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开放二十年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_第1页
沿边开放二十年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_第2页
沿边开放二十年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_第3页
沿边开放二十年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_第4页
沿边开放二十年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沿边开放二十年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1992年,国务院确定中国北方边境为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加快。经过20年的蓄势积淀,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今天的满洲里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功勋口岸,更以先行先试、率先崛起、关注民生、共享繁荣的积极战略为依托,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为主脉,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口岸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1年,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1亿元,是1992年的39.5倍,年均增长21.3%。全市人均GDP达到6.16万元,是1992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6.8%。按当年汇率人均GDP折合9800美元,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800美元。20年来,满洲里市始终站在时代发展最前端,紧紧把握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促进地区繁荣,经济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口岸经济立体化建设初见成效,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各项措施扎实推进。满洲里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992年的11∶55∶34调整为2011年的2∶29∶69,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同时,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并逐步摆脱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化工业日益发展壮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沿边开放20年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2011年,满洲里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92年的17.9%提高到76.6%,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1992年的16.3%提高到8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1992年的7%提高到94.7%。沿边开放20年,满洲里市财政收入增长可概括为总量增多,可用财力增强,口岸经济的活跃发展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2011年,满洲里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亿元,与1992年相比,年均增长21.1%;税收收入完成15.7亿元,是1992年的45倍,年均增长21%;财政支出达到28.2亿元,是1992年的65.6倍,年均增长23.3%,有力地保障了民生支出。二、口岸开放结构较广,投资总量持续扩20年的沿边开放,为满洲里市的发展注入了腾飞的动力。逐渐形成了贸易、运输、仓储和金融等综合发展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体系。20年来,满洲里对外贸易由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铁路运输发展成为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化运输体系及相当规模的换装、通关能力,特别是近10年来,满洲里的口岸通关环境和通关能力大幅提升,促进了口岸外贸经济的蓬勃快速发展。自2006年,满洲里口岸过货量突破2000万吨以来,2011年,更是克服原油进口订单取消的不利影响,全年口岸过货量达到2660万吨,占自治区总量的43.1%,是1992年的11.5倍,年均增长13%。2008年,满洲里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108亿美元,为国家创造了92.7亿元的关税收入。2011年,满洲里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在逆境中完成63.3亿美元,创造了48.4亿元的关税收入,外经贸企业成为经济活跃的主体。与俄罗斯、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边境贸易关系,在口岸经济带动下,2007-2008年,满洲里市外贸企业超过500家。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扩大,投资已涉及木材精深加工、房地产开发、汽车组装、生物制剂及餐饮娱乐等行业,与俄蒙广泛开展了建筑施工、森林采伐、农业种植、铁路换装、木材加工、炼钢轧钢等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十一五”时期,满洲里累计审批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243个,合同金额达到4643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境外投资和劳务输出规模进一步扩大,16家企业的境外投资获得商务部批准,11家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取得了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沿边开放以来,满洲里市打破了以往国有资本单一投资的局面,投资主体呈现公有制经济与外资、港澳台及私人等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平分秋色的多元化格局,投资总量迅速扩大。20年间,满洲里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0.7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2亿元,是1992年的35.7倍,年均增长19.6%。2011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40.7%,2011年底,全市有实际业绩的外贸企业达到280家。三、商业市场成熟沿边开放20年来,满洲里市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骨干企业发展为支撑,坚持扬长补短,实施优势互补,努力构筑支柱产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满洲里将加工业作为“立市工业”,加大扶持力度,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快全市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业战线经过调整显现活力。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0.1亿元,是199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九五”时期最低点18%提高到2011年的26%,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20年间,满洲里市贸易总量实现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35亿美元,与1992年相比,年均增长20.1%。贸易发展方式由过去单一的边境小额贸易发展为现在的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贸易、外商投资等多样化的贸易方式,贸易市场全球化,贸易产品日益优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满洲里市把商业市场发展的模式定位于以规模化、专业化和零售业为主,加大投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富豪商厦、维多利亚购物广场、大龙国际家具城等一系列大型购物广场,形成了满洲里市豪华商业区格局。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商业市场28处,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5家,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餐饮业营业网点1988个,住宿业营业网点749个,星级宾馆15家。2011年,满洲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7亿元,与1992年相比,年均增长20%。其中;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立体化口岸运输体系初步建成,累计投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7.5亿元。