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新课件教育_第1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新课件教育_第2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新课件教育_第3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新课件教育_第4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新课件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唯有落下的热泪。……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贾国荣《冰心的遗憾》为什么九十四岁高龄的冰心老人,要在1994年,痛心疾首地写下“不要忘了甲午海战“这句话,1894年的甲午中日海战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新授战前的清政府新授新授1894年

农历甲午年甲午中日战争新授明治维新以后(制定大陆政策)日本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蒙古中国亚洲世界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新授三、甲午中日战争:1、借口:2、爆发:3、经过:1894年(农历甲午年)新授黄海海战丰岛平壤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国别参战军舰数量装甲情况总排水量(吨)平均航速(海里/小时)鱼雷发射管数火炮鱼雷艇数装甲非装甲总数21厘米以上20厘米以下中国12573446615.3427195231722日本12394084016.3336268112570新授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1887年7月23日建成。该型军舰是当时北洋舰队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高速航行中的“致远”舰新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撞击日本吉野舰新授吉野舰日本海军主力巡洋舰,排水量4225吨,有火炮34门,其中15公分速射炮4门,10.12公分速射炮8门。该舰在黄海海战中,为日本常备舰队旗舰。新授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人民海军中命名为“世昌”的军舰新授三、甲午中日战争:1、借口:2、爆发;3、经过:甲午海战(黄海海战)邓世昌新授黄海海战与邓世昌邓世昌新授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致远舰弹药将尽,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捐躯。新授议一议:①黄海海战中,谁先退出战场?②谁胜了?③李鸿章的命令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日本日本北洋海军“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內,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新授旅顺威海卫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日军侵入旅顺市街道的情景日军在侵占旅顺后,血腥地屠杀中国人民旅顺大屠杀新授三、甲午中日战争:1、借口:2、爆发;3、经过:甲午海战(黄海海战)邓世昌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5.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新授②时间:《马关条约》③地点:①人物:④主要内容:1895年日本马关(的春帆楼)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阅读课文回答:战败后,清朝派谁去签订《马关条约》?这个条约是哪一年在哪里签订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新授李鸿章伊藤博文人物资料新授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设厂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通商加剧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债赔款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赔款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割地危害主要内容新授开设工厂开放口岸赔款割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100万银元2亿两白银东南沿海五口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长江流域)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比一比练习德、法、沙俄“不满”(?)中国付出“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总结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想一想:清政府为什么战败?战前:不作认真准备战中:避战自保,消极迎敌万寿庆典,挪用军费如此腐败,此战岂能不败?总结教训和启示: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总结谈一谈:

你知道邓世昌血战黄海的故事吗?邓世昌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作业历史根源1、甲午战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2、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探索失败,救亡图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新授鹰代表美国蛙代表法国虎代表英国太阳代表日本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戊戌变法资料卡片1、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华危机民族空前严重2、代表人物:3、支持者:4、拉开序幕的事件:5、过程:6、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7、影响:8、结果: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光绪帝“公车上书”新授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序幕

酝酿和开展高潮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办学堂印行书刊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为首发动)(1898.6.11—9.21)计103天,也叫“百日维新”“公车上书”(1895)新授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要变法图强。新授新授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新授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法,澄清吏治。经济方面: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方面: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新授新授变法措施的作用:1、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2、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3、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变法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法,澄清吏治。经济: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教育: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新授西太后弄权政变“六君子”人头落地

——变法失败新授囚禁光绪皇帝戊戌政变捕杀维新派人士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法全部被废除。时间:1898.9.21新授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新授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新授“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你们如何看待他的选择?谭嗣同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新授各抒己见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新授

爱国——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启蒙——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结论——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评说历史(戊戌变法的影响)新授课堂测试:请同学们填写出戊戌变法中的四位历史人物。为走救国之路,——————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慷慨就义。康有为光绪帝慈禧太后谭嗣同练习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两次运动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希望中国富强,是爱国表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惜的是我们只是学习了一点皮毛,没有像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那样从本质上学习西方,这就是我们失败的一些原因。如果说洋务运动像李鸿章所说是给“破屋”贴几张报纸,戊戌变法则是给这个“破屋”换换屋顶和柱子而已。以史为鉴,给后人一个重要的教训:要想中国强大,靠表面现象(简单地学习外国科技和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做任何事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依然走上了革命道路。总结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迥然不同。日本很快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维新变法运动却最终失败。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试从两国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探讨中日两国一败一成的原因。探究性学习(课外)作业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7年7月29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渡过黄河,收到一份毛泽东亲自起草的AAA级(最急的)绝密电报,得知“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刘、邓立即复电中央,表示用10天做千里跃进的准备,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挺进大别山·过黄泛区》毛主席、朱德在延安国民党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130万武器装备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又有美军支援的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人1亿多人拥有地区大城市和绝大部分的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和偏远地区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的力量比较情况一、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连连损兵折将。1946.6----1947.2:歼敌70多万。在全面失败进攻失败后,蒋介石转入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解放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我军的作战方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集中优势兵力,选择薄弱或孤立之敌,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

——毛泽东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图为1947年4月的《美亚杂志》和5月的上海《文萃》杂志刊登此谈话的期刊封面。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为部队夜渡黄河。一、挺进大别山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为什么在解放区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刘邓大军要千里跃进大别山?国民党对陕北、山东发动重点进攻以后,陕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严重破坏,解放区的供给都发生严重困难,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既可以缓解解放区的军事和经济压力,又可以对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进攻。大别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刘伯承登上大别山的三角峰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陈谢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1947年8月22日开始陈毅、粟裕大军发展豫皖苏解放区——1947年8月开始

陈赓将军1946年,陈毅与粟裕的合影2、三路大军逐鹿中原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到1948年6月已歼敌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动被迫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进行重点防御。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陈毅、粟裕大军发展豫皖苏解放区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948年秋战略决战前国共两党力量对比项目国民党共产党军队由430万下降为365万,其中一线兵力仅174万由127万发展到280万人口不到3亿1.68亿国土面积——235.5万平方公里形势士气低落,遭到各阶层人民强烈反对,处境孤立基本完成土改,农民革命生产积极性高涨,后方巩固,各阶层人民支持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发起了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关内的退路。图为东北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二、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东北敌军卫立煌集团共55万人,分别被我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共30万人,防守沈阳地区,作为防御中枢集团,以确保沈阳并伺机增援长春、锦州;万人,防守长春的有10万人,锦州、锦西地区有15万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联系。敌军企图集中兵力,重点守备,以牵制东北我军于关外,如形势不利即撤至关内。当时,国民党军既想撤出东北,又不甘心丢失东北,正处于举棋不定。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9--1948.11)东北解放军长春沈阳营口锦州2、淮海战役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1948.11--1949.1)碾庄双堆集徐州陈官庄华东解放军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了。解放军首先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图为华东野战军突围碾庄外壕。1948年12月初,中原野战军在东北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图为被摧毁的黄维兵团汽车防线。1949年1月初,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几天之内,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结束。图为歼灭杜聿明集团后的战场。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解放军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天津守敌发动总攻,次日下午解放天津。3、平津战役战略决战大同石家庄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

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1949、1、31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图为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出城接受改编。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战役时间参战部队主要地点歼敌人数结果辽沈战役1948.9—1948.11东北解放军锦州、沈阳一带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11—1949.11中原、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55万多人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