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悲赠》中莱维妮娅的悲剧形象_第1页
浅析《悲赠》中莱维妮娅的悲剧形象_第2页
浅析《悲赠》中莱维妮娅的悲剧形象_第3页
浅析《悲赠》中莱维妮娅的悲剧形象_第4页
浅析《悲赠》中莱维妮娅的悲剧形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悲赠》中莱维妮娅的悲剧形象

尤金奥尔是现代美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在20世纪初的美国戏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荣获了四次普利策奖以及193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他中期最重要的作品《悲悼》完成于1931年,为他荣获诺贝尔奖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悲悼》是一部美国现代悲剧,包括《归家》(Homecoming)、《猎》(TheHunted)、《祟》(TheHaunted)三部曲。该剧是以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Oresteia)为创作模板的,并与之保持平行结构。奥尼尔于1926年4月26日在他的工作日记写道《悲悼》是“利用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古代传说情节作为现代心理剧的基本主题”(P381)。故事是发生在1865-1866年期间的新英格兰海港的曼侬别墅中。艾拉斯·曼侬将军在南北战争胜利后返家的第一天晚上被自己的妻子克里斯蒂毒死。从小迷恋父亲的女儿莱维妮娅为了替父报仇,唆使具有恋母情结的弟弟奥林杀死了母亲的情人布兰特(艾拉斯的堂弟)。布兰特死后,极度绝望的克里斯蒂开枪自杀。奥林深受罪恶感的折磨,变得几乎疯癫。他为自己枪杀叔叔以及对姐姐怀有乱伦的爱慕而感到内疚,准备坦白自己的罪行。为了使曼侬家族200多年历史不被玷污,莱维妮娅迫使奥林自杀。而她自己则选择了人间最残酷的惩罚,呆在门窗钉死的别墅里面度过自己的余生,并活着去面对家族的死魂灵。莱维妮娅是贯穿全剧三部曲的中心人物。《悲悼》的原名是《丧服适宜于伊莱克特拉》(MourningBecomesElectra)。从标题可以看出奥尼尔的创作兴趣是在于整个曼侬家族的女儿身上。莱维妮娅是爱与恨、罪与罚的统一体;她既是家族成员的迫害者同时又是家族名誉的牺牲者。她是该剧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本文分析了莱维妮娅这位复杂的女性形象,试图透过女主角的净化作用的视角来挖掘出《悲悼》的内在悲剧力量。一、母亲的救赎莱维妮娅从小就对自己的父亲艾拉斯有一种依恋的爱。她认为父亲才是自己在世界上唯一爱的人。当她拒绝彼特的求婚的时候,她慢慢地说道:“彼特,我不能和任何人结婚。我必须待在家里。父亲需要我。”(P165)她比母亲更爱自己的父亲,认为比起她的母亲来,艾拉斯更需要的是她。她想独占父亲的爱,因此痛恨和嫉妒自己的母亲。她认为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偷走了自己所有的爱。她一直和母亲较量着争夺父亲与弟弟的爱。当她指控母亲拥有情人时,克里斯蒂反驳女儿道:“我明白你,维妮!从你还小的时候,我就留心观察你。你从小就想做你现在正在做着的事情!你想作你爸爸的妻子和奥林的母亲!你千方百计想窃取我的地位。”(P186)莱维妮娅的恋父情结使她在深爱父亲的同时表示了对母亲酷烈的敌意。克里斯蒂这样对奥林说:“在你姐姐眼里,我还不如一个妓女。”(P245)在莱维妮娅与母亲之间,母女关系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莱维妮娅不能嫁给艾拉斯,于是她移情爱上了长得酷似父亲的叔叔布兰特船长,并一心想得到他的爱。克里斯蒂告诉她说:“你自己也想要亚当姆!”(P165)可是当她知道布兰特是女看护玛丽娅的儿子而且又是自己母亲的情人时,她马上由爱转恨。最初当她家的花匠莎斯告诉她布兰特就是那个被她祖父赶出去的佣人的儿子时,她猛然喊道:“不!那不会!上帝不会答应的!那太可怕了。我连想都不敢想……”。(P171)她的家族血统使她的爱情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当布兰特想拉她的手的时候,她带着冷酷的愤怒跳将起来“你别碰我,你竟敢……一个下流女看护的儿子……”(P176)她痛恨布兰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她自己;她也无法原谅布兰特让自己的母亲背叛了父亲。但是她深爱着的是仍是布兰特。