海满铁路复线建成运营,新国际货场建设全面铺开;新公路口岸投入使用,实现24小时通关;西郊机场达到4D级标准,国际航空口岸正式通航,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化口岸运输功能得以发挥。城市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8亿元。301国道实现升级改造,完成通湖大道、中央大街、外环路、机场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公路总里程达到418公里;现代通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2011年,全市货物运输量达3902万吨,旅客运输量达192万人;市内固定电话用户3万部,移动电话用户25万部,国际互联网用户3.3万户。1992—2011年,满洲里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3.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92年的9.4%提高到2011年的18.9%。2005年以后,满洲里商贸建设开发步伐加快,世纪广场、国际商贸中心、满洲里购物中心等相继建设,销售单价大多在8000元/平方米以上,销售周期短、投资回报高。20年来,满洲里市金融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国有股份制银行业务进一步扩大,国际汇兑业务由跨国周转第三国家变为直通,业务环境得到改善,业务流通程序更为便捷。地方性商业银行进驻满洲里市,小额贷款公司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对活跃满洲里市金融环境,带动民间游资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2011年,满洲里市银行存款高于银行贷款,银行存款余额高达148亿元,银行贷款余额56亿元,与1992年比,年均分别增长19.5%和15%。2011年,满洲里市保险企业保费收入达2.1亿元,是1992年的35倍,年均增长19.5%。满洲里市旅游业起步较晚,1991年,经国家批准中苏边境开展旅游业,当时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主要是以接待为主。到1992年,满洲里市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来发展,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借助沿边开放的有利政策,伴随国际贸易旅游城建设、开发开放实验区的设立,满洲里市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个边陲的小城在中国北部边疆绽放出独特的风采。2011年,全市边境旅游人数61.4万人,是1992年的54.8倍,年均增长22.3%;国内旅游458万人次,是1992年的416倍,年均增长35.2%;旅游创汇2.43亿美元,是1991年的6750倍,年均增长55.4%;旅游总收入40.2亿元,是1991年的2413倍,年均增长47.6%。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2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满洲里市被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昔日的边陲小城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沿边开放的不断深入,满洲里市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以深化创建工作为动力,以构建宜居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发展与惠民”方针,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9年,被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继包头市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内蒙古城市,更是全国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口岸城市,2011年继续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1年,满洲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1万元,是1992年的11.3倍,年均增长13.6%。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88元和3554元。居民经营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23%,成为工资性收入之后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从无到有比重不断加大,反映出广大居民分享到了沿边开放的成果。2011年,满洲里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5万元,占可支配收入的71.4%;是1992年的11.8倍,年均增长13.1%。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29.9%,比重低于1992年21.3个百分点;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5平方米,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20年来,居民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家用轿车等高中档消费商品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2011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9.2亿元(不含外币);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3.6万元,是1992年的21.2倍。“十一五”时期,满洲里用于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8.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9倍。实施民心工程115项,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菜篮子”工程,每年财政预算列支500万元,丰富了市场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千方百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90元提高到340元。五、开放发展目标沿边开放20年,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工业初级产品比重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需求,也给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新挑战,激励着全市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展望“十二五”,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对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满洲里充满信心。在“先行先试、率先崛起,关注民生、共享繁荣”的主旋律中,坚持“发展与惠民”主题和实施“链接俄蒙、融入东北”战略;在做大经济总量、深化对外开放、培育多元产业、建设精品城市的主攻方向中,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基地、跨境旅游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国际物流枢纽;在不断加强和创新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改善和提高民生质量。到2015年,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形成规模,基本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达到3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达到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五年累计完成6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达到4万元。人均住房面积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户籍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完成国家、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有所下降。全市植被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1平方米。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要优化布局,调整资源配置与空间结构;二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升级,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口岸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实现口岸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三是要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把扩大开放与国内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开放层次,构筑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四是要扩能提效,建设现代化口岸城市。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