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使至塞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使至塞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使至塞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使至塞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3课《使至塞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黛玉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使至塞上——王维主备人:王嘉欣审核人:初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3.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意境美。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又因其常以禅入诗,故有“诗佛”之称。王维擅长绘画和各种诗体,诗歌尤以五言诗著称,多咏山水田园,体物精细,状写传神。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历史背景

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吐蕃,王维奉皇帝之命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解读文题:使至塞上使:出使至:到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同时也表现了诗歌描写的是塞外之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作者:王维)——五言律诗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与节奏注释:1.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2.问边:慰问边关守军。3.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臣身份。4.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此比喻远行之人。5.胡天:胡地的天空。胡人居住的地方。6.孤烟:指烽烟。古时边塞报警的信号。多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不易被风吹散。7.长河:指黄河。8.候骑(jì):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9.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译文】:(我)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途中经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浩瀚的沙漠中孤烟直上,横贯的黄河上落日浑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告诉我统帅正在燕然前线。整体感知: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征蓬、归燕、大漠、孤烟、长河、落日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什么内容?“单车”这词又透露作者怎样的心情?首联叙事—-出使边塞交代了出使任务“问边”和已到的地点“居延”。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单落寞。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选取了什么意象?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意象?

征蓬:写内心深处的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归雁:交代了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流露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写法:借景抒情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即景设喻,借景抒情)长河落日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你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1.图画的构图美。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图画的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3.图画的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4.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5.景物美“大”,沙漠浩瀚无边,写诗人开阔的胸襟。“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直”,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其喜爱之情,侧面烘托了作者的孤寂情绪。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用“燕然”这一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化用典故,化用了东汉窦宪燕然勒功而返的典故。巧妙地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流露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尾联叙事——战事繁忙小结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叙事抒情内心抑郁绘景塞外风光叙事战事繁忙情由事发出使边塞景由事终主旨:1.流露出作者被排挤在朝廷之外的孤寂、飘零之感。2.暗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3.抒发了作者对雄奇壮美的塞外自然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4.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写法归纳:1.比喻,借蓬草自喻,写出了作者漂泊在外的飘零、孤寂之感。2.用典,化用典故。流露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3.借景抒情。中考链接: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