在海岛途中,她和船上的大副调情,原因是因为他长得酷似布兰特。在她向彼特表达爱意时,迷乱中脱口说出的还是布兰特的名字。莱维妮娅爱自己的父亲而仇恨母亲;她爱弟弟,并争取他的爱来反对母亲。此时她的爱恨表现为完全的对立。但是这种爱恨到后来又交织在一起。对于母亲,她除了恨还是有爱的。在她和奥林的海岛之行回来后,她声称自己是母亲的女儿。对于弟弟,当他变成越来越像父亲的时候,她憎恨起奥林来:“我恨你!我但愿你死去。”(P329)对于布兰特,她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既爱又恨。在怂恿弟弟杀死布兰特后,她最终仍然忘不掉他。莱维妮娅具有鲜明的个性,她的身上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爱与恨。对于她来说,爱就是恨,恨也是爱。二、清教主义下的犯罪人案清教主义是于17世纪上半叶在新英格兰盛行起来的。对于有着二百多年的曼侬家族来说,清教社会给予他们的有辉煌的家族荣誉,同时也有禁欲思想。曼侬家族的继承者艾拉斯笃信清教,按照清规戒律来压抑自己的性。在他和克里斯蒂结婚以前,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可是结婚以后,他过着节制的夫妻生活。他甚至指责妻子:“你让我占有你的身子,就好像你是我在拍卖场上买来的一个黑奴似的。你使得我在我自己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淫邪的野兽!从我们结婚的第一个夜晚起,你就一直是那样子!……”(P216-217)由于清教强调纯洁的信仰,艾拉斯把正常的爱扭曲成了欲望,并受着罪恶感的困扰。他的禁欲意识使他变得严肃冷漠,从而也导致了妻子对他的不满与憎恨。在充满着浓厚清教氛围的家庭中,莱维妮娅继承了父亲的清教意识,并相信清教中的“原罪”与“人的堕落”观念。一身全黑的衣服以及冷漠的眼光就是她禁欲的象征。在艾拉斯离家去参加南北战争的期间,她认为替父亲监视并且告发母亲是自己理所当然的责任。按照清教主义的教规,“通奸”是“十诫”之一,是为社会所不能容许的。克里斯蒂与布兰特之间的爱情被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莱维妮娅希望看到克里斯蒂“因为淫邪而受到惩罚。”(P185)她强烈地要求母亲丢开布兰特,永远不要再见他。她警告母亲道:“在爸爸面前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妻子,补偿你对不起的地方”。(P186)当莱维妮娅发现母亲为了能和布兰特远走结合害死自己的父亲以后,她披着清教公理、正义的外衣对母亲的“通奸”与“谋杀”这双重罪行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她说服奥林站在自己这边来支持自己,并通过隐曲的方式来对母亲施以报复。她让奥林与自己一起跟踪母亲到船上,让弟弟看到母亲对他背叛的情形,即母亲打算与布兰特逃到属于奥林和母亲的幸福岛上去。出于嫉妒与愤怒,奥林枪杀了自己的情敌。杀死布兰特,就等于剥夺了母亲生存的最后希望。在三部曲的前两部中,莱维妮娅坚决地维护着家族利益以及清教伦理,成了紧追着通奸犯与谋杀犯的复仇女神。作为家族荣誉的维护者,在清教主义的庇护下,她对布兰特和母亲作出了死亡裁决。在第三部《祟》中,奥林不堪忍受沉重的负罪感准备要招认自己的罪行并接受法律的裁制。莱维妮娅责备弟弟是个懦夫,她认为“没有什么要忏悔的!只有公道的裁判!”(P329)为了不让弟弟玷污家族荣誉,莱维妮娅把他关在房子里面,紧紧地控制他。她对奥林说道:“你不应该活着!你要不是懦夫,你会自尽的。”(P329)精神崩溃的奥林用枪自杀了。于是她不自觉地再一次充当了家族罪恶与诅咒(清教意识)的维护者。三、家族死人后的家族“死”曼侬家族的罪恶始于祖辈。老艾比与自己的弟弟大卫同时爱上了曼侬家的女看护玛丽娅。但是她选择了大卫,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布兰特。出于嫉妒,艾比打着家族血统的旗号把大卫和玛丽娅赶出了住宅,并剥夺了大卫的财产权。他在狂怒中烧掉了旧宅,并诅咒着在同一块土地上建造了这座新的曼侬别墅,也就是憎恨与死亡之宫。正是玛丽娅成了曼侬家族整个爱、恨以及复仇的循环链的起源。曼侬家族的男性成员艾拉斯、布兰特以及奥林长相相似;同样玛丽娅、克里斯蒂以及莱维妮娅也惊人地相似,都有金色的漂亮头发和又大又深的蓝眼睛。由于家族相似性,家族罪恶不断地恶性循环。于是在《悲悼》前两部中的家庭罪恶的追逐者莱维妮娅在第三部中又变成了被追逐者,始终被鬼魂所困扰。莱维妮娅和奥林从海岛旅游回来后,她无论从外表还是从心理上都发生了改变,变得越来越酷似自己的母亲。而弟弟却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曼侬家族的人。莱维妮娅换掉了以往黑色的衣服,而穿上了花衣服,并且内心也像母亲一样渴望肉体欢乐。