆B细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D.浆细胞可以直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5.如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a能被效应B细胞特异性识别

B.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C.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4层膜

D.只有3种细胞器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等过程有关6.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由图1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图2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图2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吲哚乙酸7.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基本呈现图丙所示的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丙图所示的形态

C.不能用图甲表示生物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8.图甲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图乙中,若生产者有10000kg,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100kg

D.图乙中的生物包括图甲中的A、B、D、E9.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的振动频率或声音来吸引蜜蜂,属于行为信息的应用

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

D.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动物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技术10.水稻种群中存在非常典型的自毒现象。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产量降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产生的毒素是一种化学信息

B.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C.这种毒素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D.植物的自毒现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11.森林群落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群落的主要原因是()A.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 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12.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其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的分别是()A.123

B.534

C.342

D.21513.“千手观音”这个舞蹈在很多节目中都出现过,不过最震撼人心的还是聋哑演员(大脑皮层正常,只是听力障碍)在春晚和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的表演,四个手语老师分别站在舞台四个角,她们的手成为聋哑演员的“耳朵”,手语传达出音乐节奏,聋哑演员便根据“节奏”摆出优美的舞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到别人讲话

B.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音乐、绘画和空间识别等

C.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

D.将声音转变成其他形式的信息,聋哑人也会有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14.向经过处理的麦芽汁中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可生产啤酒,此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泡沫。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期O2充足,酵母菌迅速繁殖

B.发酵过程中,泡沫的产生主要与O2有关

C.发酵后期,如果密封不严,可能会使啤酒变酸

D.在制作啤酒的过程中,发酵液具有缺氧、呈酸性的特点,可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15.随着人们对发酵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以及密闭式发酵罐的成功设计,人们能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下列有关发酵工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工程的过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

B.选育菌种都是通过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获得的

C.扩大培养的目的是使优良菌种大量繁殖,便于得到足够多的菌种

D.产品的分离与提纯要根据产物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1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准备以蝌蚪为实验材料,探究甲状腺激素在动物发育中的作用。下列是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时的发言,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应大小相同

B.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温、水质及饵料等条件应一致

C.每组用一只蝌蚪进行一次实验,就可获得可靠的结果

D.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验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17.下述古代诗句中,部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其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8.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19.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0.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绘制了美好蓝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D.对行将灭绝的物种可以进行易地保护21.菊花是一种双子叶植物,易感桃蚜。桃蚜不但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还是多种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的表达产物能有效抑制桃蚜生长,某科研团队运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了转GNA基因菊花。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体细胞可以选择菊花叶片细胞或桃蚜细胞

B.将目的基因GNA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构建表达载体

C.菊花外植体产生的酚类化合物能吸引农杆菌移向受体细胞

D.应用抗虫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菊花对桃蚜的抗性及抗性的程度2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用于降解某种农药的残留,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逆转录酶和核糖核苷酸

B.过程②需使用限制酶、TaqDNA聚合酶以及DNA连接酶

C.过程③需要使用NaCl溶液制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

D.过程④可利用PCR技术鉴定CarE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23.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正确顺序是()

①目的基因的筛选和获取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24.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②③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再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5.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细胞膜发生生理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唯一屏障

B.排卵就是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

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D.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26.科研人员利用猴的体细胞核构建重组细胞并将之培养成重组胚胎,然后将重组胚胎移入代孕母体内,最终成功培育出克隆猴新个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构成重组细胞时需将体细胞核移植到MⅡ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

B.将重组细胞培养成胚胎时,气体环境中的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

C.重组细胞需在添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D.常选择原肠胚用于胚胎移植,其易与胚胎受体子宫建立组织联系27.用某人胰岛素基因制成DNA探针,用来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A.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C.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D.该人肝脏细胞中的DNA28.我国首例克隆猫“大蒜”经代孕猫自然分娩顺利出生,它是从本体猫“大蒜”的大腿部采集了一块皮下组织,提取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构建重构胚,激活后的胚胎再植入代孕猫的子宫内,直至分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显微注射法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时,可用吸管一并吸出细胞核与第一极体

