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

——鉴赏作品的形象授课人:李旭古代诗歌鉴赏评价1古代诗歌鉴赏评价

——鉴赏作品的形象

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2003年高考《考试说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春夜洛城闻笛【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3古代诗歌鉴赏评价

——鉴赏作品的形象

一、初步理解诗意,扫清鉴赏障碍。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一、初步理解诗意,扫4注:①这首诗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又名梅岭。②阳月,即农历十月。③陇头梅:语出南朝梁时诗人陆凯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5

《题大庾岭北驿》阅读思考:①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②诗中的“至此回”说明了什么?“江静”、“林昏”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特点?③“应见陇头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大庾岭北驿》6

一、初步理解诗意,扫清鉴赏障碍。3.破译典故

2.抓住关键词1.阅读标题注解4.联系作者生平、思想、创作风格一、初步理解诗意,扫清鉴赏障碍。3.破译典故7①概括诗歌的内容: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柳宗元:《渔翁》

陆游《书愤》《示儿》

②标识诗歌类别:李白《赠江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赠(送)别诗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李白《越中揽古》咏怀(古)诗

杜甫《咏怀古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①概括诗歌的内容:

②标识诗歌类别:李白《赠江伦》8二、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意境。1.形象意象意境

形象: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更多的是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感情,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意象:诗中所描绘的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景物。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是意与境的统一。二、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意境。1.形象意象9

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借助于一些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来表达感情,我们称之为特殊意象。比如:柳——惜别、挽留

黄鹂、喜鹊——欢快、喜悦松竹梅——坚毅、清幽

鸿雁、征帆——思亲、漂泊菊——隐逸、顽强

乌鸦(寒鸦)——荒凉、阴冷牡丹——富贵

杜鹃(子规)——哀伤、悲痛莲——高洁

蟋蟀——怀故、思乡玉壶——纯洁

骏马宝剑——杰出人才月——思乡、怀人斜阳——荒凉、破败秋——愁情、别绪望春草——情丝牵连不断黍离、麦秀——昔盛今衰

————中国古代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艺术心理

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借助于一些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来表达102.品味诗歌意境,感悟意境的传情效果

①把握意境的色彩、色调。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该词作于元丰五年十二月,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2.品味诗歌意境,感悟意境的传情效果①把握意境的色彩、色11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②想象联想,寻找跳跃的意象间的联系约客②想象联想,寻找跳跃的意124。鉴赏思维的一般规律:

①整体感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4。鉴赏思维的一般规律:①整体感知,“词不离句,13

主观作答的基本要求:

就问作答,选好角度.

2.语言简明、准确,力求生动有文采。

1.精心构思,组织材料

切忌面面俱到,游离散漫主观作答的基本要求:就问作答,选好角度.2.语言14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二年,即作者离开长安后的第十年。思考:1.诗歌一、二句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用“尽”、“闲”两字写出了一种

的意境。2.诗歌三、四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独坐敬亭山思考:15

16

渡湘江

(唐)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迟日:“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17例一:第一句借重游旧日之地,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第二句以春花鸟鸣与自己的遭遇作比,更突出心情的惆怅。第三句更是再次写自己被流放的心情。第四句中“不似湘江水北流”暗写水流无情人有情,虽然自己在流放途中,但仍然想念自己的家乡。由此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例一:18

例二:读完杜审言这首《渡湘江》,第一感觉是情中有景,景中生情,情景的交融晓畅自然,丝毫没有做作感,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共四句,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的“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哀痛,又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落寞与无奈,远走他乡的悲思愁绪一触而发。第四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更是抒情不露声色,寓情于景,借湘江北去表达了自己怀念京国的感情。这不愧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佳作。例二:19

例三:

在本诗中,反衬手法的运用犹为出彩。“迟日园林”本是充满着诱人的春色,“今春花鸟”本是红花绿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