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珊与郑珊交游考_第1页
郑珊与郑珊交游考_第2页
郑珊与郑珊交游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珊与郑珊交游考

一、黄内部的指导作用1988年1月6日,香港《海外华报》发表了郑克勤的文章。“中国太平天国的著名绘画家黄涌非常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黄鹏在清末的安徽油亭去世。”黄宾虹自幼爱画,已20年华虽常有习作,但苦于无名师指导。1858年黄宾虹充当两淮盐运使署的录事(文书)时,时著名画家郑珊客扬州以画会友,黄闻之大喜,遂自投门下,执弟子礼,从郑珊学画。学画期间,黄宾虹亲见师年已垂老,且早享盛名,但勤奋异常,时有夜读到东方发白,有好画过目必认真笔录或摹写,使黄深受感动,并以师为楷模,苦学不辍。从郑珊学画期间,郑珊授宾虹作画“实处易,虚处难”的六字诀,黄初时尚不能领会,经再三求教,方领其大略,以后,黄将此六字秘诀加以发挥,作为毕生画之座右铭。二、用画艺术求画,创作二郑画作郑珊号雪湖,80岁后又号野桥,弟郑琳号牧山,较兄约小10岁,回族,祖籍河南荥阳郡,后迁入安徽六安,元末时迁到安庆。郑珊生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故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除夕,享年88岁。郑琳终年79岁。二郑自幼家道清寒,仅受过一年左右私塾教育,17岁时郑珊开始以挑担卖蒸糕(当地称为粽儿糕)为生,在此状况下生活了约10年,卖糕之余坚持自学书法、唐诗、古文并对画尤为爱好。常自励:“生而为人,岂能与草木同朽,誓学过人之长,以不负此生”,并立志攻画。在卖糕的10年中,行至裱画店前辄停步不前,专心注视古今名人书画,回家后默默摹拟。由于卖糕时专心习书画,致生意清淡,受到父亲责备。20岁后父亲去世,二郑仍苦学不止,数年之后,日有进展,逐渐有人登门求画及购买作品,致二郑由业余爱好而转向卖画途径。某日为当地著名书法家、诗人胡竹芗及教亲端木二先生所见,胡对书画鉴赏水平极高,见后异常惊喜,认为二人乃罕有的天才画人,自此相识后便结为文墨至交。在结交若干年中,胡鼓舞并激励二郑在绘画事业中取得成就,大约40多岁的郑珊所绘之梅已被赞有宋心相补之笔意。郑珊54岁时,二郑的画艺已臻成家阶段,并经常到武汉、芜湖、扬州等地以画会友。一次去扬州途经芜湖时,得见铁画艺人王冶人正锻铁制画。郑琳对王的制作过程仔细观察,再经冥思苦索,参悟出指头画的技巧与艺法,此后开始创作指头画,使从高其佩、朱伦瀚后失传已久的指画技艺,又在我国画坛重放异彩。郑琳在72岁时所作“春江水暖鸭先知”横披,现群鸭振翅扑水,姿态各异,岸边古柳垂丝,间杂花鸟蛙虫,,极饶情趣。此画现存其南京后代郑式侨处。约在郑珊54岁时,携画武汉看子,适遇以画闻名的丁潜生(峻),丁认为郑珊作品是当代罕见杰作。以后丁潜生调安庆候补道时,丁与二郑成为密友,当郑琳完成人物、花鸟或指头山水画后,丁认为满意时,常就墨拈笔署上“潜生丁峻戏笔”,后人辨别丁潜生作品时,遇此款式,即知是画为郑琳的手笔。郑珊75大寿时,丁潜生亲书“江南布衣二郑”横匾,悬于二郑住屋“盛唐山馆”厅外正中。郑珊80岁后梦一老人赠诗“欲到无穷处,须当过野桥”,故80岁后的郑珊又号野桥并镌图章印于画上。郑珊故后,家人在去扫墓路途,见有一“野螺桥”,于是郑琳即周围景色,绘成“野桥图”并征集生前亲朋与知名诗画友人题咏成册。三、清逸文士,现为刘烟客画《图录》《清季仿真》郑珊的绘画以山水、墨梅为主,并擅长人物花鸟、博古等,是晚清时期一位全能的画家,其遗作大小画幅不少,十之八九均署有干支纪年,可以依此探索其山水画的演变过程。郑氏早期沿袭我国当时画坛盛行的虞山派这一传统,从王石谷入手,五六十岁后遂致力王烟客、王麓台,逐渐上溯至倪云林、黄子久,并恣意临摹宋、元、明各大家名作,博采其众长,所遗创作或临摹画稿中均表现致力这方面功力的深湛,一丝不苟,郑珊擅长的青绿山水,运笔显真,深得黄子久与王烟客设色点染之妙。郑珊60岁以后,曾游黄山,蹑桥担登,攀险越阴,搜函、探奇、涉险,遍历36峰,绘24幅的“黄山图”册页计两部,据传其中一部曾为黄宾虹收藏在沪。郑珊游黄山作画早于刘海粟先生约100年,这是中国穆斯林的一个贡献。嗣游黄山归来后,特镌刻“黄海云曾伴雪湖”的方印,自如其作画的意趋由法古人上升到师造化的境界,67岁的郑珊其用笔皴方,勾勒有时兼用倪云林笔意,在细巨画幅中,令人深有清逸之感。80岁后的作品意境更高,毫无草率、颓衰迹象。黄宾虹认为:郑氏80岁后的笔墨大都从龚半千意境中蜕变而出。所画通幅运用积墨与多层次的烘染,峰岚林壑皆有蓊郁深邃之感。此阶段郑珊的山水画已达吸取了各家之长,皆备于益我的融汇贯通时期。二郑之事除怀宁县志与安庆府志有记载外,据郑克勤先生为写安庆回族史考查,清《画征录》(可能是续编中)及《历代画史内传》对其成就有所评价。二郑遗作除其后裔郑式侨、郑希侨尚有收藏,其他至亲所藏之画均在抗日战争中,安庆沦陷而毁去。式侨视所藏之画为生命,据悉毋机轰炸时,其别物不携,只抱藏画躲日机空袭。现存绢本表绿山水(仿王麓台)、竹鹰独立图、梅花册页一部、山水册页一部及若干扇面。安庆南关内清真寺的明德堂内曾挂有二郑山水画二幅,10年动乱中失去,诚为可惜。现安庆市图书馆及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民族处尚保存数幅珍品。四、苏氏之文学之文从郑珊学画的有:次子子惠(瀛),自幼待侧,工山水,因中秀才后,从事教育,作品不多。侄朗峰(恩泽),郑琳子,自幼学习较久,出笔均有麓台笔致,善具气魄,唯去世较早,作品亦少。次孙旭林(照出),善山水,得力于石谷,兼喜烘染。外孙余楚江(湘),号野杭,能山水,善梅墨,颇得郑珊真传,中年时即坚持自定日课一页,虞山派各家笔墨均常不懈临摹,创作亦多。在二郑之后噪声于皖中、沪、汉者首推野杭。此外尚知,陈昔凡字衍庶,怀宁人,陈独秀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