B.将皮下组织细胞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中,用Ca2+载体诱导两细胞融合

C.重组细胞需在无毒、无菌的环境中培养,在使用的合成培养基中常添加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D.克隆猫“大蒜”的培育说明动物细胞有全能性,克隆猫与供体猫的性状完全相同29.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大脑损伤的疾病,患者常出现上下肢不能运动等功能性障碍。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如图所示的“脑机接口”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脑卒中患者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

B.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

C.大脑的右半球负责人体的语言功能和逻辑思维等

D.“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30.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1.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打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0分)32.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______只。

(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______,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①______;②______.

(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______.

(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__只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_____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33.“健康中国,万步有约”是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起、在全国推广的健走活动,旨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_,T细胞又可分为______T细胞和______T细胞。

(3)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______和______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4.如图是某地一个森林群落在火灾过后几十年的群落演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演替是指______的过程。图中所示的演替为______演替,这种演替所需时间较短的原因是原有______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______或其他繁殖体。

(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在图示演替过程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______阶段。

(3)导致成熟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以为动物提供______。35.有关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抗虫蛋白基因转入到普通棉花细胞内,并成功地实现了表达,从而培育出了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核心步骤是______。

(2)获取Bt抗虫蛋白基因的方法一般有______等。

(3)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______的特点。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在本题中涉及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级中枢的分布和功能,结合选项信息作答,难度适中。

【解答】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2、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A、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A正确;

B、脑干含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B正确;

C、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C正确;

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错误。

故选:D。

2.【答案】A

【解析】解:A、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的突触小体,A错误;

B、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C正确;

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A。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人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形成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突触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3.【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信号分子代表雌激素,其进入细胞内与胞内的受体蛋白结合并发挥作用,因此可推知雌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A正确;

B、雌激素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属于小分子脂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

C、由图可知,该“激素—受体”复合体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激素—受体”复合体通过核孔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D。

小分子脂质一般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本题结合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物质跨膜运输、遗传信息表达等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解:A、体液免疫时,B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与抗原结合,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A正确;

B、体液免疫主要针对未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细胞免疫主要针对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B正确;

C、记忆B细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C正确;

D、浆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不能直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D错误。

故选:D。

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B

【解析】解:A、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只具有合成并分泌抗体的能力,A错误;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说明细胞②是T细胞,B正确;

C、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都是通过出芽形成囊泡的方式,利用了膜的流动性,共穿过0层膜,C错误;

D、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等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在特异性免疫中唯一不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受刺激活化后能够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以及呈递抗原的过程.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但可以产生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

6.【答案】A

【解析】A、图1为达尔文实验,单侧光的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A正确;

B、图1实验的结论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可能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B错误;

C、图2为温特实验,因变量为是否弯曲生长,这里弯曲生长没有光的影响,C错误;

D、温特命名促进生长的物质为生长素,后来其他人证明是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A。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①达尔文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尖端可能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②拜尔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向下传递③鲍森•詹森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④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没有证明其本质是吲哚乙酸

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将科学家以及其所做实验进行对应;而本题解题时,可通过实验图解的分析与实验结论对应即可找到错误的选项。

7.【答案】C

【解析】解:A、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大多数金字塔呈现正金字塔形,如图丙所示,A正确;

B、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正金字塔形,即图丙所示,B正确;

C、某些食物链,如树→虫→鸟,其数量金字塔可能如图甲,C错误;

D、生态金字塔表示不同营养级上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的关系,因此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不包含分解者,D正确。

故选:C。

将单位时间内格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生物量金字塔。一般情况下,生物量金字塔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金字塔形。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答案】D

【解析】解:A、图1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A正确;

B、增加图中A生产者、D初级消费者、E次级消费者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在图2中,若生产者有10000kg,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丁最多有10000×10%×10%=100kg,C正确;

D、图2中的生物包括图1中的A生产者、D初级消费者、E次级消费者,不包括B分解者,D错误。

故选:D。

分析图甲:A和C之间是双箭头,而且BDE都有指向C的箭头,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④表示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作用.