现在她自称只是“半个曼侬”。她对彼特说道:“我想体验爱情!爱情是太美了!”(P308)那些诚实而纯洁的事物如船和海唤起了她追求自己幸福的欲望。当她找到自己的爱情,正打算嫁给彼特并忘掉过去的时候,却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奥林在自杀之前写下了整个曼侬家族的罪恶,从祖辈艾比讲起,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莱维妮娅的事情。为了阻止莱维妮娅嫁给彼特,奥林在死前把所写下的家族罪恶史交给了彼特的妹妹海丝儿。当奥林自杀后,海丝儿威胁莱维妮娅要把他所留下的信封里的东西交给彼特。此时莱维妮娅发现她怎么也摆脱不了家族的死魂,她哀叹道:“死人!为什么死人不死呢!”(P329)过去的一切都潜在地制约着她,死人最终没有放过莱维妮娅。她成了家族罪恶的最后牺牲者。四、曼不同的悲剧类型曼侬家族的生活背后隐藏着无法抗拒的力量,对于他们来说等待死亡或者自觉地选择死亡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具有死亡情结:“生命就是死的开始。初生就是死去。死就是生。”(P209)可是选择死亡就等于逃避惩罚。整个家族的罪恶不断滋生循环,是因为“爱就是为了罪孽而爱罪孽,生出了更多的罪孽。”(P323)为了阻止家族罪恶蔓延到后代持续下去,莱维妮娅放弃了与彼特结婚的计划,并告诉彼特谎言来让他不要娶自己。她撒谎说:“奥林疑心我跟那个土人发生了关系!我是跟他发生过关系的。”(P341)不知实情的彼特失望地离她而去。这样莱维妮娅就保住了家族罪恶的秘密。她成了家族罪恶的终结者和罪与罚的统一体。莱维妮娅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在曼侬家族中她的罪恶是最深重的,因为她导演了每个活着的曼侬的死亡悲剧;但是她又是最无辜的,因为她没有直接地杀害任何人。她的悲剧的最光彩之处就是她作出了生的选择。面对着家族的罪孽,莱维妮娅选择勇敢地活着去接受惩罚。她是整个家族中意志最坚强的,她决定把自己关在别墅里与世隔绝。“我必须惩罚我自己。独自一人和死人们同住在一起,保守他们的秘密,让他们来缠我,直到孽债偿尽……”。(P342)在莱维妮娅看来,生活就是一种痛苦的惩罚,但是她仍然坚持自己生的信念,并企图在自身内来寻找答案。莱维妮娅对自己的审判是继续生存在世上,她强迫自己去正视曼侬家族生活的苦难。她所作出的生的选择是对卑微与懦弱的完全超越,因为她这样的悲壮行为是以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以及个人名誉为条件的。在剧终她的这种悲剧性超越体现了她的存在价值、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莱维妮娅并没有因为家族命运而被命运所征服,她的最终结局唤起了观众的怜悯、恐惧以及同情等强烈的感情,从而也使《悲悼》具有悲剧的艺术魅力。“……因为怜悯是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所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这种在观众中所唤起的悲剧作用被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被定义为“净化”(Catharsis)即“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在剧作结尾时,伴随着莱维妮娅的悲剧行动的解决,观众同时也解除了自己的一些焦虑,感到被净化了,最后获得了满足的感觉。莱维妮娅的最后选择使她得到了人性的升华,并闪现了自己的尊严与高贵。正是她的悲剧使观众从烦扰自己的事情中得到了解脱,并使他们的心理恢复了常态。这种悲剧的快感带给了观众振奋和鼓舞,进一步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升华。观众从《悲悼》这部剧作中获得了力量来战胜自身,从而达到了悲剧的净化作用。奥尼尔在《悲悼》中通过曼侬家族的悲剧故事来探讨了生活中那些无法抗拒的力量,突出了命运的主题。女主角莱维妮娅在同生与死的抗争以及向命运挑战的过程中,超越了现实苦难并升华了自己的人性。正是这种超越性给予了《悲悼》巨大的悲剧力量与美感。“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即便在对神癨和命运的无望抗争中抵抗到死,也是超越的一种举动。”(P130)莱维妮娅的自我惩罚战胜了孤独与死亡,从而使她得到了精神解脱与自由。她的悲剧人格的提升体现了这部现代剧作强大的悲剧精神。在曼侬家族中莱维妮娅既是迫害者同时又是受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