分析图乙: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戊→甲→丁,戊→己→甲→丁、戊→庚→丁.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答案】A

【解析】解:A、振动频率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A错误;

B、特殊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利用的是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C正确;

D、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且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中的有些就是利用信息来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A。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掌握信息传递的作用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D

【解析】解:A、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是一种化学物质,所以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

B、题干中显示这种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显然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B正确;

C、由于该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即提高了死亡率,进而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C正确;

D、植物的自毒现象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性状,所以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故选:D。

1、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掌握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答案】D

【解析】解:农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是农作物,一般分层现象不明显,且农作物是一年生植物(半年或者更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群体有分层现象,而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对阳光分层利用更合理有效。

故选:D。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本题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2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最低的水域,所以2是北冰洋的特有种。5生活在盐度和温度都适中的水域,所以5分布最为广泛。

故选:D。

据图信息分析可知鱼的分布信息为:1生活在温度最高,盐分最低的水域;2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最低的水域;3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适中的水域;4生活在温度较低,盐分较低的水域;5生活在盐度和温度都适中的水域。

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示意思,就要学好数学中的坐标轴的意义,需要同学们能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13.【答案】A

【解析】解:A、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但是能听到别人讲话,A错误;

B、主要负责人的音乐、绘画和空间识别的大脑功能区域是右半球,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聋哑人首先要通过视觉中枢看到手语老师的“手语”,再将舞蹈表现出来,故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C正确;

D、聋哑人的大脑皮层正常,仅是听力障碍,只要将声音信息转变成可以被聋哑人接受的信息,聋哑人也会有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D正确。

故选:A。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2、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聋哑人首先要通过视觉中枢看到手语老师的“手语”,将“手语”对应为一定的意义,这与语言中枢有关。

本题考查大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级中枢的分布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14.【答案】B

【解析】解:A、初期O2充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迅速繁殖,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正确;

B、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CO2,泡沫的产生主要与CO2有关,B错误;

C、发酵后期,如果密封不严,会使啤酒变酸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C正确;

D、在制作啤酒的过程中,发酵液具有缺氧、呈酸性的特点,可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5.【答案】B

【解析】解:A、发酵工程的过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A正确;

B、选育菌种的方法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常规菌种,另一种是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或者诱变育种获得工程菌种,B错误;

C、发酵工程的发酵装置足够大,必须接种足量的菌种才能保证其产量,因此接种前要进行扩大培养来增加菌种的数量,C正确;

D、发酵工程的产品有两种类型,如果发酵产品是菌体本身,可以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如果发酵产品是代谢物,需要根据其性质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分离提纯,D正确。

故选:B。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本题考查发酵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发酵工程所用菌种的选择要求,考生识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应大小相同,A正确;

B、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温、水质及饵料等条件应一致,B正确;

C、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用一只蝌蚪进行一次实验,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排除生物因素的干扰,不能令人信服,C错误;

D、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验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熟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春天气温回升,草原上的草数量增加,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A正确;

B、一夜的风雨过后,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海棠树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B错误;

C、暮春三月,江南绿草遍野,树上各种花朵盛开,成群的黄莺到处飞翔,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C正确;

D、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本题结合古代诗句考查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8.【答案】D

【解析】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

故选: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的功能,在物质的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中。

19.【答案】D

【解析】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正确;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

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1483-126=1357(J•m-2•a-1),C正确;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D。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0.【答案】A

【解析】解: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正确;

C.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正确;

D、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但为了保护即将灭绝的动物,最好是易地保护,D正确。

故选:A。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本题考查种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A

【解析】解:A、要获得转基因菊花,可以选择菊花叶片细胞作为受体细胞,但不能选择桃蚜细胞作为受体细胞,A错误;

B、Ti质粒的T-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这一特点,构建表达载体时,应该将目的基因GNA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B正确;

C、菊花外植体产生的酚类化合物能吸引农杆菌移向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C正确;

D、已知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的表达产物能有效抑制桃蚜生长,故应用抗虫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菊花对桃蚜的抗性及抗性的程度,D正确。

故选:A。

1、菊花是一种双子叶植物,桃蚜是害虫。科学家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了转GNA基因菊花,可知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是目的基因,受体细胞为菊花细胞。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答案】D

【解析】解:A、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过程②需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不需要TaqDNA聚合酶,B错误;

C、过程③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DNA的感受态细胞,C错误;

D、过程④可利用PCR技术鉴定CarE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解: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mRNA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操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3.【答案】C

【解析】解:基因工程包括四个步骤,依次是①目的基因的筛选和获取、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因此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操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4.【答案】B

【解析】解: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A正确;

B、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B错误;

C、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C正确;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

故选:B。

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图示所代表的过程。

25.【答案】D

【解析】解:A、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其中一道屏障,A错误;

B、排卵就是卵细胞从卵泡中排出,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

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在卵巢和输卵管中完成,C错误;

D、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卵细胞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细胞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D正确。

故选:D。

受精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

准备阶段,精子获能,刚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准备阶段,卵子的准备,动物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卵细胞形成过程,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场所在卵巢;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在输卵管中。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内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6.【答案】D

【解析】解:A、构成重组细胞时需将体细胞核移植到MⅡ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A正确;

B、将重组细胞培养成胚胎时,气体环境中的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B正确;

C、重组细胞需在添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C正确;

D、常选择桑葚胚或囊胚用于胚胎移植,其易与胚胎受体子宫建立组织联系,D错误。

故选:D。

1、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胚胎移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明确胰岛素基因在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但只在胰岛B细胞中才表达,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1、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该个体全部的基因,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如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才表达。

2、探针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进行标记的已知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可用于核酸分子杂交以检测目标核苷酸序列是否存在。

【解答】

A、该人胰岛A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因此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分子,A错误;

B、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可以转录形成相应的mRNA,因此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分子,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在胰岛A细胞中不表达,因此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不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分子,C正确;

D、该人肝脏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因此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分子,D错误。

故选C。

28.【答案】C

【解析】解:A、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用的是显微操作法,而不是显微注射法,A错误;

B、皮下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采用的是电刺激,B错误;

C、重组细胞需在无毒、无菌的发育培养液(含有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血浆和血清等)中培养,C正确;

D、克隆猫的产生说明动物细胞核有全能性,由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也存在遗传物质,因此克隆猫的性状与供体猫的性状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1、动物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其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

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1)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难度不大。

29.【答案】B

【解析】解: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脑卒中患者的脊髓正常,因此脑卒中患者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因为大脑皮层具有认知、言语等功能,而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皮层受到了损伤,故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B正确;

C、语言功能和逻辑思维通常都由大脑左半球负责,C错误;

D、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自主神经系统,因此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0.【答案】B

【解析】解:A、下丘脑中存在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A正确;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有水平衡调节中枢,C正确;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本题考查了下丘脑在稳态调节过程中的生理功能,考生要能够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同时识记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31.【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

,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

;作为碳源、作为能源物质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等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含氮物质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KH2PO4和Na2

HPO4构成缓冲液,可维持培养基的pH相对稳定;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种类及功能;识记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2、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解答】

(1)细菌分解尿素是由于细菌体内合成脲酶的结果,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而不是生产者,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CO2作为碳源合成有机物。葡萄糖通常既作为碳源,也可作为能源,作为碳源可转变成其它有机物。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而其他两组都含有含氮物质NH4NO3,因此不能选其他两组。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KH2PO4和Na2HPO4构成缓冲液,可维持培养基的pH相对稳定;KH2PO4和Na2HPO4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故答案为:

(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

,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

;作为碳源、作为能源物质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等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含氮物质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KH2PO4和Na2

HPO4构成缓冲液,可维持培养基的pH相对稳定;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32.【答案】(1)雪兔;140000

(2)捕食;可食的食物增加;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60000;晚于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生态平衡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